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正常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莉莉 谭周进 +1 位作者 朱佳源 谢果珍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40-43,共4页
为探讨葛根素对正常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对12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进行了无菌水(常规组)和葛根素(葛根素组)喂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组相比,葛根素组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显著降低;蔗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性升高,... 为探讨葛根素对正常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对12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进行了无菌水(常规组)和葛根素(葛根素组)喂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组相比,葛根素组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显著降低;蔗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性升高,纤维素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此外,葛根素的干预并未显著改变小鼠的摄食量及脏器系数,但体重增长率较常规组降低,说明葛根素能降低小鼠体重增长率,有助于控制小鼠体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纤维素酶活性,升高蔗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从而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小鼠 肠道微生物活度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圆 吴仪 +1 位作者 惠华英 谭周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为痛泻要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治疗肝气乘脾泄泻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将25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15只,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动...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为痛泻要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治疗肝气乘脾泄泻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将25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15只,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动物各5只,在无菌环境下提取肠道内容物和肠黏膜,剩余模型动物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各5只,治疗成功后处死各组动物提取肠道内容物和肠黏膜。用荧光素二乙酸法测定各样品中微生物活度。结果肝气乘脾泄泻造模小鼠肠道内容物微生物活度高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模型组小鼠肠黏膜微生物活度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泻要方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小鼠肠道内容物微生物活度均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小鼠的肠黏膜前段和后段均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肠黏膜中段自然恢复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治疗组与正常组没有差异。结论肝气乘脾泄泻造模使肠道内容物微生物活度增加,而使肠黏膜微生物活度降低。痛泻要方能够使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活度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增加肠黏膜中段微生物活度,对肠黏膜后段微生物活度增加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肝气乘脾泄泻 肠道微生物活度 荧光素二乙酸
原文传递
肠道湿热型泄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微生物活度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舒雁 惠华英 +1 位作者 谭周进 何云山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肠道湿热型泄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微生物活度的动态变化,为肠道湿热型泄泻的发生及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的方法制备肠道湿热型泄泻小鼠模型,分别在造模第0、4、8、11、15天无菌采集小鼠小... 目的:观察肠道湿热型泄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微生物活度的动态变化,为肠道湿热型泄泻的发生及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的方法制备肠道湿热型泄泻小鼠模型,分别在造模第0、4、8、11、15天无菌采集小鼠小肠前、中、后段黏膜,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活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肠道湿热型泄泻造模过程中,高糖高脂喂养小鼠肠道前、中、后段黏膜微生物活度显著降低(P<0.01),但在高温高湿造模阶段后期又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且在造模第11、15天模型组小鼠肠道后段黏膜微生物活度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道湿热型泄泻的发生可能与肠道黏膜生物总量的改变有关,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宜的生活环境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肠道湿热证 小鼠 肠道微生物活度
原文传递
鲫鱼与草鱼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恺 徐灿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72-75,共4页
为了探明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研究两种鱼的生活习性机制,通过采集喂养时间和环境一致的草鱼和鲫鱼各5尾,无菌操作提取肠道内容物,比较分析了鱼的肠道微生物、肠... 为了探明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研究两种鱼的生活习性机制,通过采集喂养时间和环境一致的草鱼和鲫鱼各5尾,无菌操作提取肠道内容物,比较分析了鱼的肠道微生物、肠道酶活性及微生物活度。结果显示:两种鱼的肠道真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差异较大,草食性的草鱼肠道内真菌数量明显多于杂食性的鲫鱼,而乳酸菌的数量却呈现出相反的结果,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鲫鱼肠道内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性高于草鱼,二者差异极显著(均P<0.01),但两种鱼的肠道淀粉酶活性则差异不显著(P>0.05)。鲫鱼的肠道微生物活度明显高于草鱼,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鲫鱼和草鱼在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草食性为主的鱼肠道内真菌数目高于杂食性鱼,而乳酸菌数目低于杂食性鱼,杂食性鱼肠道内多种酶活性高于草食性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鲫鱼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活度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湿邪气侵袭伤脾的肠道微生态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仪 彭昕欣 +1 位作者 张晨阳 谭周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 从肠道微生态学机制探究寒邪、湿邪与寒湿兼邪损伤脾主运化功能的差异。方法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湿兼邪、寒邪、湿邪侵袭雄性昆明种小鼠7d,然后检测肠道消化酶活性(淀粉酶、蛋白酶、乳糖酶、蔗糖酶)与微生物活度等指标。结果 结... 目的 从肠道微生态学机制探究寒邪、湿邪与寒湿兼邪损伤脾主运化功能的差异。方法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湿兼邪、寒邪、湿邪侵袭雄性昆明种小鼠7d,然后检测肠道消化酶活性(淀粉酶、蛋白酶、乳糖酶、蔗糖酶)与微生物活度等指标。结果 结果显示,寒湿兼邪侵袭显著降低了机体胸腺指数(P<0.05),显著降低肠道微生物活度、乳糖酶及淀粉酶活性(P<0.05),增加粪便含水量与排便次数;寒邪侵袭显著升高了肠道蔗糖酶活性(P<0.05),降低了肠道黏膜FDA,增加粪便含水量与排便次数;湿邪侵袭显著降低了肠道内容物淀粉酶、蔗糖酶活性及微生物活度(P<0.05),降低了小鼠摄食量。结论 三种外感邪气中,寒湿兼邪抑制小鼠肠道黏膜及内容物酶活性最显著,阻碍脾主运化功能、损伤卫阳症状最显著;寒邪仅次于寒湿兼邪;湿邪损伤脾主运化的症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邪气 脾主运化 肠道消化酶 肠道微生物活度 免疫器官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