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心学开展的三种形态——以来自鄂东之地的熊十力、徐复观、胡秋原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维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158,共17页
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开展,因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也呈现出理学与心学两大路向。心学路向的开展,不仅比理学路向占有优势,成为20世纪中国儒学开展的主流,而且自身呈现出多样的形态,这一特点在来自湖北东部地区(鄂东之地)的熊十力、... 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开展,因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也呈现出理学与心学两大路向。心学路向的开展,不仅比理学路向占有优势,成为20世纪中国儒学开展的主流,而且自身呈现出多样的形态,这一特点在来自湖北东部地区(鄂东之地)的熊十力、徐复观、胡秋原三位思想家那里典型地体现出来。他们分别代表了20世纪心学开展的三种形态:熊十力以心学路向,致力于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建构,开启了形上儒学在20世纪的重建;徐复观通过承继熊十力所开启的20世纪心学路向,走向对重建形上儒学的批评,主张消解形而上学;胡秋原的心学思想,则开展于史学与哲学之间,强调对理性、德性和人格的追求,重视吸取合理的理学内涵,在现代新儒学之外开辟了心学开展的新形态。透过这一现代儒学史的比较案例,可以对20世纪心学开展的多样性问题获得深刻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儒学 心学 熊十力 徐复观 胡秋原 湖北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正确”与历史困境——论“文艺自由论辩”中胡秋原与左联理论家的分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景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0-205,共6页
"文艺自由论辩"是20世纪30年代最具理论色彩的文艺论争,不同于同时期其他论争的是,引发者胡秋原和左翼理论家的资源都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但立场观点和理论逻辑却针锋相对。胡秋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分析解释... "文艺自由论辩"是20世纪30年代最具理论色彩的文艺论争,不同于同时期其他论争的是,引发者胡秋原和左翼理论家的资源都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但立场观点和理论逻辑却针锋相对。胡秋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分析解释文艺现象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依据普列汉诺夫的文艺论述,而左翼理论家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特别推崇列宁开创的党性理论;胡试图辨明的是文学本体论问题,左翼理论则着眼于文学的功能。胡秋原在论辩中阐述了一些合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是对左翼文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益补充,促使了左翼理论家的态度反省与理论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左翼 马克思主义 本体论 工具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秋原民族主义论的三个面相及其评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卓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5-181,共7页
胡秋原先生是大陆赴台知识分子中具有影响力者之一,这种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矢志于民族主义密切相关。他的民族主义内涵十分丰富,如政治面相的国家至上论,文化面相的超越前进说,学术层面的理论历史学等。不过,他的理论历史学的唯智... 胡秋原先生是大陆赴台知识分子中具有影响力者之一,这种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矢志于民族主义密切相关。他的民族主义内涵十分丰富,如政治面相的国家至上论,文化面相的超越前进说,学术层面的理论历史学等。不过,他的理论历史学的唯智倾向,超越前进说的含糊性,以及国家至上论对自由民主的遮蔽,使其民族主义亦显示出若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民族主义 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途·殊途·同归——鲁迅与胡秋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3,共8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鲁迅和胡秋原常常被同时提起,又常被放在"一褒一贬/一贬一褒"的评价系统里。褒贬的天平落在哪一边,则取决于时代意识形态。而打破"二项对立"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以"介入"历史的眼...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鲁迅和胡秋原常常被同时提起,又常被放在"一褒一贬/一贬一褒"的评价系统里。褒贬的天平落在哪一边,则取决于时代意识形态。而打破"二项对立"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以"介入"历史的眼光和思想史视野,则会发现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线索,其中"历史"的线索会让我们发现二人如何曾"同途"终"殊归"——在鲁迅与创造社"革命文学家"论争时,18岁的胡秋原曾以相近的问题意识和不同的理路加入了论战,成为鲁迅在论战中的重要盟友;但在"自由人—第三种人"论争中,二人又分属不同的阵营,鲁迅的"一句话判语"和对胡秋原观点的几近沉默,为此后的解读留下了极大空间。而另一条"思想史"线索,则又让我们看到二人的"殊途同归",即由"历史中"政治派别的分殊,同归于"历史后"思想派别的整合。换言之,两个本应在理论和观点上产生共鸣的中国左翼文化人,却在历史力量的冲突中分属不同的阵营,又在后人对现代中国左翼思想传统的重新编码中,"同归"于同一个文化传统。其中所呈现的历史的悖谬性、真理的相对性以及置身历史却无法"进入历史"的普遍性,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秋原 左翼文化 “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代初“第三种人”对中国出路的探索——以胡秋原与神州国光社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霍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1930年代初,被称为"第三种人"的胡秋原等人以神州国光社旗下的《读书杂志》为主阵地,发起了著名的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与中国社会史论战,形成了在当时思想理论界颇具影响力的所谓"读书杂志派"。胡秋原在思想论... 1930年代初,被称为"第三种人"的胡秋原等人以神州国光社旗下的《读书杂志》为主阵地,发起了著名的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与中国社会史论战,形成了在当时思想理论界颇具影响力的所谓"读书杂志派"。胡秋原在思想论战、支持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和震惊全国的"闽变"中起到了引领舆论、宣传鼓吹和理论指导的作用,因而成为该派的灵魂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第三种人 神州国光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人寻味的沉默与友善——论“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胡秋原的态度及其原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景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61,共7页
在1930年代的"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第三种人"是持续关注和批判的,而对"自由人"胡秋原则保持沉默,并且在事后显出友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胡秋原的文艺观点、文学评论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某些重... 在1930年代的"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第三种人"是持续关注和批判的,而对"自由人"胡秋原则保持沉默,并且在事后显出友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胡秋原的文艺观点、文学评论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某些重要观点和思想上二人具有相通性:对于思想自由、创作自由的认同,对于文艺的社会政治功能的辩证理解,对于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接受等等。鲁迅和胡秋原在政治态度和文艺观点的关联与交错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而鲁迅与左翼主流理论家们对待胡秋原的差异则显示出他卓尔不群的独立思想和自由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秋原 文艺自由论辩 态度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夹缝中的思与辨——略论“自由人”时期胡秋原的文艺理念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庆澍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82-87,共6页
在文学理念上 ,胡秋原历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者。如果从原始史料出发 ,认真辨析其“文艺自由论”在理论指向性、文艺阶级性、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多个命题中的复杂内涵 ,可以发现胡秋原理论中鲜明的普列汉诺夫色彩 ,他与 2 0世... 在文学理念上 ,胡秋原历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者。如果从原始史料出发 ,认真辨析其“文艺自由论”在理论指向性、文艺阶级性、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多个命题中的复杂内涵 ,可以发现胡秋原理论中鲜明的普列汉诺夫色彩 ,他与 2 0世纪 30年代真正自由主义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普列汉诺夫 文艺自由 阶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之旅:胡秋原文艺观简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计璧瑞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2年第2期91-105,共15页
胡秋原是从大陆到台湾的文艺理论家,在1930年代与大陆左翼文艺展开的文艺自由论辩和1970年代台湾的乡土文学论战中均有较大影响。其文艺理念兼具自由观和民族主义特征,即:提倡文艺自由,反对文艺服务于政治宣传;坚持民族本位,主张在民族... 胡秋原是从大陆到台湾的文艺理论家,在1930年代与大陆左翼文艺展开的文艺自由论辩和1970年代台湾的乡土文学论战中均有较大影响。其文艺理念兼具自由观和民族主义特征,即:提倡文艺自由,反对文艺服务于政治宣传;坚持民族本位,主张在民族主义基础上建设民族国家的文艺。本文尝试梳理胡秋原文艺思想脉络,从1930年代和1970年代他的文艺论述相对集中的两个时期展开叙述,考察其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特征的具体表现形态,进而思考民族主义文艺理念与文艺自由观在两岸的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文艺自由观 民族主义文艺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秋原与《中华杂志》 被引量:1
9
作者 谢远笋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3期80-87,共8页
胡秋原及其创办的《中华杂志》,提倡人格、民族、学问三大尊严,力主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主张由学术来探讨中国的前途问题,将促统一、反分裂的政治诉求建立在深厚的学理基础之上。《中华杂志》不仅系统地研究民族主义思想... 胡秋原及其创办的《中华杂志》,提倡人格、民族、学问三大尊严,力主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主张由学术来探讨中国的前途问题,将促统一、反分裂的政治诉求建立在深厚的学理基础之上。《中华杂志》不仅系统地研究民族主义思想,全面地批判皇民化谬论及全盘西化论,堪称台湾之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阵地,而且也是最早从理论上对"台独"做出深刻剖析的学术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中华杂志》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内外胡秋原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贺 《民国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作为民国思想文化史上重要的政论家、思想家、民族主义者的胡秋原(1910~2004),不仅几乎见证了20世纪中国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先后卷入相当多的文化论战之中,并扮演着“反潮流”的辩手角色,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许多重大论题上... 作为民国思想文化史上重要的政论家、思想家、民族主义者的胡秋原(1910~2004),不仅几乎见证了20世纪中国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先后卷入相当多的文化论战之中,并扮演着“反潮流”的辩手角色,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许多重大论题上都发出了独立批驳的声音。然而,由于在1930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他以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活跃于思想界,以“自由人”相标榜,因鼓吹“文艺自由思想”蜚声文坛,成为“左联”的论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综述 重大历史事件 文艺自由 民族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 “自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盟主的气度,历史的高度——“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胡秋原保持缄默态度原因之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元绍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7-29,共3页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作为左翼盟主的鲁迅并没有正式著文批判胡秋原,而是保持缄默。对于其中的详细缘由,笔者试从对文学"同路人"的态度、对真理的执着守护、对普氏理论的共同见识、众多文艺理论问...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作为左翼盟主的鲁迅并没有正式著文批判胡秋原,而是保持缄默。对于其中的详细缘由,笔者试从对文学"同路人"的态度、对真理的执着守护、对普氏理论的共同见识、众多文艺理论问题上的共鸣等方面进行了推测,以求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文论理解的深刻性以及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问题的敏锐性、预见的深远性,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秋原 缄默 文艺自由论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西化——论胡秋原的西方文化观及其意义
12
作者 胡治洪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4,共8页
胡秋原根据历史事实指出,中国文化曾经长期领先于西方文化,这种格局在17世纪才发生逆转。通过广泛深入研究西方文化,他认为西方文化在近四百年发展繁荣的后期已经陷入深刻危机,并进而危及整个人类;导致西方文化危机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 胡秋原根据历史事实指出,中国文化曾经长期领先于西方文化,这种格局在17世纪才发生逆转。通过广泛深入研究西方文化,他认为西方文化在近四百年发展繁荣的后期已经陷入深刻危机,并进而危及整个人类;导致西方文化危机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科学主义畸变为势利主义、虚无主义,而近代西方启蒙价值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或根本未能落实,或发生扭曲,故对于这种文化必须予以扬弃的超越。胡秋原揭露西方文化危机的主要目的在于矫正本国西化人物崇西贬中甚至趋西弃中的心态,由此表达的"超越西化"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西方文化观 西方文化危机 超越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秋原的欧美史学写作——以《历史哲学概论》为中心
13
作者 李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58,共5页
胡秋原《历史哲学概论》中欧美史学部分,是在世界史视野中写成的。其中对唯物史观的批评,固然有政治立场的原因,但有的观点还是具有纯学理意义。他的写作,主要借鉴巴恩斯、肖特韦尔的相关著作,且是粗略的,然较之前人确有通史之意,就中... 胡秋原《历史哲学概论》中欧美史学部分,是在世界史视野中写成的。其中对唯物史观的批评,固然有政治立场的原因,但有的观点还是具有纯学理意义。他的写作,主要借鉴巴恩斯、肖特韦尔的相关著作,且是粗略的,然较之前人确有通史之意,就中国学者西洋史学写作框架而言,其水平达到了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历史哲学概论》 欧美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尊严、民族尊严、学问尊严——“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谢远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2-784,共3页
关键词 诞辰一百周年 学术研讨会 胡秋原 人格尊严 民族尊严 纪念 武汉大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秋原历史哲学述论
15
作者 谢远笋 《人文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502-527,共26页
引言:胡秋原历史哲学的三期发展黄陂胡秋原(1910-2004),是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纵观胡先生的整个学术生涯,他的历史哲学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变化:1931年《唯物史观艺术论》及《中国社会—文化史草书》以来为先超越期;1935年及《历史... 引言:胡秋原历史哲学的三期发展黄陂胡秋原(1910-2004),是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纵观胡先生的整个学术生涯,他的历史哲学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变化:1931年《唯物史观艺术论》及《中国社会—文化史草书》以来为先超越期;1935年及《历史哲学概论》以后为超越前期;1953年写成《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一书,完成'理论历史学'之格架,自此以后为超越后期。[1]就理论历史学的整体架构而言,哲学人类学是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古代中国文化 价值判断 知识分子 历史本体论 胡秋原 史学方法论 文化批评 因果关系 自然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秋原与20世纪60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 被引量:1
16
作者 介江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4-87,共4页
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中西文化论战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大事件,其对台湾的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论战的代表人物,胡秋原在论战中从被动卷入到主动迎战,系统地提出了自己超越西化与传统而复兴中国文化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不仅... 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中西文化论战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大事件,其对台湾的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论战的代表人物,胡秋原在论战中从被动卷入到主动迎战,系统地提出了自己超越西化与传统而复兴中国文化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不仅有思想史的价值,对于反思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秋原 中西文化论战 西化 传统 超越前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由人”到“第三种人”——胡秋原的“文化斗争论争”重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阮芸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8,共9页
胡秋原紧扣时代命题所提出的“自由人的文化运动”论,因涉及当时文化革命之目标、任务与主体的领导权而触动了“左联”的敏感神经,从而揭开了“文艺自由”论争的序幕。此后,胡秋原将之扩充为“为反帝国主义文化而斗争”,进一步使得“文... 胡秋原紧扣时代命题所提出的“自由人的文化运动”论,因涉及当时文化革命之目标、任务与主体的领导权而触动了“左联”的敏感神经,从而揭开了“文艺自由”论争的序幕。此后,胡秋原将之扩充为“为反帝国主义文化而斗争”,进一步使得“文化斗争”命题成为这场论争的核心。故本文提出打破“文艺自由”所结构出来的论争叙事,改采“文化斗争论争”命名并循此理解这场论争的新视点,指出胡秋原在论辩中,如何多次通过对自我指称的重新表述,回应来自论敌的指责以及时局变化的要求。从“自由人”到“第三种人”的自我指称背后,不是简单的词汇变化,而是牵连着他因对中国现代历史的责任感而生发的需求,也呈现出他对“主体如何介入现实”问题的积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自由 胡秋原 自由人 第三种人 文化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介江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3-144,共2页
胡秋原先生是著名思想家,湖北黄陂人,武汉大学前辈校友。2010年6月16日至17日,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院主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 胡秋原先生是著名思想家,湖北黄陂人,武汉大学前辈校友。2010年6月16日至17日,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院主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及胡秋原先生的部分家属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一百周年 学术研讨会 胡秋原 研讨会综述 纪念 武汉大学 传统文化研究 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秋原对阳明思想现代意义的文化史解释
19
作者 介江岭 《人文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150-155,共6页
胡秋原(1910-2004)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属于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新儒家。~①他的思想多变,但其基本问题是如何复兴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在思考这一问题时,他对王阳明推崇备至,认为王阳明及其思想实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甚至... 胡秋原(1910-2004)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属于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新儒家。~①他的思想多变,但其基本问题是如何复兴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在思考这一问题时,他对王阳明推崇备至,认为王阳明及其思想实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甚至说'复兴中国文化,当由王阳明及明末诸儒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思想 笛卡儿 胡秋原 现代意义 王阳明 现代文化 德性之知 良知说 致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自由人”胡秋原——从《鲁迅全集》一个注释谈起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逢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25-29,11,共6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各文的题注,一般仅注最初发表的时间、刊物而不涉及内容的提示评论.偶有例外,如《醉眼中的朦胧》等四五篇,对写作背景作了较详细客观的介绍,但未评介内容.只有《论“第三种人”》较为特殊,不仅详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各文的题注,一般仅注最初发表的时间、刊物而不涉及内容的提示评论.偶有例外,如《醉眼中的朦胧》等四五篇,对写作背景作了较详细客观的介绍,但未评介内容.只有《论“第三种人”》较为特殊,不仅详介“左联”、“自由人“、“第三种人”有关文章,强调此文是对攻击革命文学运动的胡秋原和歪曲诽谤人民革命斗争的苏汶的反击和批判,而且把此文开头一句“在指挥刀的保护下,挂着‘左冀’招牌,在马克思主义里发见了文艺自由论,列宁主义里找到了杀尽共匪说的论客” 中的“论客”,特别注为“指胡秋原和某些托洛茨基分子”,以证明鲁迅对“自由人”胡秋原的批判.我无意探究注释体例不同的原因,只想对注释内容议论一二.因不少高校的现代文学史教材也多相似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胡秋原 “自由人” 文艺自由论 第三种人 文学运动 林志浩 人民文学 注释体例 托洛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