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甲酸与二甲酸钾对獭兔生长性能、胃肠内容物pH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上官明军 李燕平 +4 位作者 党文庆 詹海杰 曹亮 樊爱芳 任克良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18,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配比苯甲酸和二甲酸钾对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胃肠道内容物pH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獭兔200只,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配比苯甲酸和二甲酸钾对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胃肠道内容物pH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獭兔200只,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二甲酸钾+0.2%苯甲酸(试验Ⅰ组)、0.8%二甲酸钾+0.3%苯甲酸(试验Ⅱ组)、0.6%二甲酸钾+0.4%苯甲酸(试验Ⅲ组)。预试期5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耗料增重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P<0.05),耗料增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胃和盲肠内容物pH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试验Ⅰ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由此可见,獭兔饲粮中添加二甲酸钾和苯甲酸可以提高獭兔平均日增重、降低耗料增重比,提高獭兔对饲粮中粗蛋白质、粗脂肪以及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本试验条件下,獭兔饲粮中适宜添加比例为1.0%二甲酸钾+0.2%苯甲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二甲酸钾 獭兔 生长性能 胃肠内容物pH 养分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指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2
作者 王晓慧 鲁玲 金募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4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指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指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创面愈合指标。结果护理后,试验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成纤维细胞数、成纤维细胞S期、成纤维细胞G2/M期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成纤维细胞G1期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其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指标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指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3
作者 王慧 李昕禹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指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胃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采取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指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胃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采取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干预后Alb、Hb与TR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正氮平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物质功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与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及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干预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大面积烧伤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胃肠内营养乳剂对低蛋白血症的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洪 刘熙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8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伤后48h~3周)使用胃肠内营养乳剂胃肠内营养支持对降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120例需肠内营养护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不平衡指数最小的方法分为实验组:胃肠内营养乳剂组和对照组:自制均浆膳...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伤后48h~3周)使用胃肠内营养乳剂胃肠内营养支持对降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120例需肠内营养护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不平衡指数最小的方法分为实验组:胃肠内营养乳剂组和对照组:自制均浆膳组,于受伤48h内分别开始使用胃肠内营养乳剂(瑞高)胃管注入护理和自制均浆膳胃管注入一般常规营养治疗,两种不同营养治疗持续期限均为21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的动态变化。结果低蛋白血症实验组发生率3.4%,对照组发生率36.7%(χ2=54.2,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LB实验组为(38.1±6.77)g/L(t=4.05,P<0.01),对照组为(32.2±6.57)g/L(t=3.98,P<0.01),TP实验组为(71.8±8.28)g/L,对照组为(63.4±7.62)g/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预防和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结论胃肠内营养乳剂早期应用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低蛋白血症有明确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营养乳剂 重型颅脑损伤 胃肠内营养 低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董津平 李玉芬 张晓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44-746,共3页
关键词 胃肠内营养 早期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内补液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高从容 邹大进 +1 位作者 周咏明 梅小斌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2-404,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内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NKHDC)的疗效。方法  15例NKHDC老年患者 ,8例采用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的方法治疗 (胃肠内补液组 ) ,7例采用单纯性静脉补液法治疗 (常规治疗组 ) ,观察血生化及血渗透压等指标... 目的 探讨胃肠内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NKHDC)的疗效。方法  15例NKHDC老年患者 ,8例采用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的方法治疗 (胃肠内补液组 ) ,7例采用单纯性静脉补液法治疗 (常规治疗组 ) ,观察血生化及血渗透压等指标。结果 胃肠内补液组治疗 2 4h后的血糖、钾、钠、氯和血浆渗透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48h后恢复正常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胃肠内补液组的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较快恢复正常 ,患者清醒早 ,静脉补液量少 ,无一例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溶血和低血钾等并发症。结论 对老年NKHDC患者采用胃肠内补液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胃肠内补液 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老年人 NKH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内营养现状及其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建铭 陆岽 庄则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目的:了解胃肠内营养现状及其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归纳、分析近年国外有关胃肠内营养及在消化疾病中应用的文献。结果:综述了有关不同胃肠内营养途径特点、置管方法、给饲方式以及营养配方选择的新观点,介绍了胃肠内营养在急... 目的:了解胃肠内营养现状及其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归纳、分析近年国外有关胃肠内营养及在消化疾病中应用的文献。结果:综述了有关不同胃肠内营养途径特点、置管方法、给饲方式以及营养配方选择的新观点,介绍了胃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蛋白丢失性肠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等需要特殊营养支持的常见消化性疾病中的应用。结论:胃肠内营养是重症患者以及慢性肠道疾病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在许多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营养 急性胰腺炎 蛋白丢失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64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赵铁夫 王盛宇 +3 位作者 陈宝田 张总刚 刘筠 郭永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42-1543,共2页
目的:观察胃肠内营养对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①选择1999-08/2005-0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64例,均对营养... 目的:观察胃肠内营养对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①选择1999-08/2005-0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64例,均对营养措施知情同意。②围手术期皆应用胃肠内营养,2.1~4.2mJ/d;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糖=3∶6∶11,选用非整蛋白制剂作为胃肠内营养的主要原料,每晚应用含有大量活性双歧杆菌的酸奶封闭胃管。③采用电话与信函相结合方式对患者手术后生存率和心脏功能进行随访。共随访60个月。结果:64例3例失访,余随访60个月。1年生存率79%,3年生存率61%,5年生存率57%。术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心功能级别提高1-2级,体质量增加10%-30%。术后并发症13例(20%),死亡4例(6%)。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可以降低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瓣膜病 心脏恶液质 胃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龄34周以上胃肠内喂养不耐受新生早产儿合理喂养方式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卫东 钟晓 +2 位作者 迟春昕 何源 王文祥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胎龄34周以上胃肠内喂养不耐受新生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将126例胎龄34周以上新生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A组:温开水、50 g.L-1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 h;B组:温开水、50 g.L-1葡萄糖水和1∶... 目的探讨胎龄34周以上胃肠内喂养不耐受新生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将126例胎龄34周以上新生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A组:温开水、50 g.L-1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 h;B组:温开水、50 g.L-1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 h;C组:温开水、50 g.L-1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1 d,每次间隔3 h。观察3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胃出血、胃潴留情况及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患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吸吮动作出现时间较早,体质量增长较快,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开水、葡萄糖水和稀释奶各喂养3次的方式喂养有利于促进新生早产儿喂养耐受性,是胎龄34周以上喂养不耐受新生早产儿较合理的喂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胃肠内喂养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伤胃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杨云 徐宏 +1 位作者 曾义 刘之一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观察GCS评分3~8分颅脑伤患者胃肠内营养>3周者78例,评价其营养指标和并发症。结果患者能较好耐受该方法,营养状况良好。结论重型颅脑伤早期胃肠内营养符合生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观察GCS评分3~8分颅脑伤患者胃肠内营养>3周者78例,评价其营养指标和并发症。结果患者能较好耐受该方法,营养状况良好。结论重型颅脑伤早期胃肠内营养符合生理要求,易于管理,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胃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重烧伤病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培寿 郑爱林 +2 位作者 罗香宁 黄芬 周平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18-719,共2页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病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烧伤入院后即给予留置胃管,休克期缓解后用微泵经鼻饲管缓慢均速注入能全力(荷兰)、赫力广等营养液,第一天为500 ml,20ml/h持续注入,并观察其胃肠道反应。结果24例患者经早期...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病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烧伤入院后即给予留置胃管,休克期缓解后用微泵经鼻饲管缓慢均速注入能全力(荷兰)、赫力广等营养液,第一天为500 ml,20ml/h持续注入,并观察其胃肠道反应。结果24例患者经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经调整肠内营养及对症治疗后均能较快恢复体质。结论重度烧伤后只要情况允许,可在入院后即留置胃管,尽早给予胃肠内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烧伤 早期 胃肠内营养 护理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短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代谢效应及枳术丸煎剂的调理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超杰 何炼红 汤坤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37,共2页
本组观察了胃肠道术后病人应用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代谢效应及“枳术丸”煎剂的调理作用。30例病人随机分为静脉输液组(IV组)、胃肠内营养组(EN组)及胃肠内营养加“枳术丸”煎剂组(研究组)。IV组术后用葡萄糖为主要成分的电解质液进行输液... 本组观察了胃肠道术后病人应用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代谢效应及“枳术丸”煎剂的调理作用。30例病人随机分为静脉输液组(IV组)、胃肠内营养组(EN组)及胃肠内营养加“枳术丸”煎剂组(研究组)。IV组术后用葡萄糖为主要成分的电解质液进行输液,至肠功能恢复后经口摄取食物;EN组、研究组于术后第2~10天给予肠内营养剂ENSURE支持。结果显示EN组、研究组在术后的氮平衡、体重等方面与IV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0.05),表明腹部术后胃肠营养支持有良好的代谢效应。研究组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EN组及IV组(P<0.05),且使胃肠内营养支持过程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胃肠道术后 胃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内营养腹泻与细菌植入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雪英 杨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本文拟对危重患者胃内营养 (TEN)腹泻与细菌植人关系探讨。方法 对能进行标准等张 TEN危重患者 80例分两阶段研究 ,1阶段随机分两组 ,一组给 TEN,一组给胃肠外营养 (TPN) ,6 1例完成 1阶段研究 ,进入 2阶段 ,再随机分组 ,一组给 ... 目的 本文拟对危重患者胃内营养 (TEN)腹泻与细菌植人关系探讨。方法 对能进行标准等张 TEN危重患者 80例分两阶段研究 ,1阶段随机分两组 ,一组给 TEN,一组给胃肠外营养 (TPN) ,6 1例完成 1阶段研究 ,进入 2阶段 ,再随机分组 ,一组给 TEN,一组给 TPN,41例完成 2阶段研究。结果 胃内细菌植入达 72 .3% ,腹泻 2 0例次 ,粪便培养仅两例有致病菌生长。结论 提示危重患者 TEN腹泻与细菌植入没有直接关系 ,可能与病情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 腹泻 胃肠内营养 胃细菌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邢涛 赵青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入院后均根据病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伤后24h内经十二指肠置管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入院后均根据病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伤后24h内经十二指肠置管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24 h内予米汤或鸡蛋糊,48 h后予能全力;对照组入院至伤后1周行完全胃肠外营养,伤后约1周肠鸣音出现时鼻饲能全力。治疗后28 d观察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Hb及总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氮平衡。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P、Alb、Hb、氮平衡等血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可通过改善全身营养及免疫状况等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营养 颅脑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早期使用胃肠内营养乳剂防治低蛋白血症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华莎 徐志鹏 +1 位作者 黎红华 周玲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卒中后48h~3周)使用胃肠内营养乳剂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对降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69例需肠内营养支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卒中后48h内分别开始给予胃肠内...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卒中后48h~3周)使用胃肠内营养乳剂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对降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69例需肠内营养支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卒中后48h内分别开始给予胃肠内营养乳剂(能全力)和自制匀浆膳胃管内注入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持续时间均为21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和总蛋白(totalprotein,TP)的动态变化。结果低蛋白血症实验组发生率14.3%,对照组发生率38.3%,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3,P<0.05),ALB实验组为(36.87±5.47)g/L,对照组为(33.41±5.26)g/L,TP实验组为(67.12±8.27)g/L,对照组为(63.67±9.16)g/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预防和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结论胃肠内营养乳剂早期应用对减少急性脑卒中后继发低蛋白血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低蛋白血症 胃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肠内营养对肝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宪生 单礼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10-11,共2页
将 36例施行肝脏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早期胃肠内营养组 ,n=18)和对照组 (n=18)。分别于术后第 3d、7d查血谷丙转氨酶 ,观察两组结果的差别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早期胃肠内营养组的谷丙转氨酶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将 36例施行肝脏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早期胃肠内营养组 ,n=18)和对照组 (n=18)。分别于术后第 3d、7d查血谷丙转氨酶 ,观察两组结果的差别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早期胃肠内营养组的谷丙转氨酶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认为早期胃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肝门阻断手术后患者的肝脏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营养 肝功能 肝癌 肝脏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胃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和干预对策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春燕 刘希伶 +1 位作者 冯东杰 李春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胃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及相应干预对策,为临床此类胃潴留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12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行胃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出现胃潴留的原因,并给予...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胃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及相应干预对策,为临床此类胃潴留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12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行胃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出现胃潴留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措施,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12例并发胃潴留患者经过干预治疗后,症状消退5例(41.67%),症状缓解6例(50.00%),1例(8.33%)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终止胃肠内营养治疗。结论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原因的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营养 主动脉夹层 胃潴留 原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内镜检查中镇静镇痛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史媛 董贝贝 于泳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4期64-67,共4页
胃肠内镜检查不但可以通过内镜清楚地发现胃肠道病变,还可对部分病变进行治疗,但在患者清醒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往往会影响医师的操作。麻醉医师可以通过静脉给药为患者提供适度镇静、镇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丙泊酚的应用... 胃肠内镜检查不但可以通过内镜清楚地发现胃肠道病变,还可对部分病变进行治疗,但在患者清醒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往往会影响医师的操作。麻醉医师可以通过静脉给药为患者提供适度镇静、镇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丙泊酚的应用在受到内镜医师和患者欢迎的同时,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所以,药物开发者和厂商都在努力寻找丙泊酚镇静的替代品。最新研究成果—瑞马唑仑,一种新型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在代谢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多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案,如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氯胺酮联合,在不影响镇静效果前提下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本文就目前胃肠内镜检查中新开发的镇静镇痛药物及其新的联合用药策略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 镇静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瑞马唑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变换对胶囊内镜在胃肠内运转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杰民 雷玉萍 金飞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5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体位变换对胶囊内镜在胃肠内运转时间的影响及其辅助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胶囊内镜检查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体位变换组(42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体位变换组患者吞服胶囊内镜后,实时监控,发现其在胃内滞留1h左右不能进入幽门,... 目的探讨体位变换对胶囊内镜在胃肠内运转时间的影响及其辅助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胶囊内镜检查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体位变换组(42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体位变换组患者吞服胶囊内镜后,实时监控,发现其在胃内滞留1h左右不能进入幽门,即进行干预,利用右侧坐位、卧位、站立位等体位变换,借助胶囊内镜的重力作用,促使其通过胃窦、幽门进入小肠;常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两组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小肠运行时间及全小肠检查成功率。结果体位变换组胃内停留时间(55.30±46.43)min、小肠运行时间(275.48±73.57)min,全小肠检查成功率(95.2%);常规对照组胃内停留时间(89.67±67.35)min,小肠运行时间(232.41±75.32)min,全小肠检查成功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体位变换干预可减少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时间,相对延长其在小肠的运行时间,从而提高了全小肠检查的成功率,该干预方法简便、易行、经济,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检查 体位变换 胃肠内运转时间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胃肠内生长抑素和神经降压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传友 李玲琍 +2 位作者 刘晓春 张娜娜 茹立强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3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电针疗法 胃肠内生长抑素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