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收敛性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陈祖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104,共4页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005年开始,上涨速度加快;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北京增长最快,而湖北是能源生产率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全要素生产率 Global MALMQUIST指数 技术效率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时期中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小胜 安庆贤 申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9-1498,共10页
基于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的数据包络模型,本文对我国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各省区总的非效率数值相差较大;其次,对总的非效率项进行分解,得到能源非效率值和其他指标的非效率数值,发现能... 基于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的数据包络模型,本文对我国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各省区总的非效率数值相差较大;其次,对总的非效率项进行分解,得到能源非效率值和其他指标的非效率数值,发现能源非效率数值并不大,各地区非效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能源表现非效率;最后,对能源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长绝大多数是正值,表明各个省份能源效率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性距离函数 能源效率 能源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是否存在产业异质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聂普焱 黄利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8,共9页
本文在按照能源排放强度将33个工业部门分为高、中、低度能耗产业的基础上,测算1999~2007年三大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类行业环境规制与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环... 本文在按照能源排放强度将33个工业部门分为高、中、低度能耗产业的基础上,测算1999~2007年三大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类行业环境规制与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环境规制强度阻碍了中度能耗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高度能耗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低度能耗产业环境规制强度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促进技术的进步。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应根据不同能耗行业特点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能源生产率 能源消耗强度 环境规制强度 波特假说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技术进步与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9
4
作者 施卫东 程莹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0,共11页
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并比较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在碳排放约束下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水平及其分解.在无碳排放约束、碳排放约束下利用传统距离函数以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3种情形下从全国、区域和省际3个角... 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并比较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在碳排放约束下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水平及其分解.在无碳排放约束、碳排放约束下利用传统距离函数以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3种情形下从全国、区域和省际3个角度来探究能源生产率水平并分解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并且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3个角度下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年均都呈正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全国角度下ML指数呈W形波动,2005年和2009年是拐点;区域角度下发现效率改善对中西部全要素能源生产率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回归分析显示全要素能源效率、节能减排及外资流入的提高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增长有正向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制造业 要素能源生产率 ML指数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投入产出率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傅元海 陈丽姗 尹硕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共8页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是降低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但是受经济结构、价格管制和能源"回弹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投入产出率与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可能不一致。在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00—2014年珠三角工...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是降低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但是受经济结构、价格管制和能源"回弹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投入产出率与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可能不一致。在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00—2014年珠三角工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投入产出率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作用。需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导节能型技术的创新和扩散,鼓励外资转移、扩散更多包含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中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投入产出率 能源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发展方式
原文传递
节能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吗?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恒 《科学.经济.社会》 2016年第2期58-66,共9页
本文以"十一五"节能目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节能目标的实现与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方法估计了全国38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我国不同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有着显... 本文以"十一五"节能目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节能目标的实现与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方法估计了全国38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我国不同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都实现了提高。随后本文按照中央政府实行节能考核将"十一五"规划划分为2008年前后两个时期并分别对于两个时期我国工业行业的单位能耗进行了考察,2008年后各行业的单位能耗相较于2008年前显著下降了44.8%;而且2008年后各行业的单位能耗越高的行业能耗下降就越快,具体而言:一个行业头一年的单位能耗每高1%,该年的单位能耗就显著下降0.567%,而这一结果在2008年前并没有体现。然后本文考察了节能目标的实现与各行业能源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十一五"期间各行业的能耗变化值与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在2008年前后有着显著不同,2008年后一个行业当年的单位能耗的变化值如果下降1%,那么它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就会显著上升0.433%,而2008年前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关系。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1)继续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促进我国各行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提高;(2)发挥市场作用,规范政府行为,运用市场手段来推进"节能减排"政策;(3)积极采用其它措施共同配合"节能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目标 单位能耗 要素能源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质量对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佳霖 孙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06-110,共5页
文章测算了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以及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质量水平,分析了FDI质量对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FDI质量对于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FDI... 文章测算了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以及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质量水平,分析了FDI质量对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FDI质量对于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FDI质量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显著为正,中西部地区不显著;(3)FDI质量分项指标中规模和出口能力指标对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我国在新时期对FDI的利用不仅要注重量的作用,还要关注质的贡献,中西部地区在提高FDI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研发能力、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FDI质量 要素能源生产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优化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莹 刘华军 《环境经济研究》 2019年第3期92-112,共21页
提高能源生产率不仅是能源发展改革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全要素角度测度了中国省际能源生产率指数,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揭示了产业结构优化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 提高能源生产率不仅是能源发展改革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全要素角度测度了中国省际能源生产率指数,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揭示了产业结构优化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态势由负转正,且各地区增长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全样本及分时期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演进能够促进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分地区回归结果意味着,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地区要充分重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提升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地区应同时兼顾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本文建议从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煤炭资源清洁低碳发展、吸引高质量外资等方面提升我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要素能源生产率 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能源绿色效率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静静 杨庆舟 李杨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产出要素的无效率是整体无效率的主要推动力,且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下降趋势,非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上升趋势。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最佳技术前沿,而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是三大低值区。GLTFP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技术进步是GLTFP增长的核心动力且贡献度达121.06%,而技术效率对GLTFP增长有制约作用且贡献度年均下降0.9%,产出要素生产率变动是推动GLTFP增长的核心要素,且非期望产出要素、投入要素、期望产出要素对GLTF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 能源绿色要素生产率 Meta-SBM-DDF-Luenberger模型 要素贡献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市场扭曲、资本偏袒与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建忠 彭甲超 程胜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1,共15页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本扭曲程度提高1%,能源企业TFP将上升1.43%;而劳动力扭曲则制约能源企业TFP,劳动力扭曲程度下降1%,能源企业TFP将提升4.33%;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特征根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等。“反事实”框架指出,纠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后,能源企业TFP提升分别约51.8259%和9.8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企业要素生产率 要素市场扭曲 资本偏袒
原文传递
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斌 陈崇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文章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框架,基于静态能源效率和动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两种方法来测度和衡量工业能源效率,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实证检验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 文章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框架,基于静态能源效率和动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两种方法来测度和衡量工业能源效率,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实证检验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效应尚不显著,但却通过制约绿色技术创新而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能源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工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要比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型环境规制 工业能源效率 能源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本视角下全要素能源生产率评价与解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越 成力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06-2319,共14页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解构,探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根本动因,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的"低成本"策略通过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动,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2)就全国而言,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有显著的跳跃性增长,说明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能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3)东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表现较好,但因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能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但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提升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能源生产率 Cost—Luenberger 利用效率 配置效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模型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海跃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9,共8页
采用1995—2015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效率的测度和的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1995—2015年间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区能源效率和... 采用1995—2015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效率的测度和的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1995—2015年间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差异,四川等地区的能源效率位于前沿面上,而青海等地区能源效率一直较低;大多数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表明各地区在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优化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要素能源生产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经济指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迎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文章以我国201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基于宏观经济、资源消耗等指标,构建能源经济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利用SBM-DEA模型分解出全要素生产率衡量能源经济指数,并使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能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5-2021年,... 文章以我国201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基于宏观经济、资源消耗等指标,构建能源经济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利用SBM-DEA模型分解出全要素生产率衡量能源经济指数,并使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能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5-2021年,我国整体能源经济指数呈平稳状态,技术水平提升在能源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源经济指数具有显著地区异质性,东中西三大地区中能源经济指数较高的主要是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仅湖北、河南的能源经济指数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整体能源经济指数相对较低;南部地区的能源经济指数较高省市(自治区)数量明显高于北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状况、环境规制水平与地区能源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能源经济:要素生产率 SBM-DEA模型 面板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 被引量:37
15
作者 吴传清 董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46-1653,共8页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考察长江经济带1999~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2.9%,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幅度仅为0.4%,污染是导致能源效率...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考察长江经济带1999~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2.9%,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幅度仅为0.4%,污染是导致能源效率损失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整体层面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发展演变基本呈"双峰一谷"的"M"形分布,表现为两个"上升—下降"周期,而省际和上中下游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演变特征迥异;从空间差异看,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远远大于上中下游差异,但近年来这种差异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强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发展的协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能源全要素生产率 超效率DEA模型 ML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中部与东北地区能源效率测度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聪 张水平 《价值工程》 2020年第27期45-47,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较低的能源生产效率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2010-2017年我国中部以及东北地区9省的面板数据,运用SBM-DEA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较低的能源生产效率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2010-2017年我国中部以及东北地区9省的面板数据,运用SBM-DEA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其进行了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整体上这9省的能源效率均处在较高的水平。在全要素能源生产效率上,有部分省份的能源生产效率的值大于1,说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尤为显著,其主要原因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因此,为了能在一定能源投入的基础之上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出效果,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该地区的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M-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能源效率 要素能源生产率 技术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 Growth Based on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17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2期37-49,共13页
Using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nd nonparametric data envelopment analys&, th& paper estimates the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TFP) of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0, and... Using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nd nonparametric data envelopment analys&, th& paper estimates the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TFP) of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0, and perform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factors affecting ETFP growth after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of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 ETFP by industries and provinces. The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ETFP growth is mainly driven by technical progress; China, at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stage, still has the potential to raise the productivity of its 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 By estimating the provincial data, we find that the ETFP growth of different provinces converge at different levels. Further market liberalization, increased FDl flows and reductions in energy intensity will help to improve each province's ETFP growth. In additi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improv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apacity can help to reduce a company's short-term cost of complying wi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productivity (TEFP)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JEL: D24 047 Q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 被引量:97
18
作者 李兰冰 刘秉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72,共15页
本文将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指标的相加特性结合,提出劳动、资本和能源要素的动态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以实现要素生产率评价为基础的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新方法,对1985—2012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时空规律、要素源泉及... 本文将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指标的相加特性结合,提出劳动、资本和能源要素的动态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以实现要素生产率评价为基础的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新方法,对1985—2012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时空规律、要素源泉及动态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依赖技术进步的单轮驱动模式,且出现增速下滑的阶段特征和地区差距扩大的空间特征;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累积增长率依次高于资本和能源,劳动成为绩效改善最明显的生产要素;随着区域发展战略导向演进,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全要素资本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全面放缓,劳动、资本和能源成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的共同要素源泉;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要素贡献度沿着"劳动—资本—能源"的次序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根植于劳动要素贡献,中西部生产率增长的首要要素源泉则由资本分别向能源和劳动转变;生产率增长的分布形态由单极化向双峰演进,动态演化呈现低流动性和强持久性,落后地区赶超先进地区难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绩效 要素劳动生产率 要素资本生产率 要素能源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