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 var.major)胞外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特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梅秋红 缪月秋 +2 位作者 张成武 陆长梅 吴国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2-326,共5页
本实验的目的是提取和纯化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 var.major)胞外带酸性基团的多糖,为综合利用爆 发的水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 pH 8.0、80℃的热水抽提铜绿微囊藻的胞外多糖.经充分脱蛋白、脱色后用 DEAE- 纤维素... 本实验的目的是提取和纯化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 var.major)胞外带酸性基团的多糖,为综合利用爆 发的水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 pH 8.0、80℃的热水抽提铜绿微囊藻的胞外多糖.经充分脱蛋白、脱色后用 DEAE- 纤维素(DE-52)作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出其中不被 DE-52吸附和被吸附的两种组分.取后者上 sephadexG-150柱进 一步分离得到两种分子量不同的酸性多糖(EAPS Ⅰ和 EAPSⅡ),质量比为1.92∶1,经 HPLC 测定 EAPS Ⅰ均分子量为7.01 ×10~4D,EAPSⅡ均分子量为4.21×10~4D.经测定,它们各带有不同含量的酸性基团:EAPS Ⅰ糖醛酸含量为10.74%, SO_4^(2-)含量为44.44μg/mg,EAPSⅡ糖醛酸含量为7.08%,SO_4^(2-)含量为9.08μg/mg.EAPSⅠ单糖组成为:9.6549%D(+) 木糖,19.2522% D-果糖,71.0930%葡萄糖;EAPSⅡ单糖组成为:6.4065%D(+)木糖,18.0016%D-果糖,75.5919%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胞外酸性多糖 分离 纯化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外酸性多糖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玲 梅秋红 +3 位作者 薛华杰 周耀明 陆长梅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1-315,共5页
以细胞培养水平和部分荷瘤模型小鼠的实验比较了铜绿微囊藻胞外酸性多糖中分子量和酸性基团不同的两个组分EAPSⅠ和EAPS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对正常人胚肾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但不大于临床使用的5-氟尿嘧啶(5-FU);对... 以细胞培养水平和部分荷瘤模型小鼠的实验比较了铜绿微囊藻胞外酸性多糖中分子量和酸性基团不同的两个组分EAPSⅠ和EAPS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对正常人胚肾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但不大于临床使用的5-氟尿嘧啶(5-FU);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大鼠骨髓瘤细胞(SP2-0)和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都有较明显的抑制生长的作用,其抑制率随时间而逐渐增大,至第6~8d最为显著;都能抑制Hela细胞凋亡的进程;对荷S180肿瘤的模型小鼠的实验证明,两种样品多糖对模型小鼠延长生存时间的效应与5-FU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胞外酸性多糖 抗肿瘤活性 大鼠骨髓瘤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内酸性多糖和胞外酸性多糖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梅秋红 张玲 +3 位作者 王习达 张卫明 陆长梅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内酸性多糖(IAPS)和胞外酸性多糖(EAPS)的理化性质、组分和结构,旨在将蓝藻水华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取、分离、纯化得到IAPS和EAPS,并分别... 目的:研究比较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内酸性多糖(IAPS)和胞外酸性多糖(EAPS)的理化性质、组分和结构,旨在将蓝藻水华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取、分离、纯化得到IAPS和EAPS,并分别通过多种化学手段和HPLC、UV、IR、13CNMR等方法对IAPS和EAPS的分子量、单糖组成、糖醛酸、硫酸根等酸性基团和波谱学特征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硫酸咔唑法测定表明:IAPS糖醛酸含量为12.75%,而EAPS糖醛酸含量为10.74%;HPLC测定显示IAPS分子量(2.0025×105D)明显高于EAPS(7.0012×104D);IAPS主要由31.8341%D(+)木糖、33.0053%D-鼠李糖、4.1284%D-半乳糖、21.8689%L-阿拉伯糖,EAPS则由9.6549%D(+)木糖、19.2522%D-果糖、71.0930%葡萄糖;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表明两者在结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为研究两者的生理活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酸性多糖 胞外酸性多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外和胞内酸性多糖分离、纯化方法的比较及产物的鉴定
4
作者 张玲 周斌伟 +3 位作者 梅秋红 王习达 陆长梅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4-248,共5页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属于蓝藻,是水华爆发的主体藻类。本实验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分别提取其胞内和胞外多糖的粗制品,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出其中含有醛酸基团的酸性组分,再用具分子筛效应的SephadexG-...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属于蓝藻,是水华爆发的主体藻类。本实验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分别提取其胞内和胞外多糖的粗制品,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出其中含有醛酸基团的酸性组分,再用具分子筛效应的SephadexG-150和G-100进一步纯化出具HPLC单一对称峰的两个胞外酸性多糖组分和一个胞内酸性多糖组分。分别测定和分析三种酸性多糖的分子量、糖醛酸及单糖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酸性多糖 胞外酸性多糖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菌酸性胞外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盛璐 李静 +1 位作者 陈佳萍 张伟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虫草菌酸性胞外多糖(EPS-A)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体外建立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EPS-A对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采用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测定不同剂量EPS-A对荷瘤小鼠肝、脑... 目的:研究虫草菌酸性胞外多糖(EPS-A)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体外建立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EPS-A对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采用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测定不同剂量EPS-A对荷瘤小鼠肝、脑和血清中MDA水平及SOD活力的影响。结果:EPS-A显著提高体外培养细胞的抗H2O2氧化能力;能逆转因移植肿瘤而引起的小鼠组织中MDA的升高和SOD的降低,同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结论:EPS-A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酸性多糖 抗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根瘤菌107菌株酸性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蓓芸 +2 位作者 宋鸿遇 郭忠武 王来曦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用化学沉淀法和柱层析法,分高纯化了紫云英根瘤菌野生型107菌株、胞外多糖合成缺陷型变种NA02及其回复子NA02(R'-11)产生的酸性胞外多糖(EPS)。结构组成分析表明:菌株107与NA02(R'-11)产生的EPS糖组分均由葡萄糖、半乳... 用化学沉淀法和柱层析法,分高纯化了紫云英根瘤菌野生型107菌株、胞外多糖合成缺陷型变种NA02及其回复子NA02(R'-11)产生的酸性胞外多糖(EPS)。结构组成分析表明:菌株107与NA02(R'-11)产生的EPS糖组分均由葡萄糖、半乳糖、核糖和葡萄糖醛酸构成;而变种NA02产生的EPS只含葡萄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与野生型显著不同。3个菌株的EPS均有乙酰基取代,而无其它形式的取代基。EPS的酸性来自葡萄糖醛酸。1H-NMR分析表明,野生型菌株107和回复子NA02(R'-11)的EPS糖残基通过α和β糖苷键方式连接,而变种NA02EPS的糖链中均为α连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根瘤菌 分离 纯化 酸性多糖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的特性、生产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景联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9-51,共3页
黄原胶的特性、生产及应用赵景联(西安交通大学化工系,710049)黄原胶(xanthan)又称汉生胶,是野油菜黄单孢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分泌的一种胞外酸性多糖,分子量很高,是50年代才开... 黄原胶的特性、生产及应用赵景联(西安交通大学化工系,710049)黄原胶(xanthan)又称汉生胶,是野油菜黄单孢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分泌的一种胞外酸性多糖,分子量很高,是50年代才开始研究、60年代末开始应用的新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胞外酸性多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yrite, elemental sulfur and ferrous ions on EPS production by metal sulfide bioleaching microbes 被引量:9
8
作者 贺治国 杨彦平 +2 位作者 周珊 胡岳华 钟慧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171-1178,共8页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produced by acidophilic bioleaching microorganis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acid mine drainage and metal sulfide bioleaching. EPS mediate the contact betw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produced by acidophilic bioleaching microorganis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acid mine drainage and metal sulfide bioleaching. EPS mediate the contact between microbial cells and growth substrates, having a pivotal role in organic film formation and bacterium-substratum interactions. The produc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PS produced by seven bioleaching strains grown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were studied. Analysis of the EPS extracted from these strains indicated that the EPS consisted of carbohydrates, proteins and galacturonic acid. The contents of EPS, carbohydrates, proteins and galacturonic acid of EPS were largely related to the kind of strain used and culture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EPS productions of microbes grown with pyri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icrobes grown with sulfur or FeSO4·7H2O. The highest EPS production of the seven acidiphilic strains was (159.43±3.93) mg/g, which was produced by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CBCBSUCSU208015 when cultivated with pyr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 mine drainage carbohydrates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galacturonic acid metal sulfide BIOL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原胶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闫德冉 闫振丽 +1 位作者 马明 郑士富 《山东食品发酵》 2001年第4期19-20,共2页
一、国内黄原胶生产开发的现状黄原胶(Xanthan Gum)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由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emonas campeseris)或野油菜黄单胞菌发酵而成的一种酸性胞外杂多糖,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使其具有独特的流变性、良好的水溶性。
关键词 中国 黄原胶 生产现状 发酵工业 酸性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菌不同色谱峰组分的细胞表面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娟 谢范英 +1 位作者 刘树滔 饶平凡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8-552,共5页
将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应用于植物重要致病菌——青枯菌的分离分析.青枯菌纯培养物经过色谱分离得到3个特征峰,收集3个色谱峰组分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3个组分均属于青枯菌生化Ⅲ型;进一步分析发现,3个色谱峰组分在质粒DNA... 将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应用于植物重要致病菌——青枯菌的分离分析.青枯菌纯培养物经过色谱分离得到3个特征峰,收集3个色谱峰组分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3个组分均属于青枯菌生化Ⅲ型;进一步分析发现,3个色谱峰组分在质粒DNA、细胞表面鞭毛菌毛蛋白含量和全细胞脂多糖成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细胞表面黏附的胞外酸性多糖EPSⅠ含量差异显著;3个色谱峰青枯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测定结果也证实了EPSⅠ是造成不同青枯菌细胞色谱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效离子交换色谱为细菌活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菌 表面特性 胞外酸性多糖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色谱组分 活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