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肾实证辨治 被引量:8
1
作者 沈雁 王非 陈孝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5-76,共2页
肾实证是肾病因邪气盛实出现的证候,多由寒热、水湿、瘀血等邪气留阻肾脏或其经络,或壅闭其窍道所致.五脏为病,皆有虚实之分,唯肾脏只论其虚,不言其实.其实肾实证客观存在,且并非鲜见,但限于'肾无实证'传统理论的束缚,尚未形成... 肾实证是肾病因邪气盛实出现的证候,多由寒热、水湿、瘀血等邪气留阻肾脏或其经络,或壅闭其窍道所致.五脏为病,皆有虚实之分,唯肾脏只论其虚,不言其实.其实肾实证客观存在,且并非鲜见,但限于'肾无实证'传统理论的束缚,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给临床辨证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充分肯定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性,完善其辨证论治理论实属必要.笔者现将肾实证加以归纳,并进一步对其辨证分型、辨证要点和治则方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证 中医 病证分类 寒湿困 湿热蕴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实证理论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沈雁 刘丹 《中医药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8-9,共2页
肾实证是指肾病邪气盛实出现的证候 ,多由寒热、水湿、瘀血等邪留阻肾脏、经络 ,或壅闭其窍道所致。故立足于中医基本理论 ,详细探讨其理论基础 ,认为肾实证客观存在 ,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 ,阴阳藏象学说为依据 ,虚实辨证为纲要。
关键词 肾实证 阴阳学说 藏家学说 虚实辨证 整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肾实证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太文 蔡华 沈岩宁 《河北中医》 2006年第4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肾实证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实证”分类考辨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恩超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年第12期5-6,共2页
肾实证 ,肇见于《内经》 ,但自宋以降多主张“肾无实证”论。肾实证不仅客观存在 ,并且可以分为六大证型 :肾实证 ,乃由肾邪气壅盛或郁滞所致 ;肾热证 ,可分为肾实热证及肾湿热证两型 ;肾寒证 ,分为肾实寒证和肾寒湿证两型 ;肾风证 ,由... 肾实证 ,肇见于《内经》 ,但自宋以降多主张“肾无实证”论。肾实证不仅客观存在 ,并且可以分为六大证型 :肾实证 ,乃由肾邪气壅盛或郁滞所致 ;肾热证 ,可分为肾实热证及肾湿热证两型 ;肾寒证 ,分为肾实寒证和肾寒湿证两型 ;肾风证 ,由风邪入中肾或其经络所致 ;肾水证 ,指肾或肾经脉为水所困 ;肾石证 ,肾中有热 ,水结成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证 分类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实证纵横谈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国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从肾无实的缘起,肾本虚的机理,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性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分型证治,对肾实证进行了系统的阶段性总结,澄清了有关问题。强调了肾实的性质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或以邪实为主,并贯穿于辨治始终,强调了肾实证已基本形... 从肾无实的缘起,肾本虚的机理,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性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分型证治,对肾实证进行了系统的阶段性总结,澄清了有关问题。强调了肾实的性质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或以邪实为主,并贯穿于辨治始终,强调了肾实证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病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证 辨治 分型证治 虚实夹杂 病证 治法 方药 基本形 性质 阶段性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从肾实证论治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许涛 姜德友 《河南中医》 2015年第7期1477-1479,共3页
慢性肾脏疾病属于现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优势逐渐凸显,然而由于受"肾无实证"的认识局限,致使遣方用药以及肾脏实证的理论均有所限制,故本文通过对实证的定义,总结历代关于肾实证的认识,论述肾脏疾病从实论治... 慢性肾脏疾病属于现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优势逐渐凸显,然而由于受"肾无实证"的认识局限,致使遣方用药以及肾脏实证的理论均有所限制,故本文通过对实证的定义,总结历代关于肾实证的认识,论述肾脏疾病从实论治的证型用药,综述现代医家对于慢性肾脏病从实论治的经验,以期为慢性肾脏疾病的论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脏病 肾实证 风热犯 风水犯 火炽盛证 湿热蕴结证 寒湿犯 砂石阻 瘀血阻 精瘀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肾实证论治尿石症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灿 徐琦 谭达全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3期134-135,共2页
长期以来,尿石症的病因病机局限于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治疗原则为初期以宣通清利,日久则配合补肾或血。本文从每一种事物都有其阴阳属性上分析肾既有虚证也有实证,认为尿石症亦有可能是由肾实证引起,并从肾实证阐述尿石症的病机特点及其... 长期以来,尿石症的病因病机局限于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治疗原则为初期以宣通清利,日久则配合补肾或血。本文从每一种事物都有其阴阳属性上分析肾既有虚证也有实证,认为尿石症亦有可能是由肾实证引起,并从肾实证阐述尿石症的病机特点及其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症 肾实证 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
原文传递
中医对肾实证研究考释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毅玲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5期756-757,共2页
肾实证最早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虽有提及,但均缺乏系统论述.自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以来,在内科领域则逐渐出现"肾无实不可泻"的论述,如明代方隅<... 肾实证最早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虽有提及,但均缺乏系统论述.自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以来,在内科领域则逐渐出现"肾无实不可泻"的论述,如明代方隅<医林绳墨>中曰:"肾者,作强之官,有补无泻"清代著名医书<医效秘传>中云:"肾为真水,有补无泻."现代最新版之<中医诊断学>在脏腑辨证篇肾脏病辨证中,也只有肾虚证而无肾实证.为了澄本清源,有必要对肾实证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证 虚证 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从肾实证论治妇科疾病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智颖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5期110-112,共3页
从肾实证理论基础出发,探讨妇科肾实证的病因病机,并引用古今文献对肾实证在妇科经带胎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论述,以证明肾实证在妇科疾病中是客观存在的,临床治疗应明辨虚实,不可拘泥于补法,当"实则泻之",又当"中病即... 从肾实证理论基础出发,探讨妇科肾实证的病因病机,并引用古今文献对肾实证在妇科经带胎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论述,以证明肾实证在妇科疾病中是客观存在的,临床治疗应明辨虚实,不可拘泥于补法,当"实则泻之",又当"中病即止",以防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疾病 肾实证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肾实证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蒲正国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肾实证 湿邪 痰饮 瘀血 病因 发病机制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肾实证理论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孟祺 吴玲 +1 位作者 喻艳艳 杨锦惠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9,共3页
肾实证是指邪气壅盛于肾所出现的证候,多由外感风寒湿热邪气,或由本脏内伤及他脏邪气传入引起,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五类,基本治法为泻肾法,包括疏散外邪、去菀陈莝、脏病治腑三法。研究了《黄帝内经》中对肾实证的论述,详细分析了肾实... 肾实证是指邪气壅盛于肾所出现的证候,多由外感风寒湿热邪气,或由本脏内伤及他脏邪气传入引起,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五类,基本治法为泻肾法,包括疏散外邪、去菀陈莝、脏病治腑三法。研究了《黄帝内经》中对肾实证的论述,详细分析了肾实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以期对肾实证理论的完善有所助益,并有助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肾实证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析隋唐时期肾实证辨证论治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增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4-16,共3页
中医肾病实证理论的研究滞后,给临床诊治肾病带来诸多不便。肾实证是指肾病以邪气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由寒热、水湿、瘀血等邪留阻肾脏、经络,或壅闭其窍道所致。通过对隋唐时期肾病的研究,发现肾实证客观存在,并进一步对其辨证... 中医肾病实证理论的研究滞后,给临床诊治肾病带来诸多不便。肾实证是指肾病以邪气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由寒热、水湿、瘀血等邪留阻肾脏、经络,或壅闭其窍道所致。通过对隋唐时期肾病的研究,发现肾实证客观存在,并进一步对其辨证分型、辨证要点和治则方药进行阐述。以期为现代肾实证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证 辨证论治 隋唐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从肾实证辨治浅赜 被引量:5
13
作者 苗津东 尉春晓 张建伟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8期171-173,共3页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中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认为该综合征是一种药物促排卵引起的医源性疾病。病理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
关键词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肾实证 天癸 促性腺激素
原文传递
试探妇科肾实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俊玲 刘敏如 《四川中医》 1989年第6期20-21,共2页
本文论证妇科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探讨妇科肾实证的病因病机;提出妇科肾实证有属肾火、肾寒、肾湿、肾郁、肾瘀者,治疗当采取相应的泻肾之法;提示不可片面认为“肾无实证”而拘于补法。
关键词 肾实证 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实证理论探讨与临床辨治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幸琴 丁瑞云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共2页
“肾实证”是与肾无实证相对立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在中医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根据临床观察、反复实践,以及历代大量文献记载,肾实证确实存在,并有着系列临床表现,用清肾、泻肾等治法,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因此,“肾实证”是有理论根据的,... “肾实证”是与肾无实证相对立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在中医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根据临床观察、反复实践,以及历代大量文献记载,肾实证确实存在,并有着系列临床表现,用清肾、泻肾等治法,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因此,“肾实证”是有理论根据的,辨治肾实证有着较完整的理法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脏腑学说 肾实证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实证现代文献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玲 程孟祺 +1 位作者 杨梦婷 杨锦惠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5期174-176,共3页
肾实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记载,到宋代方书大兴时期,更是出现了大量关于肾实证的方药及案例。但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倡导的“肾主虚,无实也”之说以来,后世医家多宗之,逐渐形成“肾无实证,有补不可泻”的学术观点,并广泛... 肾实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记载,到宋代方书大兴时期,更是出现了大量关于肾实证的方药及案例。但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倡导的“肾主虚,无实也”之说以来,后世医家多宗之,逐渐形成“肾无实证,有补不可泻”的学术观点,并广泛流传。这种观点束缚了中医理论的发展,不利于中医临床的发展与研究。目前,有关肾实证理论的研究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医家肯定了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本文对近40年来有关肾实证的近百篇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证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综述 学术性
原文传递
浅论肾实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岳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7-237,共1页
对肾实证,中医教材很少论及。盖因“肾主封藏,肾精不可泄,肾火不可伐。”但在临床实践中,不少肾病患者用泻法却有效,如命门相火过旺之遗精,用泻法效果明显。从而启导肾的病变并非只有虚证,肾实证是客观存在的。
关键词 肾实证 病因 病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溯本求源 开辟“肾实证”理论新天地——访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男科专家王均贵 被引量:1
18
作者 査清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7期2-3,共2页
李政道教授曾经说:“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对于任何学科建设,创新才是硬道理.创新才能求发展。但是,纵观已经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理论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医理论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漫长而艰难的,它... 李政道教授曾经说:“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对于任何学科建设,创新才是硬道理.创新才能求发展。但是,纵观已经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理论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医理论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漫长而艰难的,它的任何一项新理论的诞生和完善,都将耗费几代人的心血和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院 北京市 肾实证 专家 男科 学科建设 中医文化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实证”与“泻肾法”之探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一飞 《中医药研究》 1997年第4期2-5,共4页
“肾实证”与“泻肾法”之探析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032300)何一飞中医自古有“脾无滋法”、“肝无温法”、“肾无泻法”之说。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临床实践的进展,对于脾阴虚用滋脾、肝阳虚用温肝已基本有了... “肾实证”与“泻肾法”之探析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032300)何一飞中医自古有“脾无滋法”、“肝无温法”、“肾无泻法”之说。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临床实践的进展,对于脾阴虚用滋脾、肝阳虚用温肝已基本有了定论。但对于“肾实证”的研究,“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证 生理学 方药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甘味药治疗肾实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珉珏 贾育新 柴瑞婷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1期1756-1762,共7页
目的:以临床治疗肾实证应用较多的甘味药物甘草、茯苓为代表,从其靶点、信号通路以及分子结构的角度,分析甘味药泻肾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从中国知网检索中医药治疗肾实证的文献,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MISS,V2.5),进行药物频次和... 目的:以临床治疗肾实证应用较多的甘味药物甘草、茯苓为代表,从其靶点、信号通路以及分子结构的角度,分析甘味药泻肾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从中国知网检索中医药治疗肾实证的文献,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MISS,V2.5),进行药物频次和性味频率分析。将分析结果中的核心甘味药录入至在线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对核心甘味药与潜在作用靶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0首,包含中药72味,苦味药占35%,甘味药占34%,甘味药中甘草和茯苓出现的频率较高。甘草参与防治肾实证相关疾病的通路包括:醛固酮调节的钠离子重吸收、内分泌和其他因子调节的钙离子重吸收以及近端小管碳酸氢盐重吸收;茯苓参与防治肾实证相关疾病的通路包括:醛固酮调节的钠离子重吸收、内分泌和其他因子调节的钙离子重吸收。结论:甘味药可能通过AR、VDR、ADORA1、HTR2C以及ADORA2A等5个靶点,醛固酮与内分泌和其他因子对钠、钙离子重吸收的信号通路等2个途径,来调节水液代谢,从而发挥对肾实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实证 甘味药 甘草 茯苓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