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例人工肝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会敏 李颖 +2 位作者 朱彦涛 王燕 周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423-2424,共2页
肝衰竭是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1,2]。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等人工肝支持系统,具有清除代谢产物... 肝衰竭是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1,2]。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等人工肝支持系统,具有清除代谢产物、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为重症肝病病人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3,4]。其中胆红素吸附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胆红素、祛除血氨等有害物质[5],且并发症少。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为36例肝衰竭病人进行人工肝胆红素吸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胆红素吸附治疗 肝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峪 刘懿禾 +2 位作者 于立新 冯宝兰 沈中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浆胆红素吸附(BSA)治疗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肝移植术前至术后1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治疗标准的重症肝病患者15例实施BS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氨、乳酸、血气分析... 目的:评价血浆胆红素吸附(BSA)治疗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肝移植术前至术后1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治疗标准的重症肝病患者15例实施BS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氨、乳酸、血气分析;并与本中心既往接受常规治疗的108例重症肝病患者等待肝移植手术时间比较。结果:15位患者进行62次BSA治疗,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为(699.34±134.27)μmol/Lvs(453.28±105.85)μmol/L(P<0.05),胆汁酸值为(308.41±71.24)μmol/Lvs(168.27±58.69)μmol/L(P<0.05);与本中心既往接受常规治疗的108例重症肝病患者等待肝移植手术时间比较分别为13.5dvs7.8d(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征的重症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BS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血源紧张和供体资源日益短缺的条件下,BSA治疗能够成为肝移植手术的过渡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 肝移植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湘丽 肖平 +4 位作者 周巧玲 袁琼婧 李霞 陈豫萨 肖湘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7±18)岁。结果 10例患者共行18次胆红...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7±18)岁。结果 10例患者共行18次胆红素吸附治疗,其中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后胆红素降低(P <0.05),对转氨酶、肌酐、尿素、尿酸的清除无作用(P>0.05),对白蛋白、血常规、凝血常规、E7A无影响(P>0.05)。结论胆红素吸附在治疗以血清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若合并有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危重患者,则应联合多种人工肝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血症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胆红素吸附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人工肝及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作用评价
4
作者 李永宏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0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作用评价。方法将我院住院的364例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只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19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护理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作用评价。方法将我院住院的364例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只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19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E+PP(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PTA、血常规、电解质及治疗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干预组经PE+PP治疗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PTA明显升高。治疗后2周、4周较治疗前治疗组TBIL下降明显(P<0.01),PTA上升明显(P<0.05),干预组治愈好转率89.2%,观察组治愈好转率71.4%,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PE+PP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胆红素吸附治疗 护理干预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原彤彤 杨群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症乙型肝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乙型肝炎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胆红素吸附治疗 肝功能
原文传递
胆红素吸附治疗婴幼儿肝功能衰竭二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雁 于立新 +2 位作者 刘懿禾 王兵 陆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33-934,共2页
2例主诉皮肤巩膜黄染的婴幼儿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根据既往病史,入院化验、超声等检查,诊断为胆道闭锁、肝脏功能衰竭。入院后对2例患儿在保肝、解氨等药物基础上各进行了1次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过程顺利。对1岁以内的... 2例主诉皮肤巩膜黄染的婴幼儿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根据既往病史,入院化验、超声等检查,诊断为胆道闭锁、肝脏功能衰竭。入院后对2例患儿在保肝、解氨等药物基础上各进行了1次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过程顺利。对1岁以内的肝衰竭婴幼儿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在我国鲜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巩膜黄染 既往病史 肝脏功能衰竭 胆红素吸附治疗 胆道闭锁 肝功能衰竭 肝衰竭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荣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5期42-43,共2页
目的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HA330-Ⅱ串联吸附治疗与血浆置换治疗法)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4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取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HA330-Ⅱ串联吸附治疗,... 目的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HA330-Ⅱ串联吸附治疗与血浆置换治疗法)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4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取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HA330-Ⅱ串联吸附治疗,B组患者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血清胆红素含量及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因子X、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0、1.521、0.728、1.20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2、1.861、1.7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采取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HA330-Ⅱ串联吸附治疗及血浆置换法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HA330-Ⅱ串联吸附治疗避免了受血浆限制的缺点,同时也降低了因血液带来的风险。在对肝衰竭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帆BS330胆红素吸附柱+HA330-Ⅱ串联吸附治疗 血浆置换治疗 肝衰竭 临床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