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中国广东侵染胜红蓟的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的鉴定和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乔蕊 周雪平 李方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2022年9月在广东省罗定市发现了叶片表现为黄色网状症状的胜红蓟病株。为了明确胜红蓟叶片的黄脉症状是否由双生病毒感染引起,本研究使用检测双生病毒的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获得约500 bp的片段。根据该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并... 2022年9月在广东省罗定市发现了叶片表现为黄色网状症状的胜红蓟病株。为了明确胜红蓟叶片的黄脉症状是否由双生病毒感染引起,本研究使用检测双生病毒的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获得约500 bp的片段。根据该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并且克隆得到了病毒DNA-A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BLAST比对发现,获得的DNA-A与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virus,AYVCNV)海南分离物(OQ421190)的DNA-A的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98.1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获得的病毒DNA-A与海南分离物(OQ421190)在同一分支,说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侵染胜红蓟的病毒是AYVCNV的分离物。这是关于AYVCNV在广东地区侵染胜红蓟的首次报道,可为当地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 PCR技术 基因组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种子在不同土壤环境的存活力
2
作者 张燕 欧阳爱莲 +3 位作者 王飞 贾成成 杨帆 汤东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究胜红蓟种子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存活力大小,揭示胜红蓟种子在农田形成优势种群的原因。[方法]以胜红蓟种子为研究对象,检测胜红蓟种子采收后210 d内在不同温度、湿度、深度、pH值、盐浓度和渗透势土壤环境下存活...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究胜红蓟种子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存活力大小,揭示胜红蓟种子在农田形成优势种群的原因。[方法]以胜红蓟种子为研究对象,检测胜红蓟种子采收后210 d内在不同温度、湿度、深度、pH值、盐浓度和渗透势土壤环境下存活力动态。[结果]在10~30℃的土壤贮藏环境中,210 d内最适萌发温度始终为20℃,因此,将20℃培养的胜红蓟种子萌发率作为表征种子存活力的指标。在不同的土壤温度、湿度环境中,胜红蓟种子在5~30℃、土壤湿度20%环境中贮藏120 d的种子存活力均高于90%。在土壤深度20 cm,贮藏120 d的胜红蓟种子存活力无显著下降;贮藏深度达到30 cm种子存活力下降至60%。在pH值为4~10环境中贮藏120 d的胜红蓟种子存活力一直维持在95%以上,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不同NaCl浓度的土壤环境中贮藏150 d的胜红蓟种子存活力无显著差异,存活力均超过95%;贮藏180 d后,160 mmol·L^(-1)NaCl处理种子存活力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渗透势高于-0.8 MPa的土壤环境中,贮藏150 d各处理胜红蓟种子存活力保持在95%以上;当渗透势达到-1 MPa时,贮藏180 d的种子存活力下降至85%。[结论]贮藏210 d,胜红蓟种子在不同梯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pH值、盐浓度、渗透势、深度的贮藏条件下存活力保持稳定,显示出强大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可能是其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农田恶性杂草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土壤环境 种子存活力 持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3龄起蚕添食胜红蓟素对茧丝纤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玲 李硕 +2 位作者 杨水艳 唐浩 欧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为了获得力学性能优异的细纤度茧丝,给普通家蚕品种“夏FB”的3龄起蚕添食一定浓度的抗保幼激素类物质胜红蓟素,调查幼虫添食胜红蓟素对蚕茧的形态大小、质量以及茧丝的纤度、结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龄起蚕添食... 为了获得力学性能优异的细纤度茧丝,给普通家蚕品种“夏FB”的3龄起蚕添食一定浓度的抗保幼激素类物质胜红蓟素,调查幼虫添食胜红蓟素对蚕茧的形态大小、质量以及茧丝的纤度、结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龄起蚕添食600 mg/L胜红蓟素后没有出现龄期缩短的情况,但添食处理组的茧长、茧幅显著变小,茧丝纤度变细,茧丝二级结构含量发生了改变,茧丝的力学性能提高。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家蚕添食胜红蓟素对茧丝性能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茧丝纤度 添食法 力学性能 胜红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胜红蓟黄脉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禄 林文武 +3 位作者 欧阳智刚 宛柏杰 吴祖建 张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6-870,共5页
为明确引起江西赣州地区胜红蓟上黄脉症状的病原,利用PCR技术,从3个样品上均扩增到双生病毒的约500 bp特异片段,并选择病毒分离物JX01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JX01 DNA-A全长2 754 nts,符合双生病毒DNA-A的结构特征,与中国番木瓜曲叶... 为明确引起江西赣州地区胜红蓟上黄脉症状的病原,利用PCR技术,从3个样品上均扩增到双生病毒的约500 bp特异片段,并选择病毒分离物JX01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JX01 DNA-A全长2 754 nts,符合双生病毒DNA-A的结构特征,与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China virus,Pa LCCNV)分离物Pa LCCNVFz10同源性最高,达99.7%。利用特异性引物对JX01样品进行卫星分子的扩增,得到大约1 300 bp的片段(JX-Gz01β)。序列分析表明,JX-Gz01β全长1 314 nts,与伴随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的卫星分子(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betasatellite,AYVCNB)Hn9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94.3%。系统关系树分析表明,JX01与Pa LCCNV各分离物聚类为一个大分支,而与其他病毒亲缘关系较远。这是江西首次报道Pa LCCNV侵染胜红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生病毒 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 胜红蓟 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地上部化感作用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1
5
作者 韦琦 曾任森 +3 位作者 孔垂华 骆世明 曾强 谭惠芬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0-366,共7页
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杂草,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本文利用色谱和波谱技术对胜红蓟地上部化感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化学结构鉴定,得到两个化感作用物质:胜红蓟素(6,7-二甲氧基-2,2... 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杂草,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本文利用色谱和波谱技术对胜红蓟地上部化感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化学结构鉴定,得到两个化感作用物质:胜红蓟素(6,7-二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和5,22-二烯-3β-豆甾醇。对这两个作用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表明:胜红蓟素对受体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500×10-6处理对稗草生长达到完全抑制,对萝卜的抑制率也高达90%。浓度降到25×10-6对稗草和萝卜幼苗生长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化感作用物质 胜红蓟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 Ⅸ.主要化感物质在土壤中的转化 被引量:45
6
作者 孔垂华 徐效华 +2 位作者 陈建军 胡飞 谭中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189-1195,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 ,胜红蓟挥发油能抑制花生的出苗和生长发育。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研究证实 :胜红蓟挥发油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胜红蓟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土壤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显著相关。在高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的土壤中 ,胜... 在田间条件下 ,胜红蓟挥发油能抑制花生的出苗和生长发育。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研究证实 :胜红蓟挥发油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胜红蓟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土壤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显著相关。在高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的土壤中 ,胜红蓟素先聚合形成二聚体 ,2 6d后又解聚成胜红蓟素 ,然后逐步降解成苯甲酸类 ,2 -甲基丙酸和乙酸等小分子。而在低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水平的土壤中 ,胜红蓟素不经过二聚化过程 ,而是直接降解成小分子。经液质 (LC/MS)和核磁共振 (NMR)等技术分离鉴定了胜红蓟素二聚体的结构。生物测定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土壤 转化 挥发油 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 Ⅷ.植株对花生和相关杂草的田间化感效应 被引量:37
7
作者 陈建军 孔垂华 +2 位作者 胡飞 谭中文 梁计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196-1201,共6页
在田间条件下 ,胜红蓟化感效应与处理植株的方式和时间显著相关。覆盖处理对花生出苗和生长不产生化感抑制效应 ,而是显示一定的促进效应 ,翻埋处理对花生出苗和生长都产生显著的化感抑制效应。然而覆盖处理 3 0 d,翻埋处理1 0 d后再播... 在田间条件下 ,胜红蓟化感效应与处理植株的方式和时间显著相关。覆盖处理对花生出苗和生长不产生化感抑制效应 ,而是显示一定的促进效应 ,翻埋处理对花生出苗和生长都产生显著的化感抑制效应。然而覆盖处理 3 0 d,翻埋处理1 0 d后再播种花生 ,花生出苗均受显著抑制。两种处理都能减少许多杂草的萌发 ,但对不同种属杂草萌发的抑制作用有差异。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研究证实 :覆盖处理条件下 ,胜红蓟植株直到第 1 4天才向土壤中缓慢释放化感物质胜红蓟素 ,第 3 0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少。而翻埋处理的第 2天 ,植株就向土壤中释放胜红蓟素 ,第 1 0天达到最大值后缓慢减少 ,但第 2 6天后土壤中胜红蓟素含量又上升 ,然后再逐步下降。这些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条件下 ,胜红蓟植株对花生和相关杂草的田间化感效应是与胜红蓟植株在不同时间释放的化感物质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和有效作用浓度显著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化感作用 植株 花生 杂草 田间化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入侵植物胜红蓟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特性 被引量:38
8
作者 周兵 闫小红 +2 位作者 肖宜安 王宁 旷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02-2608,共7页
为探究入侵植物胜红蓟在种群构件水平上的生长特性,以更好地了解其整体的生存策略和入侵性,通过测定胜红蓟各构件的生物量、各构件生物量相关性、繁殖构件/营养构件比和根冠比,对Ⅰ房前屋后、Ⅱ菜园地、Ⅲ桔园和Ⅳ路边4种不同生境下的... 为探究入侵植物胜红蓟在种群构件水平上的生长特性,以更好地了解其整体的生存策略和入侵性,通过测定胜红蓟各构件的生物量、各构件生物量相关性、繁殖构件/营养构件比和根冠比,对Ⅰ房前屋后、Ⅱ菜园地、Ⅲ桔园和Ⅳ路边4种不同生境下的胜红蓟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胜红蓟种群各构件的生物量既存在差异,又存在相同的趋势,即: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花果生物量;生境Ⅱ胜红蓟总生物量、茎、叶和花果生物量均最大,生境Ⅳ的均最小,两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生境中胜红蓟种群的根、茎、叶、花果生物量分配与其各构件生物量大小顺序并不一致,前者各生境间的差异小于后者各生境间的差异;4种生境下繁殖构件与营养构件生物量比大小顺序依次为Ⅳ>Ⅲ>Ⅱ>Ⅰ,其值分别为0.069、0.061、0.050和0.042,根冠比大小顺序依次为Ⅲ>Ⅰ>Ⅳ>Ⅱ,其值分别为0.211、0.179、0.154和0.090;胜红蓟植株株高与各构件及各构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与各构件的相关性中,株高与茎生物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25,各构件的相关性中,茎生物量与叶和花果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强,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00。胜红蓟种群在不同生境下各构件的生物量、繁殖构件/营养构件比和根冠比表现出的差异显示了其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和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性,可能增强了其入侵性。不同生境下胜红蓟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相同的趋势及生物量分配比间相对较小的差异显示了胜红蓟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相对稳定性。胜红蓟种群各构件间的极显著相关性显示了其整体性的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胜红蓟 种群构件 生物量分配 入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黄酮类物质对柑桔园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9
9
作者 胡飞 孔垂华 +1 位作者 徐效华 周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166-1168,共3页
柑桔园引种杂草胜红蓟能有效地控制主要病害 ,研究发现 ,胜红蓟产生并释放到土壤中的黄酮类物质对疮痂病菌、炭疽病菌、白粉病菌和烟煤病菌等柑桔园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 .从胜红蓟植株中分离鉴定了 10个黄酮物质 ,包括一个糖甙黄... 柑桔园引种杂草胜红蓟能有效地控制主要病害 ,研究发现 ,胜红蓟产生并释放到土壤中的黄酮类物质对疮痂病菌、炭疽病菌、白粉病菌和烟煤病菌等柑桔园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 .从胜红蓟植株中分离鉴定了 10个黄酮物质 ,包括一个糖甙黄酮分子 .但胜红蓟植株产生的大部分黄酮物质在土壤中会逐渐降解 ,只有 3个黄酮分子能在柑桔园的土壤中累积并存在较长时间 ,而这 3个黄酮物质对柑桔园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其活性不仅超过胜红蓟释放的其它化感物质 ,而且强于商业的杀菌剂多菌灵 ,表明胜红蓟产生和释放的黄酮物质在柑桔园病害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黄酮类物质 柑桔园 病原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 Ⅱ.主要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和活性 被引量:122
10
作者 孔垂华 徐涛 胡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研究了南方重要杂草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挥发物质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鲜叶的挥发物质和挥发油对所有受试植物的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色谱法鉴定并分离了胜红蓟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早熟素Ⅰ和... 研究了南方重要杂草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挥发物质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鲜叶的挥发物质和挥发油对所有受试植物的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色谱法鉴定并分离了胜红蓟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早熟素Ⅰ和早熟素Ⅱ,两者分别占总量的30.93%和51.61%.胜红蓟水溶物中的早熟素Ⅰ和Ⅱ是从挥发物中而来,挥发是胜红蓟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途径.分离纯化的早熟素Ⅰ和Ⅱ的饱和水溶液对萝卜、番茄和黑麦草的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早熟素Ⅱ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在25μg·ml-1低浓度下,仍能抑制植物幼苗的生长,但早熟素Ⅰ和Ⅱ的混合溶液对植物的抑制作用并无显著增强,两者之间不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化感作用 释放途径 早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Ⅲ.挥发油对不同营养水平下植物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55
11
作者 徐涛 孔垂华 胡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研究了胜红蓟挥发油对不同营养水平下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胜红蓟挥发油对受试植物的化感作用明显增强.在胜红蓟挥发油的作用下,受试植物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降低... 研究了胜红蓟挥发油对不同营养水平下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胜红蓟挥发油对受试植物的化感作用明显增强.在胜红蓟挥发油的作用下,受试植物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降低,而质膜相对透性增加,丙二醛( MDA) 含量升高.利用GC/ MS对胜红蓟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共鉴定16 种物质,其中早熟素Ⅱ、早熟素Ⅰ和子丁香烯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36 .85 % 、26 .41 % 和19 .8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挥发油 化感作用 营养水平 植物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V.挥发油对真菌、昆虫和植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化学成份 被引量:80
12
作者 孔垂华 黄寿山 胡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4-587,共4页
胜红蓟挥发油对真菌、昆虫和植物均具有生物活性 ,对植物致病真菌和害虫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胜红蓟素不仅具有杀虫活性 ,而且引起昆虫拒食和延迟蜕皮。用 GC/MS详细分析了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2 7个化... 胜红蓟挥发油对真菌、昆虫和植物均具有生物活性 ,对植物致病真菌和害虫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胜红蓟素不仅具有杀虫活性 ,而且引起昆虫拒食和延迟蜕皮。用 GC/MS详细分析了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2 7个化合物 ,胜红蓟素及其衍生物 ,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挥发油 病虫草 化学成分 化感作用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化感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孔垂华 徐涛 胡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3-408,共6页
通过柱层析从胜红蓟挥发油中分离出早熟素I、早熟素I、子丁香烯、3,3-二甲基-5-特丁基茚酮、红没药烯、乙酸葑醇酯等6种主要化感物质(占挥发油总量的97%),并研究了这些化感物质在挥发、淋溶(饱和水溶液)和土壤降解途... 通过柱层析从胜红蓟挥发油中分离出早熟素I、早熟素I、子丁香烯、3,3-二甲基-5-特丁基茚酮、红没药烯、乙酸葑醇酯等6种主要化感物质(占挥发油总量的97%),并研究了这些化感物质在挥发、淋溶(饱和水溶液)和土壤降解途径下对萝卜,番茄和绿豆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早熟素I、早熟素I、3,3-二甲基-5-特丁基茚酮及子丁香烯(挥发途径)虽有较强的化感活性,但均弱于挥发油的化感活性,而子丁香烯(淋溶途径),红没药烯和乙酸葑醇酯则基本无化感活性。但是,早熟素I和无活性的三个化感物质结合,则表现出强烈的化感活性,说明胜红蓟各化感物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化感物质 协同作用 挥发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园中胜红蓟对三氯杀螨醇的富集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长方 胡进锋 +3 位作者 王俊 游泳 陈峰 陈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34-2338,共5页
测定了福建省南平、福州、宁德等地13个柑桔园土壤、柑桔果实及覆盖植物胜红蓟三氯杀螨醇的含量。土壤中三氯杀螨醇检出率为100%,残留量为0.0020~0.895mg·kg-1;柑桔果实检出率为61.54%,桔皮中平均残留量为0.191mg·kg-1,果肉... 测定了福建省南平、福州、宁德等地13个柑桔园土壤、柑桔果实及覆盖植物胜红蓟三氯杀螨醇的含量。土壤中三氯杀螨醇检出率为100%,残留量为0.0020~0.895mg·kg-1;柑桔果实检出率为61.54%,桔皮中平均残留量为0.191mg·kg-1,果肉为0.0857mg·kg-1。柑桔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低于欧盟宽皮柑橘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2mg·kg-1。与土壤、柑桔果实残留量相比,柑桔园中胜红蓟地上组织与根中三氯杀螨醇含量均较高,平均值分别为2.415、1.530mg·kg-1。以土壤中三氯杀螨醇的浓度为标准,计算胜红蓟、柑桔果实的富集指数,胜红蓟对三氯杀螨醇的富集力明显高于柑桔果实,不同地区柑桔果实BCF平均值为3.705,而胜红蓟地上组织及根的BCF平均值分别为191.931和106.567。结果表明:胜红蓟对三氯杀螨醇具有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胜红蓟 三氯杀螨醇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Ⅶ.胜红蓟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植物与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芦永辉 孔垂华 +2 位作者 董春 黄寿山 骆世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0-895,共6页
合成了 5种胜红蓟素的结构类似物 ,将它们与胜红蓟素在对植物和微生物的抑制活性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1 0 0 mg/l浓度时 ,对于萝卜和黑麦草两种受体 ,类似物 6-甲酰基 -7-甲氧基 2 ,2 -二甲基 -2 H-苯并吡喃和 7-羟基 -6-甲酰基 -... 合成了 5种胜红蓟素的结构类似物 ,将它们与胜红蓟素在对植物和微生物的抑制活性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1 0 0 mg/l浓度时 ,对于萝卜和黑麦草两种受体 ,类似物 6-甲酰基 -7-甲氧基 2 ,2 -二甲基 -2 H-苯并吡喃和 7-羟基 -6-甲酰基 -3 ,4 -二氢 -2 ,2 -二甲基 -2 H-苯并吡喃较胜红蓟素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对受体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这两种类似物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在 4 0 0 mg/l浓度下 ,它们对两种真菌 :水稻纹枯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 1 0 0 % ;在 2 0 0 0 mg/l浓度下 ,7-羟基 -6-甲酰基 -3 ,4 -二氢 -2 ,2 -二甲基 -2 H-苯并吡喃还对两种细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基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揭示了构成胜红蓟素基本结构的 2 ,2 -二甲基 -2 H-苯并吡喃对植物无明显抑制作用 ,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也不强 ,但当其 6位或 7位带有活性取代基后 ,对植物和微生物抑制作用都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合成 结构类似物 抗菌活性 化感作用 植物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物种胜红蓟挥发物和渣液对杂草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江贵波 陈锦霞 +4 位作者 陈少雄 黄丹莹 詹伟宏 洪丹凤 高伟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416,共4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胜红蓟地上部挥发油,测定胜红蓟挥发物及其渣液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挥发物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7.2%、8...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胜红蓟地上部挥发油,测定胜红蓟挥发物及其渣液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挥发物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7.2%、8.3%和7.7%,黑麦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3.4%、22.7%和7.7%,三叶鬼针草根长、苗高和鲜质量的分别比对照减少20.0%、14.7%和33.3%;不同浓度胜红蓟渣液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当胜红蓟渣液质量浓度为0.01、0.10和1.00 g/mL时,稗草根长比对照分别减少44.6%、91.6%和100.0%,苗高分别减少48.5%、78.1%和98.7%,鲜质量分别减少41.7%、58.3%和83.3%;黑麦草根长分别减少26.8%、65.8%和100%,苗高分别减少25.1%、69.1%和100%,鲜质量分别减少12.9%、48.4%和100.0%;三叶鬼针草根长分别减少26.0%、68.5%和100.0%,苗高分别减少19.8%、46.8%和100.0%,鲜质量分别减少28.6%、57.1%和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挥发物 渣液 化感作用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Ⅰ.水溶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离鉴定 被引量:111
17
作者 胡飞 孔垂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研究了胜红蓟水溶物对植物的化感作用 .结果表明 ,胜红蓟水溶物溶液浓度在0 .2 5gFW·ml- 1 时对所有供试植物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浓度降至0 .1 0 gFW·ml- 1 时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 ;胜红蓟不同器官、不同生... 研究了胜红蓟水溶物对植物的化感作用 .结果表明 ,胜红蓟水溶物溶液浓度在0 .2 5gFW·ml- 1 时对所有供试植物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浓度降至0 .1 0 gFW·ml- 1 时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 ;胜红蓟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水溶物的化感作用是有差异的 ,特别是不同生境条件下生长的胜红蓟水溶物化感作用有显著差异 ,表明在恶劣生境下胜红蓟的化感作用更为强烈 .对胜红蓟水溶物中的化感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分子结构鉴定 ,得到早熟素Ⅰ、早熟素Ⅱ和 5,2 2 二烯 3β 豆甾醇 3个化感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胜红蓟 化感作用 化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废弃地中胜红蓟的重金属富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期和 何彦君 +4 位作者 李姣清 刘惠娜 涂常青 刘德良 叶万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49-1755,共7页
采用粤东明山煤矿煤矸石粉与当地山林的普通黄土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排序为Mn>Zn>Cu>Cd。在这些土壤中进行为期3个月(7、8、9月份)的胜红蓟栽培实验,然后测定植株重金属含量,其地下部分4种重金属含量排... 采用粤东明山煤矿煤矸石粉与当地山林的普通黄土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排序为Mn>Zn>Cu>Cd。在这些土壤中进行为期3个月(7、8、9月份)的胜红蓟栽培实验,然后测定植株重金属含量,其地下部分4种重金属含量排序与土壤一致,但地上部分Cu、Cd两者含量相差甚小,7月时Cu含量甚至低于Cd。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从大至小分别为Cd、Mn、Zn、Cu,且对Cd的富集系数大于3,对Cd显示出较强的富集作用。对Zn、Mn的转移能力较强,转移系数多大于1,对Cd的转移系数接近于1或大于1,但Cu均小于1。在煤矸石粉比例较低的土壤中,Zn、Cu、Mn 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较大。Zn、Cu、Mn 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在煤矸石比例较低的土壤中随生长期延长而升高,在比例较高的土壤中,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仍随生长期延长而上升,但地下部分8月至9月反而会有所下降。转移系数在不同月份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胜红蓟虽然并非这些元素的超富集植物,但对于尾矿土壤中Cd、Zn、Mn污染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适应性强、生长快、总体生物量大,可选作矿区土壤的修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煤矸石 超富集植物 胜红蓟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茅、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植物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81
19
作者 曾任森 骆世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8-14,共7页
香茅是重要的香料作物,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是华南地区重要杂草,本研究证实了这3种植物水抽提物对萝卜、水稻和黄瓜3种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植物他感抑制作用.测定了水抽提物的作用浓度.受体中萝卜对他感作用物抑制的反应最敏感.在... 香茅是重要的香料作物,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是华南地区重要杂草,本研究证实了这3种植物水抽提物对萝卜、水稻和黄瓜3种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植物他感抑制作用.测定了水抽提物的作用浓度.受体中萝卜对他感作用物抑制的反应最敏感.在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和苗高3个测试项目中,幼苗根长对他感作用物抑制的反应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 胜红蓟 三叶鬼针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忠宁 刘明香 +1 位作者 韩海东 陈敏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08,共3页
通过发芽试验探讨温度、发芽床及光照等因素对胜红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胜红蓟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纸上或纸间,对光敏感,最适光照条件为2000lx,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5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12天。
关键词 胜红蓟 种子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