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切除术后,做好饮食调理
1
作者 曾霞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10期52-54,共3页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胃出现严重疾病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部分甚至全部的胃进行切除。这种生理结构改变,会让胃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让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种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甚至引起体重减轻、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而...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胃出现严重疾病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部分甚至全部的胃进行切除。这种生理结构改变,会让胃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让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种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甚至引起体重减轻、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而术后科学、合理的饮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减轻或避免上述这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调理 胃切除术后 消化器官 生理结构 体重减轻 胃肠功能紊乱症 营养不良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胃轻瘫效果观察
2
作者 范亚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2-0125,共4页
研究临床以元胡胃舒胶囊联合西药甲氧氯普胺片为主药治疗胃切除术后胃轻瘫患者,观察其临床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 将30例符合本试验要求的胃切除术后胃轻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甲氧氯普胺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研究临床以元胡胃舒胶囊联合西药甲氧氯普胺片为主药治疗胃切除术后胃轻瘫患者,观察其临床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 将30例符合本试验要求的胃切除术后胃轻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甲氧氯普胺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元胡胃舒胶囊,疗程为10天。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结果、胃液流出量、胃动素等指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各项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元胡胃舒胶囊联合甲氧氯普胺片治疗胃切除术后胃轻瘫的临床安全性。结果 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临床数据得出元胡胃舒胶囊联合西药甲氧氯普胺片对胃切除术后胃轻瘫的治疗有效率为92.86%,且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元胡胃舒胶囊治疗胃切除术后胃轻瘫疗效显著,有效率高,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胃切除术后胃轻瘫 元胡胃舒胶囊 临床观察 安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营养管理
3
作者 武慧君 何清 邸维平 《甘肃医药》 2024年第3期279-281,共3页
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是术后并发症之一,如果发生吻合口狭窄,会出现进食后哽噎、恶心、呕吐等症状,当狭窄严重时,患者无法经口进食,会造成严重营养不良。本文总结1例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营养管理经验,通过开展营养筛查... 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是术后并发症之一,如果发生吻合口狭窄,会出现进食后哽噎、恶心、呕吐等症状,当狭窄严重时,患者无法经口进食,会造成严重营养不良。本文总结1例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营养管理经验,通过开展营养筛查及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肿瘤患者的五阶梯营养治疗策略,选择个性化的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积极预防并发症。在胃镜下通过两次吻合口狭窄处扩张治疗后,经过24d的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体重较入院前(27kg)增长5kg,各项营养指标趋于正常,恢复经口部分流质饮食,携带鼻空肠管后出院居家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吻合口狭窄 重度营养不良 营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后双通道重建与食管胃吻合术治疗早期胃上部癌的疗效及对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凯 潘宁波 吴孟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1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LPG)后双通道重建(DT)与食管胃吻合术(EG)治疗早期胃上部癌的疗效及对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 目的比较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LPG)后双通道重建(DT)与食管胃吻合术(EG)治疗早期胃上部癌的疗效及对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67例患者接受LPG后EG治疗,纳入EG组,53例患者接受LPG后DT治疗,纳入DT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的营养状况(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及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和胃癌模块生活质量问卷(QLQ-ST022)]。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事件和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组的手术时间为(163.24±32.60)min,较EG组[(138.02±29.41)min]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9.43%,显著低于EG组(2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组术后1个月的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分别为(65.60±6.14)、(57.21±5.37)和(122.35±9.44)g/L,均显著高于EG组[(60.24±5.97)、(52.36±5.09)和(117.62±8.7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QLQ-C30评分和QLQ-STO22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G后DT的手术效果良好,与LPG后EG相比,其在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方面具有显著优势。LPG后DT与LPG后EG治疗两种方式对术后质量差异不大,无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近端胃切除术 双通道重建 食管胃吻合术 早期胃上部癌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袖状胃切除术后胃瘘5例
5
作者 胡扬喜 董星 +3 位作者 袁超凡 周理 李滕 孟化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393-394,共2页
探索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胃瘘治疗。回顾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4月—2023年6月治疗的5例袖状胃切除术后胃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4例经基础治疗结合双管引流方案愈合,1例经保守治疗后行再次手术愈合,完全愈合时间为(128.... 探索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胃瘘治疗。回顾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4月—2023年6月治疗的5例袖状胃切除术后胃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4例经基础治疗结合双管引流方案愈合,1例经保守治疗后行再次手术愈合,完全愈合时间为(128.0±44.9)d,5例患者均无死亡。结果表明,术后胃瘘治疗难度大,胃瘘早期给予基础治疗结合双管冲洗引流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慢性瘘积极选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胃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干预效果
6
作者 蒋丹丹 陈美铃 江美燕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分别在术后...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分别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分别为(78.45±8.99)分、(85.43±8.22)分、(86.34±7.33)分、(87.31±7.11)分和(87.34±5.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3、7.172、6.822、4.378、8.548,P均<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00%和4.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5.005,P均<0.05)。结论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开展人性化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胃癌患者 胃切除术 术后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道重建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道荣 田震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是治疗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常用手术方法,其技术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已得到验证,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肿瘤的根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随着抗反流功能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发展,腹腔镜近端胃...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是治疗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常用手术方法,其技术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已得到验证,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肿瘤的根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随着抗反流功能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发展,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不仅可以尽可能地保留胃功能,还能减少术后严重反流性食管炎、食物积留、吻合口狭窄、营养失调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术者的手术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都需要综合考虑.本文总结了各种主流重建术式和改良方案的优缺点以及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患者获得最大化的益处.持续关注和研究可以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术后程氏Giraffe重建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延强 徐志远 +2 位作者 余建法 胡灿 程向东 《腹部外科》 202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比较胃食管结合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程氏Giraffe重建和双通道重建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程氏Giraffe重建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2018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行近端胃切除术125例病人,其中程... 目的比较胃食管结合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程氏Giraffe重建和双通道重建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程氏Giraffe重建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2018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行近端胃切除术125例病人,其中程氏Giraffe重建术91例,双通道重建术34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时间、检出淋巴结数、Clavien-Dindo≥3级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随访情况(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术后1年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时间、检出淋巴结数、Clavien-Dindo≥3级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双通道重建组比较,程氏Giraffe重建组重建时间(P<0.001)及手术时间较短(P=0.036)。两组术后1年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术后1年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近端胃术后行程氏Giraffe重建临床疗效与双通道重建相当,操作简单,是胃食管结合部癌近端胃切除术后较为合理的重建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胃癌患者部分胃切除术后摄入能量和三大产能营养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康书红 古丽斯坦 王婷婷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胃癌患者部分胃切除术后饮食和营养摄入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部分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06例,按照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89例和老年组(≥60岁)1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胃癌患者部分胃切除术后饮食和营养摄入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部分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06例,按照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89例和老年组(≥60岁)1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下降率。结果非老年组术后1个月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较术前降低(P<0.05),老年组术后1个月蛋白质摄入量[(64.09±10.85)g/d]较术前[(71.21±8.76)g/d]降低(P<0.05),老年组术后1个月、3个月脂肪摄入量[(43.55±8.66)g/d、(46.74±9.70)g/d]较术前[(52.45±6.61)g/d]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非老年组脂肪摄入量[(49.56±9.82)g/d]、[(52.88±10.88)g/d]明显高于老年组[(43.55±8.66)g/d、(46.74±9.70)g/d](P<0.05)。非老年组术后1个月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下降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胃切除胃癌患者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下降率相对于非老年患者更多,这提示在治疗胃癌时可根据患者年龄进行针对性饮食、营养摄入指导,或可提升患者康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术 不同年龄 饮食 三大产能营养素 营养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良性疾病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和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张思寒 方雪芬 +7 位作者 吴惠婷 林清财 谢小迁 李雯 黄晓云 王小众 陈丰霖 郑碧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63-869,共7页
目的:探讨胃良性疾病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和食管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01日至2018年01月01日因胃良性疾病在我院行远端胃切除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术后残... 目的:探讨胃良性疾病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和食管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01日至2018年01月01日因胃良性疾病在我院行远端胃切除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术后残胃癌和食管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远端胃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癌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301例患者,残胃癌患者占11.96%,平均年龄(67.83±9.14)岁,其中进展期患者占83.33%,且只有55.56%的患者有手术机会,残胃癌多见于残胃体及吻合口。5.00%的患者发生了食管癌,平均年龄(68.00±8.73)岁,多见于食管下1/3段,均为进展期,且80.00%失去了手术机会。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手术间隔≥10年和胆汁反流是残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和胆汁反流是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将残胃癌和食管癌发生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残胃癌在各组发生率分别为1.72%、8.62%、28.99%(P<0.001),食管癌分别为0.70%、4.88%、13.16%(P<0.001)。结论:年龄≥65岁、手术间隔≥10年的因胃良性疾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建议密切进行胃镜随访。如发现胆汁反流,应仔细检查食管下1/3段、残胃体及吻合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切除术 危险因素 残胃癌 食管癌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家萌 马宇 +2 位作者 张震 苗雨 张飞雄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411-1415,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给临床医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近端胃切除术作为一种治疗胃癌等疾病的手术方法,破坏了贲门及周边的生理结构,可能导致术后残胃反酸、反流现象的发生,从而引发GERD。...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给临床医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近端胃切除术作为一种治疗胃癌等疾病的手术方法,破坏了贲门及周边的生理结构,可能导致术后残胃反酸、反流现象的发生,从而引发GERD。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近端胃切除术后GER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抗反流术式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近端胃切除术后GERD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切除术 胃食管反流病 药物治疗 替代疗法 抗反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切除术后再发胆道结石患者发生胆源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林庆斌 王健 +1 位作者 庄佳毅 陈玲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合并胆道结石患者发生胆源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再次腹腔镜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胃切除术后再发胆道结石患者69例,其中合并胆源性胰腺炎31例(观察组)、无合...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合并胆道结石患者发生胆源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再次腹腔镜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胃切除术后再发胆道结石患者69例,其中合并胆源性胰腺炎31例(观察组)、无合并胆源性胰腺炎38例(对照组)。69例患者中腹腔镜手术47例、中转开腹22例,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别分析胆源性胰腺炎和腹腔镜手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胃切除范围、病理性质、淋巴结清扫、重建方式、结石个数、结石大小与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相关(P<0.05),既往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重建方式、结石大小、手术部位是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全胃切除、病理性质恶性、多发结石、结石直径<5 mm是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既往开腹手术、非生理性消化道重建、胆道手术是腹腔镜中转开腹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胃切除术后再发胆道结石患者,要尽早治疗避免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同时也要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道结石 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联合残胃-空肠吻合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刘书文 徐科蕤 +1 位作者 王涛 刘亨晶 《甘肃医药》 2024年第7期604-606,610,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PG)术后食管-残胃吻合(EG)联合残胃-空肠吻合防治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行PG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行PG术+EG术,...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PG)术后食管-残胃吻合(EG)联合残胃-空肠吻合防治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行PG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行PG术+EG术,观察组行PG术+EG术联合残胃-空肠吻合术,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RE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水平、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与对照组(44.00%)比较,观察组RE发生率(20.00%)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略延长(P<0.05),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B、ALB、TP水平较术前降低,但术后两组间HB、ALB、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EORTC QLQ-C30评分较术前升高,术后观察组EORTC QLQ-C30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术后EG联合残胃-空肠吻合防治RE的疗效显著,虽然其手术时间会有所延长,但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患者营养状况的基础上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切除术 食管-残胃吻合 残胃-空肠吻合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切除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meta分析
14
作者 李昭萍 曹莲莲 +1 位作者 陶亮 王萌 《胃肠病学》 2024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背景:胃切除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可导致患者出现体质量减轻、腹泻、腹胀、脂肪吸收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PEI的发生率以及胰酶替代治疗(PERT)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 背景:胃切除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可导致患者出现体质量减轻、腹泻、腹胀、脂肪吸收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PEI的发生率以及胰酶替代治疗(PERT)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胃切除术后PEI和(或)PERT疗效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974例患者,其中14项研究报道了胃切除术后PEI发生率,2项报道了PERT的效果。胃切除术后PEI发生率为43.8%(95%CI:0.295~0.58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切除术后PEI发生率为82.1%(95%CI:0.541~0.991),全胃切除行Roux-en-Y术式重建和部分胃切除行Billroth Ⅱ术式重建的PEI发生率分别为60.4%(95%CI:0.489~0.719)和63.5%(95%CI:0.511~0.759),减重手术胆胰分流十二指肠开关术(BPD/DS)术式PEI发生率为67.3%(95%CI:0.542~0.804)。全胃切除术后PERT早期干预可减少24 h(SMD=-1.24,95%CI:-1.56~-0.91,P<0.001)和72 h(SMD=-1.41,95%CI:-1.74~-1.07,P<0.001)粪便脂肪含量,减少24 h粪便脂肪含量>7 g患者的例数(OR=0.21,95%CI:0.09~0.53,P=0.001)。结论:胃切除术后患者普遍发生PEI,临床医师应提高重视,尤其是对于胃癌胃切除术后、全胃切除行Roux-en-Y术式重建、部分胃切除行Billroth Ⅱ术式重建和减重手术行BPD/DS术式的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可通过给予PERT改善PEI导致的脂肪吸收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胰酶替代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彪 纪志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对于胃上部及食管胃结合部的肿瘤,大多数专家主张首选腹腔镜全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TG)联合开放吻合术、使用辅助切口吻合口或完全腹腔镜吻合术(Overlap吻合和π形吻合术),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治性切除潜在... 对于胃上部及食管胃结合部的肿瘤,大多数专家主张首选腹腔镜全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TG)联合开放吻合术、使用辅助切口吻合口或完全腹腔镜吻合术(Overlap吻合和π形吻合术),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治性切除潜在转移的淋巴结并且避免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后发生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1]。对于接受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的患者来说,Roux-en-Y吻合术为常见术式,但因其改变消化道连续性,易引起营养吸收障碍、贫血和其他并发症,导致术后体重减轻、生活质量差等问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胃食管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状态评估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献方 严冬 +2 位作者 唐梦倩 李颖 梁朋彦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评估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纳入于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术后化疗的15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是否停止化疗...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评估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纳入于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术后化疗的15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是否停止化疗分为耐受组(n=122)和不耐受组(n=32),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化疗持续时间分层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化疗前基础资料,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的影响因子,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与总生存率相关[Log Rank(Mantel-Cox)=11.017,P=0.001]。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预后营养指数(PNI)、癌胚抗原(CEA)、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OR=6.150)、PNI(OR=3.263)、Hb(OR=1.090)和ALB(OR=1.342)是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95%CI=0.615~0.766),PNI的AUC为0.774(95%CI=0.700~0.838),Hb的AUC为0.893(95%CI=0.833~0.937),ALB的AUC为0.814(95%CI=0.743~0.872)。结论年龄较大、PNI低和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偏低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的危险因素,其中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具有显著预测效能,有待作为胃癌患者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化疗耐受性 体质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兴彦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接诊的6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提供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将... 目的:探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接诊的6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提供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胃肠道反应、吻合口瘘、感染)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小于对照组,IgA、IgG、IgM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采取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具有显著效果,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术 中西医结合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陈敏 戴洪山 +3 位作者 江志伟 李淑佩 姚妙诗 束雅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58-2662,共5页
目的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镇痛方案应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减重患者数据。试验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即手术结束前,使用0.375%罗... 目的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镇痛方案应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减重患者数据。试验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即手术结束前,使用0.3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手术切口;术后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每日1次;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痛方案,即术后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00 mg,每日2次,日剂量为试验组的2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每日1次。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两组基线资料,进而分别比较两组术后2、12、24、36 h运动状态和静息状态的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期间不良反应、住院期间药物总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结果试验组术后2、24、36 h运动疼痛评分和2、12、24 h静息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肩背酸胀发生率、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期间药物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案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且相比常规镇痛方案更具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疼痛评分 术后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9
作者 朱利微 徐淑云 +2 位作者 赵庆伟 高岩 李大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胃癌病人手术后的营养治疗至关重要。肠内营养(EN)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消化或无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注入病人的胃肠道内,提供病人所需营养素的方法[1],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早期应用EN还可调节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术后 肠内营养支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20
作者 田志帅 贾明洋 +3 位作者 陈帅帅 黄振东 周继军 苏庆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899-902,共4页
肥胖症患者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较高,PONV与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息息相关。探索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减少LSG患者PONV发生的影响。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成武... 肥胖症患者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较高,PONV与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息息相关。探索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减少LSG患者PONV发生的影响。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成武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LSG的61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术前接受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准备(ERAS组),35例患者接受传统的围手术期准备(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0~<6 h、6~<24 h、24~72 h的PONV评分、次数及VAS疼痛评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0~<6 h、6~<24 h、24~72 h内,ERAS组PONV的评分、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0~<6 h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4 h、24~72 h ERAS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ERAS在LSG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ERAS可降低患者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