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1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凋亡及其Fas、FasL表达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贾建军 王自能 +1 位作者 刘革修 王志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意义。方法利用S-100单克隆抗体和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相结合,分析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DC凋亡状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检测TIDC表面Fas/...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意义。方法利用S-100单克隆抗体和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相结合,分析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DC凋亡状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检测TIDC表面Fas/FasL分子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DC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凋亡发生率[(13.02±0.64)%vs(6.82±0.53)%,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TIDC膜表面Fas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88±1.05 vs 19.25±3.03,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TIDC膜表面FasL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95±2.25 vs 7.51±1.14,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DC凋亡增加及Fas、FasL在TIDC上表达失衡,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免疫逃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凋亡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3、CD1a标记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宙 杨伟明 +2 位作者 赵洪远 王超宇 邬江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5年生存组和<3年死亡组大肠癌病例各30例,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肠癌组织内TIDC的CD83、CD1a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5年生存组和<3年死亡组大肠癌病例各30例,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肠癌组织内TIDC的CD83、CD1a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CD83、CD1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与Dukes分期和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检测显示,60例大肠癌组织中19例检测到CD83阳性表达,24例检测到CD1a阳性表达。CD83、CD1a的表达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而降低,≥5年生存组表达高于<3年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到低水平CD83(60/60)、CD1a(60/60)和Ki-67(60/60)表达。在大肠癌组织的不同Dukes分期间,CD83、CD1a在A期+B期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C期+D期大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a在≥5年生存组表达高于<3年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IDC的特征性标记物CD83、CD1a的表达与预后相关,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83 CD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会杰 任少达 +4 位作者 郭瑞娜 魏民 李修顺 李鸿超 李莹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696-1700,1856,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性收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术中取肿瘤标本,检测肿瘤组织中TIDC和...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性收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术中取肿瘤标本,检测肿瘤组织中TIDC和VEGF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10.58±3.18)比(18.93±3.26),t=18.877,P=0.000];VEGF阳性率显著增高(43.45%比11.32%,χ2=26.131,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6.48±1.04)%比(12.57±2.57)%,t=22.615,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7.12±1.59)%比(12.81±2.81)%,t=18.144,P=0.000]。与TNM分期为Ⅰ或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或Ⅳ期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9.51±2.88)比(11.82±3.58),t=3.680,P=0.000];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61.40%比20.41%,χ2=18.126,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7.83±1.05)%比(5.32±0.91)%,t=13.186,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6.26±1.01)%比(8.12±1.72)%,t=6.900,P=0.000]。与肿瘤细胞为高分化的患者相比,中低分化的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9.58±2.58)比(12.37±3.13),t=4.941,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6.01±1.09)%比(7.32±0.93)%,t=6.244,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6.66±1.68)%比(7.94±1.58)%,t=3.842,P=0.000]。结论 TIDC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多为不成熟的调节性DC细胞,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均与患者临床预后恶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口腔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湘 杜宁 刘昕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2006-2009,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部鳞状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口腔部鳞状细胞癌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时期来该院进行治疗的口腔良性肿物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 目的探讨口腔部鳞状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口腔部鳞状细胞癌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时期来该院进行治疗的口腔良性肿物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取两组病人的肿物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HC-Ⅱ)阳性细胞比例和白细胞抗原54(CD54)阳性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肿瘤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NM)分期为Ⅲ期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MHC-Ⅱ阳性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比例及CD54阳性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Ⅰ/Ⅱ期[(7.61±1.43)比(8.65±1.42),P=0.014;(5.31±1.80)%比(7.46±1.95)%,P=0.000;(6.62±2.11)比(8.21±1.86)%,P=0.008];肿瘤组织的最大直径≥5 cm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MHC-Ⅱ阳性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比例及CD54阳性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肿瘤组织直径<5 cm的病人[(7.14±1.85)比(9.07±2.11),P=0.001;(5.42±1.84)比(7.73±1.85),P=0.000;(6.34±2.06)比(8.47±1.91),P=0.000];观察组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的病人上述指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8.27±2.11)比(9.68±2.38),P=0.002],MHC-Ⅱ阳性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67±2.20)比(9.79±2.58),P=0.000],CD54阳性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7.46±2.31)比(9.83±2.54),P=0.000]。结论口腔部鳞状细胞癌病人癌组织内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密度下降、MHC-Ⅱ阳性及CD54阳性的细胞比例降低,且随着TNM分期及肿瘤直径的增大,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水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鳞状细胞 口腔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胞间黏附分子1 基因 MHCⅡ类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9、转录因子1、细丝蛋白A及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降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治伟 姚书鹏 高王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IL)-9、Ets转录因子(Ets)-1)、细丝蛋白A(FLNa)及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降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降结肠癌病人60例,均接受根治术治疗,检测病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IL)-9、Ets转录因子(Ets)-1)、细丝蛋白A(FLNa)及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降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降结肠癌病人60例,均接受根治术治疗,检测病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结肠组织中MMP-9、IL-9、Ets-1、FLNa水平及TIDC密度,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MMP-9、IL-9、Ets-1、FLNa、TIDC的相关性,分析MMP-9与IL-9、Ets-1、FLNa、TIDC的相关性。结果 3种组织中MMP-9、IL-9、Ets-1、FLNa水平及TIDC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MMP-9水平为(471.4±98.1)ng/ml、Ets-1水平为(6.05±1.45),均高于癌旁组织[(190.3±36.9)ng/ml、(3.46±0.79)]和正常结肠组织[(25.4±3.4)ng/ml、(25.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MMP-9、Ets-1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IL-9水平为(0.34±0.14)、FLNa水平为(20.2±3.3)ng/ml、TIDC水平为(9.4±2.1)%,均低于癌旁组织[(0.84±0.20)、(62.4±7.5)ng/ml、(12.9±2.8)%]和正常结肠组织[(1.02±0.22)、(143.2±12.4)ng/ml、(1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IL-9、FLNa、TIDC低于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IL-9、Ets-1、FLNa及TIDC密度与复发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MMP-9、Ets-1、FLNa与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在肿瘤组织中,MMP-9与Ets-1呈正相关(r=0.35,P<0.05),与IL-9、FLNa及TIDC密度呈负相关(r=-0.31、-0.36、-0.41,P<0.05)。Ets-1与IL-9及TIDC呈负相关(r=-0.32、-0.35,P<0.05)。IL-9与TIDC呈正相关性(r=0.42,P<0.05)。结论降结肠癌组织中MMP-9)、Ets-1水平升高,IL-9、FLNa、TIDC水平降低,且与复发转移及病理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结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介素-9 Ets转录因子1 细丝蛋白A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F-1、EGFR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姜明明 邸庆国 +2 位作者 买智涛 万善志 孙宝华 《癌症进展》 2018年第3期321-323,34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肺腺癌患者100例,比较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GFR、TTF-1、TIDC表达水平,同时分析肿瘤组织中E...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肺腺癌患者100例,比较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GFR、TTF-1、TIDC表达水平,同时分析肿瘤组织中EGFR、TTF-1、TIDC与肺腺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TIDC数密度、MHC-Ⅱ阳性DC、CD54阳性DC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TF-1阳性率、EGFR突变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细胞为中低分化及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TIDC数密度、MHC-Ⅱ阳性DC、CD54阳性DC均低于高分化患者及Ⅰ~Ⅱ期患者,TTF-1阳性率、EGFR突变率均高于高分化患者及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DC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且多为不成熟的调节性DC细胞,TTF-1在肺腺癌中表达水平较高,EGFR突变率增高。EGFR、TTF-1、TIDC均与临床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甲状腺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相关性
7
作者 刘超 王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52例胃癌石蜡标本选自重庆医...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52例胃癌石蜡标本选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病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及S-100蛋白标记的TIDC的浸润程度,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在低分化和高、中分化胃癌中,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6%和44.23%(P<0.05);在VEGF-C阳性、阴性组中,浸润至浆膜的病例分别占72.41%和34.78%(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占93.10%和60.87%(P<0.01),Ⅲ、Ⅳ期胃癌的病例分别占75·86%和47.83%(P<0.05)。(2)在低分化和高、中分化胃癌中,TIDC高度浸润分别占34.48%和52.17%(P>0.05);在TIDC高度浸润、低度浸润组中,浸润至浆膜的病例分别占36.36%和70.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占63.64%和90.00%(P<0.05),Ⅲ、Ⅳ期胃癌病例分别占45.45%和76.67%(P<0.05)。(3)VEGF-C阳性、阴性胃癌中,TIDC高度浸润率分别为27.59%和60.87%(P<0.05),提示VEGF-C可能有抑制TIDC的作用。结论:VEGF-C能够促进胃癌浸润和转移,而高度浸润的TIDC可能有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胃癌组织中VEGF-C影响TIDC的浸润程度,从而可能影响宿主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和肿瘤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琪(综述) 林苹(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它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在启动抗瘤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s)反映了荷瘤宿主的抗瘤免疫能力,其浸润密度可能与肿瘤预后有关。TIDC是功能低下或无功能的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它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在启动抗瘤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s)反映了荷瘤宿主的抗瘤免疫能力,其浸润密度可能与肿瘤预后有关。TIDC是功能低下或无功能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对其表型特征的改变可能是致使其功能低下的原因。以上研究为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导人们从不同途径利用DC诱导抗瘤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肿瘤预后 树突状细胞的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分析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正昕 曹雪涛 +2 位作者 张明徽 李楠 王元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09-511,共3页
目的: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细胞分离、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4 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性树突状... 目的: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细胞分离、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4 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并用RTPCR检测了IL10、VEGF和TGFβ13 种免疫抑制因子在14 例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肿瘤浸润性单核细胞中有CD1a+ 的树突状细胞存在,该类细胞的表面分子如MHCII类分子、CD80 及CD54 等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有低表达或不表达,14 例肿瘤细胞中IL10、VEGF及TGFβ1 的表达率均较高。结论: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可能是一种无功能或功能低下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在肿瘤局部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可能是导致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 MHC-Ⅱ类分子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萨仁高娃 韩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17例,取患者术中肿瘤组织标本,分析结肠癌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17例,取患者术中肿瘤组织标本,分析结肠癌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肿瘤细胞为高分化的患者相比,中低分化的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11. 24±1. 99)%vs(8. 65±1. 70)%,P=0. 00]。与临床TNM分期为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期的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10. 94±1. 97)%vs(7. 91±1. 17)%,P=0. 000]; MHC-Ⅱ阳性树突状细胞(DC)显著降低[(7. 04±1. 96)%vs (5. 78±1. 96)%,P=0. 001]; CD54阳性DC显著降低[(8. 49±2. 62)%vs (5. 75±1. 99)%,P=0. 00]。与术后6月内未复发的患者相比,复发的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10. 29±1. 76)%vs (6. 82±1. 88)%,P=0. 000]; 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9. 00±1. 78)%vs (5. 33±1. 94)%,P=0. 001]; CD54阳性DC显著降低[(10. 44±1. 87)%vs (5. 19±1. 98)%,P=0. 00]。结论: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不成熟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松涛 周四维 +2 位作者 管维 刘继红 叶章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表达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分布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膀胱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TI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定位及MUC1在T-24细胞、BIU-8...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表达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分布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膀胱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TI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定位及MUC1在T-24细胞、BIU-87和耐药株BIU-87/A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耐药株BIU-87/A及T-24细胞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的凋亡率。结果MUC1在各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均表达,表达模式各有特点,MUC1的染色分型同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01)。DC的数量同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5)。MUC1在BIU-87、T-24细胞膜、胞浆中均有浅棕色弱阳性表达,在BIU-87/A的胞膜、胞浆中均有深棕色强阳性表达,两者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T-24和BIU-87/A的自发凋亡率分别为1.15%、1.40%、0.90%,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BIU-87的凋亡率分别为45.69%、47.70%、44.50%,T-24的凋亡率分别为43.79%、46.17%、44.50%,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两种细胞之间及3种化疗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株BIU-87/A在阿霉素、长春新碱作用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88%、21.41%,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株BIU-87(P<0.05)。结论MUC1的表达模式和TIDC数量的监测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TIDC的减少可能是膀胱癌免疫逃逸和耐受的重要环节,肿瘤细胞表面高密度的MUC1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 树突状细胞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3^+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晓 余佩武 +4 位作者 饶芸 唐波 石彦 吴淼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肿瘤组织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inf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数量和功能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床意义,但CD83+TIDC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需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胃癌TIDCs的CD83... 目的肿瘤组织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inf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数量和功能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床意义,但CD83+TIDC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需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胃癌TIDCs的CD83蛋白、CD83mRNA以及S100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胃癌组织(42/45)中有S100+散在表达;CD83主要表达于胃癌组织癌旁及正常胃黏膜上。原位杂交显示CD83mRNA在少数标本中(7/45)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到低水平CD83表达(4%,45/45)。S100和CD83mRNA表达数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相关性。CD83蛋白免疫组化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显著负相关(r=-0.924,P<0.01);CD83流式细胞检查的表达率与胃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r=-0.879,P<0.01;r=-0.782,P<0.05)。结论胃癌TIDCsCD83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研究指标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胃癌 CD83 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闫巧辉 邢国臣 潘琼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FG)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TIDC和血清中TSFG水平,分析TSFG、TIDC在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FG)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TIDC和血清中TSFG水平,分析TSFG、TIDC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TIDC明显降低(P=0. 000); MHC-Ⅱ阳性树突状细胞(DC)(%)明显降低(P=0. 000);CD54阳性DC(%)明显降低(P=0. 000)。与非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 <0. 05)。与临床TNM分期为Ⅰ或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或Ⅳ期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 05)。与肌层浸润≤1/2的患者相比,肌层浸润> 1/2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 <0. 05)。与中、高分化的患者相比,低分化患者组织中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 <0. 05)。结论:TIDC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多为不成熟的调节性DC细胞。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或Ⅳ期、淋巴结发生转移、肌层浸润> 1/2的患者血清中TSFG水平明显升高,而肿瘤组织中TIDC明显降低。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TSFG和肿瘤组织中TIDC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萍 陈龙 刘艳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山东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4例,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山东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4例,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MHC-Ⅱ阳性百分比及CD54阳性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均P=0.000)。与FIGO分期为Ⅰ期的患者相比,FIGO分期为Ⅱ期的患者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MHC-Ⅱ阳性百分比、CD54阳性百分比显著降低(均P=0.000)。结论: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低表达,且多为不成熟细胞,与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MHC-Ⅱ CD54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吉龙 李惠翔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0-684,691,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ed dendritic cell,TIDC)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和mR-NA的表...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ed dendritic cell,TIDC)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S-100蛋白标记的TIDC的密度。结果(1)4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不同转移状态的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2)食管鳞癌中S-100蛋白阳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平均密度为(19.83±13.91)个/HP;不同分化肿瘤之间S-100蛋白阳性TIDC密度分别为(18.50±17.27)个/HPF、(28.08±14.05)个/HPF、(15.740±10.38)个/HPF,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浸润深度的肿瘤之间TIDC密度分别为(32.78±16.60)个/HPF、(15.20±11.96)个/HPF、(19.83±13.92)个/HPF,差异有显著性;VEGF阳性组TIDC密度为(14.93±12.83)个/HPF,显著低于VEGF阴性组的(26.79±12.61)个/HPF,VEGF表达与DC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462)。结论(1)VEGF蛋白表达和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2)首次探讨了食管鳞癌中DC密度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发现VEGF影响鳞癌组织中DC的密度,可能影响宿主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和肿瘤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表型改变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坤 吕胜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表型改变及功能。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18年09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92例食管良性肿物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分别取食管癌标本和良性肿物标...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表型改变及功能。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18年09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92例食管良性肿物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分别取食管癌标本和良性肿物标本。检测相应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表达水平及表型,同时检测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分析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表达情况和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MHC-Ⅱ阳性树突状细胞和CD54阳性树突状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D4^(+)T细胞增高[(24.81±3.72)%vs(20.77±3.63)%,P=0.000];CD8^(+)T细胞降低[(20.90±4.12)%vs(23.08±4.42)%,P=0.001]。食管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MHC-Ⅱ阳性树突状细胞和CD54阳性树突状细胞百分比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密度、MHC-Ⅱ阳性树突状细胞和CD54阳性树突状细胞与CD4^(+)T细胞显著负相关,与CD8^(+)T细胞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功能低下,与T细胞亚群失衡和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T细胞亚群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密度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志娟 张俊毅 《癌症进展》 2019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7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术中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比较两种组织中TIDC密度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7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术中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比较两种组织中TIDC密度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结肠癌组织中TIDC密度、TIDC的MHC-Ⅱ和CD54表型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细胞类型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明显低于高分化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4,P﹤0.01);TNM分期为Ⅲ期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TNM分期为Ⅱ期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5、3.278、5.750,P﹤0.01)。结论 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密度下降,不成熟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与肿瘤细胞生长、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四平 肖亚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4年第10期617-618,共2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DCs)与PCa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对 35例PCa标本分别进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 ,并进行S 10 0蛋白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DCs染色位于细胞浆 ,PCa...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DCs)与PCa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对 35例PCa标本分别进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 ,并进行S 10 0蛋白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DCs染色位于细胞浆 ,PCa中DCs指数明显小于周围正常的前列腺组织 (P <0 .0 5 ) ;不同分级的PCa中DCs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DCs指数与PCa分级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DCs与PCa临床分期之间呈明显负相关 ,Spearman相关系数为 - 0 .7975 (P <0 .0 5 )。早期PCa(A、B期 )的DCs指数明显高于晚期PCa(C、D期 )。结论 :DCs指数能判断PCa的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预后 ,可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树突状细胞 S-100组织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正昕 曹雪涛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8年第6期326-329,共4页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的研究对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TIDC的浸润程度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TIDC 的表面分子尤其是 MHC-Ⅱ类分子不表达或低表达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分泌的 TGF-β、VEGF 和 IL-10等可...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的研究对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TIDC的浸润程度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TIDC 的表面分子尤其是 MHC-Ⅱ类分子不表达或低表达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分泌的 TGF-β、VEGF 和 IL-10等可溶性因子对 TIDC 的作用可能是其表面分子异常表达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 免疫逃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a标记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20
作者 唐松 陆晓和 +1 位作者 赵东升 应方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鼠抗人CD1a单克隆抗体为一抗,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1例Rb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所有31例标本中,有23例经免疫组化染色后有CD... 目的:探讨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鼠抗人CD1a单克隆抗体为一抗,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1例Rb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所有31例标本中,有23例经免疫组化染色后有CD1a+细胞的表达,即阳性率为74.2%。其中高分化为主型阳性率为77.8%(7/9),未分化为主型阳性率为75%(15/20),自发退变型为50%(1/2)。结论:Rb组织中CD1a阳性细胞数量与肿瘤分型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TIDC是否可看作一个良好的肿瘤预后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