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露 杨悦 +6 位作者 彭佳慧 杨晓丽 张亚妮 薛高杰 连淳 龙友明 杨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60,共6页
目的总结成人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总结成人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1例A-GFAP-A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测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等。结果41例患者中男26例(63.4%),女15例(36.6%),55岁及以上发病者中男性占绝对优势。有前驱感染史者15例。临床表型主要以脑膜脑脊髓炎及脑膜炎多见。颅脑MRI发现异常27例(27/39),其中24例表现为颅内散在或多发点、片状异常信号灶,5例见脑膜强化,3例隐约可见自侧脑室向外放射状排列的线样强化。完善脊髓MRI发现信号异常18例(18/27),表现为矢状位长节段线样或短节段小片状异常信号影,以灰质受累为主,病灶多位于颈、胸髓,5例患者见脊膜强化。CSF细胞学分类检查显示,均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出现率46.4%(13/28)。CSF抗GFAP-IgG阳性26例(26/41),血清阳性4例(4/41),血清及CSF均阳性11(11/41)例。39例接受免疫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遗留功能障碍,死亡3例,合并长节段脊髓损害及周围神经损害者预后差。结论成人A-GFAP-A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临床以脑膜、脑实质、脊髓受累症候群为主要表现,排尿障碍发生率高,脑脊液细胞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出现率较高,大多数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恢复较好,合并长节段脊髓损害及周围神经损害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脑膜脑脊髓炎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MR成像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小菊 邓向斌 +3 位作者 张朝钦 王红燕 王有金 余治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多数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多数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明确诊断。由于在早期诊断该疾病极具挑战性,且缺乏相关的临床指南,故国内外罕见关于此类病例的早期诊治情况的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以高热、头痛为起始症状并伴有持续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借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18)F flu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18)F-FDG PET/MR)成像结合抗体检测,在其发病后约1月诊断为A-GFAP-A,对其进行了免疫治疗,最终预后良好。本研究旨在为A-GFAP-A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 低钠血症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亚敬 谢蒙 石晶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2年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51例)和非癫痫组(149例)... 目的:研究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2年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51例)和非癫痫组(14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维生素D、GFAP、NLRP3 mRNA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传统方案和新型方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预测方案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癫痫组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占比高于非癫痫组,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长于非癫痫组(均P<0.05)。癫痫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癫痫组,GFAP、NLRP3 mRNA高于非癫痫组(均P<0.05)。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维生素D、GFAP、NLRP3 mRNA是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均P<0.05)。传统方案中,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单项及两项联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分别为0.631、0.734、0.878(均P<0.001)。新型方案中,维生素D、GFAP、NLRP3 mRNA单项及三项联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分别为0.790、0.774、0.784、0.909(均P<0.001)。传统方案+新型方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为0.914(P<0.001)。无论传统方案还是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独因子(均P<0.05),且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高于传统方案(P<0.05),但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与传统方案+新型方案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GFAP、NLRP3表达与继发癫痫风险有关,三项联合检测时预测继发癫痫价值优于传统方案,可作为患儿病情进展的预警手段,为临床实施个性化的分层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热性惊厥 维生素D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NOD样受体蛋白3 癫痫风险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水通道蛋白4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万鹏飞 贾俊 +1 位作者 刘旭 杨维佳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17-1220,I0004,共5页
目的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病人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探究二者表达水平与RVO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RVO病人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体检健... 目的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病人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探究二者表达水平与RVO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RVO病人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5例为对照组。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GFAP、AQP4水平进行检测;根据研究组病人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39例)和预后不良组(5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VO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血清GFAP、AQP4对RVO病人预后评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研究组血清GFAP水平(3.56±0.7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85±0.41)μg/L,研究组血清AQP4水平(15.97±2.8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56±2.54)μg/L(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GFAP水平(3.91±0.84)μg/L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3.06±0.62)μg/L;预后不良组血清AQP4水平(17.25±3.29)μg/L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4.18±2.18)μg/L(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病人高血压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FAP、AQP4、高血压史、空腹血糖、TC、TG、LDL-C和HDL-C均是RVO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中GFAP、AQP4、二者联合预测RVO病人预后的AUC分别是0.73、0.79、0.92,灵敏度分别为47.27%、78.85%、77.08%,特异度分别为89.74%、72.97%、97.14%,约登指数分别为0.370、0.518、0.742;二者联合优于GFAP、AQP4各自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RVO病人血清GFAP、AQP4水平显著升高,对病人的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的合理干预和改善病人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水通道蛋白4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辉 陈怡然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2,I0014,I0015,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取损伤处坐骨神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形态;取腰3~5脊髓节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PWL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HE染色,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神经纤维在数量及排列紊乱程度等方面均有改善,齐刺组改善最为明显。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痛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B蛋白、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耿淑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一...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分析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低于观察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和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与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呈正相关(均P<0.001)。随访预后良好患儿59例,预后不良2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程异常、病情重度、S-100B蛋白、sLOX-1、GFAP为影响HIE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与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有关,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早期完善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蛋白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相关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临床特点分析
7
作者 高雅 郭彤彤 +3 位作者 李海婷 杜晓萍 王琼 王慧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3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探讨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3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3例病人年龄分别为17,41,47岁,男女比例为2∶1。2例病人(病例1,3)有感冒样前驱症状。起病症状多样,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发作性抽搐,以及排尿困难伴尿潴留。3例病人均为慢性病程,症状进行性加重。脑脊液分析发现1例病人(病例3)脑脊液压力增高(250 mmH2O),2例病人(病例1,3)蛋白增高。2例病人(病例2,3)脑电图监测提示慢波活动。头颅和脊髓强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2例病人(病例1,2)出现脑室旁放射状异常信号影,1例病人(病例2)出现双侧海马信号增高,1例病人(病例3)脊髓斑片信号影。自身免疫性脑炎和副肿瘤抗体谱检测提示血和脑脊液中GFAP抗体阳性。3例病人肿瘤筛查未见异常。所有病人均满足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随访4~12个月(平均7个月),2例病人(病例2,3)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病灶缩小,血和脑脊液中GFAP抗体滴度下降或转阴,1例病人(病例1)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缓解,但遗留双下肢疼痛。随访过程中3例病人均未出现疾病复发。结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可慢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中对于可疑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完善GFAP抗体检测,警惕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慢性起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临床特点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王勋 张蒙蒙 +2 位作者 王慧敏 代大伟 张黎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总结脑脊液(CSF)和血清中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3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6例抗GFAP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 目的总结脑脊液(CSF)和血清中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3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6例抗GFAP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2~68岁。临床表现符合脑炎、脑膜脑炎7例,脱髓鞘疾病7例,急性脊髓炎1例,周围神经受累伴呃逆1例;有糖尿病史3例,癫痫病史1例,大细胞贫血史1例。CSF压力升高6例,有核细胞数升高8例,蛋白升高11例。抗MOG抗体阳性2例,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1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2例。结论CSF抗GFAP抗体体阳性的(脑膜)脑炎是GFAP星形细胞病的典型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伴胼胝体受累。GFAP抗体可出现在脱髓鞘疾病中,诊断需结合临床表型。合并其他抗体时,应以核心表型为基础确认责任抗体。虽然GFAP抗体致病性尚无定论,但抗GFAP抗体阳性有助于神经免疫疾病的诊断及避免延误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自身免疫性 星形细胞病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永萌 马宁 +1 位作者 李国婧 阴怀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52-856,共5页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GFAP负责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结构和机械强度,并支持其邻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和维持血脑屏障。通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GFAP参与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综述GFAP...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GFAP负责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结构和机械强度,并支持其邻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和维持血脑屏障。通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GFAP参与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综述GFAP的结构、功能、病理生理作用及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促进GFAP作为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包括支持性诊断标准、监测疾病进展和提高预后准确性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结构 功能 病理生理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刘亮 肖勇 +4 位作者 王栋 王冉 耿良元 邹元杰 刘宏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1580-15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将其作为胶质瘤组...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将其作为胶质瘤组,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80例非胶质瘤颅内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GFAP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组织MeCP2表达水平。比较脑胶质瘤患者与对照组的GFAP、MeCP2表达水平,并建立ROC曲线分析GFAP、MeCP2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病理特征脑胶质瘤患者GFAP、MeCP2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GFAP、MeCP2与脑胶质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胶质瘤组患者GFAP、MeCP2表达水平分别为(81.74±7.47)ng/L、2.31±0.31,均高于对照组[(5.35±1.32)ng/L、0.72±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GFAP、MeCP2、两者联合诊断脑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1、0.698、0.897。GFAP、MeCP2两者联合对脑胶质瘤的诊断AUC高于两者单一诊断。病理分级Ⅳ级、远处转移患者GFAP水平均高于其他分级、未远处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Ⅳ级、肿瘤大小≥3 cm、远处转移患者MeCP2水平均高于其他分级、肿瘤大小<3 cm、未远处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FAP与脑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r=0.579、0.378,P<0.05);MeCP2与脑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远处转移、脑胶质瘤肿瘤大小均呈正相关(r=0.657、0.457、0.384,P<0.05)。结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对于脑胶质瘤均具有重要诊断参考价值,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更高,且两者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 胶质 诊断价值 病理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伴双眼视力下降1例
11
作者 李伦昊 赵阳 +1 位作者 孙明明 徐全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81-483,共3页
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余”就诊于神经眼科门诊。患者于2个月余前情绪波动后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干呕,未予重视,3周后出现记忆力减退、行走乏力。后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头部胀痛,眼前黑矇,伴低热,无眼球转动痛,遂于2... 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余”就诊于神经眼科门诊。患者于2个月余前情绪波动后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干呕,未予重视,3周后出现记忆力减退、行走乏力。后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头部胀痛,眼前黑矇,伴低热,无眼球转动痛,遂于2024年2月12日就诊于市中心医院,行脑部CT等检查,未见异常。予以抗生素治疗后低热症状好转,视力下降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力 眼球转动 全身乏力 抗生素治疗 眼科门诊 自身免疫 星形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MRI表现
12
作者 马俊楠 姜传武 +1 位作者 李厚颖 刘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FAP-A)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经临床证实的5例自身免疫性GFAP-A患者的MRI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中4例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颈胸腰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颈...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FAP-A)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经临床证实的5例自身免疫性GFAP-A患者的MRI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中4例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颈胸腰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颈胸腰髓MRI平扫。2例患者颅脑MRI显示病变位于小脑半球、侧脑室旁白质,注射对比剂后,显示小脑半球放射状线样强化,侧脑室旁白质内垂直于侧脑室的线样强化;1例患者颅脑MRI强化图像可见颞叶、枕叶软脑膜线样强化。2例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未见异常。5例患者脊髓MRI显示病变累及脊髓,T2WI表现为斑片状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病变呈轻度强化。结论 GFAP-A临床少见,症状缺乏特异性,MRI检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1例
13
作者 姚硕 冯娴慧 +1 位作者 张敏 尤红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582-1584,共3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FAP-A)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具备显著皮质类固醇反应性的新型自身免疫性疾病[1],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中位年龄在44~50岁),男女比例相当,儿童病例约占10%[2],其累...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FAP-A)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具备显著皮质类固醇反应性的新型自身免疫性疾病[1],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中位年龄在44~50岁),男女比例相当,儿童病例约占10%[2],其累及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从而引发相应临床表现。该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主要与感染、肿瘤等外部因素有关。至今,国内外对于GFAP-A的报道较少,容易误诊,而单独以脊髓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案例更为罕见,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以双下肢无力、尿便障碍等脊髓病变发病的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进行描述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欣通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业农 王键 +1 位作者 唐巍 胡建鹏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治法之代表中药复方脑络欣通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时间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GFAP蛋白表达的特点。方法将健康的Wistar大鼠120只...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治法之代表中药复方脑络欣通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时间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GFAP蛋白表达的特点。方法将健康的Wistar大鼠120只先饲养观察3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组、益气方组和活血方组5组,每组24只,1天、3天、7天三个不同时间点各8只。采用线栓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3种治法及其代表方药在缺血2h时分别再灌注1天、3天和7天的治疗效果;以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无强阳性表达,模型组明显可见GFAP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GFAP阳性染色的阳性细胞总面积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其中再灌注1天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3天、7天时脑络欣通组和益气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1天无差异,3天脑络欣通组GFAP表达最高,与益气方组和活血方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7天各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益气活血法(脑络欣通)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干预后,脑络欣通在调节GFAP(3天上调、7天下调)表达的效应上要优于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欣通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研究进展
15
作者 江佳佳 王文暄 +3 位作者 杨伊 刘雅菁 冯双浩 卜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3-759,共7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为0.6/10万,临床表现为亚急性发作的脑膜炎、脑炎、脊髓炎或这些综合征的组...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为0.6/10万,临床表现为亚急性发作的脑膜炎、脑炎、脊髓炎或这些综合征的组合。前驱期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烧、头痛等,出现在约40%的患者中,30%的患者可能出现肿瘤。目前,确诊本病多依据脑脊液GFAP抗体阳性,同时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胶质瘤、脑转移瘤等疾病,这在临床实践中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总结了GFAP-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gfap-IgG 重叠的自身免疫综合征 结核性脑膜 脑炎 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及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动态观察
16
作者 景原媛 马伊 王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48-52,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及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情况。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急性高眼压模型组18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急性高眼...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及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情况。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急性高眼压模型组18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急性高眼压模型组采用沿角巩膜缘结膜下环扎缝合法制备急性高眼压模型。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造模前、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缝合后3 d、缝合后4 d、缝合后5 d、缝合后7 d时,分别使用Tonolab眼压计监测眼压,正常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点测量眼压。取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于缝合后1 d、缝合后3 d、缝合后7 d时分别处死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Thy-1免疫组化染色法测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中GFAP蛋白。结果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眼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眼压均高于其他时间点眼压,呈下降趋势(P均<0.05)。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水肿,大鼠缝合后3 d时视网膜水肿开始减轻,大鼠缝合后7 d时视网膜厚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变薄。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3 d、7 d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时(P均<0.05),且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7 d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低于缝合后3 d时(P均<0.05)。正常对照组、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3 d、7 d时大鼠视网膜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5.762±16.246、115.777±18.780、145.056±9.777、169.751±10.378,两两相比,P均<0.05。结论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发生病理变化,出现神经节细胞丢失,视网膜中GFAP蛋白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内压 视网膜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急性高眼压模型 沿角巩膜缘结膜下环扎缝合法 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莉 袁琼兰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生化标志物 中枢神经系统 损害范围 影像学检查 非侵入性 预测预后 研究者 脑脊液 MIR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人脑皮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研究
18
作者 刘继红 陈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脑损伤 脑皮层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 基因表达 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颅内胶质瘤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19
作者 吕强 李涛 +1 位作者 裴航 齐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0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检测小儿颅内胶质瘤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96例颅内胶质瘤患儿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BCL-2和GFAP的表达,比较不... 目的检测小儿颅内胶质瘤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96例颅内胶质瘤患儿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BCL-2和GFAP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该两个指标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然后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A组,31例)和预后较差组(B组,65例),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儿胶质瘤组织中BCL-2和GFAP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星形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儿H-SCORE得分显著高于室管膜瘤患儿(P<0.05),而该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BCL-2阳性表达率和H-SCORE得分均显著高于Ⅰ~Ⅱ级(P<0.05)。不同组织学分类胶质瘤患儿GFAP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H-SCORE得分则为:胶质母细胞瘤>星形胶质瘤>室管膜瘤患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GFAP阳性表达率和H-SCORE得分均显著高于Ⅰ~Ⅱ级(P<0.05)。与A组相比,B组BCL-2和GFAP的表达阳性率及H-SCORE得分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BCL-2和GFAP的表达与胶质瘤患儿组织学分类、病理分级以及预后情况均密切相关,因此在胶质瘤的发生、分化以及进展的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胶质 淋巴细胞瘤-2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au蛋白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关系
20
作者 李永华 李萍 +2 位作者 张洪红 王志胜 董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商值(QAlb)评估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将研究组18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QAlb 7.5~10)、中度组54例(10<QAlb≤30)、重度度组43例(QAlb>30)。对研究组180例患者展开6个月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3~6分)。检测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分析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与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组、重度组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tau蛋白(r=0.532,P=0.000)、MIP-1α(r=0.487,P=0.001)和GFAP(r=0.571,P=0.000)分别与QAlb呈正相关。血清tau蛋白(r=0.507,P=0.000)、MIP-1α(r=0.425,P=0.004)和GFAP(r=0.533,P=0.000)分别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au蛋白和MIP-1α及GFAP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87~0.897,P=0.000),显著高于三者单一检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TAU蛋白质类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