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岳鹏 刘礼新 +1 位作者 蔺瑞江 马敏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前进行二维CT检查,观察组术前进行3D-CTBA。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肺功能[最大自主通气量(MVV)、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免疫功能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72 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FEV1、FVC、MVV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FEV1、FVC、MVV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整体效果优于二维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解剖结构,便于手术操作顺利进行,缩短操作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影响均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李淑敏 李梦蕾 千贝贝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0期78-81,100,共5页
目的观察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改... 目的观察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ICG荧光导航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段间平面出现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每分钟通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流速及6MWT、生活质量简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CG荧光导航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手术时间、段间平面出现时间短,可减轻肺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 改良膨胀萎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余银保 常金明 +1 位作者 郭爽 丁航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孤立性的肺结节者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治疗的7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解剖...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孤立性的肺结节者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治疗的7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围术期指标方面,研究组术后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相关的指标方面,研究组术后FVC、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的疗效方面较好,不仅能够让病人的康复速度一定程度上加快,同时能够改善其肺相关的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孤立结节 功能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样早期NSCLC患者短期肺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黄海明 刘海平 温小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738-2740,2823,共4页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样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短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6月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磨玻璃结节样早期NSCLC患者作...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样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短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6月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磨玻璃结节样早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单双数编号分为肺段组和肺叶组,各31例。肺段组开展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叶组开展肺叶切除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3 m。对比肺段组、肺叶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炎症反应,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肺段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肺叶组(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肺叶组(P<0.05),手术时长明显大于肺叶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3 d,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但肺段组均明显低于肺叶组(P<0.05);术后3m,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均明显下降,但肺段组均明显高于肺叶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肺叶切除术,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样早期NSCLC治疗效果更显著,不仅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引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短期肺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切除 磨玻璃结节 早期 N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树柳 周文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0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VATS)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423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41例)和观察组(182例),将采用VATS下... 目的探讨胸腔镜(VATS)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423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41例)和观察组(182例),将采用VATS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VATS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与预计值比值(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预计值比值(FEV1%)]、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淋巴结清扫数量、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引流量、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均较高,炎症介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采用VATS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均能切除病灶,清除淋巴结,但前者出血量更少,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引起的炎症反应更轻,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 胸腔 切除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徐守如 郁松 黄继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单孔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c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NSCLC患... 目的探究单孔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c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分别给予单孔c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和单孔c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肺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更长,拔管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结论经单孔cVATS解剖型肺段切除术治疗有效减轻患者肺组织损伤,且出血量和并发症较少,可促进NSCLC患者尽早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 单孔全胸腔解剖切除 功能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绍霖 谢诗雅 宁丞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到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组)和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 目的比较分析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到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组)和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t=2.272,P=0.025;t=9.660,P<0.001;t=12.703,P<0.001;t=11.706,P<0.001)。A组和B组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低于术前1 d(P<0.05),且A组术后3个月FVC、FEV1、MVV高于B组(t=5.166,P<0.001;t=4.108,P<0.001;t=5.861,P<0.001)。A组术后1 d、术后3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3 d TNF-α、IL-1β、IL-6、CRP均低于术后1 d(P均<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χ^(2)=0.901,P=0.343)。结论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预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小,且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炎症反应更轻,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单孔胸腔 切除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前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未有中转开胸、中转肺叶切除、围术期并发症...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未有中转开胸、中转肺叶切除、围术期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情况发生。手术时间(130.0±20.5)min,术中出血量(82.0±15.9)ml,术后引流时间(3.0±0.5)d,住院时间(6.5±1.4)d。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老年 早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9
作者 孙超 陆世春 +5 位作者 王霄霖 石维平 束余声 金卫国 吕小夏 邹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Mimics软件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5月行胸腔镜... 目的探讨利用Mimics软件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5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48例,术前均利用Mimics软件行3D-CTBA显示手术肺段的解剖结构,判断有无肺段支气管、血管变异,决定术中所需切断的支气管及血管,制定手术方案。结果全组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情况与重建图像基本相符。手术时间(135.8±22.5) min,术中出血量(89.6±39.3) ml,术后胸管引流量(513.9±123.5)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9±1.3) d,术后住院日(6.1±1.2)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D-CTBA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可以实现精准的肺段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血管成像 电视胸腔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和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27
10
作者 宁光耀 陈杨 +4 位作者 夏万里 卢晨 司盼盼 黄云龙 张仁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和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楔形组(n=43,行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和肺段组(n=47,行单...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和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楔形组(n=43,行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和肺段组(n=47,行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1 d、2 d、3 d的疼痛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相关指标。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 与肺段组相比,楔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楔形组患者术后1 d、2 d、3 d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肺段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但楔形组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肺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楔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肺段组(P<0.05)。术后随访8~36个月,2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相比,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疼痛更轻,对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 楔形切除 解剖切除 早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 被引量:12
11
作者 齐海亮 李明珠 +6 位作者 杜秀然 苏宏伟 李姿健 王鹏 徐慧海 梁超 王文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采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46例。采用单操作孔,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采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46例。采用单操作孔,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腋后线第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结果无中转开胸,1例中转行肺叶切除,其余45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其中右肺上叶间后段14例,右肺下叶背段6例,右肺下叶基底段2例,左肺上叶固有段15例,左肺上叶舌段2例,左肺下叶背段5例,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手术时间100~330 min(中位数135 min);术中出血量100~650 ml(中位数230 ml);术后引流液总量380~2250 ml(中位数550 ml);术后带管时间4~16 d(中位数5 d);术后住院时间6~18 d(中位数9 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漏气3例,肺膨胀不全1例,少量咯血1例。46例随访1~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86.9%(40/46)症状消失,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解剖切除 结核 支气管扩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细节和初步结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光锁 王正 +2 位作者 王健 饶展鹏 黄同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4-598,共5页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cVATS)肺段切除术的临床结果,并初步分析手术要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4月,该科完成10例单孔cVATS肺段切除术。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57岁(39~71岁)。其中1例同期行右上肺癌根治术,右下...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cVATS)肺段切除术的临床结果,并初步分析手术要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4月,该科完成10例单孔cVATS肺段切除术。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57岁(39~71岁)。其中1例同期行右上肺癌根治术,右下肺背段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结果,并总结手术技术要点。结果9例手术过程顺利,1例右上肺尖后段切除,中转肺叶切除(1/10,10%)。全组无中转双孔、多孔腔镜或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6.1±51)(9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49.5±57)(5~200)mL;术后平均引流时间(2.5±1.4)(1~6)d;术后平均住院(5.4±2.3)(3~10)d;肺癌患者清扫平均淋巴结数(14.8±4.1)(10~19)枚,淋巴结站数(5.6±0.89)(5~7)站。1例术后肺复张欠佳,负压吸引好转。全组无术后持续漏气、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肺癌患者随访1~5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病例。结论单孔cVATS肺段切除术技术可行、安全、可重复,术后胸痛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单孔 切除 后疼痛 I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例报告 被引量:16
13
作者 蔡海波 李迎新 +2 位作者 张士法 高连方 周广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例,采用标准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切口,按照解剖学依次用钉高2.5 mm 白色钉仓处理肺段动脉、肺段静脉,用钉高3.5 mm ...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例,采用标准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切口,按照解剖学依次用钉高2.5 mm 白色钉仓处理肺段动脉、肺段静脉,用钉高3.5 mm 蓝色钉仓处理支气管,同时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及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115~260 min,平均182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230 ml.胸腔引流时间2~6 d,平均3.5 d.术后住院3~11 d,平均7.5 d.无二次手术,无输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腺癌6例,鳞癌2例,转移癌2例,炎性假瘤1例,结核球1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12例随访1~24个月,平均9个月,10例肺癌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Ⅰa 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功能差或有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行肺叶切除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临床Ⅰ期肺癌 被引量:8
14
作者 乔玉磊 林宗武 +3 位作者 奚俊杰 徐松涛 蒋伟 王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9-623,共5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日渐成熟。本文旨在研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Ⅰ期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收治的... 背景与目的: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日渐成熟。本文旨在研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Ⅰ期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Ⅰ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后接受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6例,中位年龄59岁(39~86岁)。分析围术期各项参数。结果:64例患者顺利接受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20 min(90~240 min),中位出血量为50 mL(10~200 mL)。术后中位胸管引流时间为3 d(2~7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5 d(3~23 d)。无围术期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中转开胸,1例转为肺叶切除。51例毛玻璃样(ground glass opacity, GGO)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理显示,浸润性腺癌30例,原位腺癌10例,微浸润腺癌6例,良性病变5例。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对有经验的医师而言,是安全可行的,对临床Ⅰ期肺癌患者同时兼具了诊断和治疗的价值,尤其适用于GGO病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被引量:65
15
作者 陈亮 吴卫兵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由于肺段支气管、血管的解剖变异繁多,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技术较肺叶切除术更加精细复杂。术前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可以显示肺段的解剖结构以及肺段支... 由于肺段支气管、血管的解剖变异繁多,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技术较肺叶切除术更加精细复杂。术前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可以显示肺段的解剖结构以及肺段支气管、血管的变异,明确肺部结节的肺段归属,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术前结节定位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起着重要作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技术包括:分别切断靶段动脉、支气管、段内静脉,保留段间静脉,采用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面,使用电刀和/或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肺组织。恶性结节行肺段切除术时必须确保切缘宽度≥2 cm,或≥肿瘤直径,同时需要进行N1、N2站淋巴结采样及冰冻切片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肺段与肺叶的解剖关系为,若干个呈不规则锥形结构的肺段组成一个肺叶,段间静脉行走于肺段间。本中心探索出一种按照锥形结构原理自肺叶中分离出肺段的方法,并命名为"锥式肺段切除术"。"锥式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涵盖了准确判断和处理靶段支气管和血管以及解剖性分离段间交界面,可以实现精准的肺段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切除 3D-CT 支气管及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萍 袁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02例采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和肺良性病变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功能训练、定位,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疼痛管理、早期康复锻炼、呼吸道管...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02例采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和肺良性病变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功能训练、定位,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疼痛管理、早期康复锻炼、呼吸道管理。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平均胸管引流(3.0±1.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16/102),术后(6.0±1.0)h首次饮水,术后(2.0±1.0)h早期床上活动、(24.0±5.0)h下床活动,术后(6.0±1.0)h开始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住院时间(5.0±2.0)d。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和肺良性病变患者安全有效,做好围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切除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小儿肺疾病:5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帅 李康 +6 位作者 郑芳 雷萍 杨德华 曹国庆 毛永忠 王勇 汤绍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小儿肺疾病的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们对5例小儿肺疾病采用三臂四孔法,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解剖并处理肺段级动脉、静脉及支气管,精准切除病变。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 目的探讨机器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小儿肺疾病的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们对5例小儿肺疾病采用三臂四孔法,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解剖并处理肺段级动脉、静脉及支气管,精准切除病变。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连机时间平均17.8 min(12~23 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平均134.0 min(60~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 ml(5~50 ml),胸管保留时间平均2.0 d(1~3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8 d(5~9 d)。1例无症状性气胸,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残留等并发症。5例随访时间9~19个月,平均13个月,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残留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应用于10 kg以上体重的小儿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切除 机器人手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黎彬 戚维波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85-486,491,共3页
目前基于医学影像学的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发展迅速,在解剖结构复杂且具有个体化差异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提供患者直观、准确的肺部肿瘤的形态特点、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透视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汇合方式、... 目前基于医学影像学的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发展迅速,在解剖结构复杂且具有个体化差异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提供患者直观、准确的肺部肿瘤的形态特点、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透视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汇合方式、走行及变异情况等信息,为术前评估患者病情、模拟肺段切除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影像导航等提供帮助;同时,有助于增强胸外科医师对肺段解剖和三维影像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提高手术准确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虚拟手规划 部肿瘤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4例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薛红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335-336,共2页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肺癌在早期获得诊断的机会越来越多,近来对于肺部小结节的患者,特别是位置较深的结节、早期肺癌以及肺功能差的患者及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肺叶切除者;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全部切除病...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肺癌在早期获得诊断的机会越来越多,近来对于肺部小结节的患者,特别是位置较深的结节、早期肺癌以及肺功能差的患者及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肺叶切除者;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全部切除病灶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全肺组织,减少手术风险[1].本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成功实施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4例,经过总结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及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期护理 胸腔 解剖 阻塞疾病 部小结节 早期 医疗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Ⅰ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勇 袁光达 +3 位作者 谢宏亚 魏腾腾 朱栋麟 朱一蒙 《微创医学》 2018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经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52例Ⅰ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经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52例Ⅰ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65~21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150~200 m L,平均80 m L,术后引流天数2~10 d,平均4 d,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6 d。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好,适用于Ⅰ期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