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邝孝坤 田可为 +7 位作者 范克杰 马文龙 刘英科 严嘉祥 王敬威 田燃 栗林 陈柯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0期44-5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femoral neck shortening,FNS)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目的:系统评价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femoral neck shortening,FNS)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搜集有关FNF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FNS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3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涉及1583例FNF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3.10,95%CI(0.36,5.84),P=0.026]、骨质疏松[OR=3.44,95%CI(2.50,4.75),P=0.000]、Singh指数Ⅳ~Ⅵ级[OR=1.57,95%CI(1.11,2.23),P=0.011]、GardenⅢ~Ⅳ型[OR=3.65,95%CI(1.95,6.85),P=0.000]、PauwelsⅢ型[OR=5.01,95%CI(2.98,8.43),P=0.000]、切开复位[OR=3.29,95%CI(1.69,6.42),P=0.000]、Garden指数Ⅲ~Ⅳ级[OR=5.15,95%CI(3.94,6.74),P=0.000]均为FNF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FNS的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置钉方式、住院时间与FNS的关联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指数按照数据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二分类变量组(≤24 kg·m^(-2)/>24 kg·m^(-2))的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是FNS的危险因素[OR=3.32,95%CI(2.19,5.03),P=0.000];连续性变量组的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与FNS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受伤至手术时间按照时间划分的界值进行亚组分析,24 h界值组(≤24 h/>24 h)的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与FNS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4 d界值组(≤4 d/>4 d)的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4 d是FNS的危险因素[OR=2.04,95%CI(1.46,2.86),P=0.000]。完全负重时间按照时间划分的界值进行亚组分析,2个月界值组(≤2个月/>2个月)的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个月内完全负重是FNS的危险因素[OR=2.57,95%CI(1.03,6.38),P=0.000];3个月界值组(≤3个月/>3个月)的分析结果显示,完全负重时间与FNS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Meta分析,所得结果接近,表明研究结果稳健可靠。基于Garden分型进行发表偏倚分析,Egger’s检验结果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19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年龄、骨质疏松、Singh指数Ⅳ~Ⅵ级、GardenⅢ~Ⅳ型、PauwelsⅢ型、切开复位、Garden指数Ⅲ~Ⅳ级是FNF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FNS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与FNS的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股骨颈短缩 危险因素 专题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德 王海洋 +1 位作者 郭思远 王龙岗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在随访期间的X线影像测量股骨颈短缩情况。收集患...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在随访期间的X线影像测量股骨颈短缩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Garden分型、复位质量及Singh指数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5 mm的发生率为43.1%(50/1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骨密度T值、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Garden对线指数、Singh指数、负重时间、术后Harris评分与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骨密度T值≤-2.5、Garden分型(Ⅲ~Ⅳ型)、Pauwels分型(Ⅲ型)、Garden对线指数(Ⅲ~Ⅳ型)、负重时间≤2个月和术后Harris评分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骨密度T值≤-2.5、Garden分型(Ⅲ~Ⅳ型)、Pauwels分型(Ⅲ型)、Garden对线指数(Ⅲ~Ⅳ型)、负重时间≤2个月和术后Harris评分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短缩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2
3
作者 冯晓飞 余霄 庞清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64-369,共6页
背景:股骨颈短缩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见现象,其发生、临床症状及其转归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 背景:股骨颈短缩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见现象,其发生、临床症状及其转归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患者的X线片测量股骨颈短缩情况,记录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预后情况;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与Singh指数等情况,分析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110例患者中股骨颈短缩≥5 mm的发生率为55.5%(61/110),≥10 mm的发生率为33.6%(37/110),≥20 mm的发生率为6.4%(7/110)。75.4%的股骨颈短缩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股骨颈短缩组的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无短缩组(P<0.05)。疼痛是股骨颈短缩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股骨颈短缩的发生与骨折的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骨骼质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股骨颈短缩组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但与晚期股骨头坏死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有较高的股骨颈短缩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应密切观察。股骨颈短缩可一定程度上影响髋关节功能,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骨折的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骨骼质量是决定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股骨颈短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短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0
4
作者 牟帅 肖鹏 +1 位作者 张建亮 侯伟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04-3309,共6页
背景:空心钉内固定目前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 背景:空心钉内固定目前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地区3家骨科医院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术后随访信息的1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术后股骨颈短缩作为预后观察指标,记录患者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主要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Garden分型、Garden指数、骨密度T值、Singh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负重时间等因素与术后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关系,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为48.6%(54/111),其中股骨颈短缩10-19 mm的发生率为31.5%(35/111)、股骨颈短缩≥20 mm的发生率为5.4%(6/111);②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占76%;③股骨颈短缩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地负重时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和跛行,股骨颈短缩的临床表现分析结果显示,颈短缩组以中度疼痛为主(67%),无短缩组以无疼痛/轻度疼痛为主(86%);颈短缩组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8%vs.21%),颈短缩组患者跛行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1%vs.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Garden指数为Ⅲ,Ⅳ级、骨密度T值≤-2.5、负重时间≤2个月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存在很高的股骨颈短缩发生风险,而发生时间主要集中术后6个月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短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潘永飞 何一成 张晓峰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影响因素以及股骨颈短缩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4月本科收治的86例经空心螺钉固定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2±10.3)岁,GardenⅠ型24...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影响因素以及股骨颈短缩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4月本科收治的86例经空心螺钉固定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2±10.3)岁,GardenⅠ型24例,GardenⅡ型20例,GardenⅢ型26例,GardenⅣ型16例。术后定期摄片复查,术后1年进行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对影响股骨颈短缩的因素进行单因素c2检验,对于术后股骨颈短缩及未短缩之间进行t检验。结果 86例患者获得11~36个月随访[平均(22.8±8.24)个月];术后共有28例(32.6%)发生股骨颈短缩,股骨颈短缩<5 mm的患者有4例,Harris评分与未发生股骨颈短缩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8 1,P=0.096 2);股骨颈短缩5~10 mm的患者11例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 0,P=0.005 7);股骨颈短缩>10 mm的有13例,Harris评分低于股骨颈短缩5~10 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 8,P=0.003 8)。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固定术后的股骨颈短缩与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以及BMI指数相关,与性别、术后负重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固定术后的股骨颈短缩与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以及BMI指数相关,术后股骨颈短缩>5 mm的患者髋关节功能会出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股骨颈短缩 影响因素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番 杜云峰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某院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收治的11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股骨颈短缩进行分组,分析患者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某院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收治的11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股骨颈短缩进行分组,分析患者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24个月时114例患者中共计有46例患者发生股骨颈短缩,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为40.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股骨颈缩短组体质量指数显著高于无股骨颈缩短组,骨折至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无股骨颈缩短组,两组在术前骨密度、Garden分型、Singh指数、Garden对线指数、术后Harris评分、负重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较大、骨折至手术时间较长、术前骨密度下降、Garden分型为Ⅲ~Ⅳ、Garden对线指数Ⅲ~Ⅳ、负重时间>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较低是导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缩短的危险因素(β>1,OR>1,P<0.05或P<0.01)。结论: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较大、骨折至手术时间较长、术前骨密度下降、Garden分型为Ⅲ~Ⅳ、Garden对线指数Ⅲ~Ⅳ、负重时间>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较低,临床可尽早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识别并针对性干预,以此降低股骨颈缩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复位内固定 股骨颈短缩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宛磊 代彭威 +1 位作者 王伟 张晓光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1年随访,了解两组术后1年内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同时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包括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62.47±11.18)min、下床活动时间(14.16±1.72)d、住院时间(16.78±2.41)d显著较短,术中出血量(87.40±14.60)m L较少(P<0.01);研究组1年内股骨颈短缩率29.72%略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91.89%略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rris评分(82.46±5.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较满意,但预后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不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故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优缺点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股骨颈短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壮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股骨颈短缩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涛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23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青壮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股骨颈短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青壮年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股骨颈短缩分为短缩组与未短缩组。收集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青壮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股骨颈短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青壮年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股骨颈短缩分为短缩组与未短缩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壮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股骨颈短缩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患者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有10例(20.83%),未发生股骨颈短缩的有38例(79.17%)。青壮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股骨颈短缩的发生不受年龄、合并病、复位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Singh指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P>0.05);但可能与性别、空心钉置入方式、骨折复位质量、骨密度值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空心钉平行置入、骨折复位质量不满意、骨密度值T≤-2.5 SD均可能是影响青壮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股骨颈短缩的危险因素(OR>1,P<0.05);所有患者接受术后1年的随访,短缩组的人工髋关节(Harris)评分比未短缩组低(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空心钉平行置入、骨折复位质量不满意、骨密度值T≤-2.5 SD可能是青壮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股骨颈短缩的危险因素,股骨颈短缩可对髋关节功能造成影响,但不影响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外展嵌插型 股骨颈短缩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的短缩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粤 郑士伟 +2 位作者 吴亮 张岩 杨铁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98-1604,共7页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4例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有8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满意后,以3枚平行空心钉固定。以短缩≥5mm,短缩≥10mm,短缩≥20mm为3个参考点,考察短缩(双侧股骨颈中心线对比)发生情况,以及多个因素对股骨颈短缩发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86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2.6mm,平均(5.21±5.49)mm。股骨颈短缩≥5mm的发生率为36%(31/86),股骨颈≥10mm的发生率为19%(16/86),股骨颈短缩≥20mm的发生率为3%(3/86)。3种短缩形式分组结果的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短缩≥5mm就会影响髋关节功能。性别、年龄、singh指数、Garden指数、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提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股骨颈短缩≥5mm就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短缩 空心钉 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性别 年龄 体质量指数 调查分析 省级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朴海旺 祖思源 +6 位作者 陈申跳 徐文硕 王荣升 侯艳 付莹 延靖蕾 孙彦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2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2-01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103例股骨颈骨折,其中55例采用3枚空心钉倒三角形内固定,48例采用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股骨... 目的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2-01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103例股骨颈骨折,其中55例采用3枚空心钉倒三角形内固定,48例采用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股骨颈短缩分为短缩组和非短缩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Garden分型、解剖分型、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螺钉数量、术后负重时间、复位质量,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6个月,平均19.87个月。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股骨颈短缩分为短缩组(n=51)和非短缩组(n=52),两组年龄、性别、骨折Garden分型、解剖分型、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值、螺钉数量、负重时间、复位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负重时间<8周、骨密度降低(T值≤-2.5 SD)、螺钉数量为3枚、复位质量为Garden指数Ⅱ级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颈短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良好的复位质量及推迟负重时间可以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更好地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 股骨颈短缩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对髋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余霄 张迪峰 +3 位作者 宋蒙胜 陈泽铭 杨凯 庞清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2628-2632,共5页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估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对股骨头颈、螺钉以及髋臼受力状况,从力学角度对股骨颈及髋臼进行受力分析。方法收集1名健康成年女性髋部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重建Mimics软件及相关功能模拟建立Pauwells角>...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估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对股骨头颈、螺钉以及髋臼受力状况,从力学角度对股骨颈及髋臼进行受力分析。方法收集1名健康成年女性髋部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重建Mimics软件及相关功能模拟建立Pauwells角>50°的股骨颈骨折空心钉术后短缩模型,分为正常无短缩组、短缩2.5 mm组、短缩7.5 mm组、短缩12.5 mm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 2012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不同股骨颈短缩模型的髋臼表面、股骨头表面、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应力云图等相关数据。结果股骨颈无短缩、短缩2.5 mm、短缩7.5 mm和短缩12.5 mm的情况下,股骨颈上方空心钉最大拉伸应力以及股骨颈骨折端最大应力值逐渐增大;股骨颈下方以及内侧皮质区受到的最大压缩应力值逐渐减小;股骨头表面最大应力分别为14.9、15.0、16.3、16.3 MPa,髋臼表面最大应力则分别为10.1、10.1、10.5、11.7 MPa。结论股骨颈短缩后髋关节力学环境发生变化,随着颈短缩程度的加剧髋臼的应力峰值不断增高,当股骨颈重度短缩时,导致负荷分布不均,髋关节复杂活动能力下降,并且股骨颈骨折术后短缩的改变可能在术后股骨头坏死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股骨颈短缩 有限元分析 髋关节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新鲜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三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兆波 尤加省 杨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析闭合复位下三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采取三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是否移位、体重指数等,并且观察临... 目的探析闭合复位下三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采取三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是否移位、体重指数等,并且观察临床疗效,包括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股骨颈短缩及股骨头塌陷坏死发生率等,分析影响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及股骨颈短缩和股骨头塌陷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末次随访Harris功能评分平均(86.21±6.06)分,其中优34例、良45例、一般19例、差2例,总体优良率79.00%。共有20例患者发生股骨颈短缩或股骨头塌陷坏死(其中8例发生股骨头塌陷坏死、12例出现股骨颈短缩改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颈短缩和股骨头塌陷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OR=6.49,P<0.05),年龄、骨折类型和复位质量是影响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的保护因素(t分别=-2.68、-4.23、-3.75,P均<0.05)。结论三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总体临床疗效较满意,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及复位质量不良是导致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股骨颈短缩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金翔赟 周春 +1 位作者 董宇启 黄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81-84,共4页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适用于所有无移位骨折以及青壮年移位骨折。然而,术后10%~20%患者会发生内固定失败,需行二次手术,即使骨折愈合,股骨颈短缩也非常常见,并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适用于所有无移位骨折以及青壮年移位骨折。然而,术后10%~20%患者会发生内固定失败,需行二次手术,即使骨折愈合,股骨颈短缩也非常常见,并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文就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并发症 内固定失败 股骨颈短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面固定在股骨颈骨折稳定优化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敏 曹晓东 +4 位作者 顾建伟 赵际童 张宇航 王健 骆园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26-30,35,共6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倒三角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相比较,分析双平面固定在股骨颈骨折稳定优化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均使用空心螺钉固定,其中双平面固定(“F”技术)组2... 目的通过与传统倒三角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相比较,分析双平面固定在股骨颈骨折稳定优化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均使用空心螺钉固定,其中双平面固定(“F”技术)组27例,传统倒三角空心螺钉固定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包括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4~43个月,平均(26.3±3.3)个月。双平面固定组股骨颈短缩≥5 mm者6例,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2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5.74±7.06)分。传统倒三角空心螺钉组股骨颈短缩≥5 mm者16例,骨折不愈合5例,股骨头坏死9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2.03±6.19)分。两组患者在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位优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双平面固定通过特殊的空间构型,可有效维持复位,减少股骨颈短缩带来的Harris评分丢失,更好地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双平面固定 股骨颈短缩 稳定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内固定系统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俊 陈昌胜 +5 位作者 徐众华 陈红峰 张锋 王秋平 周金龙 阙云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23-5827,共5页
背景:多年来,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法,目标都是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虽然临床上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较多,但治疗效果各有优缺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新型... 背景:多年来,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法,目标都是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虽然临床上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较多,但治疗效果各有优缺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股骨颈内固定系统固定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观察组)与采用3枚空心螺钉固定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均拍患侧髋关节正位X射线片,均行CT平扫+三维重建。术后拍摄髋关节X射线片对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部分病例行MRI检查。末次随访时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9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8.09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23.19次;术中出血量平均109.29 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86个月;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平均6.0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4.3%,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7%;(2)对照组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74.06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33.41次;术中出血量平均81.56 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69个月;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平均6.7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8.1%,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1.9%;(3)结果表明,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颈系统内固定可缩短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减少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内固定系统 空心螺钉 中青年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短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忠良 林俊宏 费霖莉 《中医正骨》 2020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接受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9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者34例(代谢综合征组)、无代谢综合征者59例(无代谢综...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接受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9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者34例(代谢综合征组)、无代谢综合征者59例(无代谢综合征组)。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髋部疼痛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运动功能,根据髋关节MRI检查结果评价股骨头坏死情况,采用Mose圆心法计算股骨颈短缩长度(股骨颈短缩长度≤5 mm为无短缩、>5 mm为短缩)。结果:①骨折愈合情况。代谢综合征组6例骨折不愈合,无代谢综合征组5例骨折不愈合,2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0,P=0.187);骨折不愈合者均拆除空心螺钉,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②髋部疼痛及髋关节运动功能。排除骨折不愈合者,术后36个月,代谢综合征组的髋部疼痛VAS评分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2.94±1.81)分,(2.11±1.43)分,t=2.356,P=0.021]、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无代谢综合征组[(84.18±5.34)分,(88.39±5.78)分,t=3.257,P=0.002]。③股骨头坏死。排除骨折不愈合者,术后36个月,代谢综合征组9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无代谢综合征组7例出现股骨头坏死,代谢综合征组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χ^2=4.319,P=0.038);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期均采用THA治疗。④股骨颈短缩。排除骨折不愈合者,术后36个月,代谢综合征组股骨颈短缩长度≤5 mm者7例、6~10 mm者12例、≥11 mm者9例,无代谢综合征组股骨颈短缩长度≤5 mm者27例、6~10 mm者16例、≥11 mm者11例,无代谢综合征组股骨颈短缩情况优于代谢综合征组(Z=-2.039,P=0.041);代谢综合征组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χ^2=4.748,P=0.029)。结论:代谢综合征可影响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患者的手术预后,术后髋部疼痛及功能障碍较为明显,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均较高,且股骨颈短缩程度相对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代谢综合征X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短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泽铭 杨放 庞清江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5期698-700,共3页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1])。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由工伤及车祸伤致股骨颈骨折的青壮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临床上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常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60岁以下人群或高龄无法耐受人工髋...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1])。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由工伤及车祸伤致股骨颈骨折的青壮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临床上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常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60岁以下人群或高龄无法耐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通常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尤其是因外伤所致的青壮年人群~([3-4])。目前已有不少文献通过有限元分析,就不同空心螺钉数量、置钉方式、螺钉种类、钉道及新型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本文就以上内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空心螺钉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空心拉力螺钉 空心钉内固定术 股骨颈短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支持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杨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8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支持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2021年5月当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安...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支持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2021年5月当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安装FNS内固定,治疗组采取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支持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骨折复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股骨颈短缩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Haidukeyc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股骨颈短缩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支持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提高髋部功能,减少术后疼痛程度及股骨颈短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技术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短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张晟 胡岩君 余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线相对垂直,骨不连发生率高,本研究即骨折以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内固定方式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从而为此类骨折治疗理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Pauwels Ⅲ型骨折类型建立股... [目的]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线相对垂直,骨不连发生率高,本研究即骨折以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内固定方式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从而为此类骨折治疗理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Pauwels Ⅲ型骨折类型建立股骨颈骨折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5种内固定模型,分别为:a:2枚拉力螺钉模型;b:3枚"倒品字"形排列拉力螺钉模型;c:3枚"倒品字"型排列全螺纹空心螺钉;d:股骨颈锁定钢板的内固定模型;e:I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模型。并于Ansys软件中建立5种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内固定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及位移分布、股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及位移分布,并比较股骨及内固定模型应力峰值、位移峰值,分析骨折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骨折端应力峰值大小分别为:a:10.58 MPa;b:12.51 MPa;c:17.13 MPa:d:5.14 MPa;e:1.62 MPa。内固定的应力峰值分别为a:210.91 MPa;b:116.49 MPa;c:62.56MPa:d:142.49 MPa;e:65.72 MPa。所有模型的位移均集中于股骨头处,其峰值为:a:1.17 mm;b:1.11 mm;c:0.72 mm;d:0.99 mm;e:0.76 mm。[结论]钉板系统对骨折端的力学稳定性维持优于螺钉系统,且能有效预防股骨颈短缩,为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推荐的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 钉板系统 空心钉 愈合 股骨颈短缩
原文传递
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志荣 葛云林 +5 位作者 丁舒晨 金晓均 封江标 符楚迪 虞荣斌 林宗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6月采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采用3枚倒"品"字形平行滑动加压空心... 目的探讨应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6月采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采用3枚倒"品"字形平行滑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Garden分型、骨折部位分型、Pauwels角分型、Singh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颈短缩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记录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并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9.23±3.98)、(18.00±3.6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3,P=0.417)。随访期间A组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B组有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二期行股骨头置换治疗;两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其余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23±2.95)分,显著高于B组的(81.92±3.64)分(t=2.064,P=0.018)。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切出等并发症。A组1例术后1个月出现大腿外侧酸痛,术后3个月基本缓解。术后1年A组均未发生股骨颈短缩,B组发生Ⅰ度短缩3例、Ⅱ度短缩2例、Ⅲ度短缩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14,P=0.000)。结论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相较于传统空心螺钉固定不显著增加股骨头坏死风险,在预防术后股骨颈短缩及改善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多轴锁定钢板 股骨颈短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