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曹峥武 胡国栋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分析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行多孔胸腔镜下肺段... 目的 分析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行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观察组(40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NSCLC患者淋巴结清除效率相当,均可有效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且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良好。但其可能会延长手术时间,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非小细胞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能够改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下楔形切除 疼痛程度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微波消融术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疗效分析
3
作者 尚利峰 张晨策 侯秋雨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0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Ⅰ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消融组(CT引...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Ⅰ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消融组(CT引导下经皮MWA)30例和胸腔镜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数,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消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低于胸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05、10.843、11.843、21.065,P<0.05);消融组有1例出现了肺肿瘤复发,胸腔镜组未见肺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在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Ⅰ期NSCLC MWA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继伟 贾敬周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3期2607-2611,共5页
目的探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 目的探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段间平面使用钉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采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会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减少钉仓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在安全性方面并不逊色于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能量器械 直线切割缝合器 间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倪佳莹 黄颖 钱慧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究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训练组,各45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究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训练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训练组基于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比较2组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呼吸功能[呼气流量峰值(PEF)、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及生活质量[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L)]。结果干预8周后,训练组的肺癌术后治疗依从性问卷和FACT-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干预4周和8周后,训练组的ESCA评分、呼吸功能和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比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且2组均优于干预前(P均<0.05)。结论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可提高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呼吸功能及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老年 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 治疗依从性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研究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差异
6
作者 仲崇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52-055,共4页
观察对早期肺癌采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 观察对早期肺癌采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0.05)。结论 通过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在疗效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并无不足,防止出现病灶残留的问题。在手术操作时,只需要做出较小的切口即可,能够显著减轻对其机体损伤,且可以避免其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防止对患者机体造成过大的干扰,从而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同时,可以避免损伤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使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恢复。在手术过程中,同样可以为患者彻底清除淋巴结,保证手术的疗效,有效避免其出现复发的问题。并且,虽然手术时间消耗较多,但能够使其出血量显著下降,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其身体机能更好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切除 功能 免疫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肺小结节病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7
作者 李辉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6-0029,共4页
分析研究在肺小结节病灶的治疗中应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100例肺小节患者的选择地点均是我院,患者的就诊时间均来自2022年4月-2023年4月之间。100名患者被分为两个50例患者的小组别,两小组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方... 分析研究在肺小结节病灶的治疗中应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100例肺小节患者的选择地点均是我院,患者的就诊时间均来自2022年4月-2023年4月之间。100名患者被分为两个50例患者的小组别,两小组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方式分别是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应用前者的是对照组,应用后者的是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均显著优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引流时间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并没有太大差异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患者还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在这方面与观察组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应用可以加快肺小结节患者的治愈程度,并且可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可得到控制,应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小结节病灶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汤隽 赵俊刚 +4 位作者 郑福爽 任开明 王希文 刘海君 赵健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130-313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且无转行开胸手术病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对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尤其是对于Ⅰa期肺癌、不耐受肺叶切除术、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功能较差者或预计肺叶切除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吕建发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肺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早期NSCLC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大伟 张秀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2期122-124,134,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肺通气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4.28±4.20)mL,术后引流量为(567.45±30.37)mL,均少于对照组的(85.69±5.37)mL、(996.75±34.25)mL,手术时间为(196.37±24.25)min,长于对照组的(183.75±20.49)min,拔管时间为(4.56±0.67)d、住院时间为(6.53±1.23)d,均短于对照组的(5.79±1.23)d、(7.95±1.66)d,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5.01±0.95)分,低于对照组的(5.79±1.23)分,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FVC为(2.53±0.26)L,FEV_(1)为(2.04±0.25)L,PEF为(3.77±0.35)L/s,均大于对照组的(2.01±0.17)L、(1.69±0.21)L、(3.15±0.27)L/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减轻对早期NSCLC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且并发症更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后疼痛 通气功能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庆 张永恒 +1 位作者 刘勇恩 朱允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726-3728,共3页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都以肺叶切除为主,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成为另一个选择,为探讨该术式的安全可行性,本文就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早期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航 殷均阳 +4 位作者 刘宇 王益民 段宣龙 李辑伦 郭海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肺部高危结节于2021年1—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术前三维重建的患者30例,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肺部高危结节于2021年1—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术前三维重建的患者30例,对照组30例。收集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肺功能、肺段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长[(131.07±27.15)min]短于对照组[(152.43±35.10)min],三维重建组术中出血量[50.00(30.00,50.00)mL]少于对照组[55.00(50.00,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长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可以辅助医生制定精确的个体化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难度,使手术更加安全快速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非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浩清 卢秋良 +2 位作者 王芯朋 刘毅 吕玉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2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应用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胸腔镜下肺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应用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理想,增加治疗有效性,改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癌患者 有效性 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肺小结节病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娥红 王周清 +2 位作者 毛贵兵 朱家宏 安乐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8期70-71,74,共3页
目的探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灶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心胸外科96例肺小结节患者,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 目的探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灶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心胸外科96例肺小结节患者,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6.58±10.25)mL vs (145.58±11.47)m L,(t=35.581,P=0.000)]和引流量[(560.26±102.15)mL vs (978.55±104.45)mL,(t=19.836,P=0.000)]明显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3.23±0.84)d vs (4.78±1.26)d,(t=7.091,P=0.000)]和住院时间[(7.11±2.16)d vs (9.56±2.11)d,(t=5.621,P=0.000)]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2.25±2.58)个vs (12.26±2.64)个,(t=0.018,P>0.05)];观察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小结节病灶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0期50-51,共2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肺部小结节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试验组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及肺...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肺部小结节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试验组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铁蛋白、NSE、CEA、CA125、CYFRA21-1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但试验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疗效优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切除 部小结节 血清铁蛋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短期预后评估
16
作者 唐忠本 肖家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12期00062-00063,共3页
研究及评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6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本组36例患... 研究及评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6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51.4±40.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30.1±40.38)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为(924.9±345.69)ml,胸引管留置时间平均为(4.1±0.58)d,住院时间平均为(6.7±1.38)d。其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随访1年后,发现1例患者复发,尚未死亡,1年复发率为2.78%(1/36),1年生存率为100%。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与其他文献报道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非小细胞 疗效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卫锐狮 冯利 +1 位作者 赵士磊 顾春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1个月时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深吸气量(IC)、FEV_(1)/FVC等指标高于参照组,糖类抗原50(CA50)、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治疗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术后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切除 早期非小细胞 并发症发生率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8
作者 戴洋洋 孙诗亮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2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三孔术式,观察组行单孔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肺功能指标、疼痛创伤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48.36±18.28)min,长于对照组的(126.28±12.69)min,术中出血量为(102.41±10.32)mL,少于对照组的(128.54±12.33)mL,拔管时间为(4.45±0.42)d,短于对照组的(5.89±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7、10.149、7.761,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创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价值更高,利于减轻手术创伤,降低疼痛创伤指标水平,保护肺功能,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功能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夏漫辉 冷云华 +3 位作者 丁学武 季灿平 陈佳杰 江立群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8年9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55)和B组(n=51)。A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8年9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55)和B组(n=51)。A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肺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用力肺活量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术前,但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用力肺活量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术前,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0/55),B组为21.6%(11/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效果,且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下切除 非小细胞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双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研究
20
作者 李智慧 袁惠平 赵旭芸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在双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于我院行双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采用荧光腔镜确定...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在双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于我院行双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采用荧光腔镜确定靶肺段边界,并用电凝标记,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个性化临床护理干预,记录荧光首次发出时间、荧光持续时间、交界有效辨别时间、染色成功率,并在事后使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可显示出清晰的段间分界,荧光首次发出时间为(10.2±4.4)秒,荧光持续时间为(180.4±17.3)秒,交界有效辨别时间为(124.4±10.5)秒,染色成功率为100%(14/14),患者满意度为(92.8±2.7)分。结论: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双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使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辅助双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的确定,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 双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护理配合 患者满意度 临床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