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护理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冯利娜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179-181,189,共4页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10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10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VAS、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可降低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手术 整体护理 疼痛 负性情绪 生命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KP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2
作者 李波 赖培丰 洪加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球囊扩张人工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仁康医院骨科接收的60例胸腰段脊柱2度及3度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球囊扩张人工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仁康医院骨科接收的60例胸腰段脊柱2度及3度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内固定结合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KP治疗。比较2组相关治疗指标、疼痛程度、脊柱功能、椎体高度、Cobb角、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6.89±17.09)mL,少于对照组的(132.24±19.13)mL;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为(7.06±2.36)%,Cobb角矫正丢失度为(5.15±1.37)%,低于对照组的(15.35±3.59)%、(12.97±3.44)%;住院时间为(12.26±3.79)d,短于对照组的(15.56±4.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3.04±0.3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8.56±4.04)分,低于对照组的(4.49±0.51)分、(36.22±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为(34.04±3.75)mm,椎体后缘高度为(39.27±3.85)mm,高于对照组的(30.58±3.47)mm、(35.03±3.57)mm;观察组Cobb角为(11.69±1.11)°,低于对照组的(14.84±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KP方案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术中损伤,减少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脊柱功能,提高椎体高度,降低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球囊扩张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柱功能 疼痛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王毅飞 王胜利 +2 位作者 黄一琳 卢彦肖 张树东 《海南医学》 202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脊柱矫形固定器(HXN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102例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 目的探讨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脊柱矫形固定器(HXN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102例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 d、3 d的创伤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影像学指标[伤椎矢状面指数(SI)、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压缩率、脊柱后凸角度(Cobb)]、关节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2.13±8.26)min、(10.50±1.41)d,短于对照组的(65.39±10.04)min、(12.71±1.68)d,术中出血量为(176.34±31.39)m L,少于对照组的(232.50±37.42)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的血清TNF-α分别为(3.76±1.02)ng/mL、(2.83±0.46)ng/mL,低于对照组的(5.18±1.14)ng/mL、(3.44±0.70)ng/mL,Cor分别为(252.73±36.85)nmol/L、(221.61±30.24)nmol/L,低于对照组的(286.50±42.07)ng/mL、(254.18±35.98)ng/mL,ACTH分别为(52.59±8.22)ng/L、(46.23±6.81)ng/L,低于对照组的(63.17±10.79)ng/L、(55.48±8.5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21±0.58)分、(3.03±0.32)分、(2.27±0.30)分,低于对照组的(4.75±0.62)分、(3.44±0.40)分、(2.83±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SI分别为(89.68±3.10)%、(91.26±3.05)%,高于对照组的(87.46±2.67)%、(86.31±2.94)%,Cobb角、伤椎压缩率分别为(4.52±1.06)°、(5.31±0.71)%,低于对照组的(5.68±1.14)°、(6.8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为(22.15±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0.07±2.02)分,ODI指数为(10.16±2.51)分,低于对照组的(13.22±3.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与对照组的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术前两步复位法结合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减少术中创伤,缓解疼痛,利于伤椎恢复正常生理维度,减少腰椎关节功能障碍,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术前两步复位法 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疼痛 关节功能 伤椎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4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伤应激指标和脊柱功能探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苑国峰 何宇 张印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及对脊柱功能、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医治的9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伤椎组(n=47)、跨伤椎组(n... 目的探究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及对脊柱功能、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医治的9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伤椎组(n=47)、跨伤椎组(n=44),前者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后者行跨伤椎椎弓根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脊柱功能[骨折椎体高度、矢状面Cobb角、腰椎活动能力]、创伤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疼痛数字评估(NRS)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与跨伤椎组相比,经伤椎组出血量、医疗费用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较短(P<0.05);术后两组ODI评分、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体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跨伤椎组相比,经伤椎组术后血清COR、E、NE指标均较低(P<0.05);与跨伤椎组相比,经伤椎组术后NRS评分较低(P<0.05);经伤椎组并发症发生率(2.13%)与跨伤椎组(9.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术均能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其中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能减轻机体创伤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感,加快康复进程,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功能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弓根固定术 应激指标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效
6
作者 梁俊豪 陈罗西 +2 位作者 刘付龙 刘思源 赖华兵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20-1525,共6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行康复治疗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IS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 目的探讨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行康复治疗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IS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2组均接受坐位及卧位的CST,A组在不稳定支撑面(训练球)上训练,B组在稳定支撑面(训练床)上训练,均连续训练8周。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0周,评估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改善效果;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2、4、6、8、10周,采用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分(SCIM)、功能独立性测定评分(FIM)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量表(WISCIⅡ)评分评估2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评估2组立位姿势控制能力和静态平衡能力,复查X线片检查伤椎矢状位Cobb′s角。结果训练后10周,A组B、C、D级分别为8、23、17例,B组分别为11、30、7例,A组ASIA分级改善效果均优于B组(P<0.05)。训练后4、6、8、10周,A组SCIM、FIM和WISCIⅡ评分均高于B组(均P<0.05);A组静态睁眼轨迹长度、静态闭眼轨迹长度、单位时间轨迹长度、动态稳定轨迹长度和动态达目的时间均长于B组(均P<0.05);A组各时间点Cobb′s角均明显小于B组(均P<0.05)。结论不稳定支撑面CST可显著改善胸腰椎脊柱骨折伴ISCI患者脊髓残损修复和步行功能,可在无视觉反馈帮助下有效促进患者立位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支撑面 核心稳定性训练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康复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卢奇昊 周英勇 池开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2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PS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S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段SF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骨水泥强化空...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PS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S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段SF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n=60)与对照组(传统PSF,n=60)。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s角)、椎体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代谢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γ-梭基谷氨酸蛋白(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8.33%,较对照组的8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血清BGP、BMP-2水平较术前升高,伤椎Cobb's角、ODI评分及血清β-CTX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血清BGP、BMP-2水平较对照组高,伤椎Cobb's角、ODI评分及血清β-CTX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的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PSF治疗胸腰段SF患者,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改善椎体功能、骨代谢水平,促进脊柱生理解剖结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并发症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椎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冬 王晓乐 黄跃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患者椎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商丘市立医院骨科接诊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该次研究病例数。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分组根据不...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患者椎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商丘市立医院骨科接诊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该次研究病例数。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分组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病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A组: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B组: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所有组病患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B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B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后凸Cobb's角度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ASI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相比,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缩短切口长度,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锥体功能,降低疼痛程度,但其手术时间长、X线透视次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入路 经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椎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步行功能、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黄庭冰 毛艳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30-33,共4页
目的 分析前路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步行功能、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前路内固定联合... 目的 分析前路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步行功能、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前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47例)和对照组(后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48例)。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包括Holden步行能力等级和6 min步行距离)、静态平衡能力(躯干损伤评定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步行能力评分(3.78±0.42)分、6 min步行距离(199.51±5.43)m优于对照组的(3.14±0.31)分和(176.54±4.5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3、22.449,P均<0.05)。研究组静态平衡能力相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可改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步行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及静态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悬吊训练 胸腰段脊柱骨折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徐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临沂市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临沂市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手术指标。结果:术前,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恢复骨折处脊柱结构,减轻患者疼痛,且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11
作者 吴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 目的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跨伤椎固定组与经伤椎固定组,各30例。跨伤椎固定组患者行跨伤椎固定手术,经伤椎固定组患者行经伤椎固定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伤椎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固定组,术中出血量高于跨伤椎固定组,下床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跨伤椎固定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均降低,FIM评分均升高,且经伤椎固定组VAS疼痛评分、ODI均更低,FIM评分更高;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升高,局部后凸Cobb角、伤椎楔形角均降低,且经伤椎固定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更高,局部后凸Cobb角、伤椎楔形角均更低;经伤椎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跨伤椎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经伤椎固定在促进患者快速恢复,降低腰部疼痛感、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及改善影像学参数方面效果更优,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ADL评分的影响
12
作者 杨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98-0201,共4页
分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提供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的意义。方法 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样本为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电脑抽号法分组,研究组、常规组,各25例,一组接受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对... 分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提供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的意义。方法 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样本为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电脑抽号法分组,研究组、常规组,各25例,一组接受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护理效果、临床指征、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等指标提示,研究组改善效果优异(p均<0.05)。结论 对应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而言,给予其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进行干预,这种方式获得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 ADL评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13
作者 袁慧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46-049,共4页
评价经皮内微创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2024年1-1年1月住院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0名,按表法分成对照组15名,实验组15名。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及术后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评定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 评价经皮内微创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2024年1-1年1月住院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0名,按表法分成对照组15名,实验组15名。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及术后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评定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相较于实验组的100.0%呈现更低显示,(P<0.05);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措施后的手术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显示实验组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定实验组和对比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实验组呈更低显示,存在临床参考价值和对比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应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有助于更好的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术后炎症反应小,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少,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皮微创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赵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38-041,共4页
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干预中的价值。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放经皮椎弓根螺钉内... 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干预中的价值。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放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ASIA以及FIM评分整体优于对照组,但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整体疗效整体优于开放手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开放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15
作者 薛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1-0034,共4页
探讨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综合治疗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2020为实验周期,抽取本院骨外科门诊接收的30例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为调查对象,对其自由分组,包括2组:实验组(实... 探讨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综合治疗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2020为实验周期,抽取本院骨外科门诊接收的30例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为调查对象,对其自由分组,包括2组:实验组(实施“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案)和对照组(实施“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方案),每小组病患例数均是15例,统计对比2组病患的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率;并且还需要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影像学评分、机体功能障碍评分等。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术后与术前对比,2组患者的影像学评分、机体功能障碍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不过,两组数据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对于2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来说,在术后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另外,统计对比2组的并发症率,发现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 在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择“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优势明显,能够最大化地保障患者的脊柱结构稳定性,避免机体损伤,同时还能够减轻疼痛、增强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与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涛 张进 +4 位作者 宋跃明 刘浩 龚全 刘立岷 曾建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21例行单纯后外侧植骨(posterior lateral fusion,PLF)。TLIF组AO分型:A3型3例,B型7例,C型4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6±3.6)分,感觉评分(170.5±42.7)分。PLF组AO分型:A3型4例,B型10例,C型7例;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8±4.2)分,感觉评分(153.8±23.7)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316±32)min,PLF组(254±27)min;TLIF组术中出血量(487±184)mL,PLF组(373±7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死亡、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TLIF组胸腰椎骨性融合率为100%,PLF组融合率为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TLIF组运动评分增加(10.4±10.0)分,感觉评分增加(26.5±22.8)分;PLF组运动评分增加(9.4±9.3)分,感觉评分增加(28.8±28.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TLIF组分别为(5.4±2.1)、(5.4±1.9)、(5.4±1.4)、(5.3±1.3)mm,PLF组分别为(5.3±2.6)、(5.3±2.2)、(4.8±3.1)、(4.2±3.6)mm;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Cobb角恢复TLIF组分别为(14.5±3.5)、(14.5±3.6)、(14.4±3.4)、(14.4±3.6)°,PLF组分别为(14.3±2.7)、(14.2±3.1)、(12.2±2.8)、(11.7±3.3)°;以上两指标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较PL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能获得更高的融合率,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 单纯后外侧植骨 融合率 神经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术前护理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萌 纪凡 +1 位作者 倪兵 卢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前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DREZ毁损术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42例,...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前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DREZ毁损术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4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个性化疼痛护理。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个性化疼痛护理可改善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行DREZ毁损术前焦虑情绪及睡眠状态,有利于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增强治疗疾病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个性化疼痛护理 胸腰段脊柱骨折 慢性疼痛 焦虑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正蓬 王雅辉 +5 位作者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T_0)和术后1(T_1)、6(T_2)、12个月(T_3)评估腰椎JOA评分,同时分别于T0和T2评估患者伤椎复位情况,另外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P <0.05),而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JOA评分均明显高于T0(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T2时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明显升高(P <0.05),而矢状位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T2时伤椎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效果明显,对患者损伤小,预后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椎弓根螺钉置钉 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马涌 杨晓辉 +1 位作者 冉建 欧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91-95,共5页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行胸腰段X线评估术前及术后1年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ASIA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上述指标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切口要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多。随访1年时,两组研究对象骨折均已愈合,无断钉、断棒、及钉棒拔出等情况。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提供脊柱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骨折的愈合。相比较后路手术而言,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减压脊髓,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稍多,需要更加细致的围手术期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后路减压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胜忠 侯铁胜 +1 位作者 赵杰 张晶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如何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法:依据作者收集的14例内固定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及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症状,脊柱后凸Cobb&...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如何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法:依据作者收集的14例内固定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及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症状,脊柱后凸Cobb's角度为12.5~34.2°.结论:常见原因为:(1)内固定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2)内固定选择错误;(3)内固定节段的选择错误;(4)内固定撑开过度;(5)植骨与否对内固定手术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内固定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