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心学开展的三种形态——以来自鄂东之地的熊十力、徐复观、胡秋原为中心 |
李维武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艺术正确”与历史困境——论“文艺自由论辩”中胡秋原与左联理论家的分歧 |
张景兰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3
|
胡秋原民族主义论的三个面相及其评析 |
何卓恩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4
|
同途·殊途·同归——鲁迅与胡秋原 |
张宁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5
|
1930年代初“第三种人”对中国出路的探索——以胡秋原与神州国光社为中心的考察 |
霍贺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6
|
耐人寻味的沉默与友善——论“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胡秋原的态度及其原因 |
张景兰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7
|
话语夹缝中的思与辨——略论“自由人”时期胡秋原的文艺理念 |
孟庆澍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3 |
1
|
|
8
|
跨海之旅:胡秋原文艺观简论 |
计璧瑞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22 |
1
|
|
9
|
胡秋原与《中华杂志》 |
谢远笋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13 |
1
|
|
10
|
海内外胡秋原研究综述 |
霍贺
|
《民国研究》
CSSCI
|
2017 |
1
|
|
11
|
盟主的气度,历史的高度——“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胡秋原保持缄默态度原因之探析 |
徐元绍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2
|
超越西化——论胡秋原的西方文化观及其意义 |
胡治洪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胡秋原的欧美史学写作——以《历史哲学概论》为中心 |
李勇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4
|
人格尊严、民族尊严、学问尊严——“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
谢远笋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5
|
胡秋原历史哲学述论 |
谢远笋
|
《人文论丛》
CSSCI
|
2013 |
0 |
|
16
|
胡秋原与20世纪60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 |
介江岭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7
|
从“自由人”到“第三种人”——胡秋原的“文化斗争论争”重探 |
阮芸妍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8
|
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
介江岭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9
|
胡秋原对阳明思想现代意义的文化史解释 |
介江岭
|
《人文论丛》
CSSCI
|
2017 |
0 |
|
20
|
鲁迅与“自由人”胡秋原——从《鲁迅全集》一个注释谈起 |
刘逢敏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