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旭 韩凯 +3 位作者 马兴鸿 孙若西 汪蕾 米宏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2-189,共8页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确诊为AP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经至少3个月规范化抗凝后复查肺V/Q显像和CTPA。分别评估并计算肺V/Q显像和CTPA图像中的残余肺栓塞,并分别记录为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s,PPDs%)和CT肺动脉阻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评价PPDs%和CTPAOI预测CTEPH发生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PDs%和CTPAOI对APE后CTEPH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24例APE患者,1年内随访,共有26例进展为CTEPH。Bland-Altman图示两检查评估APE治疗后残余肺栓塞的一致性较好。ROC分析示PPDs%的AUC>CTPAOI(0.958 vs.0.868,P=0.03);预测CTEPH发生的阈值分别为20.5%和15.0%,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88.9%和76.9%、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P=0.13;特异性:P>0.999)。结论:肺V/Q显像预测APE后CTEPH发生率比CT PA更敏感,但特异性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动脉高压 急性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 CT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结合血浆D-二聚体分析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茜 黄俐俐 +4 位作者 秦淑玲 岳明纲 王玉 聂玉新 梁铁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肺通气 灌注 (V Q)显像结合血浆D 二聚体 (dimer)分析在肺栓塞 (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疑有PE的患者 10 4例进行肺V Q显像和血浆D dimer分析。以临床诊断为依据 ,分别评价肺V Q显像、D dimer分析及V Q显像结合D dimer... 目的 探讨肺通气 灌注 (V Q)显像结合血浆D 二聚体 (dimer)分析在肺栓塞 (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疑有PE的患者 10 4例进行肺V Q显像和血浆D dimer分析。以临床诊断为依据 ,分别评价肺V Q显像、D dimer分析及V Q显像结合D dimer分析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  4 4例确诊为PE ,6 0例排除PE。肺V Q显像对 86例 (82 .7% )明确诊断 ,另 18例 (17. 3% )为非确定性诊断。V 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4. 1%、75 .0 %和 78. 8%。血浆D dimer分析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3. 2 %、6 0 . 0 %和 74 . 0 %。以D dimer <5 0 .0mg L作为V Q显像中非确定性诊断病例排除PE的依据 ,则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提高到 85. 0 %和 84 . 6 %。结论 在V Q显像中出现非确定性诊断结果时 ,血浆D dimer测定可作为排除PE的依据 ;V Q显像结合血浆D dimer测定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价值 D-DIMER PE 血浆D-二聚体 栓塞 特异性 肺通气/灌注显像 准确性 依据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H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娟 刘保军 +1 位作者 赵峰 何丽荣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评价核素肺通气 灌注(V Q)显像、螺旋CT肺动脉造影(HCTPA)及血浆D 二聚体在诊断肺动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疑为肺动脉栓塞(PE)患者4 2例,男2 6例,女16例,平均年龄( 4 9 18±16 5 6 )岁,均行核素肺V Q显像、HCTPA及血浆D... 目的 评价核素肺通气 灌注(V Q)显像、螺旋CT肺动脉造影(HCTPA)及血浆D 二聚体在诊断肺动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疑为肺动脉栓塞(PE)患者4 2例,男2 6例,女16例,平均年龄( 4 9 18±16 5 6 )岁,均行核素肺V Q显像、HCTPA及血浆D 二聚体测定。其中32例患者在行肺灌注显像时,选择双足背静脉注射肺灌注显像剂,同时完成双下肢静脉显像。结果 4 2例患者中34例经临床诊断为PE ,肺V 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 12 %、90 4 8%和94 12 % ,HCTPA分别为85 2 9%、83 33%和93 5 5 % ,D 二聚体分别为5 2 94 %、5 7 14 %和90 0 0 %。32例行下肢深静脉显像的PE患者中2 0例有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肺V Q显像无创、安全、简便,诊断PE的灵敏度、准确性高。核素肺显像诊断亚肺段水平PE的能力明显高于HC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 血浆D-二聚体 螺旋CT动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显像 价值 灌注显像剂 下肢静脉血栓 显像诊断 核素通气 动脉血栓 阳性预测值 平均年龄 静脉注射 临床诊断 灵敏度 准确性 PE 患者 双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路平 赵劼 +1 位作者 马庆杰 杨玉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对全体患者、不同分组患者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对全体患者、不同分组患者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V/Q显像与CTPA总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中肺V/Q显像检出率高于CTPA(P<0.05);在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中CTPA检出率高于肺V/Q显像(P<0.05)。结论CTPA与肺V/Q显像诊断肺栓塞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诊断技术优势互补,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显像 CT动脉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俊岭 张岭岭 +3 位作者 王海洋 谭玉敏 李杰 孟凯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6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低剂量平扫CT(SPECT/CT)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肺灌注显像和V/...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低剂量平扫CT(SPECT/CT)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肺灌注显像和V/Q平面显像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准,评估SPECT/CT肺灌注显像和V/Q平面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最终有100例诊断为肺栓塞,其中肺段病变247个,亚肺段病变285个。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0%、90.00%、89.17%、97.80%、62.07%,均大于V/Q平面显像的81.00%、80.00%、80.83%、95.29%、45.71%。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肺段病变检出率87.04%与V/Q平面显像的82.19%无显著差异(P>0.05),对亚肺段病变检出率92.28%高于V/Q平面显像的85.96%(P<0.05)。结论 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优于V/Q平面显像,且可提高对亚肺段病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X线计算机 灌注 肺通气/灌注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淑田 王瑞英 +1 位作者 仝珊 李春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401-403,共3页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约30%的患者因未接受恰当的治疗而死亡.而接受治疗可使病死率降至2%~8%。近年的研究表明,PE在我国并非少见,且其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国内1971-1...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约30%的患者因未接受恰当的治疗而死亡.而接受治疗可使病死率降至2%~8%。近年的研究表明,PE在我国并非少见,且其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国内1971-1995年完成的尸体解剖显示70%以上的重症PE被临床医师漏诊。可见提高PE的诊断水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早期诊断PE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显像 动脉造影诊断 栓塞 核素 动脉栓塞 常见疾病 临床医师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诊断中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与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庆乐 姚薇萱 +5 位作者 王峰 李少华 邵国强 张乐乐 杨瑞 王自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45例PE疑似患者分别行常规肺通气/灌注(V/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常规...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45例PE疑似患者分别行常规肺通气/灌注(V/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常规肺V/P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6%、58.8%和71.1%,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9%、88.2%和91.1%,两种影像学检查在定性诊断PE方面有统计学差异(χ2=14.63,P<0.05)。结论:SPECT/CT肺断层融合显像法优于常规肺V/P显像,可作为诊断PE的一种新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兆勇 蒋捍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0例临床确诊为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PTE患者的肺V/Q显像与CTPA,比较二者诊断PTE的阳性率。结果40例PTE患者中,CTPA诊断PTE阳性率...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0例临床确诊为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PTE患者的肺V/Q显像与CTPA,比较二者诊断PTE的阳性率。结果40例PTE患者中,CTPA诊断PTE阳性率为55.0%(22/40),肺V/Q显像阳性率为97.5%(39/4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PTE各有优缺点,肺V/Q显像的敏感性高于CTPA,二者互补可提高PTE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显像 CT动脉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同机CT平扫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丽娟 冯贵生 +2 位作者 张广伟 曹金红 霍建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58-1460,共3页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3%~26%的肿瘤患者肺血管内存在癌栓,尸检结果证实这些癌栓是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将明显降低死亡率[1]. 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方面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3%~26%的肿瘤患者肺血管内存在癌栓,尸检结果证实这些癌栓是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将明显降低死亡率[1]. 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方面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 ventilation/perfusion imaging,V/Q)倾向于"功能性"诊断,所反映的肺血流灌注情况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和判断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但近年来也受到了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磁共振肺动脉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技术的冲击与挑战.目前随着SPECT/CT仪器的逐步推广使用,有学者提出采用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同机 CT平扫 (V/Q-SPECT/CT)代替传统的平面显像(V/Q)进行疾病诊断[2].本研究分析50例疑诊肺栓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显像 CT平扫诊断 恶性肿瘤患者 核素通气 断层显像 栓塞 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 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结合D-二聚体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新建 朱玉莲 +2 位作者 赵媛 朱迎春 魏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887-889,886,共4页
目的探讨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结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测定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85例,采用当日或者隔日法进行8个体位的肺V/Q平面显像,有经验的两名核医学医生按PIOPEDⅡ标准... 目的探讨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结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测定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85例,采用当日或者隔日法进行8个体位的肺V/Q平面显像,有经验的两名核医学医生按PIOPEDⅡ标准分析与评估诊断结果,分为PE、非PE和不确定诊断3种。同时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两者相结合诊断和排除PE,并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依据临床最终诊断,85例患者中确诊PE39例(45.9%),排除PE 46例(54.1%)。V/Q显像诊断PE灵敏度89.7%,特异性88.4%,准确性85.9%。血浆D-二聚体诊断PE灵敏度75.7%,特异性62.5%,准确性68.2%。V/Q显像在准确性上高于血浆D-二聚体(χ2=7.72,P<0.01)。V/Q显像结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PE的灵敏度82.1%,特异性66.7%,准确性72.9%。结论肺V/Q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安全无创、简便,肺V/Q显像较D-二聚体(D-dimer)灵敏度、准确率高,肺V/Q显像对PE诊断有重要的作用,血浆D-二聚体对PE的筛选具有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可以提高肺V/Q显像对PE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D-二聚体 肺通气/灌注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浩 陈黎波 +2 位作者 景红丽 李方 巴建涛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394-396,共3页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Lungperfusion/ventilationscintigraphy,Q/V)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pulmonaryangiography,CTPA)在肺栓塞(Pul鄄monaryembolism,PE)定性及定位诊断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的...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Lungperfusion/ventilationscintigraphy,Q/V)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pulmonaryangiography,CTPA)在肺栓塞(Pul鄄monaryembolism,PE)定性及定位诊断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例PE患者的肺Q/V显像(35例次),并与CTPA(31例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Q/V与CTPA定性诊断符合率91.3%;定位诊断符合率53.37%;治疗前肺Q/V提示大面积肺栓塞的4例急性PE患者行溶栓治疗,1例CTPA提示大面积肺栓塞的急性PE患者行溶栓治疗;PE患者溶栓治疗后4例复查肺Q/V及2例复查CTPA、抗凝治疗后3例复查肺Q/V及2例复查CTPA结果显示受累肺段的改善情况与溶栓治疗疗效、与患者症状改善相一致。结论肺Q/V与CTPA定性诊断PE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定位方面存在差异,CTPA与肺Q/V存在互补关系,但尚无法取代肺Q/V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定位诊断 患者 螺旋CT 肺通气/灌注显像 定性诊断 溶栓治疗 结论 复查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肺通气导入器在同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中的应用
12
作者 郑晓鸽 陆克义 +1 位作者 胡光 张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简易快速一次性使用肺通气导入器在同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疑诊PE的132例患者,采用美国ADAC VERTEX双探头SPECT行八个体位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肺通气显像使用一次性使用肺通气导入器雾化99T... 目的探讨简易快速一次性使用肺通气导入器在同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疑诊PE的132例患者,采用美国ADAC VERTEX双探头SPECT行八个体位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肺通气显像使用一次性使用肺通气导入器雾化99Tcm-DTPA1110MBq,采集计数为1×105,时间为7min;随即保持患者体位不变,静脉缓慢注入99Tcm-MAA296MBq,行相应八体位肺灌注显像,计数率约为6×103/s,采集计数为5×105,时间为6min。结果以临床PIOPED诊断标准为依据,132例患者中,60例确诊为PE,48例排除PE,共108例明确诊断;另有24例(18.2%)为非确定性诊断,经其他影像检查和临床诊断出10例为PE和14例排除PE;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同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77.4%,81.8%,81.1%和82.8%;血浆D-二聚体诊断分别为97.4%,44.6%,75.0%,70.5%和92.6%。结论简易快速同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对PE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及评价溶栓效果的价值
13
作者 何新霞 韩卫红 +3 位作者 曹双清 王红燕 高志红 李美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6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显像 急性栓塞 显像诊断 溶栓效果 价值 急性动脉血栓栓塞症 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联合应用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14
作者 郑强 赵宏宇 《辽宁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联合应用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3例高危病例均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片、血清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检查。用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 目的探讨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联合应用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3例高危病例均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片、血清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检查。用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用核素锝标记物做肺通气/灌注扫描试验。计算各辅助检查的评价指标值。结果103例高危病例经上述各项检查确诊急性肺栓塞38例。其中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异常结果的比例很高,分别占97.4%、89.4%和86.8%,明显高于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片异常结果比例;D-二聚体敏感度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6.3%;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特异度93.8%,阳性预测值89.5%;肺螺旋CT特异度98.5%,阳性预测值97.1%。结论将高敏感度的D-二聚体化验与高特异度的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联合应用,可减少漏诊与误诊,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D-二聚体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伪影识别与分割
15
作者 王静 李素晓 +2 位作者 董洁 姜恩宇 赵书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4期249-252,共4页
SPECT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定量分析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通气/灌注图像中肺部区域能否准确定位及有效分割是整个定量分析的前期工作与基础。提出一种均值检测法实现核素肺部成像的伪影识别及感兴趣区ROI提取,并基于二... SPECT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定量分析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通气/灌注图像中肺部区域能否准确定位及有效分割是整个定量分析的前期工作与基础。提出一种均值检测法实现核素肺部成像的伪影识别及感兴趣区ROI提取,并基于二维最大熵理论确定阈值分割出双肺影像。通过对16例正常人和10例肺栓塞病患的SPECT通气/灌注图像进行处理,该方法提取效率高、运算速度快,较好地实现了肺部感兴趣区定位与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 伪影识别 二维最大熵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随访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薛霖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2-1144,共3页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形态、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目前已成为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异常,特别适合于外周型肺栓塞的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形态、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目前已成为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异常,特别适合于外周型肺栓塞的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PTE的一种远期并发症,肺V/Q显像可准确反映肺动脉血流灌注状况,目前是指南推荐的CTEPH首选的筛查手段。研究表明,急性PTE抗凝后采用肺V/Q显像评估残余肺血管阻塞,对VTE复发和(或)CTEPH形成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CT动脉造影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 诊断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肺通气/灌注显像中的教学体会
17
作者 贾日东 张凯秀 +1 位作者 刘彩平 郝喜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S2期481-482,共2页
针对医学实习生和进修生在核医学教学中遇到的对肺通气/灌注显像缺乏正确认识、轻视这项检查,对单一教学方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教学中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操作方法详细讲解;同时将具有优势的核医学中肺通气/灌注显像与其它... 针对医学实习生和进修生在核医学教学中遇到的对肺通气/灌注显像缺乏正确认识、轻视这项检查,对单一教学方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教学中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操作方法详细讲解;同时将具有优势的核医学中肺通气/灌注显像与其它的检查相比较,加深教学效果;针对临床科室,增加肺通气/灌注显像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将核医学知识充分应用于临床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显像 教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平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4例,按照疾病程度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4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56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60例)3组...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4例,按照疾病程度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4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56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60例)3组,对3组患者V/Q显像与CTP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肺V/Q显像总检出率为91.46%,CTPA总检出率为90.24%,2种方法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对A、B、C组阳性检出率不同,A组CTPA检出率明显高于肺V/Q显像,B、C组V/Q显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3、5.02、5.13,P均<0.05)。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栓塞各有优缺点,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应用,为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肺通气/灌注 CT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与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宝红 张素琴 丁小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肺动脉造影(SCTPA)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二者结合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SCTPA和V/Q显像检查以及相关检查,评价SCTPA,肺V/Q显像以及联合检查对...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肺动脉造影(SCTPA)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二者结合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SCTPA和V/Q显像检查以及相关检查,评价SCTPA,肺V/Q显像以及联合检查对PTE的诊断价值。结果:SCTPA对检出段以上PE有明显优势,V/Q显像在检出亚段PE上有优势,可减少误诊及漏诊,准确评价病情,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SCTPA和V/Q显像检查相结合有望代替肺动脉造影(PA),提高对PTE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诊断 @动脉造影 @肺通气/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中俊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18期47-47,共1页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中对比肺通气/灌注(V/Q)与CT肺动脉造影(CTPA)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性。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33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病情的程度分为三组,依次为大面积、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肺...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中对比肺通气/灌注(V/Q)与CT肺动脉造影(CTPA)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性。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33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病情的程度分为三组,依次为大面积、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用V/Q显像及CTPA诊断所有患者,并测出三组患者的V/Q显像与CTPA的相应检出率。结果:在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和次大面积肺栓塞组中CTPA的检出率要低于V/Q检出率,但是在大面积肺栓塞组CTPA检出率高于肺V/Q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Q与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各有利弊,临床中运用这两种诊断技术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V/Q) CT 动脉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