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花乙素苷元的胆汁排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车庆明 陈颖 +1 位作者 潘丽怡 何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710-1712,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胆汁中灯盏花乙素的高效液相-电化学色谱(HPLC-ECD)测定方法,研究灌胃给药灯盏花乙素苷元200 mg.kg-1后,代谢产物在胆汁中的排泄方式。方法:Pront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5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 目的:建立大鼠胆汁中灯盏花乙素的高效液相-电化学色谱(HPLC-ECD)测定方法,研究灌胃给药灯盏花乙素苷元200 mg.kg-1后,代谢产物在胆汁中的排泄方式。方法:Pront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5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2.6)-甲醇-四氢呋喃(60∶40∶10);流速1 mL.m in-1,分析电压100 mV。结果:灌胃给药灯盏花乙素苷元后,胆汁中主要以灯盏花乙素(灯盏花乙素苷元7-O-G lcA)的形式排泄。结论:口服灯盏花乙素苷元后,大鼠胆汁中没有原形药排出,只有代谢产物灯盏花乙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苷元 灯盏花乙素 高效液相-电化学色谱法 胆汁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静脉注射羟喜树碱脂质体的胆汁排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卫 平其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39-1342,共4页
目的研究羟喜树碱不同制剂经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胆汁排泄特征。方法大鼠分别静脉给予羟喜树碱脂质体和羟喜树碱注射液,24 h内收集胆汁并采用HPLC进行测定。结果大鼠静脉注射羟喜树碱脂质体和羟喜树碱注射液24 h累积胆汁排泄量基本一致... 目的研究羟喜树碱不同制剂经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胆汁排泄特征。方法大鼠分别静脉给予羟喜树碱脂质体和羟喜树碱注射液,24 h内收集胆汁并采用HPLC进行测定。结果大鼠静脉注射羟喜树碱脂质体和羟喜树碱注射液24 h累积胆汁排泄量基本一致,羟喜树碱脂质体组平均排泄11%,羟喜树碱注射液组平均排泄13%。结论脂质体不改变羟喜树碱的胆汁排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喜树碱 脂质体 胆汁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EHIDA胆汁排泄动态显像评估胆系术后狭窄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常青 余永利 +2 位作者 于建芳 丁慈德 朱瑞森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胆汁排泄 动态显像 胆道狭窄 评估 胆道手术 术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肠吻合术后良性胆汁排泄梗阻21例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倪绍忠 杨坤兴 时开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6,共2页
胆肠内引流是维持胆道排泄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进行的一种手术方法,良性疾病中主要适用于胆道医源性损伤和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等疾病的治疗。胆肠吻合术后由于吻合口炎性狭窄,吻合口再发结石和肠袢内结石形成往往会引起胆汁排泄的梗阻,
关键词 胆肠吻合术 良性胆汁排泄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仔癀对实验动物胆汁排泄的影响及镇痛作用观察
5
作者 李俊峰 任锋 +4 位作者 丁美 刘霜 陈志亮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0-573,共4页
目的观察片仔癀对实验动物胆汁排泄的影响及镇痛作用。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片仔癀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对照组,根据体质量分别灌胃给予片仔癀(140 mg/kg)、熊去氧胆酸(22. 5 mg/kg)和生理盐水,连续4 d后行胆汁引流术,检测胆汁排泄量及... 目的观察片仔癀对实验动物胆汁排泄的影响及镇痛作用。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片仔癀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对照组,根据体质量分别灌胃给予片仔癀(140 mg/kg)、熊去氧胆酸(22. 5 mg/kg)和生理盐水,连续4 d后行胆汁引流术,检测胆汁排泄量及胆汁成分变化,检测肝功能指标变化。将30只小鼠随机分组为片仔癀组(360 mg/kg)、熊去氧胆酸组(120 mg/kg)和对照组,连续给药4 d,末次给药1 h后,用0. 6%冰醋酸(0. 15 ml/10 g)腹腔注射,利用小鼠扭体实验观察片仔癀的镇痛作用。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片仔癀和熊去氧胆酸具有明显的促胆汁排泄作用(P值分别为0. 039和0. 009)。各组间胆汁中的主要成分:胆固醇、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磷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各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DBil、IBil和TBA等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 0. 05)。与对照组相比,片仔癀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 <0. 001)。结论在动物体内证实了片仔癀具有显著的利胆和镇痛作用,为片仔癀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排泄 利胆药和促胆汁分泌药 镇痛 豚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定量分析对正常人胆汁排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辰 刘永锋 +3 位作者 韩春起 刘树荣 张佳林 何三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7-167,共1页
人正常生理状态下胆汁的排泄、Oddi括约肌在胆汁排泄中的作用尚存争论。以往的研究是在麻醉下进行动物或人胆道测压或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往往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生理状态,且许多实验动物的Oddi括约肌... 人正常生理状态下胆汁的排泄、Oddi括约肌在胆汁排泄中的作用尚存争论。以往的研究是在麻醉下进行动物或人胆道测压或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往往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生理状态,且许多实验动物的Oddi括约肌在解剖学上同人有很大差异[1],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排泄 放射性核素显像 定量分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炮制前后对胆红素肝细胞摄取及胆汁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志芳 马国 梅全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5-598,共4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炮制前后提取物对胆红素(UCB)摄取及外排的影响,为何首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鼠原代肝细胞作为研究模型,UCB作为底物,单层贴壁培养分别进行细胞增殖毒性和摄取实验,"三明治培养"原代肝细胞进行胆汁... 目的研究何首乌炮制前后提取物对胆红素(UCB)摄取及外排的影响,为何首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鼠原代肝细胞作为研究模型,UCB作为底物,单层贴壁培养分别进行细胞增殖毒性和摄取实验,"三明治培养"原代肝细胞进行胆汁排泄实验。用HPLC测定UCB的细胞蓄积量,计算胆汁外排指数(BEI)和胆汁清除率(CL)。结果何首乌提取物(RPME)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作用12h、24h、48h的IC_(50)值分别为:920.8±42.71、351.3±50.1、480.4±93.57μg/ml,对胆红素摄取的IC_(50)值是211.1±12.27μg/ml,低、中、高剂量计算出的BEI值为39.3%、32.68%、43.7%,CL值为0.0022、0.0022、0.0021 min^(-1)·kg^(-1);制何首乌提取物(PPME)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作用12h、24h、48h的IC_(50)值分别为:-、6723.67±925.25、3871±728.32μg/ml,抑制胆红素摄取的IC50值是1331±128.93μg/ml,低、中、高剂量计算出的BEI值为33.24%、37.80%、18.32%,CL值为0.0016、0.0033、0.0011min^(-1)·kg^(-1)。结论在本研究浓度范围跟作用时间内,何首乌炮制前后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增殖、胆红素的摄取及胆汁排泄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增殖与摄取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胆汁排泄抑制作用并不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制何首乌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 胆汁排泄
原文传递
清胆合剂治疗胆道术后胆汁排泄不畅36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瑀 江宁东 +1 位作者 沈德海 高建章 《广西中医药》 2002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胆汁排泄不畅 清胆合剂 术后并发症 胆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己丸不同配伍对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怡薇 张英丰 +7 位作者 李玉洁 杨伟鹏 王彦礼 陈颖 杨庆 李涛 董宇 朱晓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319-3326,共8页
目的:探讨戊己丸不同配伍时,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变化。从胆汁排泄的角度解释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得到9个戊己丸复方,加上9个单味药,共18个复方。于十二指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胆汁,用LC-MS测定代表性成分的胆汁浓度,以... 目的:探讨戊己丸不同配伍时,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变化。从胆汁排泄的角度解释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得到9个戊己丸复方,加上9个单味药,共18个复方。于十二指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胆汁,用LC-MS测定代表性成分的胆汁浓度,以此计算胆汁排泄率,药-时曲线下面积,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结果:吴茱萸与小檗碱、巴马汀胆汁排泄呈负相关;白芍与小檗碱、巴马汀胆汁排泄呈正相关;黄连、白芍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胆汁排泄呈负相关;并且得到了针对各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最优配伍比例。结论:吴茱萸抑制黄连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白芍促进黄连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黄连、白芍抑制吴茱萸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黄连、吴茱萸抑制白芍代表性成分的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丸 小檗碱 巴马汀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芍药苷 胆汁排泄 配伍机制
原文传递
复方苦参注射液大鼠胆汁、尿液排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继平 黄鑫 +3 位作者 薛梅 江振洲 张陆勇 马世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胆汁和尿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的LC-MS测定方法,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胆汁和尿液的排泄情况。方法在胆汁和尿液样品中加入内标,采用氯仿提取处理,以甲醇∶10 mmol/L NH4Ac-0.02%HCOOH-水=90... 目的建立大鼠胆汁和尿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的LC-MS测定方法,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胆汁和尿液的排泄情况。方法在胆汁和尿液样品中加入内标,采用氯仿提取处理,以甲醇∶10 mmol/L NH4Ac-0.02%HCOOH-水=90∶10(V∶V)为流动相;CN柱分离,检测健康大鼠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后7个时间段的胆汁及5个时间段尿液样品中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胆汁和尿液累积排泄量和累积排泄率。结果大鼠20 h内胆汁中4种生物碱的排泄率曲线逐渐走平;在胆汁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分别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72 h内,尿液4种生物碱排泄曲线基本达到平台,尿液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和排泄量分别显著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排泄到第3天各主要成分浓度均低于检测限。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主要通过肾脏以尿排泄为主,一部分通过胆汁排泄,但推测可通过肝肠循环方式再次进入体循环以尿排泄,并可能存在其他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胆汁排泄 尿液排泄 肝肠循环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染料木黄酮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胆汁中的排泄动力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四元 刘新友 +4 位作者 滕增辉 甘洪全 王汝涛 杨志福 梅其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染料木黄酮及其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在大鼠胆汁内的排泄动力学。方法将染料木黄酮制成混悬液,分别按6.25,12.5和50 mg.kg-1给大鼠灌胃,于灌胃后不同时间收集胆汁,用葡糖醛酸酶溶液处理胆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染料木黄酮及其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在大鼠胆汁内的排泄动力学。方法将染料木黄酮制成混悬液,分别按6.25,12.5和50 mg.kg-1给大鼠灌胃,于灌胃后不同时间收集胆汁,用葡糖醛酸酶溶液处理胆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汁中染料木黄酮及其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3种剂量6.25,12.5和50 mg.kg-1分别给药后,累积以原形从胆汁排泄的药物分别为(42.56±6.54),(75.17±18.87)和(126.60±34.78)μg,累积经胆汁排泄的总药物(原形药物+葡糖醛酸化药物)分别为(108.46±35.23),(423.46±158.31)和(853.74±320.84)μg,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分别占胆汁排泄总量(原形药物+葡糖醛酸化药物)的60.76%,82.25%和85.17%。结论染料木黄酮在大鼠胆汁中主要以葡糖醛酸结合形式排泄,原形药物及其葡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在大鼠胆汁中的排泄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剂量依赖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胆汁排泄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评价P-gp介导的洛哌丁胺胆汁排泄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国林 庄笑梅 +2 位作者 原梅 孙汉雄 李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9-465,共7页
应用模型药物罗丹明123(Rh123)和"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建立并验证基于P-gp的胆汁排泄体外评价模型。SCRH培养5天后形成胆管,加入Rh123(10μmol.L-1),在含Ca2+和无Ca2+Hanks缓冲液中孵育,用LC-MS/MS分别测定Rh12... 应用模型药物罗丹明123(Rh123)和"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建立并验证基于P-gp的胆汁排泄体外评价模型。SCRH培养5天后形成胆管,加入Rh123(10μmol.L-1),在含Ca2+和无Ca2+Hanks缓冲液中孵育,用LC-MS/MS分别测定Rh123的细胞蓄积量,计算胆汁排泄指数(BEI)和体外的内在胆汁清除率(CLbile,int)。在孵育体系中预先加入已知的P-gp抑制剂环孢素A(CyA)、tariquidar(TQD)和奎尼丁(QND)预孵育30 min,评价抑制P-gp转运体对底物胆汁排泄的影响。Rh123的BEI值为(17.8±1.3)%,平均CLbile,int值为(10.7±0.9)mL.min—1.kg—1,3个抑制剂对Rh123的胆汁清除均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表明模型构建成功。在此模型上,研究了P-gp介导的洛哌丁胺(LPAD)胆汁排泄以及P-gp抑制剂的影响。LPAD的BEI值为(12.9±1.2)%,平均CLbile,int为(6.1±0.3)mL.min—1.kg—1。CyA、TQD和QND对LPAD胆汁排泄也呈现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证实了P-gp转运体在LPAD胆管外排中的作用,与P-gp抑制剂合用可显著降低LPAD经胆汁的排泄。本文应用SCRH建立了B-Clear模型,为评价新药候选物基于转运体的胆汁排泄和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体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 P-糖蛋白 胆汁排泄 罗丹明123 洛哌丁胺
原文传递
续断中有效成分木通皂苷D大鼠胆汁内排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磊 刘二伟 韩立峰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方法同时检测给药后大鼠胆汁中木通皂苷D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木通皂苷D在大鼠胆汁中的排泄情况。【方法】大鼠灌胃给药木通皂苷D后按照设定时间点收集胆汁,通过建立的液相质谱联用方法分析胆汁中的木通皂苷D及其代...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方法同时检测给药后大鼠胆汁中木通皂苷D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木通皂苷D在大鼠胆汁中的排泄情况。【方法】大鼠灌胃给药木通皂苷D后按照设定时间点收集胆汁,通过建立的液相质谱联用方法分析胆汁中的木通皂苷D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同时检测到了木通皂苷D与其3个代谢产物,并对浓度较大的木通皂苷D和HNsaponinF进行了定量。木通皂苷D及HNsaponinF在3.2~2000ng/mL与0.8~500.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间日内精密度均小于7.72%,给药24h内累积排泄量为5845.5ng与3996.8ng。【结论】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可用于胆汁中木通皂苷D及其代谢产物HNsaponinF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通皂苷D 液质联用 胆汁排泄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胆汁中的排泄和肠肝循环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桦 阮金秀 杨进生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2期89-91,134,共4页
T-2毒素及其代谢产物的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分别在胆管插管大鼠和大鼠肠-肝灌流标本上进行了研究。T-2毒素经门静脉注射后4hr内,染毒剂量的68±12%从插管大鼠的胆汁中排出,胆汁中主要产物是HT-2毒素(HT-2)、3′-羟基HT-2毒素(3′-OH... T-2毒素及其代谢产物的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分别在胆管插管大鼠和大鼠肠-肝灌流标本上进行了研究。T-2毒素经门静脉注射后4hr内,染毒剂量的68±12%从插管大鼠的胆汁中排出,胆汁中主要产物是HT-2毒素(HT-2)、3′-羟基HT-2毒素(3′-OHHT-2)、3′-羟基T-2毒素(3′-OHT-2)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供体大鼠胆汁经固相树脂(XAD-2)小柱提取和薄层层析(TLC)分离,得到纯化的毒素代谢物的葡萄糖醛酸苷,定量后注射进入灌流大鼠肠标本和肠—肝标本的十二指肠内,在2hr的灌流过程中,注射的结合物有22%被肠道分解并重吸收,7.5%经肝脏作用后再由胆汁排出,其中主要是结合产物,由此证明了T-2毒素代谢产物肠肝循环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胆汁排泄 肠肝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的分泌、排泄和调节及胆汁淤积发生机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70-571,580,共3页
胆汁的形成、分泌和排泄机制十分复杂,肝细胞和胆管细胞都具有摄取和分泌胆汁成分的功能,这主要依靠肝细胞和胆管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其在肝脏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胆汁淤积可以由肝细胞内胆汁形成的功能性缺陷所致,也可... 胆汁的形成、分泌和排泄机制十分复杂,肝细胞和胆管细胞都具有摄取和分泌胆汁成分的功能,这主要依靠肝细胞和胆管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其在肝脏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胆汁淤积可以由肝细胞内胆汁形成的功能性缺陷所致,也可由于小胆管或胆管内胆汁分泌或流动的障碍所致。本文就胆汁分泌、排泄和调节及胆汁淤积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胆汁排泄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BAPTA-AM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胆汁排泄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枫 刘文英 魏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8-862,共5页
目的研究1,2-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酰氧甲基酯(BAPTA-AM)脂质体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胆汁排泄。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4只,每组6只,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BAPTA-AM脂质体注射液3.0 mg.kg-1。给药... 目的研究1,2-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酰氧甲基酯(BAPTA-AM)脂质体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胆汁排泄。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4只,每组6只,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BAPTA-AM脂质体注射液3.0 mg.kg-1。给药后10 min、1.5 h、9 h各处死一组动物,采集各组织制作匀浆,测定各组织中的BAPTA-AM浓度。另一组大鼠收集给药后12 h内各时间段内胆汁,测定胆汁中的BAPTA浓度。结果大鼠静脉注射BAPTA-AM脂质体3.0 mg.kg-1后,药物在组织中浓度显著高于血浆中浓度,主要分布在肺、肝、脾和肾。大鼠静脉注射BAPTA-AM脂质体后BAPTA胆汁排泄较为缓慢,12 h后仍未达平台期。结论大鼠注射BAPTA-AM脂质体后大量分布在组织中,以水解产物BAPTA的形式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氨基苯氧基)乙烷-N N N' N'-四乙酸四乙酰氧甲基酯 脂质体 大鼠 组织分布 胆汁排泄
原文传递
不同内酯型比例9-硝基喜树碱对胆汁排泄的影响
17
作者 陆姗姗 胡蓉蓉 +2 位作者 顾薇 陈军 杨希雄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考察9-硝基喜树碱(9-nitrocamptothecin,9-NC)不同形式(内酯型或羧酸盐型)给药对胆汁排泄的影响。方法建立HPLC测定胆汁中9-NC浓度的方法,比较不同内酯型比例的9-NC溶液以4 mg·kg?1剂量静脉注射后大鼠胆汁中原形药物的排泄量... 目的考察9-硝基喜树碱(9-nitrocamptothecin,9-NC)不同形式(内酯型或羧酸盐型)给药对胆汁排泄的影响。方法建立HPLC测定胆汁中9-NC浓度的方法,比较不同内酯型比例的9-NC溶液以4 mg·kg?1剂量静脉注射后大鼠胆汁中原形药物的排泄量。结果静脉注射100%,75%,50%,25%,0%内酯型比例的9-NC在8 h内的胆汁累积排泄百分数分别为(7.03±2.23)%,(13.36±0.83)%,(22.68±4.83)%,(28.01±6.71)%,(32.65±2.82)%。结论 9-NC羧酸盐型更易经胆汁途径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硝基喜树碱 内酯型 羧酸盐型 胆汁排泄
原文传递
转运体在药物胆汁排泄中的作用
18
作者 饶志 杨欢 武新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144-1146,1158,共4页
目的:综述转运体在药物胆汁排泄中的作用。方法:以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从转运体介导药物的胆汁排泄过程、介导药物胆汁排泄的转运体、药物相互作用、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转运体对药物体内经胆汁排泄过程、... 目的:综述转运体在药物胆汁排泄中的作用。方法:以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从转运体介导药物的胆汁排泄过程、介导药物胆汁排泄的转运体、药物相互作用、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转运体对药物体内经胆汁排泄过程、临床用药安全性、用药后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均存在影响。结论:随着对转运体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将在药物设计、临床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药物胆汁排泄 药物转运
原文传递
放射性核素动态扫描计量分析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排泄的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辰 刘永锋 +3 位作者 韩春启 刘树荣 张佳林 何三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对胆汁排泄的影响,寻找评价奥狄( Oddi) 括约肌功能的无创方法。 方法 将45 名自愿者病人随机分成3 组,即术前组、术后组及排泄延迟组。经禁食8 ~12 小时后,分别静脉给予9 9 m Tc E H ...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对胆汁排泄的影响,寻找评价奥狄( Oddi) 括约肌功能的无创方法。 方法 将45 名自愿者病人随机分成3 组,即术前组、术后组及排泄延迟组。经禁食8 ~12 小时后,分别静脉给予9 9 m Tc E H I D A185 M Bq ,同时进行动态采集。取肝总管、胆总管、胆囊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 R O I) ,通过实时的核素比值,分析单位时间的核素分布,同时比较胆总管兴趣区核素排泄的 Tmax 值。 结果 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十二指肠与胆总管兴趣区的核素比值( R2) 及胆总管 R O I的 Tmax 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 。而排泄延迟组虽经 B 型超声检查证实无胆总管扩张,但其 R2 值和胆总管 R O I的 Tmax 值与术前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1 = 216 ,t2 = 229 ,t3 = 207 , P< 005) 。 结论 在没有肝外梗阻,无 Oddi 括约肌功能失调的病人,其胆汁排泄于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无代偿性扩张。肝胆放射性核素动态扫描计量分析可作为 Oddi 括约肌功能失调的诊断和分型的敏感、无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括约肌 胆汁排泄 放射性核素
原文传递
反式曲马朵和反式氧去甲基曲马朵在大鼠胆汁中排泄的立体选择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会臣 于洋 +2 位作者 王娜 侯艳宁 王永利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 研究反式曲马朵 (transT)及反式氧去甲基曲马朵 (M1 )在大鼠胆汁中排泄的立体选择性。 方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鼠ivtransT或M1后胆汁和血浆中transT ,M1和与葡糖醛酸结合M1 (M1 c)的对映体。结果 大鼠ivtransT后 ,胆汁中 (+... 目的 研究反式曲马朵 (transT)及反式氧去甲基曲马朵 (M1 )在大鼠胆汁中排泄的立体选择性。 方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鼠ivtransT或M1后胆汁和血浆中transT ,M1和与葡糖醛酸结合M1 (M1 c)的对映体。结果 大鼠ivtransT后 ,胆汁中 (+) transT水平较 (- ) transT高 ,(+) (- ) transT较血浆中 (+) (- ) transT的比值小。大鼠ivM1后 ,胆汁中 (+) M1水平较 (- ) M1高 ,(+) M1 c 较 (- ) M1 c 低 ,(+) M1与葡糖醛酸的结合率较(- ) M1低。结论 TransT和M1在大鼠胆汁中排泄具立体选择性 ,(+) transT和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曲马朵 反式氧去甲基曲马朵 对映体 胆汁排泄 立体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