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典胞族法令》译注 被引量:2
1
作者 阴元涛 崔国强 《古代文明》 CSSCI 2015年第3期24-33,112,共10页
在古代雅典,胞族是兼具血缘和地缘特征的基层社会组织,是维系氏族、德莫和部落、保证雅典城邦运转的宗教纽带。在政治和宗教无法完全剥离开来的雅典社会,胞族成员资格无疑是雅典人获得公民权的必要条件,而参加胞族节庆及祭仪等宗教活动... 在古代雅典,胞族是兼具血缘和地缘特征的基层社会组织,是维系氏族、德莫和部落、保证雅典城邦运转的宗教纽带。在政治和宗教无法完全剥离开来的雅典社会,胞族成员资格无疑是雅典人获得公民权的必要条件,而参加胞族节庆及祭仪等宗教活动,亦是雅典人对其公民身份的自我建构过程。《雅典胞族法令》系一篇关于胞族如何确认其成员资格的石刻铭文,对德凯莱亚地区男童和男丁的审查入籍做出了相关规定。该篇法令是解读雅典胞族组织最为重要的文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典胞族法令》 雅典 胞族 德凯莱亚人 德摩提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ratry是“胞族”吗?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元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6,共4页
Phratry是古希腊(特别是雅典)社会的一个基层组织,过去我们常常译为“胞族”。西方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美洲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与古希腊社会组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胞族”这个译名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而言是很恰当的。但是... Phratry是古希腊(特别是雅典)社会的一个基层组织,过去我们常常译为“胞族”。西方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美洲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与古希腊社会组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胞族”这个译名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而言是很恰当的。但是,古希腊的phratry是一个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组织,有些类似中国先秦的“乡”、“党”,译成“胞族”会引起中国学者对这个组织的误解。对phratry和它的中文译名的考辩,有利于认识古希腊社会的组织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atry 胞族 摩尔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族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庆芳 王东澍 +2 位作者 吕宇飞 王恒樑 刘先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5-82,共8页
蜡样芽胞杆菌族(Bacillus cereus sensu lato)包括几个具有密切系统发育关系的芽胞杆菌物种,产生的毒素种类繁多,备受人们关注。质粒在菌株中的水平转移,会改变其表型、致病性和毒力,同时也带来分类的问题。通过综述几种蜡样芽胞杆菌毒... 蜡样芽胞杆菌族(Bacillus cereus sensu lato)包括几个具有密切系统发育关系的芽胞杆菌物种,产生的毒素种类繁多,备受人们关注。质粒在菌株中的水平转移,会改变其表型、致病性和毒力,同时也带来分类的问题。通过综述几种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结构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危害或生物应用,从质粒水平转移的角度介绍蜡样芽胞杆菌族成员错综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杆菌 炭疽毒素 肠毒素 呕吐毒素 Cry毒素 致病机制 质粒水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秋影 陈国千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5期2259-2261,共3页
诸多研究发现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以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受损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进入胞外并介导炎性反应,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近年,HMGB。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许多研究结果显示,... 诸多研究发现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以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受损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进入胞外并介导炎性反应,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近年,HMGB。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许多研究结果显示,HMGB1在肝脏、肾脏、心脏等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高迁移率蛋白B1 炎性介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高糖诱导的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皓 韩尧辉 +6 位作者 张赢予 毛俊倩 周艳芳 王好 鲍永辉 赵龙 张国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高糖诱导的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3周C57/BL6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并传代,实验使用2~4代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目的:探讨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高糖诱导的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3周C57/BL6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并传代,实验使用2~4代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高糖培养不同时间(0,6,12,24,48h)后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HMGB1、TGF-β1 mRNA的表达量。在转染siRNA后再高糖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6 h,RT-PCR检测HMGB1、TGF-β1 mRNA的水平。结果:与0h相比,高糖培养6,12,24,48 h后成纤维细胞HMGB1、TGF-β1 mRNA的表达都上调。转染HMGB1 siRNA后高糖培养6 h的成纤维细胞TGF-β1表达下调。结论:HMGB1可能参与调节高糖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高迁移率蛋白B1 高糖 心脏成纤维细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西藏藏族部落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拉毛措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7-91,共5页
西藏藏族部落的起源与发展,都经过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探讨,正如列宁所述:“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本文就西藏部落的历史演进过程,力图找出一点... 西藏藏族部落的起源与发展,都经过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探讨,正如列宁所述:“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本文就西藏部落的历史演进过程,力图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以就教于读者。 一、西藏藏族部落的起源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指出:“正如几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一样,几个胞族就古典形式来说则组成一个部落”。摩尔根认为:部落是“一种组织完备的社会”,它处在人类“野蛮时代”,“每一部落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各自的族名,独特的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 部落 西藏 起源与发展 试析 聂赤赞普 吐蕃 雅隆部落 部落联盟 胞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民族”说质疑——与几位同志商榷
7
作者 王勋铭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21-26,共6页
民族形成于何时?这是民族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有不同的,其中主张“原始民族”说的就有数家。这方面的文章已发表不少,如:牙含章同志认为“最晚也在蒙味时期的高级阶段,已由部落发展成最初的民族一蒙味... 民族形成于何时?这是民族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有不同的,其中主张“原始民族”说的就有数家。这方面的文章已发表不少,如:牙含章同志认为“最晚也在蒙味时期的高级阶段,已由部落发展成最初的民族一蒙味民族”(《学术研究》(云南)1963年第3期)。杜玉亭同志认为“民族形成于氏族部落时代”(《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他提出:“为什么不可以以氏族部落的出现作为民族形成的上限呢?”邬剑同志认为,民族最初形态的形成,“大体上是在氏族形成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即民族,继续发展起来’的时期或至迟到它的‘全盛时代’,而不会更晚。”(《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陈国强等同志认为,“民族形成的上限最早只能追溯到野蛮时代高级阶段”(《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本文拟就上述几家的观点谈一管之见,请同志们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部落 制度 胞族 人们共同体 高级阶段 野蛮时代 阶级社会 原始社会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解——兼论宝鸡茹家庄出土青铜车饰族属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敦愿 《人文杂志》 1986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国语·周语上》记周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进谏,认为犬戎居于“荒服”之地,即使不服,也要修德以怀柔远方,何况犬戎与宗周的关系一贯和睦:“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韦注》:‘大毕、伯士,犬戎氏之二君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 《国语·周语上》记周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进谏,认为犬戎居于“荒服”之地,即使不服,也要修德以怀柔远方,何况犬戎与宗周的关系一贯和睦:“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韦注》:‘大毕、伯士,犬戎氏之二君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不应该无故进行讨伐。穆王不听忠告,劳师远征,仅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而“自是荒服者不至”,得不偿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戎 四白 土青 周穆王 狼图腾 胞族 牝牡 纹样 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族图腾信仰管窥 被引量:3
9
作者 海力波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2-85,共4页
苗族图腾信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对苗族图腾信仰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水平有限,讹误难免,故谓之管窥,以就教于方家。 一 研究苗族图腾信仰的著述不少。
关键词 图腾 图腾信仰 胞族 女娲 盘瓠 伏羲氏 枫木 三苗 鸟图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对民族形成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炳镐 《青海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69-74,共6页
恩格斯的民族形成理论非常丰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宗宝贵遗产,本文仅阐明他关于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发展而来的理论,供大家进一步论述。 (一)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民族、民族问题也提出了... 恩格斯的民族形成理论非常丰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宗宝贵遗产,本文仅阐明他关于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发展而来的理论,供大家进一步论述。 (一)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民族、民族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其中当然包括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部落联盟 恩格斯 制度 德意志人 地区部 胞族 野蛮时代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氏族、部落和民族浅见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大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86-91,34,共7页
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仅就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的论述提出一点看法.“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给民族下... 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仅就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的论述提出一点看法.“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给民族下的这一定义,在理论界虽有异议,但绝大多数同志认为它高度地概括了民族共同体所必须具备的本质的、全部的特征,是我们识别一个民族共同体和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唯一科学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部落 市场 野蛮时代 中级阶段 人们共同体 经济生活 形成 胞族 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民族形成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明甫 《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47-54,共8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民族形成问题,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作为判定民族形成命题的根本依据,原本是十分必要的,无可非议。然而,我们如果不单是满足于简单地接受或者重复已有的成论,肯于开动脑筋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民族形成问题,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作为判定民族形成命题的根本依据,原本是十分必要的,无可非议。然而,我们如果不单是满足于简单地接受或者重复已有的成论,肯于开动脑筋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不难发现,有一些被摘引出来作为立论根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并不完全象某些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所理解和阐述的那样,而是别有一番意思;而某些作者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 形成 制度 部落联盟 胞族 地缘关系 术语 人们共同体 摩尔根 试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形成上限问题之再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邬剑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11-18,共8页
关于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近从《云南社会科学》上先后读到几位同志的争论文章,颇有启发。我赞同文论中所提民族形成的时限早于阶级社会的墓本意见。同时也还感到,在涉及到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上,尚有进一步再探讨的必要。因为对“原始... 关于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近从《云南社会科学》上先后读到几位同志的争论文章,颇有启发。我赞同文论中所提民族形成的时限早于阶级社会的墓本意见。同时也还感到,在涉及到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上,尚有进一步再探讨的必要。因为对“原始民族”一题,学术界一直是众说不一的,迄今在提法上仍然时见抵牾,往往影响到对民族理论许多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亟待作一番较深入地探究。有些同志认为,这个题目似与现实的民族理论关系不大,且于马列著作中早有定论,不必再作诠测。我认为问题还并不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过程 部落 社会 再探讨 人们共同体 胞族 马克思恩格斯 原始社会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读《从原始群到民族——人们共同体通论》
14
作者 容观■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Z1期255-248,共2页
彭英明、徐杰舜两位同志合著的《从原始群到民族——人们共同体通论》一书已于去年八月份问世了.这是他俩继《民族新论》之后又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我国民族学研究新成果.多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历史上不同类型的人们共同体从原始社... 彭英明、徐杰舜两位同志合著的《从原始群到民族——人们共同体通论》一书已于去年八月份问世了.这是他俩继《民族新论》之后又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我国民族学研究新成果.多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历史上不同类型的人们共同体从原始社会史社会组织的角度分别予以论述者多,真正从宏观上紧密联系我国历史实际,并把具体类型的人们共同体纳入我国历史发展进程者却很少.针对上述的偏颇现象,彭、徐两位同志在这本新著里着力从正面论证原始群、氏族、胞族、部落、部族以至民族等类型人们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的历史,给读者一个新鲜的系统的科学答案.这是值得肯定的第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们共同体 原始群 识别 通论 新民 论述者 徐杰舜 胞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原始民族的自然形成
15
作者 贾东海 《青海社会科学》 1985年第2期98-105,共8页
原始民族的形成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术界对此极为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原始民族的形成问题,却说法不一,争论不休。本文试就原始民族自然形成的时限、前提、基础、途径及其类型这些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粗... 原始民族的形成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术界对此极为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原始民族的形成问题,却说法不一,争论不休。本文试就原始民族自然形成的时限、前提、基础、途径及其类型这些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以期争鸣,不妥、荒谬之处,乞请识者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部落 马恩 自然形成 胞族 血缘联系 《起源》 摩尔根 恩格斯 选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花腰妇女服饰探秘
16
作者 陈瑛 《民族艺术研究》 1991年第3期70-74,共5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华夏神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来客,观光者、探秘者纷至沓来。民族地区的奇风异俗、人文景观,成了观光、探秘的热点。而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则具有最吸引人的魅力,特别是妇女的传统服饰不仅古风浓烈、奇妙美观,而且是工... 自改革开放以来,华夏神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来客,观光者、探秘者纷至沓来。民族地区的奇风异俗、人文景观,成了观光、探秘的热点。而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则具有最吸引人的魅力,特别是妇女的传统服饰不仅古风浓烈、奇妙美观,而且是工艺精湛的民族工艺品。同时,从服饰还可表现出各民族不同历史,不同地域,不同支系,不同审美情趣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本文拟就彝族花腰妇女的传统服饰作一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服饰 奇风异俗 银泡 人文景观 地区 创世史诗 刘尧汉 胞族 祖灵 花纹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与邬剑同志商榷
17
作者 张祖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邬剑同志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上发表的《民族形成上限问题之再探讨》一文中,提出了他对民族形成上限的新见解。认为民族形成的上限在原始社会,具体地说,民族的形成“大体上是在氏族形成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即氏族‘继续发... 邬剑同志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上发表的《民族形成上限问题之再探讨》一文中,提出了他对民族形成上限的新见解。认为民族形成的上限在原始社会,具体地说,民族的形成“大体上是在氏族形成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即氏族‘继续发展起来’的时期或至其‘全盛时代’,而不会更晚”。我们认为,邬剑同志的看法对于冲破民族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等传统观念的禁区来说,确实是一重要的探索,但是他的结论似尚有待研究之处,提出以下商榷意见,以利于开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部落联盟 定义 家世渊源 胞族 原始社会 恩格斯 阶级社会 共同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形成上限问题的几点看法
18
作者 李瑞 《理论研究》 1985年第20期1-11,共11页
民族形成上限问题是民族理论和民族学的二个重大学术问题。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民族学资料的基础上。
关键词 形成 理论 野蛮时代 人们共同体 历史过程 多民国家 人类社会 蒙昧时代 胞族 地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民族文化交流
19
作者 杨炳忠 《桂海论丛》 1988年第4期30-32,共3页
世界各民族各种成功的现代化模式显示了这样一个共同特点:在社会变革与文化更新之间,存在着同步发展关系,并以互相促进为其相长的主要动因。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或地区是这样;从一国或一个地区来看。
关键词 文化交流 现代化模式 西方思想文化 繁荣兴盛 物质文化 文化价值观念 文化教育 胞族 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大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伦春人的氏族社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阿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0年第3期70-76,共7页
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的鄂伦春族,据一九五三年普查数字,共有两千二百六十二人,现已达三千多人,其中: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的有一千三百五十六人。 一、氏族部落的起源 关于人类游群集团转化为氏族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 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的鄂伦春族,据一九五三年普查数字,共有两千二百六十二人,现已达三千多人,其中: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的有一千三百五十六人。 一、氏族部落的起源 关于人类游群集团转化为氏族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兄弟与姐妹间,甚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族间的性交关系的禁止一经确定,上述集团便转化为氏族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41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可见亲兄弟和姐妹之间禁止通婚是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由于逐渐形成的自然分工和通婚范围的某种程度的缩小,使上古“氏族”逐渐形成。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才产生了氏族组织。当时的氏族,是由祖先相同的几代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 部落 社会 胞族 “乌力楞” 根特 祖先 外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