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胃排空功能差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时昭红 付丽鹤 +5 位作者 赵蕾 胡伟 杨健 郭洁 涂蓓蕾 刘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通过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B超检查,探讨分析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入选74例研究对象,健康者14例(HS组),FD患者60例(脾虚气滞型33例,脾虚湿阻型16例,脾阳虚型1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 目的通过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B超检查,探讨分析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入选74例研究对象,健康者14例(HS组),FD患者60例(脾虚气滞型33例,脾虚湿阻型16例,脾阳虚型1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VAS视觉评分,记录阈值和最大饮入量;并且通过超声测量,比较不同证型的胃排空率及半排空时间。结果 FD组3种证型最大饮入量均低于HS组(P<0.05~0.01),脾虚湿阻型最大饮入量低于脾虚气滞、脾阳虚型(P<0.05);FD组3种证型与HS组比较,脾阳虚型餐后90min远端胃排空率低于HS组(P<0.05);脾虚湿阻型远端胃半排空时间较HS组、脾虚气滞型和脾阳虚型均延长(P<0.05)。结论不同证型FD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有差异,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患者减退更显著,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 脾虚湿阻型 脾虚气滞型 脾阳虚型 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布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扩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沈迎春 杨文娟 +1 位作者 施嫣红 郭传勇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疗效及胃容受性扩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100 mg,每日3次;另外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10 mg,每日3次,...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疗效及胃容受性扩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100 mg,每日3次;另外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10 m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4周。对胃容受性扩张功能、腹胀、腹痛和早饱症状的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多潘立酮组61.7%,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前的症状积分(7.0±1.5)要明显高于治疗后(3.2±1.1,P<0.01);多潘立酮组治疗前症状积分(6.9±1.4)要高于治疗后(5.0±1.2,P<0.05);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后症状积分要明显低于多潘立酮治疗后(P<0.01);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治疗前的FD组水负荷量(879±152)ml和多潘立酮治疗前FD组水负荷量(910±202)m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 832±185)ml,(均P<0.01);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前、后FD组之间的水负荷量均存在非常明显差异,(均P<0.01)。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对FD患者的胃容受性扩张功能有明显改善,马来酸曲美布汀对FD患者有明显的疗效,且对腹胀、腹痛和早饱症状也有一定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马来酸曲美布汀 多潘立酮 胃容受性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容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光 胡品津 +1 位作者 林金坤 陈为 《胃肠病学》 2003年第3期151-153,共3页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近端胃容受性日益受到重视。目的:研究FD患者的近端胃容受性。方法:22例F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以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检测近端胃容受性,并进行早饱试验。结果:FD患者的近端胃容受性为278.2ml±95.3...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近端胃容受性日益受到重视。目的:研究FD患者的近端胃容受性。方法:22例F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以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检测近端胃容受性,并进行早饱试验。结果:FD患者的近端胃容受性为278.2ml±95.3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的394.7ml±83.5ml(P<0.05),45.5%的FD患者存在近端胃容受性障碍;FD患者的近端胃容受性障碍与早饱症状有关(OR:11.11;95% CI:1.53~76.92;P=0.013);早饱试验的检测结果与近端胃容受性正常与否无关(P=1.0)。结论:近端胃容受性障碍可能是FD患者重要的病理生理异常,并可能与早饱症状的产生有关,尚不能用早饱试验来预测近端胃容受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早饱 试验 检测 近端胃容受性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及胃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尚品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728-2729,2733,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阿嗪米特(CA)联合莫沙必利(MSP)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症状积分、胃排空试验及胃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确诊为FD患者11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药物MSP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复方阿嗪米特(CA)联合莫沙必利(MSP)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症状积分、胃排空试验及胃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确诊为FD患者11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药物MS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服用药物CA。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胃容受性情况及胃排空试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51.79%、总有效率8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4%、51.79%(P<0.05);好转率8.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8.7±6.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4±7.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12.7±3.6)分;最大饮水量(387.1±105.8)mL显著高于治疗前(320.8±90.9)mL和对照组治疗后的(351.3±77.7)mL。观察组治疗后2h的胃全排空率66.07%(37/56)、5h的胃全排空率94.64%(53/56)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71%(6/56)、23.21%(13/56)和对照组治疗后的44.64%(25/56)、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联合MSP药物治疗FD,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胃排空,增大患者胃容受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嗪米特 莫沙必利 功能消化不良 症状积分 排空试验 胃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片联合米曲菌胰酶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胃动素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巧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10期1378-1379,共2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片联合米曲菌胰酶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及治疗组(50例),对照组行莫沙必利片...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片联合米曲菌胰酶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及治疗组(50例),对照组行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比较分析2组胃容受性及胃动素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胃容受性及胃动素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片联合米曲菌胰酶片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胃容受性及胃动素,促进胃液分泌,提高肠胃消化功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片 米曲菌胰酶片 胃容受性 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对慢性胃炎患者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谈小明 邵长江 +1 位作者 蒋敏 王海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8期2698-2700,共3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慢性胃炎患者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方法:慢性胃炎患者空腹8小时,给予标准餐后,15~30分钟和60~75分钟,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影像学重建计算出近端胃体积,观察容受性变化。然后服用莫沙必利5mg、每日3...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慢性胃炎患者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方法:慢性胃炎患者空腹8小时,给予标准餐后,15~30分钟和60~75分钟,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影像学重建计算出近端胃体积,观察容受性变化。然后服用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连续30天,空腹、试餐后进行MRI复查,观察症状积分和胃体积重建。结果:莫沙必利治疗后近端胃体积较治疗前显著增大,近端胃体积比率显著增大.慢性胃炎患者近端胃的体积变化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缓解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莫沙必利有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核磁共振成像 胃容受性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汪林 范秀萍 朱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1-474,共4页
胃功能性消化小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发病率高,病因尚未阐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上诊断较为刚难,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胃容受性(gastricac commodation.GA)障碍是FD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检测G... 胃功能性消化小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发病率高,病因尚未阐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上诊断较为刚难,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胃容受性(gastricac commodation.GA)障碍是FD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检测GA有助于FD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观察。目前检测GA的方法繁多,本文对GA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容受性 电子气压泵测压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大鼠进食量、胃容受性扩张功能测定与脑内5-HT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俊峰 邹义君 +3 位作者 李昌平 崔泽忠 曹洋 冯志强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反应大鼠胃容受性扩张功能、进食量、脑内5-HT的关系。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记录每只大鼠每天进食量,实验组采用足底电刺激使大鼠产生抑郁反应(I=0.8mAT=1h),对照组放入电刺激箱内1h,但不与刺激。常规空腹腹腔麻... 目的:探讨抑郁反应大鼠胃容受性扩张功能、进食量、脑内5-HT的关系。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记录每只大鼠每天进食量,实验组采用足底电刺激使大鼠产生抑郁反应(I=0.8mAT=1h),对照组放入电刺激箱内1h,但不与刺激。常规空腹腹腔麻醉下食管插管分级恒压灌注混合营养液体,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内5-HT含量。结果:在电刺激后第二天实验组大鼠进食量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组(22.7±6.83)g/kg;实验组(16.80±4.59)g/kg,在4cmH2O灌注下实验组大鼠胃内容量明显下降,对照组平均(36.78±6.21)mL/kg,实验组平均为(25.20±6.34)mL/kg(P<0.01);脑内5-HT阳性指数实验组0.024±0.010明显小于对照组0.052±0.012,P<0.01。脑内5-HT阳性指数对抑郁反应积分和4cmH2O恒压灌注下胃内容量相关系数分别0.741(P<0.01)、0.566(P<0.05)。抑郁反应积分对4cmH2O恒压灌注下胃内容量相关系数0.681(P<0.05)。结论:大鼠脑内5-HT阳性积分降低明显导致抑郁反应及胃容受性扩张功能明显降低;而与大鼠进食量的关系不明显,脑内5-HT降低可能是FD发病的根本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反应大鼠 胃容受性舒张功能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对胃容受性舒张功能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荣德钊 郑权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及对胃容受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及对胃容受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黛力新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排空率和胃容受性。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饮完水后0、10、20、30、40、50、60 min胃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饮水后20、30、40、50、60 min的胃容积均大于治疗前,对照组饮水后30、40、60 min胃容积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饮水后20、30、40、50、60 min的胃容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延迟排空相和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T_(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延迟排空相和T_(1/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延迟排空相短于治疗前(P<0.05),T_(1/2)长于治疗前,观察组延迟排空相短于对照组,T_(1/2)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FD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胃舒张功能,增大患者的胃容受性,加快近端胃排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马来酸曲美布汀 功能消化不良 胃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云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6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容受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消化科治疗的FD门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盐酸伊托必利)和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盐酸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容受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消化科治疗的FD门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盐酸伊托必利)和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各60例,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容受性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饮水负荷量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治疗组升高(67.6±25.8)m L,对照组升高(31.5±24.9)m L,(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其中显效18例(30.0%)、有效34例(5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其中显效16例(26.7%),有效18例(30.0%),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盐酸伊托必利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胃容受性障碍,缓解患者上腹胀痛、早饱等症状;盐酸伊托必利治疗FD有良好的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伊托必利 功能消化不良 胃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安消胶囊联合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六味安消胶囊联合伊托必利联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其对患者胃容受性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进行临床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用药治疗方法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六味安消胶囊联合伊托必利联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其对患者胃容受性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进行临床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用药治疗方法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联合用药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六味安消胶囊联合伊托必利联合疗法施治,对照组采用单用伊托必利进行施治。用药后比较2组患者的胃容受性及症状减轻有效率。结果联合用药组症状减轻有效率为88.0%(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2.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但联合用药组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胃容受性分别为联合用药组(311.45±75.63)m L,对照组(312.35±80.24)m L,治疗后均显著增加,且联合用药组(397.45±82.61)m L,显著好于对照组(350.27±77.25)m 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药六味安消胶囊联合伊托必利联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提高胃容受性,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安消胶囊 伊托必利 功能消化不良 胃容受性 中成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胃电刺激后肥胖患者胃容受性、胃排空和胃肠激素变化
12
作者 金鹏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4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逆行胃电刺激后肥胖患者胃容受性、胃排空和胃肠激素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肥胖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逆行胃电刺激和假胃电刺激,分析不同刺激下胃容受性、胃排空和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患... 目的探讨接受逆行胃电刺激后肥胖患者胃容受性、胃排空和胃肠激素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肥胖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逆行胃电刺激和假胃电刺激,分析不同刺激下胃容受性、胃排空和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患者饱感时的进餐量和最大耐受程度进餐量均显著低于采用假胃电刺激后(P<0.01)。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和假胃电刺激后患者胃半排空时间、1h固体餐存留率、2 h固体餐存留率以及瘦素、生长激素释放肽、抵抗素、肽YY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激素释放的变化与胃半排空时间变化呈正相关(r=0.577,P<0.05)。结论急性逆行胃电刺激能够减少肥胖患者对液体的进餐量,但是对相关激素的释放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电刺激 肥胖 胃容受性 排空 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胃动力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梁钧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20期66-66,68,共2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及胃动力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莫沙必利)和观察组(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及胃动力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莫沙必利)和观察组(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各28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胃容受性、胃动力指标水平[包括胃窦收缩频率(F)、胃窦收缩幅度(P)、胃窦运动指数(M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胃容受性、F、P、MI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胃容受性,调节胃动力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复方消化酶 胃容受性 动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和胃容受性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小丽 陈新 +4 位作者 杜丽君 陈彬睿 黄智慧 戴宁 吴加国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索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选择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满足罗马Ⅳ诊断标准中的18~70岁的PDS患者40例,患者知情同意... 目的探索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选择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满足罗马Ⅳ诊断标准中的18~70岁的PDS患者40例,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入TEAS组和模拟TEAS组,分别接受经皮电针刺激足三里、内关穴和其相对应的模拟穴位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胃容受性[初始饱腹量(ISV)、最大耐受量(MTV)]、固体胃半排空时间(T_(1/2))和心率变异(高频段、低频段、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比值)。采用PCR检测PDS患者和24名健康志愿者的十二指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并比较TEAS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结果共26例PDS患者纳入研究,TEAS组和模拟TEAS组各13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以及治疗前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指数(DSSI)评分、ISV、MTV、T_(1/2)和心率变异参数(高频段、低频段、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TEAS组患者DSSI评分低于模拟TEAS组[(13.5±5.3)分比(19.9±9.3)分],ISV、MTV均高于模拟TEAS组[(180.0±44.6)mL比(121.9±61.0)mL,(480.4±200.7)mL比(338.5±108.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2.77、2.24,P均<0.05)。治疗后TEAS组患者的T_(1/2)与模拟TE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_(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EAS组的高频段较治疗前增加(5.3±1.2比4.0±0.9),低频段与高频段比值降低(1.0±0.2比1.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3.73,P均<0.01)。PDS患者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黏膜组织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0.68(0.11,6.74)比0.03(0.02,0.25)、6.46(1.35,12.62)比0.86(0.3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2.03,P=0.02、0.04)。TEAS组患者经TEAS治疗4周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组织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降[0.04(0.01,0.06)比0.23(0.09,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P=0.04)。结论TEAS能改善PDS患者胃容受性和消化不良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通路介导、调节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炎症因子IL-6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经皮穴位电刺激 胃容受性 排空 迷走神经
原文传递
人体对逆行胃电刺激的内脏敏感性及与胃容受性、胃排空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树坤 柯美云 +3 位作者 王智凤 许大波 张艳丽 陈建德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8-651,共4页
目的观察逆行胃电刺激(RGES)对内脏感觉、胃容受性和胃排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12例,胃镜下将双极电极同定在远端胃黏膜,观察不同参数 RGES 引起的症状程度,较小能量刺激对水负荷和固体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引起... 目的观察逆行胃电刺激(RGES)对内脏感觉、胃容受性和胃排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12例,胃镜下将双极电极同定在远端胃黏膜,观察不同参数 RGES 引起的症状程度,较小能量刺激对水负荷和固体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引起初始感觉的胃电刺激能量为(265.6±134.9)smA^2,最大耐受的刺激能量为(2020.0±865.1)smA^2,对 RGES 的内脏感觉个体差异很大。小于50%引起初始感觉的刺激能量即可显著减少水负荷和延缓同体胃排空,不引起明显症状。引起初始感觉的刺激能量与刺激引起的饮水量减少(r=-0.80,P<0.05)和胃排空时间延长(r=-0.78,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RGES 可降低胃容受性和延缓胃排空,在对胃电刺激内脏敏感性高的个体这些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电刺激 内脏敏感 胃容受性 排空
原文传递
多潘立酮对慢性胃炎病人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建强 李轶忻 +6 位作者 刘斌 邵广瑞 高庆岭 朱孔锡 许伟华 栗华 王洪波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多潘立酮 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 病理生理机制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组焦虑抑郁和胃容受性及内脏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成家飞 朱滢 许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955-960,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亚组焦虑抑郁、胃容受性及内脏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93例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HC)36例,FD组57例,根据罗马Ⅳ标准将FD进一步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S)11例,餐后不适综合...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亚组焦虑抑郁、胃容受性及内脏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93例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HC)36例,FD组57例,根据罗马Ⅳ标准将FD进一步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S)1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35例,重叠组11例。各组人群均填写消化不良症状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采用液体营养餐试验评估胃容受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内脏敏感性,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这些病理生理机制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D 3个亚组焦虑评分较HC组均升高(P<0.01),EPS组和重叠组的抑郁评分较HC组升高(P<0.01,P<0.05),而PDS组的抑郁评分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间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HC组比较,EPS组、PDS组及重叠组的MTV均降低(811.8±197.8,810.9±193.6,766.4±225.9950.8±193.1;P<0.05,P<0.01,P<0.01),FD 3个亚组之间的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营养餐后,EPS组、PDS组和重叠组的饱胀评分下降速度较HC明显减慢,但FD 3个亚组间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重叠组较HC组出现恶心、腹痛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FD 3个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组:症状总分与焦虑呈正相关(r=0.603,P=0.049),上腹烧灼感与餐后30min饱胀VAS评分呈负相关(r=-0.759,P=0.007)。PDS组:餐后饱胀评分和症状总分分别与焦虑、抑郁及餐后30min饱胀评分均呈正相关(r=0.407,P=0.015;r=0.405,P=0.016;r=0.390,P=0.021;r=0.382,P=0.023;r=0.462,P=0.005;r=0.359,P=0.034)。重叠组:症状与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与HC组比较,FD患者存在焦虑抑郁、胃容受性受损及内脏高敏感,但3个亚组间这些病理生理机制均无明显差异。各亚组症状与病理生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胃容受性 内脏高敏感
原文传递
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容受性和血清5-HT及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静 袁东 +3 位作者 白亦冰 刘永 罗敏 赵威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索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寒热错杂证患者近端胃容受性、感觉高敏和血清5-HT、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0例FD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接受辛开... 目的:探索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寒热错杂证患者近端胃容受性、感觉高敏和血清5-HT、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0例FD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接受辛开苦降法和安慰剂治疗共4周;采用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联合二维超声成像,分别采集并计算阈值饮入量(初始饱感)、最大饮入量(最大饱感)、空腹近端胃面积和容积、最大饱感近端胃面积和容积,并在空腹和最大饱感时采集外周血,测量血清5-HT、NO水平。结果:(1)治疗组初始饱感入量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组最大饱感入量、近端胃面积及近端胃容积变化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治疗组空腹及餐后5-HT、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空腹5-HT、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5-HT、NO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可提高患者的初始饱感水平,对降低患者的内脏敏感性有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空腹及餐后5-HT、NO等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法 功能消化不良 近端胃容受性 5-羟色胺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姬红波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3例。对照组仅采用伊托必利治疗,联合组采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3例。对照组仅采用伊托必利治疗,联合组采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胃容受性、胃排空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餐后饱胀、早饱积分分别为(1.9±0.4)、(2.0±0.3)分,联合组分别为(1.2±0.2)、(1.3±0.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胃容受性为(351.2±43.2)ml,联合组为(385.1±46.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餐后2、5 h胃排空率分别为45.3%、75.5%,联合组分别为67.9%、9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7%,联合组为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能明显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胃容受性,提高治疗效果,其效果优于单用伊托必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托必利 复方阿嗪米特 功能消化不良 胃容受性
原文传递
体表神经调控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军 汤净 +1 位作者 谭安萍 谭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9-63,67,共6页
目的观察体表穴位无针经皮电刺激(TEA)此种体表神经调控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容受、胃电图(EEG)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体表神经调控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FD患者按照随机数... 目的观察体表穴位无针经皮电刺激(TEA)此种体表神经调控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容受、胃电图(EEG)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体表神经调控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组和假-TEA组,各5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最大饱腹感)。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Sham-TEA)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15cm及远离PC6 15~20cm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容受性、EEG、临床症状变化及SF-36评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胃容受性为(725±46)mL,FD患者胃容受性为(539±3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FD患者治疗前平均症状积分(24.5±2.9)分,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Sham-T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TEA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EA组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68.2%±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2.4%),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1.53)db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任何状态下Sham-TEA组的主功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胃容受,降低内脏高敏感;明显改善FD患者的生活质量。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降低主频不稳定系数,调整胃肌电活动异常,从而促进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电图 胃容受性 神经调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