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物模型的院前临时VV-ECMO治疗高原重度肺冲击伤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伍正彬 邵世锋 +4 位作者 张良潮 段朝霞 王耀丽 梁宗安 王建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73-378,共6页
目的通过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自由场化爆实验,建立山羊重度肺冲击伤动物模型,探讨临时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技术在现场早期救治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成年山羊1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救治组,每组8只,在海拔4600 m高原... 目的通过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自由场化爆实验,建立山羊重度肺冲击伤动物模型,探讨临时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技术在现场早期救治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成年山羊1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救治组,每组8只,在海拔4600 m高原环境下建立重度肺冲击伤模型,随后对照组山羊给予呼吸机支持,救治组山羊给予临时VV-ECMO救治。记录伤后15 min山羊存活情况,比较2组山羊伤前和伤后1 h、2 h、3 h生命体征[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乳酸(LAC)、血钙离子(Ca^(2+))、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对所有死亡和救治结束后处死的山羊进行尸检,采用器官损伤分级(OIS)评估肺损伤严重程度,依据简明损伤评分(AIS)进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组织湿重与干重比值(W/D)和肺系数。结果爆炸后15 min内对照组山羊死亡4只,存活4只;救治组山羊死亡5只,存活3只。2组山羊受伤前后体温、呼吸频率、心率、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组山羊伤后1 h、2 h、3 h PO_(2)、SaO_(2)均优于对照组(P<0.05),伤后2 h Ca^(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山羊伤后不同时间点pH、PCO_(2)、LAC、HCT、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山羊伤后OIS、AIS、肺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肺组织W/D较救治组低(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我们首次建立了一种新型、可行性强、救治效果稳定的临时VV-ECMO动物救治策略,可以为高原地区重度肺冲击伤现场早期的VV-ECMO救治提供动物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山羊 体外膜氧合 高原 院前急救 肺冲击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聚脲材料对肺冲击伤防护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刘迪 陈菁 +5 位作者 张安强 赵晓东 张双博 康建毅 李朝龙 曾灵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92,共11页
肺冲击伤是爆炸后第一级冲击伤最常见的死因,进行有效防护是减轻伤情、提升救治效能的最优举措。聚脲材料作为躯体防具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冲击波作用下聚脲材料对肺脏的防护效应及其对冲击波的衰减特性... 肺冲击伤是爆炸后第一级冲击伤最常见的死因,进行有效防护是减轻伤情、提升救治效能的最优举措。聚脲材料作为躯体防具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冲击波作用下聚脲材料对肺脏的防护效应及其对冲击波的衰减特性。首先利用LS-DYNA软件模拟冲击波对穿戴防护材料的山羊胸部的直接损伤过程,然后通过实爆测压数据及肺大体伤情进行有效性验证,最后利用该冲击波防护后效应有限元计算模型完成聚脲材料对人员肺冲击伤防护效应的评估。结果表明:右肺朝向爆心时,冲击波肺损伤应力主要集中在右肺下叶,防护模型肺脏整体应力较小,肺所受负压所致肺过牵效应减弱;聚脲材料能够有效衰减到达皮肤和肺脏表面的超压峰值约58.8%,降低胸骨最大线速度约22.4%,且随冲击波压强的增大,衰减能力增强,从而有效降低肺冲击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建立的人员防护效应计算机仿真评估模型为新型防护材料用于人员肺冲击伤的防护效能评估、防护后损伤程度预测提供了方法,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 肺冲击伤 聚脲防护 超压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犬严重肺冲击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单佑安 蒋建新 +4 位作者 杨志焕 李晓炎 邱俊 朱佩芳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35-937,共3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犬严重肺冲击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8条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T0 )与治疗组 (Tdex) ,用BST 1生物激波管造成犬严重肺冲击伤。T0 组伤后即刻给予半卧位、吸氧、补液、抗感染等处理 ;Tdex组在以上处理基础... 目的 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犬严重肺冲击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8条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T0 )与治疗组 (Tdex) ,用BST 1生物激波管造成犬严重肺冲击伤。T0 组伤后即刻给予半卧位、吸氧、补液、抗感染等处理 ;Tdex组在以上处理基础上分 3次 (伤后 0 .5、8、12h)给予总量 11mg/kg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 ,于致伤后 0、0 .5、2、4、6、8、12h检测血流动力学与血气指标 ,观察伤后 2 4h内平均肺体指数及死亡率。结果 T0 组伤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发生严重紊乱 ,HR、sBP出现一过性下降 ,CI、CO、LCW、PaO2 及SO2 指标明显下降而SVR、SVRI显著增高 ,伤后 2 4h肺体指数为 ( 1 83±0 3 8) % ,死亡率为 40 % ;Tdex组伤后HR、sBP、CI没有明显下降 ,与T0 组相比 ,伤后 0 .5hsBP显著增高 (P <0 .0 5 ) ,伤后 4~8hLCW也显著增高 (P <0 .0 5 ) ,伤后 6~ 12hSVR显著降低 (P <0 .0 1) ,SVRI也显著降低 (P <0 .0 5 ) ,伤后 2 4h肺体指数仅为 ( 1.3 2± 0 .2 1) % (P <0 .0 5 ) ,死亡率仅为 14 .3 % ,但对血气指标紊乱没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地塞米松 血流动力学 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冲击伤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蒋建新 IobljaCernak +6 位作者 王正国 廖维宏 徐红 刘大维 石林 李晓炎 王克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局部冲击伤后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及肺冲击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致伤前,动物均在一计算机控制的双向穿梭箱内连续训练6d,每天连续训练20次,以获得主动回避反射(AAR)。在最后2d的训练中,AAR≥80%的大鼠... 目的:探讨胸部局部冲击伤后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及肺冲击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致伤前,动物均在一计算机控制的双向穿梭箱内连续训练6d,每天连续训练20次,以获得主动回避反射(AAR)。在最后2d的训练中,AAR≥80%的大鼠被选用于冲击伤实验。采用BST-Ⅲ生物激波管致大鼠单纯脑冲击伤。脑组织内NO2/NO3、cGMP含量分别采用比色测定试剂盒和酶免疫测定试剂盒进行测定。结果:①肺冲击伤后,大鼠AAR和ER明显下降.主动回避反应潜伏期(AARL)明显延长。②肺冲击伤后3、24h和5d,海马和脑子组织内NO2/NO3、cGMP含量明显升高。③海马和脑干组织内NO2/NO3水平变化分别与肺冲击伤伤情、AAR、ER和AARL值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单纯肺冲击伤可引起远隔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和脑于组织内NO释放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学习能力 记忆能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不同肺冲击伤伤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袁丹凤 杨傲 +4 位作者 麻超 梁毅 代维 李奎 周继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43-647,共5页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不同肺冲击伤伤情模型,为肺冲击伤诊治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7~8周龄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5MPa组、4.8MPa组、5.0MPa组和5.5MPa组,每组10只,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以不同驱动压致伤。造模前后,记录各...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不同肺冲击伤伤情模型,为肺冲击伤诊治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7~8周龄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5MPa组、4.8MPa组、5.0MPa组和5.5MPa组,每组10只,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以不同驱动压致伤。造模前后,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生理状况、24h存活情况。造模后24h麻醉并活杀存活大鼠,观察肺脏损伤特点并采用脏器损伤分级(OIS)和简明损伤评分(AIS)进行伤情评定,取左下肺组织行常规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损伤程度。结果所有大鼠造模成功,均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24h内均未发生死亡,无血尿、血便。各组模型大鼠外耳道出血率、肛温、肺出血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5MPa组大鼠OIS分级集中在Ⅱ级,AIS评分集中在1分;4.8MPa组大鼠OIS分级集中在Ⅲ级,AIS评分集中在2分;5.0MPa组大鼠OIS分级集中在Ⅳ级,AIS评分集中在3分;5.5MPa组大鼠OIS分级集中在Ⅴ级,AIS评分集中在4分。各组大鼠OIS分级及A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MPa组和5.5MPa组OIS分级均高于4.5MPa组,5.5MPa组OIS分级高于4.8MPa组。AIS评分4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IS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5.5MPa组>5.0MPa组>4.8MPa组>4.5MPa组。光镜观察见4组大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水肿和不张,肺组织破裂。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成年SD大鼠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肺冲击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成年大鼠 动物模型 生物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兔重度肺冲击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6
作者 梁毅 代维 +3 位作者 麻超 张潇俊 游昕 周继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18-322,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幼兔重度肺冲击伤实验动物模型,为未成熟肺冲击伤机制和肺损伤救治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致伤驱动压初筛:选取4周龄新西兰白兔16只,随机分为驱动压4.0 MPa组和4.5 MPa组,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以相应的驱动压力... 目的建立稳定的幼兔重度肺冲击伤实验动物模型,为未成熟肺冲击伤机制和肺损伤救治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致伤驱动压初筛:选取4周龄新西兰白兔16只,随机分为驱动压4.0 MPa组和4.5 MPa组,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以相应的驱动压力致伤,对比2组肺冲击伤伤情。肺冲击伤伤情特点观察:选取4周龄新西兰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冲击伤组(40只),依前面研究结果,冲击伤组采用4.5 MPa驱动压进行致伤;分别于伤即刻(0 h)、2 h、4 h、6 h、12 h、24 h、48 h及72 h观测动物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肺大体解剖和光镜病理、测定肺组织含水量等。结果致伤驱动压初筛:2组动物均存活,4.0 MPa组冲击波超压为(328.16±4.78)kP a,重度肺冲击伤率为12.5%,AIS评分(3.38±0.52)分;4.5 MPa组冲击波超压为(395.04±11.74)kP a,重度肺冲击伤率为87.5%,AIS评分(4.13±0.64)分。肺冲击伤伤情特点观察:致伤动物均存活,伤后即刻出现持续约0.5 h的精神萎靡等情况,随后动物呼吸和心率等加快,肺出现广泛片状出血和水肿,肺含水量显著增加,多为重度冲击伤,AIS评分(3.98±0.55)分,肺光镜病理以肺组织断裂、出血、水肿,伴炎细胞浸润为主。结论利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采用4.5 MPa驱动压可建立稳定的4周龄新西兰白兔重度冲击伤模型,此模型伤情稳定,可用于未成熟肺冲击伤机制和肺损伤救治的实验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幼兔 动物模型 生物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冲击伤中的过牵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海斌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揭示肺冲击伤中过牵效应的含义和发生机制。方法 :利用60只家兔和20只大鼠进行冲击波分段模拟实验。结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 ,模拟压缩段的压缩波不直接造成明显的肺损伤 ,但模拟减压段的减压波根据减压幅度和减压时间的不同可对肺... 目的 :揭示肺冲击伤中过牵效应的含义和发生机制。方法 :利用60只家兔和20只大鼠进行冲击波分段模拟实验。结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 ,模拟压缩段的压缩波不直接造成明显的肺损伤 ,但模拟减压段的减压波根据减压幅度和减压时间的不同可对肺造成不同程度的肺损伤 ,模拟负压段的负压波对肺具有一定的致伤能力。结论 :肺冲击伤中的过牵效应可能包含两个效应 ,一是肺组织过度扩张 ,超出其强度极限而破裂 ,即发生过度扩张效应 ;二是肺扩张过快而撞击在胸腔内表面造成肺表面损伤 ,即发生过速扩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过牵效应 动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强度与幼年大鼠肺冲击伤程度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袁丹凤 杨傲 +3 位作者 麻超 梁毅 代维 周继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索冲击波强度与幼年大鼠肺冲击伤程度的量效关系,为儿童冲击伤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方法:选取20天龄幼年健康SD雄鼠40只,随机分为4组:BIG1、BIG2、BIG3和BIG4,每组各10只,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以4.8~5.8 MPa驱动压致伤,观... 目的:探索冲击波强度与幼年大鼠肺冲击伤程度的量效关系,为儿童冲击伤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方法:选取20天龄幼年健康SD雄鼠40只,随机分为4组:BIG1、BIG2、BIG3和BIG4,每组各10只,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以4.8~5.8 MPa驱动压致伤,观察各组动物伤后生命体征、肺大体解剖和光镜病理等,并进行肺冲击伤严重程度评分。结果:幼鼠在驱动压致伤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表现,外耳道出血发生率为57.5%(46/80)。肺大体解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水肿和肺不张等。光镜下病理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渗出、炎症细胞的浸润、肺间质水肿增厚、肺泡内水肿和肺泡壁的断裂等。4.8 MPa驱动压时,动物所受超压峰值为433 kPa,正向冲量14226.4 kPa∙m,肺器官损伤定级(OIS)集中在Ⅱ、Ⅲ级(40%、30%),肺冲击伤简明损伤定级(AIS)评分为0.90±0.57,损伤程度为轻度;5.0 MPa驱动压时,超压峰值为447.7 kPa,正向冲量14463.5 kPa∙m,OIS多集中在Ⅲ级(60%),AIS评分为1.60±0.69,损伤程度为中度;5.5 MPa驱动压时,超压峰值为484.7 kPa,正向冲量15017.0 kPa∙m,OIS多集中在Ⅳ级(70%),AIS评分为3.10±0.56,损伤程度为较重;5.8 MPa驱动压时,超压峰值为506.8 kPa,正向冲量15325.5 kPa∙m,OIS集中在Ⅴ级(40%)附近,AIS评分为4.00±0.67,肺损伤程度为重度。各组间损伤严重程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采用4.8~5.8 MPa高压段的驱动压可建立稳定的幼年SD鼠轻~重度肺冲击伤模型。幼年大鼠肺组织对冲击波损伤的耐受性强于成年大鼠肺组织,也强于幼年兔肺组织,其机制尚不太清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幼年大鼠 冲击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伤后大鼠海马及脑干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肺冲击伤伤情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建新 王正国 +2 位作者 IboljaCernak 苄修武 刘大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比较观察了胸部局部或全身冲击伤后大鼠海马和脑干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肺冲击伤伤情的关系。采用BST Ⅰ和BST Ⅲ型生物激波管分别致全身和胸部局部冲击伤。尸检显示 ,全身或胸部局部暴露冲击波仅导致明显的肺冲击伤 ,脑组织无明显的... 比较观察了胸部局部或全身冲击伤后大鼠海马和脑干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肺冲击伤伤情的关系。采用BST Ⅰ和BST Ⅲ型生物激波管分别致全身和胸部局部冲击伤。尸检显示 ,全身或胸部局部暴露冲击波仅导致明显的肺冲击伤 ,脑组织无明显的器质性损害。电镜结果显示 ,胸部局部或全身冲击伤后 ,海马和脑干神经细胞出现明显的结构改变 ,肺冲击伤伤情愈重 ,海马和脑干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也愈明显。提示全身或胸部局部冲击伤虽未引起脑组织肉眼上的明显损伤 ,但可造成海马和脑干组织超微结构的明显改变 ,并与肺冲击伤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海马 脑干 超微结构 肺冲击伤 全身冲击伤 冲击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犬严重肺冲击伤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单佑安 蒋建新 +5 位作者 杨志焕 郑世刚 李晓炎 邱俊 朱佩芳 王正国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犬严重肺冲击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8条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高压氧治疗组。用BST 1生物激波管造成犬严重肺冲击伤 ,对照组伤后立即给予吸氧、补液、抗感染等处理 ;高压氧治疗组在以上处理基础上于伤后 5小时给...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犬严重肺冲击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8条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高压氧治疗组。用BST 1生物激波管造成犬严重肺冲击伤 ,对照组伤后立即给予吸氧、补液、抗感染等处理 ;高压氧治疗组在以上处理基础上于伤后 5小时给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于伤前及伤后 0 .5、4、8、12小时等时相点检测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伤后 2 4小时内肺体指数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动物伤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发生严重紊乱 ,HR、sBP、PO2 、SO2 、CI、CO及LCW等指标明显下降 ,而SVR、SVRI显著增高 ,但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PO2 略高于对照组 ,而SVR、SVRI略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伤后 2 4小时肺体指数为 (1.83± 0 .38) % ,死亡率为 4 0 % ;高压氧治疗组伤后 2 4小时肺体指数为 (1.35± 0 .19) %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死亡率仅为 1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肺冲击伤 高压氧治疗 血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冲击伤生物力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敏 王正国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9-96,共8页
原发性肺冲击伤生物力学研究概述(-)赵敏,王正国(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市630042)激波,又称冲击波或爆炸波(以下统称激波)作用于机体引起损伤的过程,既是激波作用于机体结构的力学过程,也是生物体以其独特而... 原发性肺冲击伤生物力学研究概述(-)赵敏,王正国(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市630042)激波,又称冲击波或爆炸波(以下统称激波)作用于机体引起损伤的过程,既是激波作用于机体结构的力学过程,也是生物体以其独特而复杂的结构和力学特性响应激波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肺冲击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冲击伤转化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策 蒋建新 +1 位作者 王正国 庄茁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1-5,8,共6页
冲击伤是火药、炸药等易燃、易爆品发明的副产物。肺脏作为爆炸冲击致伤中最易受累的空腔脏器,是临床冲击伤诊治的重点。与普通急性肺损伤相比,肺冲击伤在致伤原因、病理生理反应、诊治和防护、转归和预后等方面,有其特定表现形式与制... 冲击伤是火药、炸药等易燃、易爆品发明的副产物。肺脏作为爆炸冲击致伤中最易受累的空腔脏器,是临床冲击伤诊治的重点。与普通急性肺损伤相比,肺冲击伤在致伤原因、病理生理反应、诊治和防护、转归和预后等方面,有其特定表现形式与制约瓶颈。既往依据伤员症状、体征、影像学、血气分析,在肺冲击伤诊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鉴于当前安全形势和生产、生活潜在爆炸风险,爆炸物种类、理化性质、爆炸当量以及爆炸现场的复杂空间分布为肺冲击伤的诊治与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创伤救治水平显著提升背景下,肺冲击伤伤员在诊治上对基于疗效和后期康复的个体化诊治需求尤为迫切,对肺冲击伤高效防护新措施渐趋关注。因此,笔者在系统回顾肺冲击伤流行病学规律基础上,从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高效防护三方面概述肺冲击伤转化研究现状,并基于瓶颈问题提出愿景和展望,以期从转化医学视角分析肺冲击伤的历史、现状,探究肺冲击伤理论成果向精准治疗和高效防护转化的可行性,尝试从既往定性诊治转化为以量化评估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治,旨在为肺爆炸冲击伤精准救治和防护范式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创伤和损伤 冲击耗散 精准医学 转化医学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冲击伤后动脉血气和X线胸片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孝华 杨志焕 +2 位作者 冷华光 李晓英 尹友国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3年第1期6-7,63,共3页
本文报告了狗和绵羊冲击伤后动脉血气和X线胸片的改变。结果表明在肺冲击伤伤情较重时,可见PaO_2明显下降和X线胸片显示片状或絮状阴影,而对伤情较轻者则两者均未见明显改变。结果提示血气和X线胸片检查对较重的肺冲击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动脉血气 X线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肺冲击伤实验动物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怀东 张兆瑞(综述) 陈良安(审校)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炸药、炸弹(含核弹、燃料空气炸弹)、锅炉、煤气等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损伤称为原发冲击伤或爆震伤(blastinjury)。其中以原发肺冲击伤最具代表性。近年来,世界上局部冲突频发,恐怖事件、日常突发事件... 炸药、炸弹(含核弹、燃料空气炸弹)、锅炉、煤气等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损伤称为原发冲击伤或爆震伤(blastinjury)。其中以原发肺冲击伤最具代表性。近年来,世界上局部冲突频发,恐怖事件、日常突发事件(如煤气、煤矿瓦斯爆炸等)不断增多,暴露在爆炸物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已经成为平民和军事人员日益增加的威胁,尤其现代战争和恐怖袭击中爆炸性武器导致冲击伤的发生率达30%~50-4%,已成为战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动物实验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治疗对犬严重肺冲击伤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单佑安 蒋建新 周继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24-1124,共1页
关键词 肺冲击伤 血液动力学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肺冲击伤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16
作者 李怀东(综述) 陈良安(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378,共5页
肺脏是爆炸冲击伤最易受累的脏器之一,是冲击伤实验研究的重点。过去通过将多种动物暴露于冲击波致伤,在肺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学表现、安全性阈值和预测模型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近些年来,研究重点转向冲击伤的分子机制... 肺脏是爆炸冲击伤最易受累的脏器之一,是冲击伤实验研究的重点。过去通过将多种动物暴露于冲击波致伤,在肺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学表现、安全性阈值和预测模型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近些年来,研究重点转向冲击伤的分子机制方面。本文从肺冲击伤的细胞因子活性变化、氧化应激反应及治疗等方面综述其主要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动物实验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实爆条件下新型聚脲类材料对肺冲击伤的防护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钰奇 张华才 +4 位作者 文大林 杜娟 张安强 杨策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875-1881,共7页
目的通过肺冲击伤防护效应及冲击波超压峰值衰减效能进行检测、验证,筛选防冲击波性能良好的新型聚脲类材料,为冲击波防护装备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支撑。方法采用7 kg TNT炸药球,在旷场空爆条件下,观察距离爆心3.8 m和5.8 m处被覆... 目的通过肺冲击伤防护效应及冲击波超压峰值衰减效能进行检测、验证,筛选防冲击波性能良好的新型聚脲类材料,为冲击波防护装备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支撑。方法采用7 kg TNT炸药球,在旷场空爆条件下,观察距离爆心3.8 m和5.8 m处被覆不同组合防护材料的人体躯干模型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变化。根据新型聚脲类材料(PUR)分子结构和组分(分子结构改造、微米级玻璃颗粒夹杂)不同,以及与现役使用的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组合分为8组:PE、PUR1+PE、PUR1G20+PE、PUR1G30+PE、PUR2+PE、PUR2G20+PE、PUR2G30+PE、PUR3+PE;每组材料组合于两个距离各测试1次。同时选择衰减冲击波性能良好的聚脲类材料品种,制备山羊胸部防冲击波模具,进行生物防护效应实验。选取24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无防护组、PE防护组、优选聚脲(PUR)防护组和优选聚脲+PE防护组。根据7 kg TNT空爆冲击波超压估值,选择具有较强冲击波杀伤范围的距离爆心3.6、3.8 m处观察穿戴优选聚脲模具山羊在上述模拟实爆条件下,胸壁加速度、生命体征、肺脏伤情及其等级变化。结果在距离爆心3.8 m和5.8 m处,新型聚脲组对冲击波衰减效能较PE组分别增加23%~35%和25%~50%。在距离爆心3.6 m和3.8 m处,优选聚脲+PE防护组动物胸壁加速度较无防护组分别降低55.56%和65.20%,肺脏伤情较PE防护组显著减轻,伤情等级减轻2级。结论新型聚脲材料通过衰减冲击波对肺冲击伤有高效防护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超压峰值 胸壁加速度 聚脲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冲击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雪莹 高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随着全世界范围爆炸武器使用频率增长及爆炸事件的频发,爆炸引起的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肺冲击伤(blast lung injmy,BLI)由于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冲击波特征、致伤机制以及BLI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几个方面... 随着全世界范围爆炸武器使用频率增长及爆炸事件的频发,爆炸引起的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肺冲击伤(blast lung injmy,BLI)由于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冲击波特征、致伤机制以及BLI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BLI) 原发性冲击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肺冲击伤病理生理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怀东 张兆瑞 陈良安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肺冲击伤犬模型的病理生理学的变化,以期为肺冲击伤的诊治提供基础研究根据。方法健康杂种犬18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单纯肺冲击伤组(B组)。建模后观察7 h,每1小时记录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实验结束后留... 目的观察原发肺冲击伤犬模型的病理生理学的变化,以期为肺冲击伤的诊治提供基础研究根据。方法健康杂种犬18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单纯肺冲击伤组(B组)。建模后观察7 h,每1小时记录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实验结束后留取肺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小型冲击波发生器致犬肺冲击伤后,氧合下降;肺组织水肿明显;病理改变明显。结论通过小型冲击波发生器致伤犬的方法可成功建立肺冲击伤犬动物模型,有望为肺冲击伤诊治提供某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肺冲击伤 动物模型 病理生理学变化 战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里维和二级医院肺冲击伤的治疗体会
20
作者 辛宁 安艳新 +1 位作者 王鑫 唐静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278-1280,共3页
近年来,世界上恐怖事件、局部冲突频发,尤其现代恐怖袭击中爆炸性武器导致冲击伤的发生率达30%?50.4%,已经成为战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2]。肺组织因其含气的结构特征使其在爆炸中极易成为靶器官,从而导致肺冲击伤的发生。尽管... 近年来,世界上恐怖事件、局部冲突频发,尤其现代恐怖袭击中爆炸性武器导致冲击伤的发生率达30%?50.4%,已经成为战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2]。肺组织因其含气的结构特征使其在爆炸中极易成为靶器官,从而导致肺冲击伤的发生。尽管单兵个人防护装备已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胸部爆炸伤发生的可能,但原发性肺冲击伤仍是武装冲突中常见的战伤之一。而在使用自制爆炸装置(IED)的恐怖袭击中,对没有个人防护的非军事人员而言,可因爆炸发生严重的肺冲击伤'而国内有关战伤所致肺冲击伤系统治疗的文献较少,笔者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参加联合国驻马里稳定特派团(简称联马团)第五批维和二级医院执行维和任务。自2017年5月进驻任务区以来,共接受4批次24例战伤患者,其中包括2例战伤所致肺冲击伤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为总结经验,现将此2例肺冲击伤的特点与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和 肺冲击伤 战伤 马里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