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朱琳 路宁 张明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4111-411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stripping,ESD)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05月到2024年01月行胃肿瘤ESD术的4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胃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stripping,ESD)中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05月到2024年01月行胃肿瘤ESD术的4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medcalc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及绘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最后对筛选的相关因素构建预测胃肿瘤ESD术中穿孔风险的相关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溃疡瘢痕和病变部位均是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发病部位、体质量指数、溃疡瘢痕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95%CI:0.718~0.791)、0.719(95%CI:0.677~0.758)、0.672(95%CI:0.629~0.713)、0.733(95%CI:0.692~0.772)、0.837(95%CI:0.802~0.868),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构建的胃肿瘤ESD术中穿孔预测模型总体c-index为0.833(95%CI:0.812~0.859,P<0.001),同时绘制的校准曲线也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溃疡瘢痕和病变部位均是影响胃肿瘤ESD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评估胃肿瘤ESD术中穿孔发生率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与胃肿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励梦云 孟立娜 《胃肠病学》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临床常表现为恶性贫血或神经系统症状,内镜下通常可见胃体黏膜萎缩,可伴有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和(或)抗内因子抗体阳性。有研究表明,AIG是胃神经内分泌瘤和胃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内...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临床常表现为恶性贫血或神经系统症状,内镜下通常可见胃体黏膜萎缩,可伴有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和(或)抗内因子抗体阳性。有研究表明,AIG是胃神经内分泌瘤和胃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内镜下诊断并随访监测AIG至关重要。本文就AIG与胃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神经内分泌瘤 胃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席刚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5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肿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用常规药物化疗,观察组用常规药物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肿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用常规药物化疗,观察组用常规药物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以及糖类抗原199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与中位总生存期与对照组比较更长(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胃肿瘤患者而言,采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疗效,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并且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肿瘤 卡培他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崔昊 梁文全 +6 位作者 袁震 宋立强 杜家俊 卢誉元 崔建新 卫勃 陈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评估胃肿瘤标志物在LAGC患者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于中...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评估胃肿瘤标志物在LAGC患者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及胃肿瘤标志物检查的213例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其中pCR组20例,非pCR组193例。比较pCR与胃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探究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结果:213例患者中,20例(9.4%)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67)、肿瘤瘤床直径(P<0.001)、胃泌素-17(P=0.005)、CA72-4(P=0.073)、胃蛋白酶原比值(PG1/PG2)(P=0.024)及新辅助免疫治疗(P=0.022)与LAG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pCR显著性相关(P<0.1)。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CA72-4<2.5 U/mL、胃泌素-17<1.48 pmol/L、肿瘤瘤床直径<2.85 cm是LAGC患者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托多因素指标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AUC(95%CI)为0.863(0.785~0.942)。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提示诺曼图校准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胃肿瘤标志物可有效预测LAG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pCR,以胃肿瘤标志物为基础构建的诺曼图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新辅助治疗 病理完全缓解 诺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胃肿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中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李书有 聂荣军 +2 位作者 苏凤婵 韦志松 韦晓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84-187,192,共5页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胃肿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中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肿瘤科接收的60例中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作两组,予以对照组(30例)口服单药替吉奥治疗,予...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胃肿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中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肿瘤科接收的60例中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作两组,予以对照组(30例)口服单药替吉奥治疗,予以观察组(30例)替吉奥联合胃肿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胃肿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中老年晚期胃癌与单药替吉奥治疗对比,疗效显著,同时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提升疾病控制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 胃肿瘤血管介入栓塞 晚期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干预及优质护理在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张理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82-0085,共4页
观察胃肿瘤病人围术期肠内营养的介入和优质护理实施后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住院的42例胃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位表法把他们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1例。两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观察胃肿瘤病人围术期肠内营养的介入和优质护理实施后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住院的42例胃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位表法把他们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1例。两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进行优质护理。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落实肠内营养干预及优质护理,可改善其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可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干预 胃肿瘤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干预及优质护理在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7
作者 周道琴 姚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55-0158,共4页
研究肠内营养干预及优质护理在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胃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肿瘤患者围... 研究肠内营养干预及优质护理在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胃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肠内营养干预及优质护理,可提升其护理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干预 优质护理 胃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沥青烟气吸入诱发小鼠前胃肿瘤的研究
8
作者 王江 赵庆夏 +2 位作者 魏丽 李新荣 张红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4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本研究选用封闭群昆明种小鼠100只,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B组),每组50只。A组小鼠每天在一密闭柜中暴露于煤焦沥青烟气3h。柜内烟气和苯并[a]芘平均浓度分别为165.50mg/m3和19.50μg/m3。实验共持... 本研究选用封闭群昆明种小鼠100只,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B组),每组50只。A组小鼠每天在一密闭柜中暴露于煤焦沥青烟气3h。柜内烟气和苯并[a]芘平均浓度分别为165.50mg/m3和19.50μg/m3。实验共持续8个月,其中前4个月为沥青烟气吸入期,后4个月为观察期。B组为对照组。整个实验中A组共发现29例小鼠前胃肿瘤,发生率为72.50%(29/40)。其中有7例为鳞状细胞癌(24.14%),其余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病理检查显示,由煤焦沥青烟气诱发的小鼠前胃肿瘤的发生遵循由上皮增生到乳头状瘤,再癌变的规律。本研究结果提示,煤焦沥青烟气不仅有致肺和皮肤癌作用,还可能是诱发食管癌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烟气 胃肿瘤 病理学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进食快速康复外科在胃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邱小文 肖桂珍 刘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进食快速康复外科对胃肿瘤手术患者应激、营养及恢复的影响。方法 86例胃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46例和传统组40例,FTS组在围术期采取一系列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措施,包括早期进食,而传统组按常规围术期处理。... 目的观察早期进食快速康复外科对胃肿瘤手术患者应激、营养及恢复的影响。方法 86例胃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46例和传统组40例,FTS组在围术期采取一系列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措施,包括早期进食,而传统组按常规围术期处理。观察两组间应激反应、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FTS组的IR指数和C反应蛋白在术后第1天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gG和IgA均下降,但FTS组术后第6天IgG和IgA恢复较快,且超过术前水平,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TS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前或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 FTS能减轻胃肿瘤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术后免疫状况、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早期进食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早期进食 胃肿瘤 应激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中扩散敏感因子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传军 刘林祥 +3 位作者 李晓东 王金亮 蒋学美 朱西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25-62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合适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常规MRI及不同b值的DWI(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运用GEADW4.2工作... 目的:初步探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合适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常规MRI及不同b值的DWI(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运用GEADW4.2工作站,应用Functool2.0软件分析记录不同b值的ADC值及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水-背景噪声)。然后把手术标本制成切片,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最后运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细胞密度和不同b值时获得胃肿瘤ADC值之间相关性。综合细胞密度与ADC值相关性和SIR水-背景噪声,确定合适的b值。结果: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时,细胞密度和ADC值之间相关性r分别为:-0.3458、-0.3789、-0.5865、-0.5231;P值均小于0.05。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水-背景噪声)分别为:2.036、1.541、1.148、1.109(F=40.12,P<0.05)。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时,SIR水-背景噪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加越接近1;b值为800s/mm2,1000s/mm2时,SIR水-背景噪声接近1,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中,b值为800s/mm2时ADC值与细胞密度间相关性最高,并且胃内自由水背景噪声比接近1,可近似认为消除了T2透射效应,最能反映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可作为较合适的成像b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闫旭 沈文 +2 位作者 李笑 温连庆 祁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2 3例经上胃肠道钡餐造影 (GI)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肿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 ,分别以多平面重建技术 (MPR)、3DCT技术 (包括SS...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2 3例经上胃肠道钡餐造影 (GI)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肿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 ,分别以多平面重建技术 (MPR)、3DCT技术 (包括SSD和RaySum)和CT仿真胃镜技术 (CTVG)进行后处理。分别评价所有重建影像显示胃肿瘤的能力以及影响因素 ,同时与上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所见比较。结果  3DCT和CTVG诊断 2 3例胃肿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5 .5 %和 85 .7%。以秩和检验比较 ,三维重建影像对胃肿瘤的整体显示效果接近GI和胃镜 ,但CTVG结合MPR影像对于评价粘膜下肿瘤的准确性则明显优于GI和胃镜。结论 综合运用MSCT及其多种后处理技术 ,在对胃肿瘤的检出、定位、分期等方面可发挥较大作用 ,是一种新的且具潜力的胃肿瘤检查方法 ,可作为传统检查方法的有益补充。在技术方面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肿瘤 诊断 影响因素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尤丽丽 曹东慧 +6 位作者 姜晶 刘入铭 马麟 王世栋 索岳尔 侯振 曹雪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的18β-GA饮水投药。52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分别观察和测量胃肿瘤形态和大小;HE染色观察小鼠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2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胃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7.8%(28/36)和41.2%(14/34),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黏膜肉眼形态较规则,胃部肿块体积小,表面光滑,黏膜充血及溃疡少见;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反应减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组织中COX-2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18β-GA能够显著降低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发生率,有效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炎症因子COX-2和IL-1β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胃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胃肿瘤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上皮“适应性细胞保护”机制防止胃肿瘤发生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伯根 李义清 +2 位作者 石红军 赵桂芬 朱清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01-204,共4页
投用致癌剂的对照组其胃肿瘤发生率为22.2%。若同时给予40%Z醇液空腹灌胃,则胃肿瘤发生率达55.9%。如在给乙醇液前15分钟,先给予4%的辣椒煎液灌胃,则胃肿瘤发生率只有20.0%,相近于对照组的水平(后2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 投用致癌剂的对照组其胃肿瘤发生率为22.2%。若同时给予40%Z醇液空腹灌胃,则胃肿瘤发生率达55.9%。如在给乙醇液前15分钟,先给予4%的辣椒煎液灌胃,则胃肿瘤发生率只有20.0%,相近于对照组的水平(后2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这种给损伤剂(乙醇)之前先给予微刺激剂(辣椒)所产生的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通过促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内源性前列腺素(PGs)来实现的,是一种“适应性细胞保护”机制。这种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可降低胃肿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 前列腺素 预防 大鼠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的临床价值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卓灵 龚水根 +4 位作者 张伟国 王毅 胡伟 冉启胜 谭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922-192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灌注成像参数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64 MSCT对34例经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肿瘤患者行灌注成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34例患者分成3组:胃癌组...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灌注成像参数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64 MSCT对34例经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肿瘤患者行灌注成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34例患者分成3组:胃癌组(n=23)、胃淋巴瘤组(n=4)和胃间质瘤组(n=7)。计算癌肿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对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69.36±49.62)ml/(100 g·min)、(5.78±2.58)ml/100 g、(8.64±6.02)s和(38.60±24.46)ml/(100 g·min);胃淋巴瘤组为(23.60±14.87)ml/(100 g·min)、(2.64±0.58)ml/100 g、(10.68±5.33)s和(22.51±15.99)ml/(100 g·min),胃间质瘤组为(50.66±30.92)ml/(100 g·min)、(4.95±1.61)ml/100 g、(11.23±8.09)s和(10.05±8.96)ml/(100 g·min)。其中胃癌组与淋巴瘤组BF、BV和PS平均值,胃癌组与胃间质瘤组PS平均值以及胃淋巴瘤组与胃间质瘤组BV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胃淋巴瘤组与胃间质瘤组BF和PS平均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胃间质瘤组BF平均值及胃癌组、胃淋巴瘤组和胃间质瘤组MTT平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MSCT灌注成像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为胃肿瘤提供定量信息,不同病理类型的胃肿瘤灌注参数值在总体上有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SCT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胃肿瘤超声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敏 沈延政 +2 位作者 严禹 邓学东 孙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0-331,共2页
离体胃肿瘤超声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黄敏①沈延政严禹邓学东孙勤本文对37例离体胃标本进行超声三维重建研究,旨在探讨三维超声对胃肿瘤诊断方面的可行性和可靠性。1资料和方法1.1胃标本来源和处理方法系本院1997年5月~19... 离体胃肿瘤超声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黄敏①沈延政严禹邓学东孙勤本文对37例离体胃标本进行超声三维重建研究,旨在探讨三维超声对胃肿瘤诊断方面的可行性和可靠性。1资料和方法1.1胃标本来源和处理方法系本院1997年5月~1997年10月的外科手术后的离体胃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离体 实验 超声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立春 许祥裕 +3 位作者 吴明生 高继万 伏文钧 丁树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03-406,共4页
对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离、制备、扩增、杀瘤活性、表型变化进行研究,对23例胃癌患者进行生物治疗。结果显示:TIL经15天培养后,杀伤活性达79%以上,TIL的扩增可达900倍。其收获率、活性与所取瘤组织及... 对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离、制备、扩增、杀瘤活性、表型变化进行研究,对23例胃癌患者进行生物治疗。结果显示:TIL经15天培养后,杀伤活性达79%以上,TIL的扩增可达900倍。其收获率、活性与所取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及新鲜程度相关。TIL生物治疗晚期胃癌,可使患者瘤体部分缩小,存活期延长,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显著提高,抗癌消瘤能力增强。本研究认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的综合治疗,TIL生物治疗是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浸润淋巴细胞 临床应用 生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瘤苗生物治疗胃肿瘤13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立春 卜平 +6 位作者 陈平 刘晓丹 倪庆 高鹏 周娟 刘丽娟 许祥裕 《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莪术醇瘤苗生物治疗胃肿瘤的效果。[方法]对受试13例实体瘤术后患者进行自体瘤苗接种对照组10例,检测其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及NKC活性。[结果]经自体瘤苗治疗后的实验组,其NK细胞的活性、CD3+、CD4+、CD8+水平... [目的]初步探讨莪术醇瘤苗生物治疗胃肿瘤的效果。[方法]对受试13例实体瘤术后患者进行自体瘤苗接种对照组10例,检测其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及NKC活性。[结果]经自体瘤苗治疗后的实验组,其NK细胞的活性、CD3+、CD4+、CD8+水平与自身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质量也有明显提高。[结论]莪术醇瘤苗生物治疗能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肿瘤综合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莪术醇 瘤苗 治疗结果 免疫功能 生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cerbB-2蛋白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艳霞 赵明彦 +2 位作者 耿明 曹永成 王兴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探讨p16、cerbB-2蛋白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正常黏膜、腺瘤及腺癌中p16、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腺癌和腺瘤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01,P<0.001);腺瘤组与腺癌组之... 目的:探讨p16、cerbB-2蛋白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正常黏膜、腺瘤及腺癌中p16、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腺癌和腺瘤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01,P<0.001);腺瘤组与腺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腺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腺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01),5a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cerbB-2蛋白在腺癌、腺瘤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01,P<0.001).腺癌中p16蛋白低表达与CerbB-2蛋白高表达呈负相关性(rs=-0.4984,P<0.001).结论:p16、cerbB-2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 CERBB-2蛋白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补液对连台胃肿瘤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哲颖 胡文娟 +1 位作者 黄一乐 金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2期1695-1698,共4页
目的 :分析术前静脉补5%葡萄糖盐水(GNS)1000m L,对全麻下行连台胃肿瘤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全麻下行连台胃肿瘤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补液干预组和常规组。补液干预组:对连台手术患... 目的 :分析术前静脉补5%葡萄糖盐水(GNS)1000m L,对全麻下行连台胃肿瘤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全麻下行连台胃肿瘤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补液干预组和常规组。补液干预组:对连台手术患者禁食禁饮达到12h时的患者,静脉输入5%GNS 1000m L,输液完毕穿刺套管针勿拔,带入手术室。常规组:对连台手术患者术前静脉未输入任何液体。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前口渴和饥饿的程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结果 :两组手术患者术前口渴、饥饿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组麻醉前平均动脉压、心率与补液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手术患者术后24h血糖均有显著升高,术后24h、术后48h血糖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术前静脉补5%GNS 1000m L,可减少连台胃肿瘤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口渴、饥饿的程度和手术应激反应,加快术后血糖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补液 连台胃肿瘤腔镜手术 应激反应 术后应激性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伟军 林智宏 王震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4期226-228,231,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方法 :将 84例老年胃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及肠外营养 (PN)组 ,于术后 2 4h开始予以相同热量及氮量营养支持 ,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方法 :将 84例老年胃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及肠外营养 (PN)组 ,于术后 2 4h开始予以相同热量及氮量营养支持 ,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两组的营养及免疫指标于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 (P <0 .0 5 ) ,免疫指标EN组较PN组明显提高 (P <0 .0 5 ) ;EN组与PN组相比 ,明显促进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费用。 结论 :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肿瘤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