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升级改造路径探索
1
作者 张学民 李银然 +5 位作者 王英梅 李寿图 孔令轩 付建 李金平 李德顺 《高教学刊》 2025年第1期21-25,32,共6页
针对地方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甘肃省新能源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优势,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专业改造升级和重构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地方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甘肃省新能源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优势,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专业改造升级和重构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升级与改造路径,提出“一体两翼”的地方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新思路,从专业目标与发展理念、专业定位与发展方向、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实践平台与创新创业和资源拓展与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推动专业全面升级和创新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能源科学与工程 改造升级 教学改革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
2
作者 陈佳琪 王千里 杜晓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年第1期024-027,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更加注重专业知识课程和思政元素深度融合,以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为落实成果导向目标(OBE)的实用性教育,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为例,开展思政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更加注重专业知识课程和思政元素深度融合,以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为落实成果导向目标(OBE)的实用性教育,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为例,开展思政建设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文章紧扣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重点分析当前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课程特点,从师资力量、教学宗旨、评估体系等角度进行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紧密贴合常州工学院“教会学成、守正有为”办学目标,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政改革实践提供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能源科学与工程 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 实践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
3
作者 张伟杰 苏萍 +1 位作者 杨晓占 陶传义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53-56,共4页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为国家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教学课程仍存在结构不合理、培养方向单一等问题。通过对目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及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为国家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教学课程仍存在结构不合理、培养方向单一等问题。通过对目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及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新性教学实践,构建多学科交叉教学平台与教师队伍等改革策略,以达到培养创新型、领军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及实践
4
作者 李松 陈丽梅 +4 位作者 刘冬冬 胡晓丽 周丽娜 孔丽娟 刘春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农业工程学科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该一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思路进行分析,包括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同时,探索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农业工程学科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该一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思路进行分析,包括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同时,探索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组织建设两个方面,并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践效果。通过一系列建设举措,一流专业建设获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农业工程 能源科学与工程 生物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下新型清洁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
作者 颜怡 王田虎 +2 位作者 梁国斌 赵松建 朱福先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23期13-18,共6页
为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赋能新型清洁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文章提出开展新型清洁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研究,立足学校实际,提出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退役材料资源化利用等交叉方向,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赋能新型清洁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文章提出开展新型清洁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研究,立足学校实际,提出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退役材料资源化利用等交叉方向,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师资团队,为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下的新能源领域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能源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初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6
作者 姚桂焕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4期73-79,共7页
新工科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工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培养兼具工程师和科学家素养的人才。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从学科与专业、课程与知识体系、教学与科研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 新工科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工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培养兼具工程师和科学家素养的人才。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从学科与专业、课程与知识体系、教学与科研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专业的交叉性有助于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发展,优良的教学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体系重构将推动新工科人才的创新,贯穿工程教育理念的理论教学有助于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综合评价将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地方高校国际化与工程认证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迺璐 杨华 朱卫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12-16,共5页
近年教育部明确高校着力培育“双碳”人才、提高碳中和人才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的要求。为满足我国新能源行业对自主创新、国际化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扬州大学新能源学科与工程专业从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数字化资源、创新实践... 近年教育部明确高校着力培育“双碳”人才、提高碳中和人才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的要求。为满足我国新能源行业对自主创新、国际化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扬州大学新能源学科与工程专业从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数字化资源、创新实践和国际合作六个方面入手,整合产学研和国际化资源,初步构建面向全球工程教育标准的新能源国际化与工程认证育人体系,显著提升地方高校的“双碳”育人水平、学生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为地方性高校长效输出碳中和国际化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与工程认证 能源科学与工程 育人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地方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定制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刘璐 胡南 +3 位作者 陈铁华 赵麒 张志正 李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33-37,共5页
在能源革命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承担着崭新而重大的责任。本文提出“产业—企业—专业”的定制班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能源布局及新能源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紧密衔接,提高了新能源科学与工... 在能源革命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承担着崭新而重大的责任。本文提出“产业—企业—专业”的定制班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能源布局及新能源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紧密衔接,提高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同类院校定制培养人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地方高校 定制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燃烧学课程在“双碳”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9
作者 周全 李延吉 +1 位作者 邢万丽 杨天华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燃烧学是本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是辽宁省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同时获批校级优秀“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在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背景下,燃烧学教学改革对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尤为关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 燃烧学是本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是辽宁省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同时获批校级优秀“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在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背景下,燃烧学教学改革对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尤为关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在生物质火力发电碳减排过程的应用是课程教学的发力点。本文提出开展案例式教学引起学生对近年国家工业生产节能减排大事件的兴趣,培养学生成果导向学习理念,再通过过程评价改革的实施,围绕新能源工程领域问题,过程性激发学生主观思维,从而理解本专业燃烧学课程的学与用在国家能源“双碳”目标中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燃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10
作者 陈怀 《产业创新研究》 2024年第23期181-183,共3页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扩大了新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双碳”大背景下,高校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发展得非常迅速。本文将聚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结合就业现状作出分析,最后提出针对该专业的高质...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扩大了新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双碳”大背景下,高校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发展得非常迅速。本文将聚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结合就业现状作出分析,最后提出针对该专业的高质量就业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高质量就业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如何衔接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探讨——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11
作者 谢佳乐 杨萍萍 +1 位作者 马广兴 陶雯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8期18-22,共5页
新工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挑战的必然选择。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支撑,两者... 新工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挑战的必然选择。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支撑,两者如何有效地衔接对于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理念、师资、教学、育人、实践、创新创业等多维度进行探讨,以期给出满足新工科要求的改革创新措施,实现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良好无缝衔接,助力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实践课程 专业课程 高等工程教育 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地热资源勘查”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洪伟 常海滨 《科技风》 2024年第15期32-34,共3页
为培养新能源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探讨了矿业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地热资源勘查”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提出了以“理论—技术—应用”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内容涵盖了勘查理论与方法、勘探技术与评价等教学内容,... 为培养新能源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探讨了矿业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地热资源勘查”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提出了以“理论—技术—应用”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内容涵盖了勘查理论与方法、勘探技术与评价等教学内容,讨论了应用于该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导向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期为相关矿业类高效的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高效 能源科学与工程 地热资源勘查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承康 徐建中 金红光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4期1-6,共6页
能源科学内涵丰富 ,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每一次能源科学技术的突破 ,都带来了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飞跃。当今世界能源结构正在从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向化石燃料、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 能源科学内涵丰富 ,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每一次能源科学技术的突破 ,都带来了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飞跃。当今世界能源结构正在从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向化石燃料、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结构。关系全局的主要能源问题有 :能源结构 ,比较低的能源效率 ,污染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 ,能源安全。解决上述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因此与其相关的科学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和能源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从能源科学本身发展看 ,主要有下列四个特点 :(1)学科交叉、综合已成为当代能源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与特征 ,能源科学的各分支学科之间 ,能源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都在不断交叉与综合 ;(2 )随着经济与社会对能源科技的需求愈来愈高 ,能源科学研究被放到更大系统中来发展 ,能源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等领域的渗透与综合成为能源科学发展的另一个主要趋势 ;(3)能源转化利用规律的探索还在不断深化 :一方面不断拓宽或突破原有界限与假定 ,另一方面采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 ;(4 )能源科学是能源高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先导 ,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当代能源技术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 内容 能源科学 能源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科学文献及光盘数据库概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晓清 袁国竞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11,87,共5页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重要的能源科学文献, 并作了简略介绍, 以充分开发国内外能源科学文献资源, 供有关科研人员和教师利用, 促进国际间的学术和技术交流。
关键词 能源科学 文献检索 光盘数据库 能源科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教育理念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思考
15
作者 陈长材 梁小康 《科技风》 2024年第31期78-80,共3页
“固体物理”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该课程包含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大量的公式推导,学习难度大,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达成度一般,因此不能满足... “固体物理”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该课程包含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大量的公式推导,学习难度大,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达成度一般,因此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基于此,将OBE的教育理念融入“固体物理”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固体物理”课程的预期目标,课程实施及评价体系进行改进思考,期望提升“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应用固体物理理论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固体物理 能源科学与工程 教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艳霞 张红光 +2 位作者 刘中良 王焱 姚宝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通过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提供与课程配套的课外自主实践活动,结合"星火基金项目"和"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通过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提供与课程配套的课外自主实践活动,结合"星火基金项目"和"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活动,构建集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深厚的后续学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开放实验室 课外自主实践 科技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9
17
作者 卢佃清 李新华 +3 位作者 蔡立 史林兴 邵理堂 刘学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6-229,共4页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建专业,无论专业建设还是实验室建设都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连云港地方产业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出...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建专业,无论专业建设还是实验室建设都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连云港地方产业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确定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论述了实验室建设的基本举措,总结了实验室建设的内容,归纳了实验室建设的初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实验室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启勇 钱斌 +6 位作者 李俊峰 张根华 冀宏 范瑜 周学礼 侯海虹 马玉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174,共4页
通过政校企联合,构建了常熟理工学院面向职业需求的实验教学、创新训练、工程实践和企业实践四大平台教学资源。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工程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构建了内容、设备、时间、场地全方位开放的运行模式,搭建了新能源全产业链虚拟... 通过政校企联合,构建了常熟理工学院面向职业需求的实验教学、创新训练、工程实践和企业实践四大平台教学资源。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工程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构建了内容、设备、时间、场地全方位开放的运行模式,搭建了新能源全产业链虚拟仿真平台,为品牌专业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饶政华 廖胜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6,共3页
为了满足国家对新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适应新设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需求,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本文以"厚基础、创新型、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旨,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 为了满足国家对新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适应新设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需求,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本文以"厚基础、创新型、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旨,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学东 邵理堂 +3 位作者 李新华 卢佃清 史林兴 李志国 《大学教育》 2016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该紧扣应用型本科的定位,以太阳能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能的人才为目标。结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经过探索与实践,我校构建出以太阳能光热、光伏技术应用为...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该紧扣应用型本科的定位,以太阳能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能的人才为目标。结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经过探索与实践,我校构建出以太阳能光热、光伏技术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能的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