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对比研究
1
作者 谭晓珍 余润祺 庄相媚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4期75-77,81,共4页
目的 探究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11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anti-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和抗... 目的 探究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11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anti-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和抗胰岛素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y,IAA)的检测。统计GADA、IAA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情况,并分析其在不同病程的阳性率检出情况;比较在同一病程范围内,单GADA、单IAA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的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餐后2 h C肽(2-hour postprandial C-peptide,2 hCP)水平。结果 GADA、IAA双阳性率低于单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GADA阳性率与总IA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组的GADA阳性率低于病程≥5年组,而病程<5年组的IAA阳性率高于病程≥5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病程范围内,单GADA阳性患者的FCP、2 hCP水平均低于抗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IAA阳性患者与抗体阴性患者的FCP、2 h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结果较为理想,有助于解释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 2型糖尿病 C肽 胰岛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分期中超声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的价值分析
2
作者 于海洋 郭伟 王鹏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96-099,共4页
研究甲状腺癌(TCa)患者术前分期中超声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0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TCa患者,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分期中超声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 研究甲状腺癌(TCa)患者术前分期中超声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0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TCa患者,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分期中超声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分析检测效能。结果 病理诊断后确诊TCa为78例,无TCa为12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测检查TCa为70例、超声检查TCa为67例、联合检测TCa为77例;联合检测灵敏度97.43(76/78)、特异度91.67(11/12)以及准确度96.67(87/90)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病理诊断pN0患者60例,pN1患者30例,pN0组fT3指标、Tg指标低于pN1组,TPOAb高于pN1组,P<0.05。结论 术前分期中超声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方式运用在TCa检测中的效能较高,可依照相关指标实施鉴别分析,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术前分期 超声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联合检测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黄承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评估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1日至2024年9月6日期间我院收治的2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及同期260例健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抗体检测、hs-CRP检测及联合检测... 评估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1日至2024年9月6日期间我院收治的2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及同期260例健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抗体检测、hs-CRP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结果 抗体检测在感染组中阳性率为85%,hs-CRP检测阳性率为78%,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98%、95%,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方法。结论 联合检测提高了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诊断效能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裴培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接诊的30例系统性红斑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参与人员均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两组的血清免疫学指标(IgG、...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接诊的30例系统性红斑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参与人员均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两组的血清免疫学指标(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免疫性指标阳性率进行对比与评估。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表现出IgG、IgA、IgM水平上升,而补体C3、C4水平则下降(P<0.05)。此外,观察组在干燥综合征A抗原(SS-A)、干燥综合征B抗原(SS-B)、SS-A与SS-B双阳性、抗核抗体谱(ANAS)、ENA多肽抗体Sm、抗ds-DNA抗体、抗核糖核酸抗体U1RNP及Sm与U1RNP双阳性的阳性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为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 血清免疫学指标 抗体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细胞抗体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5
作者 孟祥凤 沈守祥 +1 位作者 卢洪文 逄力男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5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 联合检测 糖尿病患者 临床症状 储备功能 初步探讨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肺癌自身抗体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自身抗体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存在肺部病灶的712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后分组为早期肺癌组524例患者、肺部良性病变组188例患者,选择同期150名健... 目的 探讨肺癌自身抗体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存在肺部病灶的712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后分组为早期肺癌组524例患者、肺部良性病变组188例患者,选择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肺癌自身抗体[7种肿瘤相关自身抗体(7-TAAbs):CAGE、p53、SOX2、PGP9.5、GAGE7、MAGE A1、GBU4-5]水平。结果 3组CEA、CYFRA21-1及NSE、CAGE、p53、SOX2、PGP9.5、GAGE7、MAGE A1、GBU4-5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自身抗体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肺癌自身抗体检测及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P<0.05)。结论 早期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者的肺癌自身抗体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显著。肺癌自身抗体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灵敏度,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自身抗体 肿瘤标志物 早期肺癌 灵敏度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T-SPOT.TB、PPD及TB-Ab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苏彩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5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PPD)及血清结核抗体检测(TB-Ab)联合检测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二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80例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开展T-SPOT.TB、PPD及TB-Ab检测。结果...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PPD)及血清结核抗体检测(TB-Ab)联合检测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二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80例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开展T-SPOT.TB、PPD及TB-Ab检测。结果临床诊断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69例,其中确诊病例36例,临床诊断病例33例。T-SPOT.TB检测下,灵敏度95.65%、特异度9.09%、准确度95.00%、阳性预测值98.51%、阴性预测值76.92%;PPD检测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36%、54.54%、72.50%、91.23%、26.09%;TB-Ab下,灵敏度1.44%、特异度100.00%、准确度15.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1.67%。T-SPOT.TB+PPD+TB-Ab检测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5%、90.90%、100.00%、98.55%、90.91%。结论在活动性肺结核的检测工作中,T-SPOT.TB、PPD及TB-Ab联合检测效果显著,可提高诊断效能,确保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联合检测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分型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淑杰 李辉 +1 位作者 高申 谢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期146-147,共2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高血糖和糖代谢紊乱。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和其他糖尿病。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确诊为T1DM和T2DM的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高血糖和糖代谢紊乱。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和其他糖尿病。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确诊为T1DM和T2DM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4种血清白身抗体,分析其在糖尿病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自身抗体 糖尿病分型 联合检测 诊断价值 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代谢紊乱 胰岛素分泌 1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分型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陆敏丹 季亚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实施糖尿病分型中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常熟市医学检验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进行诊断研究。其中41例属于1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A1组;61例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A2组;... 目的:探讨在实施糖尿病分型中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常熟市医学检验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进行诊断研究。其中41例属于1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A1组;61例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A2组;同阶段选择健康体检者51例进行诊断研究,将其设为A3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合理开展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操作,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1组与A2组胰岛素细胞抗体阳性率、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率、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率以及三项联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与A3组胰岛素细胞抗体阳性率、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率、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率、三项联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U-m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与A3组血清Cys-C、U-mAlb、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空腹C肽、胰岛素、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与A3组空腹C肽、胰岛素、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分型诊断期间,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为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辨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班孟琦 陈舒媛 鲍德力格尔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71-73,82,共4页
目的探究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乌海市蒙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感染组,并... 目的探究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乌海市蒙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感染组,并以同期90名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组。对所有儿童进行抗体与hs-CRP的检测,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测方式单独及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结果单独使用抗体检测的Kappa值为0.722,hs-CRP检测的Kappa值为0.611,显示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中等;而联合检测的Kappa值高达0.967,表明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此外,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方法(P均<0.05)。结论抗体与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相较于单一检测方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 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联合检测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李琰 慕珂珂 +4 位作者 董炎红 冯浩然 郭佳佳 杨景瑞 肖凌云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四六○医院收治的96例AITD患者作为AITD组,另选取同期接...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四六○医院收治的96例AITD患者作为AITD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4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TSH、TPOAb、TGAb检测。比较2组、不同类型AITD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AITD组TSH、TPOAb、TGAb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96例AITD患者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SCH)26例、桥本甲状腺炎(HT)32例、格雷夫斯病(GD)38例;在TSH水平上,SCH患者较HT、GD患者更高(P<0.05),HT患者较GD患者更高(P<0.05);在TPOAb、TGAb水平上,SCH患者较HT患者更高(P<0.05),SCH、HT与G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SH[OR(95%CI)=2.369(1.295,3.417)]、TPOAb[OR(95%CI)=3.175(1.603,4.922)]、TGAb[OR(95%CI)=3.218(1.337,5.006)]是影响AI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TSH、TPOAb、TGAb、TSH+TPOAb、TSH+TGAb、TPOAb+TGAb、联合检测诊断AIT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32、0.862、0.908、0.909、0.886、0.950。结论 TSH、TPOAb、TGAb与AITD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不同类型AITD患者有所差异,上述指标可作为诊断AITD的重要依据,联合检测时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联合检测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分型中的应用探究
12
作者 封金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5-0078,共4页
探究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DM)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自内分泌科的Ⅰ型糖尿病(T1DM)、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40例,记作DM组(按DM类型分别命名为T1DM组、T2DM组),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记作... 探究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DM)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自内分泌科的Ⅰ型糖尿病(T1DM)、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40例,记作DM组(按DM类型分别命名为T1DM组、T2DM组),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记作非DM组;借助于化学发光法对全部受检者血标本中的自身抗体进行测定,共计三种:①抗胰岛细胞抗体(ICA),②胰岛素自身抗体(IAA),③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对比不同组别的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 DM组单项抗体检测及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DM组,而T1DM组单项检测及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T2DM组,且联合检测阳性率较单项检测更高(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DM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为DM临床分型提供有效参考,且联合检测可促进阳性检出率的提升,有利于规避漏诊及误判风险,值得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 分型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贵英 王士杰 +4 位作者 李勇 王力利 王晓玲 宋振川 范立侨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9-56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方法简便,但敏感性差。同时应用多种抗体联合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是否能提高其敏感性,克服免疫组化法的弱点尚有一些争议。本研究应用细胞角蛋白20(CK20)、上皮膜抗原(EMA)及肿瘤... 背景与目的: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方法简便,但敏感性差。同时应用多种抗体联合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是否能提高其敏感性,克服免疫组化法的弱点尚有一些争议。本研究应用细胞角蛋白20(CK20)、上皮膜抗原(EMA)及肿瘤相关糖蛋白72-4(CA72-4)抗体对胃癌阴性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进行联合检测,旨在评价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微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1年4月至1994年4月行手术切除的未见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44例,收集其淋巴结蜡块共466个,分别以鼠抗人CK20抗体,鼠抗人E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CA72-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根据染色结果确定其微转移情况,然后与各病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全组共有18例(40.9%)51个淋巴结(10.9%)发现微转移灶。应用三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检测到的微转移淋巴结数量分别为CK2040个(8.6%),CA72-427个(5.8%),EMA21个(4.5%)。淋巴结微转移与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及TNM分期无关(P>0.05)。有微转移的病例5年存活率为(61.11±11.49)%,无微转移的病例为(92.31±5.23)%(P=0.0113);转移淋巴结数≥3个者5年存活率为(44.44±16.56)%,<3个者为(77.78±13.86)%(P=0.0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 多种抗体 联合检测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和集合核酸检测在MSM人群HIV-1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梅 冯连贵 +5 位作者 蒋岩 潘品良 赵金扣 凌华 丁贤斌 张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比较快速检测(胶体硒)和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4代酶联检测)以及集合核酸检测对男男同性恋人群(MSM)HIV急性感染的检验效能。方法结合该市2008年男男同性恋人群HIV感染专项调查工作,应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对接受调查的2 165例... 目的比较快速检测(胶体硒)和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4代酶联检测)以及集合核酸检测对男男同性恋人群(MSM)HIV急性感染的检验效能。方法结合该市2008年男男同性恋人群HIV感染专项调查工作,应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对接受调查的2 165例MSM进行HIV抗体初筛,对结果阴性者进行集合核酸检测,直至找到急性期感染者;对不同方法的检测成本进行估算,比较发现1例感染者的性价比。结果快速检测和4代酶联检测应用于MSM人群HIV筛查时,分别存在7.6%和2.9%的漏检率。本次调查使用集合核酸检测共发现10例急性期感染者。使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发现1例感染者的成本分别为48.8、50.5元,使用集合核酸检测发现1例急性期感染者的成本为7 380.2元。结论 4代酶联检测与快速检测成本接近,但前者功效更高,应该成为目前针对MSM人群HIV检测策略的组成部分,集合核酸检测应成为必要的补充,在该市MSM人群中使用上述方法的成本低于国外同类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抗体 男男性行为者 急性期感染 快速诊断 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实验 集合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向华 王建吉 +2 位作者 耿学丽 丁萌 张秀琴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分析探究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03份送检至本院的血样,同时进行抗核抗体检测和抗核抗体谱检测,抗核抗体检测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运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将检测结... 目的:分析探究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03份送检至本院的血样,同时进行抗核抗体检测和抗核抗体谱检测,抗核抗体检测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运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核抗体检测的血样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占所有受检患者的6.32%,经诊断,准确率为78.21%;抗核抗体谱检测的血样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占所有受检患者的4.78%,诊断结果显示,抗核抗体谱的确诊率为91.32%,同时对两种方法均显示为阳性的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准确性最高,为94.67%。结论:对患者同时进行抗核抗体检测和抗核抗体谱检测,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 联合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莉 康琼英 +4 位作者 沈扬 宣晓梅 李宝琴 王立芹 魏从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8-941,共4页
目的评估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实验人群分为3组,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其他自身免疫病(OAID)组和正常对照(NC)组。3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定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及线性免疫检测(LIA... 目的评估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实验人群分为3组,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其他自身免疫病(OAID)组和正常对照(NC)组。3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定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及线性免疫检测(LIA)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14种特异性IgG类自身抗体,并筛选出5种SLE相关自身抗体。从实验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指数三个方面评估单项自身抗体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价值。结果 SLE组ANA阳性率与OAI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nRNP/Sm,Sm,ARPA,Anu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OAID组(P<0.01);抗Histone抗体阳性率高于OAID组(P<0.05)。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正确诊断指数明显高于单项自身抗体的检测(P<0.01),特异性与单项自身抗体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dsDNA,Sm,ARPA,AnuA和Histone抗体是SLE诊断的重要指标。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诊断指数,降低临床对SLE诊断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益强 曾燕丽 +1 位作者 周建锋 陈美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和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 spectrum,ANAs)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诊断上的应用方案及价值,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方法对1 231份本院...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和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 spectrum,ANAs)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诊断上的应用方案及价值,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方法对1 231份本院门诊和住院疑似AID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和免疫印迹法(immumoblottest,IBT)检测ANA和ANAs,对其中IIF-ANA1∶100(-)/IBT-ANAs(+)标本分别进行1∶10及1∶32稀释后采用IIF检测ANA,最后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31份血清标本中ANA阳性414份,占33.63%,ANAs阳性429份,占34.85%。按不同检测方案进行分组,发现同时检测IIF-ANA与IBT-ANAs的方案对确诊/疑似AID病人检出率最高(43.05%),分别与应用IIF-ANA进行AID的初筛的方案、仅检测IBT-ANAs的方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2,P<0.05,χ2=17.42,P<0.05)。对116份(9.42%)IIF-ANA 1∶100(-)/IBT-ANAs(+)的标本分别进行1∶32及1∶10稀释后再采用IIF检测ANA,发现其中103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32,10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32而≥1∶10,3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10;将标本增加1∶32和1∶10稀释度可将AID确诊/疑似病例检出率分别提高8.37%(χ2=20.84,P<0.05)与9.18%(χ2=24.70,P<0.05),但二者之间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5)。结论 IIF-ANA可应用于大范围AID病人初筛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实验室工作量压力。但是仅检测IIF-ANA或IBT-ANAs均可导致临床上患有AID或潜在的AID病人的漏检。联合检测IIF-ANA和IBT-ANAs,尤其是对临床高度怀疑AID、且ANA荧光结果≥1:32的标本进行IBT-ANAs的检测可显著提高检出率,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抗核抗体 免疫印迹法 联合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廖永强 彭可君 +1 位作者 刘剑荣 任妹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0例SLE组患者、6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和20位健康人的ANCA和ANAs。用ELISA法检测验证ANCA阳性率,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判断SLE活动性,分析ANCA、SLEDAI和ANAS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20例SLE患者中IIF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27.5(33/120),且均为核周型(perinuclear ANCA,pANCA)。用ELISA法验证全部ANCA阳性患者血清,阳性率为81.8(27/33),且均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即为pANCA。ANCA阳性组SLEDAI评分>10分者(即SLE活动期)占81.4%与ANCA阴性组(36.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NCA阳性组在血沉升高,补体C3、C4降低,肾脏损害、肺损害、关节肿痛等方面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NCA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ANCA和SLE的各项特异性自身抗体可能对SLE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病情活动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核抗体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9
作者 彭赛蛟 陶锡东 王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1-833,837,共4页
目的:对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收集68例SLE患者组和5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AID)组,并加以对照组50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 目的:对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收集68例SLE患者组和5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AID)组,并加以对照组50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IIF测定抗核抗体(ANA),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15种特异性IgG类自身抗体(ANA谱3)。筛查出与SLE相关性较好的指标,比较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模式对SLE检测的阳性率。结果:SLE组、其他AI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不同自身抗体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筛查出与SLE相关性好的6个指标:ANA、dsDNA、Sm、Nucleosome(核小体)、Histone(组蛋白)、ARP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A、dsDNA、Nucleosome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模式(ANA、dsDNA、Sm模式,ANA、dsDNA、Histone模式和ANA、dsDNA、ARPA模式)(P<0.01)。结论:ANA、dsDNA、Sm、Nucleosome、Histone、ARPA对SLE有重要诊断价值。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模式可明显提高SLE诊断的检出率。ANA、dsDNA、Nucleosome联合检测对SLE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健媛 梁铮 +2 位作者 柯培锋 李强 吴长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联合检测血清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和抗RA3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dsDNA、AK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RA组96例标本来自我院风湿专科...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联合检测血清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和抗RA3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dsDNA、AK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RA组96例标本来自我院风湿专科门诊已确诊患者。非RA对照组78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6例、干燥综合征(SS)12例、骨关节炎(OA)10例。正常对照组50例,来自体检健康的志愿者。结果:96例RA患者中ANA、ENA、dsDNA、抗CCP、抗RA33、AKA和RF的阳性率分别为35.4%(34/96)、10.8%(10/96)、0.0%、49.6%(48/96)、28.1%(27/96)、22.6%(22/96)和69.6%(67/96)。而56例SLE患者其阳性率分别为90.3%、52.3%、45.0%、7.8%、5.6%、0.0%和26.7%。12例SS中只有ANA、ENA、CCP呈阳性,分别为62.5%、20.0%、2.4%。10例OA患者无1例阳性。50例正常对照者中仅2例ANA阳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抗CCP、抗RA33、AKA和RF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可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无明显改变。结论:抗CCP、抗RA33和AKA均是RA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三者与RF、ENA、ANA可相互补充,选择适当的自身抗体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联合检测 自身抗体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