1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升级改造路径探索 |
张学民
李银然
王英梅
李寿图
孔令轩
付建
李金平
李德顺
|
《高教学刊》
|
2025 |
0 |
|
2
|
思政教育融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 |
陈佳琪
王千里
杜晓娇
|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
2025 |
0 |
|
3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 |
张伟杰
苏萍
杨晓占
陶传义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24 |
0 |
|
4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及实践 |
李松
陈丽梅
刘冬冬
胡晓丽
周丽娜
孔丽娟
刘春慧
|
《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
0 |
|
5
|
新质生产力下新型清洁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颜怡
王田虎
梁国斌
赵松建
朱福先
|
《江苏科技信息》
|
2024 |
0 |
|
6
|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初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
姚桂焕
|
《化工高等教育》
|
2024 |
0 |
|
7
|
“双碳”目标下地方高校国际化与工程认证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李迺璐
杨华
朱卫军
|
《高教学刊》
|
2024 |
3
|
|
8
|
应用型地方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定制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刘璐
胡南
陈铁华
赵麒
张志正
李岩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燃烧学课程在“双碳”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
周全
李延吉
邢万丽
杨天华
|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
2024 |
0 |
|
10
|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
陈怀
|
《产业创新研究》
|
2024 |
0 |
|
11
|
新工科背景下如何衔接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探讨——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谢佳乐
杨萍萍
马广兴
陶雯艳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4 |
0 |
|
12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地热资源勘查”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 |
张洪伟
常海滨
|
《科技风》
|
2024 |
1
|
|
13
|
能源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
吴承康
徐建中
金红光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
2000 |
30
|
|
14
|
能源科学文献及光盘数据库概述 |
丁晓清
袁国竞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15
|
基于OBE教育理念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思考 |
陈长材
梁小康
|
《科技风》
|
2024 |
0 |
|
16
|
构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
李艳霞
张红光
刘中良
王焱
姚宝峰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17
|
|
17
|
应用型本科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卢佃清
李新华
蔡立
史林兴
邵理堂
刘学东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18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 |
潘启勇
钱斌
李俊峰
张根华
冀宏
范瑜
周学礼
侯海虹
马玉龙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9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饶政华
廖胜明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20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刘学东
邵理堂
李新华
卢佃清
史林兴
李志国
|
《大学教育》
|
2016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