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影响
1
作者 邱房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针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研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设做研究时间跨度,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选参与研究,共计有52例,基于掷骰子法完成组别划分,共有22例患者施... 针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研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设做研究时间跨度,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选参与研究,共计有52例,基于掷骰子法完成组别划分,共有22例患者施以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设为比照组;共有30例患者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设为研讨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评估肩关节功能,并对并发症发生率实施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在研讨组长于比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在研讨组较比照组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于比照组、研讨组之间相比,(P>0.05)。研讨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相比比照组更高(68.18%),(X2=5.6100,P=0.0178)。并发症发生率(包含骨折不愈合、肱骨移位、肱骨头坏死、切口感染)在研讨组低于比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头置换联合和营止痛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小刚 高金玲 +2 位作者 陈祥 周晓祥 唐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肱骨头置换联合和营止痛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肱骨头置换术组(单纯手术组)20例,和... 目的分析肱骨头置换联合和营止痛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肱骨头置换术组(单纯手术组)20例,和肱骨头置换术联合和营止痛汤加减治疗(手术联合中药组)30例。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术后肿胀消失时间、肩关节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评估VAS评分;术后随访2年评估肩关节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联合中药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关节肿胀消失时间及肩关节开始康复训练时间较单纯手术组短(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VAS评分较单纯手术组低(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随访,手术联合中药组Neer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手术联合中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较单纯手术组的30.00%低(P<0.05)。结论相较而言,肱骨头置换术配合中医治疗用于骨质疏松性肱骨头骨折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及水肿等症状,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实施,并促进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头置换 和营止痛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3
作者 马腾骏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34例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34例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34例肱骨头假体位置良好,肩关节对应关系良好。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28例大、小结节骨痂形成;6例大、小结节未见骨痂形成,考虑与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有关。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12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为91.18%;34例肱骨头假体位置良好,肩关节对应关系良好,肱骨大、小结节均愈合;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84°~110°(97°±13°),水平位内旋68°~86°(77°±9°)、外旋60°~70°(65°±5°)。结论肱骨头置换加锚钉线重建肩袖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头置换 锚钉线 肩袖重建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昊 查振刚 +3 位作者 林宏生 候辉歌 冯永洪 李劼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0-56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探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骨科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探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骨科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大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简称假体置换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简称切开固定组)。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通过优良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同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部分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组48例,随访40例。疗效优16例、良1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5.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3例,随访36例。疗效优9例、良12例、可8例、差7例,优良率58.3%。同时,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相对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和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较好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并且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军 鲁厚根 +1 位作者 廖全明 孙之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2-844,共3页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PH)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20例,Neer四部分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LPPH内固定术2...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PH)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20例,Neer四部分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LPPH内固定术27例(LPPH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人工肱骨头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5.7±6.4)个月,LPPH组Neer评分为(85.4±8.5)分,人工肱骨头组Neer评分为(88.7±6.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H组优良率为77.8%,人工肱骨头组优良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H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用于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9
6
作者 潘昭勋 曲连军 +3 位作者 杨晓明 张洪鑫 崔岩 孙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620-6623,共4页
背景: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但人工肱骨头置换过程中如何重建和恢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其关键技术值得探讨。目的: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背景: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但人工肱骨头置换过程中如何重建和恢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其关键技术值得探讨。目的: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技术关键。方法:选择1999-06/2009-01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1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4例,女9例,年龄在69.2(63~78)岁。术中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假体植入得当,修复肩袖损伤,术后进行康复训练,采用Neer评分标准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随访51(9~112)个月,Neer评分标准显示,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5%;X射线片示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或断柄,患者均能完成日常活动,10例主观非常满意,主观满意度为77%。在熟悉肩关节解剖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遵循肱骨头置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置换后落实必不可少的康复训练过程,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近端 人工置肱骨头置换 疗效 老年人 人工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佘荣峰 张一 +3 位作者 王远政 张彬 陈鹏 黄琪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35-2341,共7页
背景:为解决骨质疏松骨折行内固定可能出现的螺钉切出、松动、把持力不足等并发症,目前一种新的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PHILOS锁定钢板被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但国内应用该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鲜见报... 背景:为解决骨质疏松骨折行内固定可能出现的螺钉切出、松动、把持力不足等并发症,目前一种新的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PHILOS锁定钢板被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但国内应用该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鲜见报道。目的:比较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68-88岁,其中10例行骨折切开复位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另12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进行肩关节目测类比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试验获得贵州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02)号。结果与结论:①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0±1.6)个月;②两组术中未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栓塞等并发症;内固定组术后1例出现肩关节僵硬,两组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异位性骨化、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未出现螺钉拔出及切割等不良反应;③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肱骨头置换组(P<0.05);④两组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与肩关节Constant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获得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相近的临床疗效,是部分可能需行肩关节置换患者选择内固定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螺钉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 内固定 锁定钢板 肱骨头置换 疗效比较 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及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头粉碎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周来喜 许世存 +1 位作者 郑廷忠 王庆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7期492-493,共2页
目的了解人工肱骨头号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头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新鲁老年肱骨头号粉碎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3例,AO锁定接骨板固定9例,作疗效比较.结果,经11~65个月随访,人工肱骨头号置换患者肩关节外展以及外旋... 目的了解人工肱骨头号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头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新鲁老年肱骨头号粉碎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3例,AO锁定接骨板固定9例,作疗效比较.结果,经11~65个月随访,人工肱骨头号置换患者肩关节外展以及外旋功能恢复较内固定术患者佳(P<0.05),未发现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现象,未出现假体松动、断柄等.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肱骨头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早期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 接骨板 老年性 肱骨粉碎骨折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赵训明 廖全明 +2 位作者 王克军 裴洪 陈顺广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3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24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来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19.5个月(12~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101±13)分钟、术中出血量(237.9±32.4)m L、Neer评分(82.5±3.2)、Constant-Murley评分(71.7±5.0);置换组手术时间(98±11)分钟、术中出血量(246.0±39.8)m L、Neer评分(82.9±4.5)、Constant-Murley评分(73.5±5.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肱骨头置换组有2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通过三角巾悬吊后关节脱位均得到纠正。有1例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改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相似,对不可修复的肱骨近端骨折宜行肱骨头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金华 杨栋 +1 位作者 戴峰 郑志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102-104,共3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在年轻患者中此类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创伤所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通常指NeerⅢ型和NeerⅣ型骨折,其损伤严重,预后差.本研究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在年轻患者中此类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创伤所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通常指NeerⅢ型和NeerⅣ型骨折,其损伤严重,预后差.本研究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克平 李智明 +3 位作者 周海宇 张富强 杨晨晖 盛晓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39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24例,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39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24例,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和术后疼痛程度等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4个月,Neer评分:优15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满意,术中假体的正确植入、肩袖的有效修复、大小结节的正确重建以及个体化的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确保术后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贺云飞 刘耀明 +2 位作者 石鹏飞 程刚 刘兴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06-407,共2页
目的比较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我科分别采用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68例,其中肱骨头置换术35例,锁定钢板... 目的比较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我科分别采用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68例,其中肱骨头置换术35例,锁定钢板内固定33例。术后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内固定组骨折移位、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结论中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尤其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Neer三、四部分骨折应首选肱骨头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头置换 锁定钢板 功能评价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5
13
作者 常山 刘战立 +2 位作者 田家亮 严小虎 何铸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适应证,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总结37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病例资料。按Neer分型对其中11例四部分骨折伴有肱骨头粉碎者采用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并早期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适应证,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总结37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病例资料。按Neer分型对其中11例四部分骨折伴有肱骨头粉碎者采用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并早期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11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6例伴肩关节脱位(2例同时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结果11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Constant Functional Score总体平均评分83,总体优良率82%。无1例发生关节再脱位,无手术并发症,患者主观均满意。结论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术中有效修复肩袖和大小结节,结合早期合理关节功能锻炼,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肩脱位 肱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与锁定钢板治疗的对比 被引量:15
14
作者 董宏然 施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7390-7393,共4页
背景:NeerⅢ型、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是较难处理的骨折类型,一直争议较多。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头置换治疗与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4-06/2006-08收治的2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应用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 背景:NeerⅢ型、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是较难处理的骨折类型,一直争议较多。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头置换治疗与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4-06/2006-08收治的2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应用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以文献检索的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及常规内固定方法,选折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研究作为对照。按Neer评分标准比较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26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为11~36个月,平均24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11例,满意13例,不满意2例。与文献报道采用锁定钢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疗效优于常规内固定组P<0.05)。并发症:肱骨头置换组疼痛2例;锁定钢板组肱骨头坏死6例,疼痛3例;常规手术组感染1例,肩峰撞击4例,肱骨头坏死6例,疼痛6例。结果提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人工肱骨头置换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锁定钢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季峰 谢跃 +1 位作者 王守国 费昊东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5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22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行置换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2例手术均成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0个月。...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22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行置换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2例手术均成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0个月。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和脱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Neer评分显示,优8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缓解患者疼痛,重建其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姚兆鹏 许永武 +1 位作者 罗爱英 杨承花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应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n=31)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置换组,n=20)治疗。采用Neer评分评定... 目的探讨应用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应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n=31)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置换组,n=20)治疗。采用Neer评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随访3~60个月,平均28.3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4%,置换组优良率为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选择正确的适应证、有效的肩袖重建和完善的术后康复计划是保证预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钢板内固定 人工肱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闫汝蕴 刘晓华 +1 位作者 陶莉 彭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HR)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2月住院治疗HHR患者20例,术后24小时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结果:术后12周,患者已经能够完成绝大部分日常生活;GEPI评分:... 目的:前瞻性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HR)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2月住院治疗HHR患者20例,术后24小时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结果:术后12周,患者已经能够完成绝大部分日常生活;GEPI评分:术后6周25.6%±2.6%,术后12周10.2%±3.1%,治疗结束时8.3%±1.6%;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到正常范围;术后24周,肩部肌肉肌力达到4级以上,能够完全满足患者日常生活的需要。结论:HHR患者术后实行围手术期、个性化、系统性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伤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骨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治疗 HHR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被引量:11
18
作者 顾志坚 王永刚 +4 位作者 王哲军 饶根云 陈大勇 沈谷丰 谢乐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置换治疗 不稳定骨折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20
19
作者 徐红革 王良恩 +1 位作者 邱志杰 杨勇 《西部医学》 2015年第8期1209-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LPPH)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设计将90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组(置换组)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各45例,内固...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LPPH)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设计将90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组(置换组)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各45例,内固定组患者行切开复位LPPH,置换组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Neer功能评分及疗效。结果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7.49±10.81)min、(214.81±24.72)ml和(16.27±3.08)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患者手术优秀率分别达到33.33%和31.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和Neer总评分分别达到(24.52±3.76)分,(25.20±3.87)分和(81.84±3.0)分,显著高于置换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均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出血量更少,愈合更快,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Neer功能恢复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豪杰 陈云丰 +1 位作者 王磊 李琦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5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PHILOS)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HA)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3部分和4部分骨折(或伴脱位)47例,其中PHILOS组29例和HA组18例。观察记...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PHILOS)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HA)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3部分和4部分骨折(或伴脱位)47例,其中PHILOS组29例和HA组18例。观察记录患术后3m、6m及12m的Constant—Murley评分和DASH评分,术后12m的SF-36量表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和二次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rn的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DASH评分、术后12m的SF-36量表评分、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m、术后12m的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DASH评分PHILOS组优于HA组,PHILOS组2例行二次手术,HA组无二次手术。结论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相比,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更好的功能结果,相近的并发症,生活质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人工肱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