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6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GPC-4、PIVKA-Ⅱ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周文勇 王欣 +1 位作者 孙月 闫斌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PC-4)、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13例为观察组,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 目的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PC-4)、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13例为观察组,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分为轻度组(n=69)和中重度组(n=44),根据疾病转归分为恶化组(n=32)和好转组(n=81);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GPC-4、PIVKA-Ⅱ水平。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以及GPC-4、PIVKA-Ⅱ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CT、CRP、GPC-4、PIVKA-Ⅱ、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恶化组高于好转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GPC-4、PIVKA-Ⅱ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PC-4、PIVKA-Ⅱ、APACHEⅡ评分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PC-4、PIVKA-Ⅱ二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疾病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GPC-4、PIVKA-Ⅱ水平对其疾病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C-4 PIVKA-Ⅱ 胆源性胰腺炎 疾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hCG相关性甲亢合并胆源性胰腺炎1例
2
作者 李燕 弋花妮 +3 位作者 苏钰 孙晓燕 杨东霞 杨秋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88,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42岁,因孕33^(+2)周,反复上腹疼痛2^(+)月,上腹痛加重伴呕吐20 d于2021年10月29日入山东大学妇幼保健院治疗。因输卵管因素于2021年3月29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IVF-ET术前腹部超声检查示:轻度脂肪肝,多发胆囊... 1病例报告。患者,42岁,因孕33^(+2)周,反复上腹疼痛2^(+)月,上腹痛加重伴呕吐20 d于2021年10月29日入山东大学妇幼保健院治疗。因输卵管因素于2021年3月29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IVF-ET术前腹部超声检查示:轻度脂肪肝,多发胆囊息肉;甲状腺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术前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阴性。末次月经:2021年3月10日。4月12日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949 U/L,4月30日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单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检查 胆源性胰腺炎 腹部超声检查 甲状腺自身抗体 输卵管因素 妊娠晚期 末次月经 市妇幼保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治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肠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朱恒波 潘英 +2 位作者 刘留 汪浩鹏 陈鹏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的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肠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轻症BAP患者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的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肠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轻症BAP患者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治疗1周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腹痛和腹胀消失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数(WBC)]、肠屏障功能[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胰腺功能[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P=4.933/0.026)。治疗后观察组腹痛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P=8.117/<0.001、6.857/<0.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WBC、内毒素、DAO、D-乳酸、AMY、LIP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4.087/<0.001,8.654/<0.001,12.334/<0.001,15.503/<0.001,13.900/<0.001,14.254/<0.001,26.761/<0.001,12.610/<0.001),而IgA、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P=3.244/<0.001,7.351/<0.001,10.249/<0.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能提高轻症BAP疗效,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肠屏障功能,恢复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症胆源性胰腺炎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肠屏障功能 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诊断价值
4
作者 王翔 赖卫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并发脓毒血症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肌酐(Serum Scrtinine, Scr)及联合指标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01月——2024...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并发脓毒血症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肌酐(Serum Scrtinine, Scr)及联合指标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01月——2024年0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ABP患者218例,根据是否合并脓毒血症分为脓毒血症组(n=155例)和非脓毒血症组(n=63例)。收集并比较两组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ALP、Scr、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氧分压(pappenheimer O2,PO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BP患者合并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曲线分析各变量在诊断ABP患者合并脓毒血症的预测效能。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BIL(OR=1.277,95%CI:1.034~1.577,P=0.023)、Scr(OR=1.034,95%CI:1.007~1.063,P=0.015)、ALP(OR=1.025,95%CI:1.008~1.043,P=0.004)是ABP合并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示Scr、ALP、TBIL及联合预测ABP合并脓毒血症的AUC分别为0.660、0.659、0.856、0.893,三者联合预测指标对ABP合并脓毒血症具有较好诊断效能。结论 Scr、ALP、TBIL三者联合预测指标或是识别重症ABP患者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脓毒血症 危险因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张昀昊 胡涛 +1 位作者 王钊 苑建磊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胆总管结石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收治的149例ABP伴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男性68例,女性81例,年龄(60.85±10.39)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胆总管结石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收治的149例ABP伴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男性68例,女性81例,年龄(60.85±10.39)岁,年龄范围为35~88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n=71)与胆道镜组(n=78)。十二指肠镜组接受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双镜治疗,胆道镜组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十二指肠镜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较短于胆道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十二指肠镜组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胆道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十二指肠镜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胆道镜组,丙二醛水平低于胆道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相比,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更有利于缓解ABP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病情,促进术后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探讨及临床治疗研究
6
作者 关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26-029,共4页
针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研究其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实验采集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此次研究对象来自本院收治的8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以随机抽签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等为4... 针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研究其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实验采集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此次研究对象来自本院收治的8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以随机抽签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等为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展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外科手术展开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治疗观察。结果 从临床各项指标方面来看,实验组患者行普外科手术干预更具优势;经不同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24h引流量体现出比对照组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且病死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体现比对照组更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体现比对照组更高,且(P<0.05)。结论 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还进一步缩减了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从而减缓了患者的疼痛,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得到减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手术治疗 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 治疗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肌肉脂肪变性特点分析
7
作者 林梦洁 《医药前沿》 2025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肌肉脂肪变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出院的124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腹部平扫CT L3层面的横断位图像,分析其肌肉脂肪变性的整体... 目的分析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肌肉脂肪变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出院的124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腹部平扫CT L3层面的横断位图像,分析其肌肉脂肪变性的整体情况。结果正常衰减肌肉面积(NAMA)和低衰减肌肉面积(LAMA)的平均值分别为127.10 cm^(2)和37.41 cm^(2)。肌间脂肪组织的中位数是4.21 cm^(2)。反映肌肉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NAMA/TAMA指数的中位数为0.76。结论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LAMA是肌肉脂肪变性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 肌肉脂肪变 低衰减肌肉面积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置入术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胡上坡 章美英 +1 位作者 叶余禄 韩阳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518-520,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其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其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60例ABP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过程中是否同期行胰管支架置入术分为对照组(30例,术中不放置胰管支架)与研究组(30例,术中放置胰管支架),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7 d的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本组术前比,两组术后7 d白蛋白(ALB)水平均提高,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GOT)、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研究组ALB水平较高,TBIL、GOT、PCT、WBC、TNF-α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比对照组(26.67%)低(P<0.05)。结论 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且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胰管支架置入术 肝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郑皓文 韩美伊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24 h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3 d,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4)。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付成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71-074,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罹患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治疗,分析其疗效价值。方法 随机从本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选取的共计80例罹患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疗法,依据手术时机的不同进行分... 探讨基于临床罹患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治疗,分析其疗效价值。方法 随机从本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选取的共计80例罹患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疗法,依据手术时机的不同进行分组操作,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涵括的40例患者在发病后3天内行手术方案,乙组涵括的40例病患则需在发病2周内进行手术,比较各组的临床指标、血清生化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各组的临床指标显示,甲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耗费时间均显示较乙组更低(P<0.05),甲乙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均未见差异(P>0.05)。群组之间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在术前各指标未见统计意义(P>0.05),术后显示甲组的白细胞计数化验值、血尿淀粉酶化验值均显示低于乙组的数据(P<0.05)。统计组间的生活质量,呈现经治疗之后甲组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数据均较乙组更高(P<0.05)。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统计显示,甲组均居于更低水平位(P<0.05)。结论 基于临床罹患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举措,相较延期手术治疗更具优势,不但可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住院时间,还可助于降低白细胞计数、血尿淀粉酶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并发症率低,复发少,价值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源性SAP病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太哲 徐志鹏 +5 位作者 郑传明 宋琦 邵志林 李磊 邱兆磊 王振杰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32例胆源性SAP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PTGD后病人行LC时间不同分为A组(1~2个月)、B组(... 目的:探讨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32例胆源性SAP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PTGD后病人行LC时间不同分为A组(1~2个月)、B组(2~3个月)和C组(>3个月),各44例;并根据是否中转开腹分为中转开腹组28例和未中转开腹组104例。比较病人入院时基础资料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分析A、B、C组病人LC术中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分析病人LC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术前胆囊壁厚度、AP发作史、PTGD治疗时间)。结果:A、B组病人引流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B、C组胆囊壁厚度均小于A组(P<0.05)。3组病人L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5),B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亦均少于C组(P<0.05);B组中转开腹率均小于A、C组(P<0.05)。中转开腹组和未中转开腹组病人在术前胆囊壁厚度、AP发作史和PTGD治疗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囊壁厚度≥5mm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TGD治疗2~3个月、AP发作史≤1次均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胆源性SAP病人PTGD治疗2~3个月后行LC安全性较好,术前胆囊壁厚度≥5mm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PTGD治疗2~3个月及AP发作史≤1次是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重症急胰腺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BDE+LC与ERCP+EST+LC方案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效果对比
12
作者 李志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通过对LCBDE+LC与ERCP+EST+LC方案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效果对比,研究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6例,接受ERCP+EST+LC治疗)和观... 通过对LCBDE+LC与ERCP+EST+LC方案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效果对比,研究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6例,接受ERCP+EST+LC治疗)和观察组(27例,接受LCBDE+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似, 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0.038);观察组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肠道功能通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8);同时,观察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BDE+LC方案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中, 临床效果优于ERCP+EST+LC方案,减少并发症,改善症状和临床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胆道梗阻 腹腔镜常规胆总管探查(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的价值
13
作者 沈佳庆 刘晓琳 顾慧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0-1695,1707,共7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90例ABP患者并在急性胰腺炎发作24 h...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90例ABP患者并在急性胰腺炎发作24 h内收集血液样本用于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NLR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和PN的最佳临界值。采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BP模型,并在造模后1、3、5、7、14 d收集血液和胰腺组织,比较各组的NLR。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SAP具有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4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15~0.973,P <0.001],最佳临界值为13.38(灵敏度80.0%、特异度83.2%)。NLR对PN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910(95%CI:0.861~0.958,P <0.001),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9.265(灵敏度97.1%、特异度72.7%)。在大鼠ABP模型中,NLR在AP发病早期即可升高,并与AP和PN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在ABP发病后的24 h内,NLR可以作为早期预测其严重程度及PN的有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严重程度 胰腺坏死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硝腹部外敷治疗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3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浩 杜尖 +4 位作者 罗城 毛冲舟 宋云 罗兰 唐艳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 观察芒硝腹部外敷治疗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遂宁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62例。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芒硝腹部外敷组32例(观察组)。... 目的 观察芒硝腹部外敷治疗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遂宁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62例。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芒硝腹部外敷组32例(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术区粘连、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入院第5天WBC、CR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粘连评分[(1.06±0.56)分、(1.97±0.56)分],术前等待时间[(5.69±0.74)d、(6.53±0.73)d],手术时间[(38.84±5.77)min、(49.77±8.60)min],住院时间[(8.97±1.06)d、(9.80±1.13)d]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硝腹部外敷可降低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炎症反应、减轻术区粘连、缩短等待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投药 皮肤 胆源性胰腺炎 芒硝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乔乔 陈忠 +2 位作者 骆平 赵义军 刘付宝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2023年6月宿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8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发病后手术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25例,发病后7天内行L... 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2023年6月宿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8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发病后手术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25例,发病后7天内行LC术)和晚期手术组(23例,发病7天后于出院前行LC术),比较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术。早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44±1.65天,平均住院费用1.82±0.25万元,晚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53天,平均住院费用2.64±0.45万元。早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晚期手术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LC术安全可行,同时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置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婵娟 张海涛 翟静洁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26-728,73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AB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A组100例行鼻胆管引流治疗,B组100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联合T型管引流术治疗,C组10...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AB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A组100例行鼻胆管引流治疗,B组100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联合T型管引流术治疗,C组100例行鼻胆管引流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对比3组肝功能、并发症、死亡率及恢复情况。结果B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低于A组(P<0.05);C组术后TBIL、AST、ALT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恢复进食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更短(P<0.05);C组恢复进食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A组和B组(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A组的12.00%(P<0.05);C组1.00%死亡率低于A组8.00%(P<0.05)。结论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可有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有利于改善肝功能,死亡率低,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支架置入 胆源性胰腺炎 总胆红素 胆汁漏 鼻胆管引流 开腹胆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切除术后再发胆道结石患者发生胆源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林庆斌 王健 +1 位作者 庄佳毅 陈玲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合并胆道结石患者发生胆源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再次腹腔镜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胃切除术后再发胆道结石患者69例,其中合并胆源性胰腺炎31例(观察组)、无合...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合并胆道结石患者发生胆源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再次腹腔镜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胃切除术后再发胆道结石患者69例,其中合并胆源性胰腺炎31例(观察组)、无合并胆源性胰腺炎38例(对照组)。69例患者中腹腔镜手术47例、中转开腹22例,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别分析胆源性胰腺炎和腹腔镜手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胃切除范围、病理性质、淋巴结清扫、重建方式、结石个数、结石大小与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相关(P<0.05),既往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重建方式、结石大小、手术部位是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全胃切除、病理性质恶性、多发结石、结石直径<5 mm是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既往开腹手术、非生理性消化道重建、胆道手术是腹腔镜中转开腹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胃切除术后再发胆道结石患者,要尽早治疗避免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同时也要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道结石 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宋盛平 张旭 +1 位作者 宗可 薛建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684-3688,共5页
目的 探究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治的95例ABP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机分为A组(49例)、B组(46例),前者于确诊后72 h内... 目的 探究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治的95例ABP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机分为A组(49例)、B组(46例),前者于确诊后72 h内行LCBDE,后者于确诊后72~120 h内行LCBDE。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生化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血淀粉酶(AMS)、介导黏附反应的黏附分子(ICAM-1)]、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CD8^(+)、免疫球蛋白M(IgM)]、并发症。结果 两组出血量和中转开腹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后1周与B组相比,A组血清ALP、GGT、ALT水平较低(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血清DAO、AMS、ICAM-1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IgG、CD8^(+)、IgM指标呈上升趋势(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P患者于确诊后72 h内行LCBDE能减少对免疫功能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生化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免疫功能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永 陈晨 李永波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淀粉酶(AM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淀粉酶(AM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102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双镜组(63例)和开腹组(39例),双镜组行双镜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指标、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IP-1β、hs-CRP、AMS、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双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总有效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的时点、组间和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和7 d的VAS较术前降低,且双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MIP-1β、hs-CRP和AMS较术前降低,且双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7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丙二醇(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镜组术后7 d的SOD和GSH-Px高于开腹组,AOPPs和MDA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4.76%和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来说,经双镜联合治疗后,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血清MIP-1β、hs-CRP和AMS指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结石 双镜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通腑汤治疗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效果
20
作者 郝余庆 蒋徐维 丁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观察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通腑汤治疗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和观察组(给予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清... 目的观察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通腑汤治疗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和观察组(给予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清胰通腑汤治疗),各39例。比较2组中医症状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急性胰腺炎床边指数(BISAP)、血清淀粉酶(AMS)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ALP)及总胆红素(TBIL)、炎症因子水平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随访1年,统计2组死亡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BISA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MS、ALT、AST、ALP、TBI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IL-1β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通腑汤治疗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情严重程度和胰腺损伤,改善AMS和肝功能指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并可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中医 疗效 胆源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