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S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36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石明 郑玉堂 +5 位作者 陈联源 杨源中 王建云 马伯俊 谢强 刘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78-778,共1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DCS治疗 股骨隆间骨折 动力髁螺钉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艳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36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均骨性愈合。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7例,良5例,可4...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36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均骨性愈合。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9%。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能降低手术创伤,获得良好固定,减少并发症,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微创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小荣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591-592,共2页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转髓内钉(n=36)或动力髋螺钉(n=34)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转髓内钉(n=36)或动力髋螺钉(n=34)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抗旋转髓内钉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优良率均显著地优于动力髋螺钉。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转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齐伟 孙大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5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其中50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管术,作为观察组,另50例的实施动力性髓螺钉(DHS)内固定治疗,作为对...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其中50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管术,作为观察组,另50例的实施动力性髓螺钉(DHS)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及近远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下地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24个月回访两组的髋关节Harris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并可缩短下地负重时间,且并发症少,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加折断式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5
作者 卢正波 叶作明 +3 位作者 雷廷文 古兴光 梁兵 陈美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DHS 折断式加压螺钉 治疗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瑞良 张媛 李向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3期92-93,共2页
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采用保守治疗虽然有些,但长期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国内外学者[2]普遍认为:手术治疗后早期下床活动是该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由于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解剖学性质比较特殊,要达到... 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采用保守治疗虽然有些,但长期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国内外学者[2]普遍认为:手术治疗后早期下床活动是该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由于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解剖学性质比较特殊,要达到稳定、可靠的即时或长期固定,长期以来都是困扰骨科界的难题,手术方式多种多样[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锁定钢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7
7
作者 尤佳 姜文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8期637-638,共2页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4~97岁,平均75.6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A25例,ⅢB19例...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4~97岁,平均75.6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A25例,ⅢB19例,Ⅳ型1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围手术期失血(250±150)ml。术后56例平均随访22.3个月(5~36个月)。1例患者术后5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出现髋臼磨损,4例股骨大粗隆骨折未愈合,5例术后发现下肢不等长,2例大粗隆结扎钢丝断裂。没有发现假体脱位或无菌性松动。结论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 置换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段泽敏 李高强 +2 位作者 葛满意 方庆山 孙邦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9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各45例。LCP组患者采用LCP内...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各45例。LCP组患者采用LCP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LCP组患者疼痛、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DHS组(P<0.05),但两组患者活动范围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兵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25期3503-3504,共2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5例,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5例,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显著(P<0.01);DHS组优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PFNA组的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手术愈合快、预后效果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灼彬 李桂英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875-878,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DHS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间接受DHS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 目的:分析比较DHS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间接受DHS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DHS内固定组40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2例;均合并有多系统内科疾病。按Evens分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期间内科并发症,内植物相关性并发症,一年死亡率,术后一年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的指标。结果:DHS内固定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6和18个月。DHS内固定治疗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期间内科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相当(P>0.05),但内植物相关性并发症,一年内死亡率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降低了内植物并发症,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了卧床时间,降低了死亡率。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患者不提倡使用DHS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DHS内固定术 股骨隆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德强 汤欣 张卫国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8年3月~2004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科分别接受动力髖螺钉(DHS,A组),Gamm a钉(B组),股骨近端钉(PFN,C组)内固...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8年3月~2004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科分别接受动力髖螺钉(DHS,A组),Gamm a钉(B组),股骨近端钉(PFN,C组)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组,共56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各组的结果。[结果]与A组相比,B、C组切口小(8.6±2.6)、(8.9±1.9)cm,手术时间短(88±12)、(82±13)min,术中出血(356±250)、(340±213)mL及术后引流量少(53±15)、(50±14)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10.5±1.8)、(10.4±2.5)周,术后并发症较少(4例,2例),术后功能恢复好(83.9%、83.8%),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增加(9.9±1.9)、(9.2±1.6)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C组相比,A,B组的术中并发症较高(6例,8例,P<0.01)。[结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采用加强型钝角钢板(SOA)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步平 汤健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文采用9具新鲜尸股骨沿着它的内外侧骨皮质粘贴6故应变片,测量股骨近端应变和位移分布,以检验SOA钢板固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在实验前后将股骨粗隆造成二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利用实验结果绘制应变-位移图,并与其它的内固定器... 本文采用9具新鲜尸股骨沿着它的内外侧骨皮质粘贴6故应变片,测量股骨近端应变和位移分布,以检验SOA钢板固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在实验前后将股骨粗隆造成二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利用实验结果绘制应变-位移图,并与其它的内固定器械比较,加载至1800N时比较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中,SOA钢板比其它器械更具有生物力学的优势(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SOA钢板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玉刚 宋良玉 +1 位作者 周生瑞 邵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6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68例,男24例,女44例,年龄63~82岁,平均70.... 目的探讨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68例,男24例,女44例,年龄63~82岁,平均70.4岁。随机选择股骨头置换或DHS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置换组),DHS内固定41例(DHS组)。骨折类型按Evens分型:Ⅲ型34例,Ⅳ型29例,V型5例。随访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62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2.3个月,DHS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在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等方面,与内固定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可以成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高龄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D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屠永刚 任绍东 +1 位作者 陈坚 马邦兴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从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对6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的骨折手术进...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从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对6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的骨折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7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0 m 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6天,经过6个月~4年随访,按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评定,优良率为84.5%,术后未见有感染、松动、下沉的现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方法 ,熟练的掌握其手术技巧,可以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手术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培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446-1447,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骨股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骨股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愉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0期63-64,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方法 72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DHS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应...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方法 72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DHS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PFNA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骨折治愈时间以及随访3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高于观察组患者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较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有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术后效果优秀和不良反应少的技术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隆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刚 周华 +5 位作者 李立 朱友森 张敏 陈江 石铸 马江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5期2290-2292,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FNA)和对照组(DHS),各40例。对比两组...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FNA)和对照组(DHS),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隐性失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负重时间、卧床时间和术后髋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畸形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和Harri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0.00%(12/40)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优于DHS,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DHS动力髋螺钉 股骨 不稳定骨折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PFNA和DHS内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长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61-62,共2页
目的评价比较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评价比较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5.8±15.2)min、骨折愈合时间(10.3±1.8)周、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6.8±8.5)分与对照组(97.2±18.3)min、(13.2±2.4)周、(81.4±6.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利于骨折愈合、临床效果佳和并发症少的优势,较DHS更适用于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匙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炎 瞿兴崇 方祖怡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73-474,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匙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对收治的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匙形钢板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匙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对收治的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匙形钢板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3周,根据Harris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3%。结论股骨近端匙形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灵活、固定可靠的优点,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不稳定 匙形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颍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临颍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内固定组行内固定术,置换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果...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临颍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内固定组行内固定术,置换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