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活检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肝血管病变的关系
1
作者 丁体龙 马勇 +2 位作者 陆美芳 张文学 于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1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肝活检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肝活检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的加重,bFGF... 目的:研究肝活检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肝活检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的加重,bFGF在肝血管及肝窦壁表达强阳性逐渐上升。结论:bFGF在肝血管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检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肝血管病变 血管纤维化 慢性乙型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碳实验小鼠肝血管病变的病理转化
2
作者 严家春 丁体龙 +2 位作者 马勇 陈文笔 徐长江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4期354-357,F004,共5页
目的研究CCI4诱导小鼠肝血管病变的病理转化。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35~40g)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皮下多点注射诱导剂(20%CCI4:石蜡油=1:4)0.2mL,1次/5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2003年4月3日开始,9月2... 目的研究CCI4诱导小鼠肝血管病变的病理转化。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35~40g)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皮下多点注射诱导剂(20%CCI4:石蜡油=1:4)0.2mL,1次/5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2003年4月3日开始,9月29日结束。6月3日解剖实验鼠3只、对照鼠1只提示,前者为早期肝硬变,后者为正常肝。接下来对实验组进行中药抗纤散汤治疗,根据给药途径将实验组分为四’个亚组:①灌药;②又灌又打;③只打不灌;④自然恢复4组。结果①亚组7、8、9月肝组织学显示逐级好转,多数(90%)恢复正常;②亚组示肝纤维化好转,炎症反应明显;③亚组肝组织病变恶化(100%);④亚组肝组织炎症仍较严重,其间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CCI4诱导的肝血管病变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变的关键因素,中药抗纤散治疗可促其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小鼠 肝血管病变 纤维化 硬变 中药抗纤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病变在乙肝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作者 张光曙 陈崇兴 +1 位作者 徐传镇 闫承玉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肝硬化的形成一般认为是由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合成增加所致 ,但肝内循环受阻 ,出现门脉高压的病因仍需探讨。方法 收集 85例肝硬化肝组织作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 ,镜检观察病变特点。结果 肝组织切片内除见一般肝硬化病... 目的 肝硬化的形成一般认为是由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合成增加所致 ,但肝内循环受阻 ,出现门脉高压的病因仍需探讨。方法 收集 85例肝硬化肝组织作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 ,镜检观察病变特点。结果 肝组织切片内除见一般肝硬化病理特点外 ,在门脉区内均可见到小血管内存在血栓和机化 ,并有明显炎细胞浸润血管 ,而且病变程度与临床分型诊断和病型轻重密切相关。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形成除与肝内慢性炎症有关外 ,门脉区内小血管炎、栓塞和机化是其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乙型 肝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病变与肝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宁会彬 尚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临床上多种原因可引起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其中肝血管病变所致肝硬化进展隐匿,临床医生认识不足,诊疗技术有限,患者预后往往较差。肝血管系统结构特殊,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也不相同。如何对不同类别肝血管病变所致肝硬化... 临床上多种原因可引起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其中肝血管病变所致肝硬化进展隐匿,临床医生认识不足,诊疗技术有限,患者预后往往较差。肝血管系统结构特殊,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也不相同。如何对不同类别肝血管病变所致肝硬化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是临床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归纳了门静脉病变、肝静脉病变、肝窦病变以及肝动脉病变与肝硬化的关系,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上述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对肝血管病变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肝血管病变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血管病变与肝炎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严家春 马勇 +1 位作者 陈文笔 刘健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31-836,共6页
目的 研究肝血管病变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肝病变标本2000 例,用HE、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在急性肝炎肝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随肝坏死加重而上升( P< 0-01) ;在慢性肝炎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及增生... 目的 研究肝血管病变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肝病变标本2000 例,用HE、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在急性肝炎肝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随肝坏死加重而上升( P< 0-01) ;在慢性肝炎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及增生随肝病变的轻重程度而示梯度变化( P< 0-01) ;在肝硬变肝血管增生及纤维化最明显,与结节大小及纤维带宽窄相关( P< 0-01) ,伴弹力纤维化. 免疫组化示纤维带、血管内皮细胞及成肌纤维细胞αSMA 强阳性; 电镜示血管内皮细胞出芽并形成管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变 肝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病变对病程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丁体龙 叶根深 +3 位作者 李瑞麟 马勇 严家春 张文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495-2497,共3页
目的:研究肝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HB)病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电镜技术对236例患者肝活检组织病变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肝组织切片可见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血管化,首、末两次活... 目的:研究肝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HB)病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电镜技术对236例患者肝活检组织病变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肝组织切片可见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血管化,首、末两次活检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有多种蛋白质参与其病理转化过程。结论:肝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肝组织病变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肝血管病变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随访肝活检肝内血管病变动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红霞 杨凯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HB)病程中的表现及意义。方法 对138例HB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用组织化学(组化)、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技术进行了观察。结果 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血管化是HB组... 目的 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HB)病程中的表现及意义。方法 对138例HB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用组织化学(组化)、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技术进行了观察。结果 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血管化是HB组织学一大特点,其病变可引发肝血供障碍,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及肝硬变。经治疗多数肝血管病变是可逆的,首、末2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 在HB的病程中,致病源主要是HBV,有多种蛋白质参与其病理转化。肝内血管病变是影响HB肝组织学后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乙型 动态变化 窦毛细血管 随访 免疫组织化学 活检标本 细胞变性 肝血管病变 电镜技术 免疫组化 血管炎症 血供障碍 病理转化 组织学 硬变 纤维化 显著性 HBV 致病源 蛋白质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NF–α及T细胞亚群与肝血管病变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勇涛 马勇 +3 位作者 丁体龙 吕素莉 于莉 李珊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2379-2381,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肝血管病变关系。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例对照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依据血管病变程度将其分为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TNF-α含量。用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肝血管病变关系。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例对照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依据血管病变程度将其分为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TNF-α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①各级乙型肝炎肝血管病变病人血清TNF-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a水平与肝炎病人的肝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s=0.773,P<0.05)。②各级乙型肝炎肝血管病变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T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级别肝血管病变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细胞免疫在肝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肝血管病变 T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脂多糖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莉 李家斌 +3 位作者 马勇 陆笼辉 代雪枫 丁体龙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LPS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肝内血管病变级别分为1、2、3级3组,另设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LPS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TLR4的表达,采... 目的探讨LPS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肝内血管病变级别分为1、2、3级3组,另设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LPS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TLR4的表达,采用综合评分法判断结果。结果①健康对照组血清LPS水平较低(0.30±0.13ng/ml)。肝内血管病变1级组血清LPS水平为0.32±0.14n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内血管病变2级、3级组血清LPS水平分别为0.71±0.14ng/ml,1.10±0.1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LPS水平与肝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92,P<0.01)。②不同肝内血管病变级别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TLR4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TLR4主要表达在胞膜上及部分胞浆内,细胞核无表达。TLR4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的表达强度与肝内血管病变分级呈正相关(r=0.728,P<0.01)。结论 LPS及其受体TLR4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LPS水平可作为判断肝内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脂多糖 TLR4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组织学随访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家春 刘健虎 +2 位作者 马勇 裴波 陈文笔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377-379,F002,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在病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HE、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104例乙肝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肝内血管病变有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在病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HE、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104例乙肝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肝内血管病变有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血管化表现,是乙肝的一大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其肝实质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变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病理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故在治疗中及时有效地改善其肝脏血供障碍,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病理学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乙型肝炎关系的病理学研究
11
作者 陈文笔 孟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7-117,共1页
目的 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 (乙肝 )的关系。方法 选取30 0例乙肝患者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G1~G4 及肝硬变患者各 5 0例 )肝活检组织及 5 2只SD大鼠(CCl4 诱导模型组 4 0只及正常对照组 12只 )不同时... 目的 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 (乙肝 )的关系。方法 选取30 0例乙肝患者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G1~G4 及肝硬变患者各 5 0例 )肝活检组织及 5 2只SD大鼠(CCl4 诱导模型组 4 0只及正常对照组 12只 )不同时间 (2、5、8、12周 )肝组织 ,采用 :①动物实验 ;②肝活检随访观察及体视学分析技术 ;③组织化学 (组化 )染色 :对肝组织中胶原、网状及弹力纤维进行染色 ;④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染色 :用纤维连接蛋白 (FN)、层连蛋白 (LN)、Ⅳ 型胶原 (Ⅳ Co)、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及VEGF等单克隆抗体对肝组织进行染色 ;⑤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定量检测 :定量检测 75例乙肝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 ①CCl4 大鼠实验中 ,在实验不同时间内 ,其肝组织肝内血管病变、肝组织病变及VEGF的表达各不相同。早、中期 (2~ 5周 ) ,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 ,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脂肪变 ,VEGF阳性肝细胞主要分布在脂肪变区域 ;晚期 (8~ 12周 )则肝组织炎症反应轻微 ,但肝细胞病变显著 ,血管破坏、血管及成肌纤维细胞增生更趋明显 ,并见有局部纤维瘢痕形成 ,假小叶内肝组织肝窦扩张或毛细血管化 ,其VEGF示阳性。②乙肝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等与肝内血管病变导致的肝血供障碍密切相关 ,肝内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乙型 病理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乙型肝炎肝病理组织中的表达
12
作者 陆美芳 《世界感染杂志》 2001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HB)时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肝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各型HB肝活检标本170例,用VE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急性HB,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在慢性HB及LC,VEGF...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HB)时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肝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各型HB肝活检标本170例,用VE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急性HB,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在慢性HB及LC,VEGF呈散在表达,且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明显。在肝内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部位,VEGF表达较明显,尤其是在碎屑坏死区的肝细胞及窦状隙多为强阳性表达,但成熟的毛细血管及血管瘤样增生区,VEGF则甚少表达或无表达。结论:VEGF在肝组织内表达在血管形成前期最明显,而在肝血管生成期则逐渐降低。其与HB时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肝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乙型 细胞变性坏死 细胞再生 肝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窦壁Ⅳ—型胶原的变化
13
作者 陈文笔 严家春 +1 位作者 马勇 徐长江 《南京部队医药》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 研究Ⅳ—胶原(Ⅳ—Co)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窦壁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肝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CHB—轻型、中型、重型及肝硬变(LC)患者各30例及5例大致正常肝组织通过Ⅳ—Co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Ⅳ—Co在肝窦壁... 目的 研究Ⅳ—胶原(Ⅳ—Co)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窦壁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肝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CHB—轻型、中型、重型及肝硬变(LC)患者各30例及5例大致正常肝组织通过Ⅳ—Co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Ⅳ—Co在肝窦壁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组织中的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肝组织中,Ⅳ—Co在门管区的血管壁、中央静脉、胆管壁及部分肝窦壁中有弱阳性信号,在肝窦壁呈淡黄色纤细的继续弱阳性表达;在CHB肝组织中,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轻~重型及LC),其肝血管病变加重,Ⅳ—Co表达范围增大,表达程度增加。至CHB—重型及LC,其肝血管病变皆为3级,常见严重的血管扭曲、扩张、阻塞及增生,伴有肝窦闭锁、扩张及阻塞,肝窦毛细血管化显著,Ⅳ—Co强阳性弥漫性表达于扩张肝窦壁,强阳性表达占多数(93.3%),LC假小叶内肝窦壁Ⅳ—Co皆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10%),与CHB—轻、中型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Ⅳ—Co在CHB肝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分布范围与其肝病变及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Ⅳ-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肝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
14
作者 陈文笔 马勇 严家春 《南京部队医药》 1998年第1期36-37,共2页
为了探讨肝内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笔者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用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mooth-muscle actin)单克隆抗体对270例各型乙型肝炎肝标本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肝活检标本 270例乙型肝炎(血清... 为了探讨肝内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笔者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用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mooth-muscle actin)单克隆抗体对270例各型乙型肝炎肝标本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肝活检标本 270例乙型肝炎(血清学证实)的肝标本取自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负压穿刺抽吸肝活检法204例,肝叶切除取得的标本60例,尸体解剖肝标本6例;标本长径1~20cm,平均5.5cm。另选10例组织学观察大致正常的肝组织作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肌动蛋白 乙型炎患者 组织 各型乙型 强阳性 纤维带 血管病变 毛细血管 叶间静脉 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2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33
15
作者 严家春 刘健虎 马勇 《肝脏病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通过对1052例肝炎肝组织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其肝内血管有炎症、破坏、增生及阻塞四种病变,并制定了评级标准。结果表明:①急、慢性肝炎皆有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病变,其随肝病变加重而上升(P<0.... 通过对1052例肝炎肝组织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其肝内血管有炎症、破坏、增生及阻塞四种病变,并制定了评级标准。结果表明:①急、慢性肝炎皆有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病变,其随肝病变加重而上升(P<0.001);②血管增生可导致弹力纤维及FN增多而引起肝硬化;③ASH、SSH及CSH肝内血管明显破坏及阻塞而导致肝梗塞,预后不良。这些发现为肝炎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梗塞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与预后关系的随访 被引量:5
16
作者 严家春 刘健虎 +2 位作者 马勇 裴波 陈文笔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1期683-683,共1页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与预后关系的随访严家春刘健虎马勇裴波陈文笔解放军123医院病理科安徽省蚌埠市233015SubjectheadingshepatitisB/pathology;hepaticartery/pa...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与预后关系的随访严家春刘健虎马勇裴波陈文笔解放军123医院病理科安徽省蚌埠市233015SubjectheadingshepatitisB/pathology;hepaticartery/pathology;hepatic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血管病变 预后
原文传递
Hepatic angiomyolipoma: Dynamic computed tomography features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 被引量:10
17
作者 Bin Yang Wen-Hui Chen +2 位作者 Qiao-Yun Li Jing-Jing Xiang Ru-Jun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7期3417-3420,共4页
AIM: To study the dynamic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eatures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 (AML)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METHODS: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CT fi ndings and histopatholo... AIM: To study the dynamic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eatures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 (AML)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METHODS: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CT fi ndings and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of hepatic AM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10 patients.RESULTS: Hepatic AML was prone to occur in female patients (7/10), and most of the patients (8/10) had no specific symptoms. All tumors presented as well-def ined, unenveloped nodules in the liver. Six patients with sporadic hepatic AML had a solitary hepatic nodule with a definite fat component. Non-fat components of the hepatic lesions were enhanced earlier and persistently. Prominent central vessels were noted in the portal venous phase in three patients. In four patients with hepatic AML and TSC, most of the nodules were within the peripheral liver. Seven fat-deficient nodules were found with earlier 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rapid contrast material washout in two patients.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was found in one patient.CONCLUSION: Imaging features of hepatic AML are characteristic. Correct diagnosis preoperatively can be made in combination with clinic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MYOLIPOMA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