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LTCBDE与LC+LBE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1
作者 王小磊 方骏 +3 位作者 王安 杨晓蒙 何博 朱武晖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LTCBDE)与LC联合传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LBE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LTCBDE)与LC联合传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LBE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有关LTCBDE和LBE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中英文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4月。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胆管狭窄发生率和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等。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均为较高质量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2372例患者,其中LC+LTCBDE组1255例,LC+LBEPS组11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C+LTCBDE组和LC+LBEPS组在手术时间(MD=-21.46,95%CI-27.27--15.65,P<0.001)、术中出血量(MD=-4.85,95%CI-7.93--1.78,P=0.002)、住院时间(MD=-2.44,95%CI-3.15--1.73,P<0.001)、术后胆漏发生率(OR=0.16,95%CI 0.09-0.27,P<0.001)、术后胆管狭窄发生率(OR=0.39,95%CI 0.17-0.93,P=0.03)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OR<0.001,95%CI-0.09-0.09,P=0.9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LTCBDE较传统LC+LTCBDE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胆漏及胆管狭窄发生率更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LC+LTCBDE的实施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建议在具有一定经验的诊疗中心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经囊管总管探查取石 腹腔镜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 腹腔镜囊切除术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管狭窄 结石残留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宁片在ERCP+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进 江宇航 +2 位作者 李光宇 徐三荣 周庆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2期184-186,190,共4页
目的:探讨胆宁片对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胆... 目的:探讨胆宁片对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胆宁片组、熊去氧胆酸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胆宁片组患者术后服用胆宁片,熊去氧胆酸组患者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照组患者术后不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年疾病相关症状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胆汁成分相关指标水平,术后6个月、12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结果:随访1年后,胆宁片组患者随访脱落1例,不能坚持连续服药1例;熊去氧胆酸组患者随访脱落2例,不能坚持连续服药1例;对照组患者随访脱落1例。胆宁片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患者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胆绞痛及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22、6.735、6.397,P<0.05);三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98,P>0.05)。术后6个月,胆宁片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胆宁片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8,P<0.05)。结论:胆宁片具有预防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EST取石联合LC术后疾病相关症状的发生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片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 总管结石 囊结石 熊去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狐胆粉的化学成分研究
3
作者 史佳洁 周博 +2 位作者 丁常宏 鲁陈 张淼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研究蓝狐(Alopex lagopus)胆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ODS色谱柱、正向硅胶色谱柱、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蓝狐胆粉甲醇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蓝狐(Alopex lagopus)胆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ODS色谱柱、正向硅胶色谱柱、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蓝狐胆粉甲醇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去氧胆酸及熊去氧胆酸。结论: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去氧胆酸及熊去氧胆酸均为首次从蓝狐胆粉中分离获得,也是首次从该属动物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牛磺熊去氧 牛磺鹅去氧 牛磺 牛磺去氧 熊去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内镜超声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陈刚 张卫平 +4 位作者 鲍峻峻 李杨 梅俏 许建明 洪汝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线阵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经EUS诊断为胆总管微结石和胆泥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住院期间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患者共85例。以治疗性ERCP/内镜... 目的探讨线阵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经EUS诊断为胆总管微结石和胆泥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住院期间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患者共85例。以治疗性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果为金标准。将EUS、MRCP及诊断性ERCP结果(EUS组、MRCP组和诊断性ERCP组)分别与金标准相比较,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85例患者中EUS组阳性共63例,假阳性5例;阴性共22例,假阴性1例。MRCP组阳性共49例,假阳性4例;阴性共36例,假阴性14例;诊断性ERCP组阳性共59例,假阳性10例;阴性共26例,假阴性10例。EUS组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8.3%、80.8%、92.1%、95.4%和92.9%;MRCP组为76.3%、84.6%、91.8%、61.1%和78.8%;诊断性ERCP组为83.1%、61.5%、83.1%、61.5%和76.5%。EUS诊断胆总管微结石准确度高于MRCP组(χ^(2)=6.986,P<0.05)和诊断性ERCP组(χ^(2)=8.900,P<0.05)。EUS组、MRCP组和诊断性ERCP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5、0.804、0.723,95%CI分别为(0.802~0.988,P<0.001)、(0.702~0.907,P<0.001)和(0.598~0.848,P=0.001)。结论在诊断胆总管微结石方面,EU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治疗性ERCP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微结石 内镜超声 磁共振胰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霄阳 叶永强 +5 位作者 王琛 王安伟 刘涛 孔杰 王宏超 陈鹏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TGD的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140例,PTGD后随访至少2个月,其中新发胆总管结石26例(新发组)、无新发胆总管结石114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TGD的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140例,PTGD后随访至少2个月,其中新发胆总管结石26例(新发组)、无新发胆总管结石1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胆囊炎病史、术前抗炎治疗及发热、寒战情况、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胆囊壁厚度、胆总管直径、胆囊结石单/多发、胆囊结石性状、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胰胆管合流异常、Mirizzi综合征、胆周积液)以及带管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影响。结果两组一般情况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LT、AS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发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发组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的比例及胆总管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胆囊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组和对照组带管时间分别为(24.69±2.32)、(16.75±4.79)d,新发组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多发(OR=9.429,95%CI:1.904~46.694)、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OR=11.282,95%CI:2.698~47.186)、胆总管直径升高(OR=1.590,95%CI:1.246~2.030)和带管时间延长(OR=1.677,95%CI:1.267~2.220)均是影响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小板计数降低不是影响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发性胆囊结石、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胆总管扩张及带管时间长均与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急性囊炎 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总管结石 多发性囊结石 囊管汇入总管异常 总管扩张 带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局部解剖与经胆囊管探查胆道的可行性研究:附100例报告
6
作者 陈德兴 刘文超 +4 位作者 朱修全 王婷婷 张俏 张海铅 陈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方位、胆囊管内径、胆囊管的切开长度、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与十二脂肠上缘距离、胆道镜取石直径6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胆囊管注入胆总管方位:9~12点92例,其中10、11点76例,占76%;1、2点各1例,占2%;7、8点分别为2、4例,占6%。胆囊管内径3~13 mm,中位数5.0 mm。切开胆总管长度:21例(占21%)切开胆总管,切开长度1~5 mm,中位数3.0 mm。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36例并行,并行长度2~40 mm,中位数10.0 mm。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距十二脂肠上缘距离5~20 mm,中位数15.0 mm。90例术中胆道镜取出结石,共取出结石128枚,结石直径1.5~22.0 mm,中位数5.0 mm。100例LTCBDE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83例(占83%),出院后食欲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结石症状发生,肝功能正常,B超示胆总管直径5~10 mm,中位数7 mm,无术后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可行,对胆总管无或较小的损伤,对Oddi括约肌无损伤,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胆道镜探查取石的最佳路径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管 道探查术 继发性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经囊管道探查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对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冯钟煦 张曦 +2 位作者 付丽坤 苏忠 杨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对高龄胆囊结石(GS)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高龄GS合并CB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对高龄胆囊结石(GS)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高龄GS合并CB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实验组接受LC+LTCBDE,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LTCBDE治疗高龄GS合并CBDS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囊管管探查取石术 囊结石 继发性总管结石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张维浩 《医药前沿》 2025年第7期55-57,61,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高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和...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高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OR、ACTH、E和NE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住院和术后身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总管探查术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肾上腺素 手术出血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徐小盛 张霄鹏 张财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接收的74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37例...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接收的74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37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LC治疗,观察组接受ERCP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LCBDE联合LC与ERCP联合LC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结石清除效果,但ERCP联合LC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腹腔镜下囊切除术 腹腔镜总管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愈胆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3例
10
作者 林祖庆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年第1期157-159,共3页
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适应症的放宽,越来越多的胆囊疾病患者选择胆囊切除术[1]。虽然胆囊切除术是根治胆囊良性病变的最有效方式,但术后有10%~47%患者出现腹痛、腹... 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适应症的放宽,越来越多的胆囊疾病患者选择胆囊切除术[1]。虽然胆囊切除术是根治胆囊良性病变的最有效方式,但术后有10%~47%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和食欲减退等为主要症状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手术适应症 疏肝健脾 囊疾病 囊良性病变 食欲减退 囊结石 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和LCBDE+钬激光碎石分别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黄子臻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目的 对比在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术式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钬激光碎石分别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双色球法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 目的 对比在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术式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钬激光碎石分别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双色球法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2例进行分组,两组均为46例,且均进行LC,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ERCP治疗,研究组则联用LCBDE+钬激光碎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围术期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VAS)、结石复发率以及总胆红素(TBIL)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术式中,相较于ERCP和LC联用,LC和钬激光碎石辅助下的LCBDE治疗不仅能够减轻手术对患者肝胆功能造成的损伤,并改善其围术期表现,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结石复发,加快体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术 腹腔镜总管探查取石术 钬激光碎石 腹腔镜囊切除术 囊结石 肝外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楠 刘奇(综述) 陈德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20%[3]。诊断为CBDS患者,建议尽可能取石,对有症状患者益处最大。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LCBDE的发展从经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到经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再到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目的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出现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这项百余年的经典术式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因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便于术后再治疗等而被广泛应用,但T管移位、电解质丢失、拔除T管时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和医者带来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系统疾病 总管探查 腹腔镜总管探查术 囊结石患者 一期缝合 T管引流术 总管切开 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与胆总管切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3
作者 罗毅 时吉庆 +2 位作者 陈良 肖青川 陈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MICDC,n=58)与对照组(ICBD,n=6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瘘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ICBD,经MICDC行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胆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囊管 微切开 道探查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与EST联用对急性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康复影响分析
14
作者 孙晓光 任长安 +3 位作者 季世强 高建国 杜金龙 白旭宝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80-483,488,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用对急性胆囊结石(GS)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康复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GS合并CBDS患者... 目的 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用对急性胆囊结石(GS)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康复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GS合并CB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观察组给予ERCP与EST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康复、手术前后1 d肝功能指标、炎症及应激指标;随访术后1个月,对比两组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t=5.625、5.066,均P<0.05),而两组术后1周的结石清除率、术后排气、胃肠恢复及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而术前、术后两组上述肝功能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P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而术前、术后两组上述炎症及应激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胆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696、6.530,均P<0.05);而两组术后穿孔、出血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腹腔镜手术(LC+LCBDE)比较,ERCP与EST联用治疗GS合并CBDS患者疗效相当,二者各有优劣势,临床应根据风险获益及患者意愿合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囊结石 总管结石 内窥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诊断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黄伊宁 谢丛 +4 位作者 丛羽晨 王佳 王蕾 王文静 曹彬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肿瘤,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给疾病诊断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一例临床表现为胆管炎,常规影像学检查见胆管狭窄及扩张的患者,该患者...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肿瘤,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给疾病诊断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一例临床表现为胆管炎,常规影像学检查见胆管狭窄及扩张的患者,该患者常规检查均未明确诊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可见黏液自十二指肠乳头溢出,直视下获取病理组织,最终明确诊断为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这提示我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s a rare type of tumor originating from the epithelium of the bile duct.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common imaging examination do not have specificity, which result in a challenge to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case of a patient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olangitis and conventional imaging studies revealing biliary strictures and dilatations. The patient’s routine examinations failed to establish a definitive diagnosis. However, we employe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combined with cholangioscopy to observe mucus spilling from the duodenal papilla and obtained pathological tissue under direct vision.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 It implies that ERCP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scopy is valuabl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经口道镜 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年第19卷总目次
16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 腔镜囊切除术 道疾病 道病 肝移植术后 肝内管结石 施维锦 胰外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 管损伤 管癌栓 管炎 管疾病 管扩张症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腹腔镜囊切除 总管 肝肾联合移植 目次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胆道扩张症研究新进展
17
作者 刘冯源 张明满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108-2114,共7页
胆总管扩张(Biliary Dilatation, BD)是儿童常见的胆道畸形疾病,约占所有良性胆道疾病的1%。BD在亚洲和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腹痛和黄疸。癌变是BD最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在BD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BD早... 胆总管扩张(Biliary Dilatation, BD)是儿童常见的胆道畸形疾病,约占所有良性胆道疾病的1%。BD在亚洲和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腹痛和黄疸。癌变是BD最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在BD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BD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BD是胆管癌的高危因素。外科手术治疗BD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低。BD术后患者因胆管吻合口狭窄和癌变的可能性,需要长期的术后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随访。Biliary Dilatation (BD) is a common biliary tract malformation disease in children, accounting for about 1% of all benign biliary diseases. BD has a higher incidence in Asian and female population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ainly including abdominal mass, abdominal pain, and jaundice. Carcinoma is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BD. Imaging examin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BD.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D are crucial because BD is a high-risk factor for cholangiocarcinoma. Surgical treatment for BD has a high success rate, with low complication and mortality rates.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D need long-term postoperative laboratory and imaging examinations due to the possibility of biliary anastomotic stenosis and carcin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管扩张症 总管囊肿 道畸形 道手术 囊肿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对高位胆管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张学林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对高位胆管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3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高位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穿刺病例检查确诊,并顺利完成内镜下塑料胆... 目的探讨不同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对高位胆管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3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高位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穿刺病例检查确诊,并顺利完成内镜下塑料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根据术中所用的胆管支架置入方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ERCP组(ERCP,n=47)与联合组(ERCP+胆道子镜,n=33)。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术后住院时间与支架通畅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总有效率。结果术前,两组的DBIL、ALT、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DBIL、ALT、A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DBIL、ALT、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ERCP组,联合组的支架通畅时间长于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位胆管癌患者胆管支架置入术中,常规ERCP与ERCP、胆道子镜联用的手术效果相当,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应用胆道子镜可延长支架通畅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管癌 管支架 道子镜 内窥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曾延恒 游建 金鑫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鼻胆管置入+胆管一期缝合(三镜联合)与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武汉市第四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1 cm的...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鼻胆管置入+胆管一期缝合(三镜联合)与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武汉市第四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1 cm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其中行LTCBDE手术48例作为观察组,行三镜联合手术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结石残留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8.92±13.69)min和(129.5±17.17)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79±1.74)d和(8.30±1.46)d,术后拔管时间为(3.65±0.64)d和(4.92±1.14)d,术后排气时间为(2.31±0.69)d和(3.32±0.79)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结石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发生6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适合较小的胆总管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囊管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 三镜联合 囊管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逆利胆汤治疗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李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探究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应用降逆利胆汤的临床疗效,以在理论上指导临床,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12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单一变量的实验... 探究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应用降逆利胆汤的临床疗效,以在理论上指导临床,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12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单一变量的实验原则,将纳入研究的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西医组共计61例患者(n=61)、中医组共计61例患者(n=61)。对西医组患者给予口服西药治疗,中医组给予中医药治疗干预,给予降逆利胆汤,所有参与实验探究的实验病例均接受连续8周的治疗干预。以胆汁反流次数、反流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各指标以及生活质量为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估降逆利胆汤治疗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中医组胆汁反流次数、反流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各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表现均优于西医组,中医组胆汁反流次数、反流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实验室各指标与生活质量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 胆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运用降逆利胆汤治疗安全性高,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肠胃功能,缩短胆汁反流时间,减少胆汁反流次数,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逆利 胃郁热型 汁反流性 胃炎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