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熊荣生
邓盛
+1 位作者
白韬
刘毅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3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比较经胸壁微创封堵术及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室间隔膜部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实施胸壁微创封堵术,在食管或经胸...
目的比较经胸壁微创封堵术及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室间隔膜部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实施胸壁微创封堵术,在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胸置入封堵器以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58例实施直视下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者4例,输血率为7.4%;对照组患儿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者54例,输血率为100%,观察组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27.8%,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43.1%,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2例残余分流于术后1个月消失。结论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微创、简便及安全的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
胸壁微创封堵术
开胸手
术
直视下修补
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国明
谢翔
马松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2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探讨胸壁微创封堵术与开胸手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患儿凝血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VSD患儿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胸...
目的探讨胸壁微创封堵术与开胸手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患儿凝血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VSD患儿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胸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320、1.030、2.210、2.120,均P>0.05),手术后两组均出现一定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64、5.436、7.532、8.543、9678、10.236、10.113、12.342,均P<0.05)。手术后研究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082、10.082、10.423、9.877,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及血糖(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9、1.097,均P>0.05),手术后研究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082、10.082,均P<0.05)。结论同开胸手术比较而言,PVSD患者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能够改善治疗效果,维持凝血功能稳定并降低应激指标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微创封堵术
开胸手
术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凝血功能
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樑
许日昊
+1 位作者
王天策
朱志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PDA患者32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16例接受开胸动脉导管结扎术,实验组16例接受非体外...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PDA患者32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16例接受开胸动脉导管结扎术,实验组16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48 h内平均体温、术后心率、术后血压、呼吸机辅助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血管活性药物及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术中及术后输血、拆线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无患者术中中转开胸。实验组在切口长度[(4.24±1.74)cm]、术中出血[(18.27±5.38)mL]、手术时间[(0.96±0.33)h]、术后心率[(98.45±9.72)次/min]、术后血压[(15.38±1.26)/(8.79±0.86)kPa]、呼吸机辅助时间[(1.45±0.32)h]、抗生素使用天数[(3.26±0.53)d]、血管活性药物[(3.26±0.53)d]、止痛药物的使用[12.5%(2/16)]、术中及术后输血[0.00(0/16)]、拆线时间[(3.52±0.39)d]、住院天数[(7.38±1.07)d]等优于对照组[(24.13±4.92)cm、(127.52±26.63)mL、(3.71±0.50)h、(126.51±12.94)次/min、(16.68±1.19)/(9.91±0.84)kPa、(20.24±4.12)h、(5.37±0.74)d、37.5%(6/16)、62.5%(10/16)、81.3%(13/16)、(8.21±0.43)d、(14.92±2.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平均体温比较[(37.34±0.61)、(37.53±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6.3%(1/16)]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PD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影响体表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
胸壁微创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郑辉
夏旭
+1 位作者
胡宁东
刘秋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95-9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探讨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术式,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8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行传统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探讨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术式,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8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行传统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观察组行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8.25±2.31)d、(71.53±10.82)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28±2.50)d、(209.00±22.07)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为(54.68±41.26)ml,少于对照组的(568.10±85.80)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30882±3318)元,对照组为(30084±5246)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5%,少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术后疗效均良好且具有并发症低等优势,但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恢复较慢,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壁微创封堵术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及创伤小。但两种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而且部分患者因特殊情况只能依靠体外循环直视下修补完成,直视修补术后残余漏也可行封堵治疗,封堵治疗需要体外循环作为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
直视修补
术
食道超声引导
经
胸壁微创封堵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熊荣生
邓盛
白韬
刘毅君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出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3期2336-2338,共3页
基金
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编号S201408-02)
文摘
目的比较经胸壁微创封堵术及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室间隔膜部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实施胸壁微创封堵术,在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胸置入封堵器以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58例实施直视下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者4例,输血率为7.4%;对照组患儿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者54例,输血率为100%,观察组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27.8%,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43.1%,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2例残余分流于术后1个月消失。结论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微创、简便及安全的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
胸壁微创封堵术
开胸手
术
直视下修补
术
Keyword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inimally invasive closure through the chest wall
Open surgery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国明
谢翔
马松峰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2期1651-1653,共3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6D01C336)
文摘
目的探讨胸壁微创封堵术与开胸手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患儿凝血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VSD患儿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胸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320、1.030、2.210、2.120,均P>0.05),手术后两组均出现一定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64、5.436、7.532、8.543、9678、10.236、10.113、12.342,均P<0.05)。手术后研究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082、10.082、10.423、9.877,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及血糖(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9、1.097,均P>0.05),手术后研究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082、10.082,均P<0.05)。结论同开胸手术比较而言,PVSD患者应用胸壁微创封堵术能够改善治疗效果,维持凝血功能稳定并降低应激指标变化情况。
关键词
胸壁微创封堵术
开胸手
术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凝血功能
应激指标
Key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ic wall occlusion
thoracotomy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VSD)
coagulation function
stress index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樑
许日昊
王天策
朱志成
机构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68-70,共3页
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215084)
文摘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PDA患者32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16例接受开胸动脉导管结扎术,实验组16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48 h内平均体温、术后心率、术后血压、呼吸机辅助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血管活性药物及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术中及术后输血、拆线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无患者术中中转开胸。实验组在切口长度[(4.24±1.74)cm]、术中出血[(18.27±5.38)mL]、手术时间[(0.96±0.33)h]、术后心率[(98.45±9.72)次/min]、术后血压[(15.38±1.26)/(8.79±0.86)kPa]、呼吸机辅助时间[(1.45±0.32)h]、抗生素使用天数[(3.26±0.53)d]、血管活性药物[(3.26±0.53)d]、止痛药物的使用[12.5%(2/16)]、术中及术后输血[0.00(0/16)]、拆线时间[(3.52±0.39)d]、住院天数[(7.38±1.07)d]等优于对照组[(24.13±4.92)cm、(127.52±26.63)mL、(3.71±0.50)h、(126.51±12.94)次/min、(16.68±1.19)/(9.91±0.84)kPa、(20.24±4.12)h、(5.37±0.74)d、37.5%(6/16)、62.5%(10/16)、81.3%(13/16)、(8.21±0.43)d、(14.92±2.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平均体温比较[(37.34±0.61)、(37.53±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6.3%(1/16)]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PD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影响体表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非经
胸壁微创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
疗效
Keywords
Off-pump occlusion trans-thoraeic minimalinvasive surgery
Patent ductus arteriosua Therapeutic effect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郑辉
夏旭
胡宁东
刘秋华
机构
清远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95-97,共3页
基金
清远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领域自筹经费项目(项目编号:2014B044)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探讨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术式,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8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行传统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观察组行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8.25±2.31)d、(71.53±10.82)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28±2.50)d、(209.00±22.07)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为(54.68±41.26)ml,少于对照组的(568.10±85.80)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30882±3318)元,对照组为(30084±5246)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5%,少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术后疗效均良好且具有并发症低等优势,但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恢复较慢,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壁微创封堵术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及创伤小。但两种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而且部分患者因特殊情况只能依靠体外循环直视下修补完成,直视修补术后残余漏也可行封堵治疗,封堵治疗需要体外循环作为根本保障。
关键词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
直视修补
术
食道超声引导
经
胸壁微创封堵术
疗效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熊荣生
邓盛
白韬
刘毅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张国明
谢翔
马松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观察
张樑
许日昊
王天策
朱志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郑辉
夏旭
胡宁东
刘秋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