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无影响
1
作者 易维 饶才俊 +3 位作者 王金丽 高翔 凃玲 黄骁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7-20,30,共5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3 133例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代谢相关指标及HP感染比例;将N...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3 133例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代谢相关指标及HP感染比例;将NAFLD组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增加(OR=1.366,95%CI:1.314~1.420,P<0.001)、糖代谢异常(OR=2.066,95%CI:1.628~2.621,P<0.001)、甘油三酯(TG)升高(OR=2.298,95%CI:1.928~2.7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OR=2.147,95%CI:1.535~3.005,P<0.001)、尿酸升高(OR=1.003,95%CI:1.002~1.005,P<0.001)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6,95%CI:0.935~1.404,P=0.188)。NAFLD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比较,肝脏炎症相关指标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MI增加、糖代谢异常、TG升高、LDL升高、尿酸升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对NAFLD患者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危险因素 肝脏炎症 肝脏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及抗病毒疗效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梦迪 万美蠲 +8 位作者 王雯 石榴 张千 刘小静 李建州 陈云茹 叶峰 蔺淑梅 张曦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目的系统评估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HBcAb)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及HBcAb能否作为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 目的系统评估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HBcAb)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及HBcAb能否作为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发表的有关HBcAb的文献。使用R4.2.1软件进行Meta分析,横断面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参照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the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提出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队列研究质量评价参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采用剔除异质性最大或权重最大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纳入30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其中21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结果表明HBcAb水平越高,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Summary r=0.39,95%CI:0.30~0.48,P<0.05)和肝脏纤维化程度(Summary r=0.33,95%CI:0.22~0.43,P<0.05)均越高。ALT基本正常的CHB患者中HBcAb较低的患者发生肝脏炎症(G2~G4)的风险较高(OR=2.02,95%CI:0.64~6.38,P<0.05)。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的CHB患者基线HBcAb水平越高,HBsAg阴转率越高(MD=0.34,95%CI:-0.12~0.80,P<0.05)。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和IFN治疗的CHB患者基线HBcAb水平越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MD=0.37,95%CI:0.26~0.49,P<0.05)和HBV DNA病毒学应答率(MD=0.30,95%CI:0.16~0.44,P<0.05)均越高。IFN治疗的CHB患者停药时HBcAb水平越高,临床治愈后复发率越低(MD=-0.74,95%CI:-1.00~-0.48,P<0.05)。结论HBcAb水平越高,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越高。较高的HBcAb水平可作为预测NAs或IFN抗病毒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肝脏炎症 肝脏纤维化 抗病毒疗效 预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炎症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丽 曹昕昱 孙永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92,I0020,I0021,共6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小鼠肝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予8周龄c57bl/6小鼠高脂饮食16周建立NAFLD模型,对照组小鼠予以正常饮食。造模成功... 目的探讨小檗碱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小鼠肝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予8周龄c57bl/6小鼠高脂饮食16周建立NAFLD模型,对照组小鼠予以正常饮食。造模成功后分为NAFLD组和NAFLD+小檗碱给药组,小檗碱灌胃给药时间为8周(100 mg/kg体质量)。8周后通过油红染色观察肝脏脂滴情况;利用酶标仪评估小檗碱对血脂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估小檗碱对肝脏代谢性炎症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拍照分析小檗碱对肝脏巨噬细胞M2型极化标志物CD206的影响;提取小鼠肝脏纯化线粒体进行荧光探针染色,利用酶标仪检测小檗碱对肝脏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tROS)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活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增加,空腹血糖、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P<0.05);肝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升高(P<0.05),巨噬细胞CD206的表达降低(P<0.05);mtROS生成增加,Mn-SOD活力降低(P<0.05)。与NAFLD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给药能够改善以上变化(P<0.05)。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减少mtROS生成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改善NAFLD肝脏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脏炎症 巨噬细胞极化 线粒体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阴性ALT<2 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4
作者 易宇 陈应华 罗亚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3529-3532,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于合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经皮肝穿刺活检的44例HBeAg阴性的慢性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于合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经皮肝穿刺活检的44例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分为有家族史组11例与无家族史组33例;按表面抗原滴度分为<1500 IU/mL组16例与≥1500 IU/mL组28例;按乙肝病毒DNA载量分为20~2000 IU/mL组13例与>2000 IU/mL组31例,比较患者肝脏炎症、纤维化分级的差异。结果75%(33/44)HBeAg阴性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炎症、纤维化分级≥G2/S2,其中有家族史组与无家族史组以及表面抗原滴度<1500 IU/mL组与表面抗原滴度≥1500 IU/mL组患者的肝脏炎症、纤维化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肝病毒DNA载量20~2000 IU/mL组与乙肝病毒DNA载量>2000 IU/mL组的肝脏炎症、纤维化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肝脏病理炎症、纤维化分级≥G2/S2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年龄>30岁占比93.9%(31/33),肝脏瞬时弹性硬度(LSM)>9.4 kPa者占比78.8%(26/33),病毒载量>2000 IU/mL者占比81.8%(27/33)。33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1年内HBV DNA均低于检测下限(30 IU/mL)。结论HBeAg阴性ALT<2 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这部分患者中年龄>30岁、LSM持续>9.4 kPa、HBV DNA>2000 IU/mL提示可能为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显著改变的高风险因素,应尽早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 慢性HBV感染者 肝脏炎症 肝脏纤维化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25(OH)D_(3)水平的关系
5
作者 阙咏图 谭树聪 +2 位作者 卜丽亚 覃钦丽 张亚萍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126例A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按照肝脏炎症程度... 目的 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126例A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按照肝脏炎症程度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57例和重度组28例。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_(3)、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IH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25(OH)D_(3)和Ig G对AIH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组的25(OH)D_(3)水平分别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的25(OH)D_(3)水平低于轻度组;重度组的Ig G水平分别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的IgG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5(OH)D_(3)和Ig G均是影响AIH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_(3)和IgG评估AIH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5、0.908,均>0.800,提示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结论 AIH患者的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及Ig G水平升高均会加重肝脏炎症程度,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血清25(OH)D_(3)及IgG水平检测均可为临床评估AIH患者肝脏炎症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脏炎症程度 25羟维生素D_(3)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与肝脏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建芳 王铁武 +3 位作者 李又平 张玉喜 杨万勇 胡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V DNA及其肝脏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肝患者51例做血液HBV DNA检测,并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分别进行肝组织HBV DNA检测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DNA检...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V DNA及其肝脏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肝患者51例做血液HBV DNA检测,并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分别进行肝组织HBV DNA检测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内,肝组织内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血液内。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脏炎症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无相关性,不能真实反映肝组织内HBV DNA感染及复制情况。肝组织内HBV DNA与肝脏炎症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呈反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组织 HBV DNA 肝脏炎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及肝病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晶晶 李嘉 +2 位作者 刘洁 马海霞 武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肝病类型及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3例入院时SF升高的急慢性肝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同时采用免疫比... 目的分析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肝病类型及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3例入院时SF升高的急慢性肝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络合法测定血清铁(SI),分析SF、SI与肝功能炎症指标相关性,及SF、SI在不同类型肝病、不同程度肝脏炎症患者中的变化特点。结果 SF、SI与ALT、AST均呈正相关(P均<0.01),SF与ALB呈负相关(P<0.01)。SF水平在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中依次升高(χ2=13.551,P<0.01),ALT、AST的升高程度同SF一致;SI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在急性肝炎与肝衰竭中的升高水平较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明显;SI在肝癌患者表达量最低,其余四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与肝脏炎症程度正相关,在丙肝及肝衰竭患者中,SF比ALT、AST更能反映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肝脏炎症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对AFU诊断肝癌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贾克东 石淑仙 +2 位作者 林剑国 陈红云 王卫华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 :研究岩藻糖苷酶 (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有炎症活动的肝炎后肝硬化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 ,以寻找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筛查。方法 :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 4 2例 ,肝癌患者血清 4 3例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 ... 目的 :研究岩藻糖苷酶 (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有炎症活动的肝炎后肝硬化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 ,以寻找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筛查。方法 :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 4 2例 ,肝癌患者血清 4 3例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 2 4例 ,疑似肝癌患者 6例 ,正常人血清 5 3例 ,分别以酶法和免疫放射方法对AFU和甲胎球蛋白 (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FU含量为4 5 5 64± 15 3 5nmol/ (mL·h) ,肝癌患者为 5 0 2 2± 2 30 2 4nmol/ (mL·h) ,慢性肝炎患者 5 0 0± 12 7 0 5nmol/ (mL·h) ,三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 32 4± 5 7nmol/ (mL·h)。肝癌患者AFU水平虽然高于肝硬化患者 ,但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 ,肝癌患者AFP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 ,P <0 0 0 1。方差分析显示肝硬化和肝癌血清中AFU活性不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AFU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 ,AFU的测定难以对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类 肝硬化 病因学 肝肿瘤 诊断 肝脏炎症 AF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方红龙 吴金明 +4 位作者 张雪琴 江宏峰 刘扬 吴利敏 金颖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对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慢性乙肝患者147例,按照是否合并非酒...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对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慢性乙肝患者147例,按照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为A、B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酶谱、HBsAg水平、HBV DNA滴度、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等。结果 A组患者肝纤维化酶谱、碱性磷酸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较B组升高;A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主要分布在S2、S3期,而B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主要分布在S0-1、S2期,余指标无差异。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炎症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炎症反应与肝再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改平 李晓芳 +2 位作者 陈莎莎 靳伟 徐存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5-1119,共5页
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腺,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由代谢物、毒性物质、微生物等引起的损伤,导致肝细胞死亡并诱导炎性细胞的募集,诱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手术或毒物造成肝损伤后,残肝细胞能迅速由静止状... 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腺,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由代谢物、毒性物质、微生物等引起的损伤,导致肝细胞死亡并诱导炎性细胞的募集,诱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手术或毒物造成肝损伤后,残肝细胞能迅速由静止状态进入细胞周期,通过DNA合成和有丝分裂补偿丢失的肝组织,恢复肝脏功能。在多种肝脏炎性疾病,如暴发性肝炎和肝硬化中,肝再生是肝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细胞损伤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脏炎症 炎症反应 肝损伤 肝细胞死亡 肝细胞凋亡 肝切除手术 炎性疾病 细胞损伤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文弢 李品芳 翁锡全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6-139,共4页
为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炎症状态的影响,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并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SPF级雄性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43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安静对照组(DMC)10只,糖尿病运动1... 为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炎症状态的影响,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并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SPF级雄性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43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安静对照组(DMC)10只,糖尿病运动1组(DME1)、糖尿病运动2组(DME2)、糖尿病运动3组(DME3)各11只。运动组大鼠分别在跑台上进行10、15和20 m/min的有氧运动,1 h/d,5 d/周,持续运动6周。实验第6周末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血清与肝脏游离脂肪酸,以及反映炎症状态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对各指标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各运动组FBG均出现极显著性下降(P<0.01);DME1、DME2组GSP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ME3组FINS的上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DME1、DME2与DME3组间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DME1、DME2组IRI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而DME3组却显示上升(P>0.05),并且显著性或极显著性高于DME1、DME2组(P<0.05、P<0.01);各运动组肝脏TNF-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只有DME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rson相关性分析,肝脏TNF-α与FPG、IRI正相关。结果说明:6周的有氧运动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肝脏TNF-α含量,改善肝脏炎症状态,同时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缓解糖尿病的发展。其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糖尿病 肝脏炎症状态 肿瘤坏死因子-Α 有氧运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7解毒合剂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STAT3活性减轻蝮蛇咬伤大鼠肝脏炎症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德刚 宋梅 +2 位作者 陈俊 毛文丽 王万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69-2676,共8页
目的研究717解毒合剂对蝮蛇伤大鼠肝脏NF-κB信号通路与STAT3活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717解毒合剂抗蝮蛇毒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717解毒合剂(25、60和150 mg生药/kg)组和抗蝮蛇毒血清组。除正... 目的研究717解毒合剂对蝮蛇伤大鼠肝脏NF-κB信号通路与STAT3活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717解毒合剂抗蝮蛇毒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717解毒合剂(25、60和150 mg生药/kg)组和抗蝮蛇毒血清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蝮蛇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2 h,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抗蝮蛇毒血清组尾静脉注射抗蝮蛇毒血清,中药组灌胃717解毒合剂,每天1次,第6天后收集血清、肝脏。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e-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β-干扰素(Interferon-β,INF-β)等炎性因子浓度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 B alpha,IκBα)、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RT-RCR检测IκBα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核因子κBP50(NF-кBP50)、核因子κBP65(NF-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717解毒合剂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P<0.05或P<0.01),显著提高IκBα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抑制NF-кBP50蛋白的高表达(P<0.01),降低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717解毒合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STAT3磷酸化,减轻蝮蛇伤大鼠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损伤修复,从而降低因蛇伤致多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对蛇伤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17解毒合剂 蝮蛇咬伤 NF-ΚB信号通路 STAT3活性 肝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死亡标记物M65和M3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新焕 马丽霞 +7 位作者 范作鹏 梁珊 仇丽霞 林伟 刘义荣 胡中杰 魏红山 张晶 《肝脏》 2017年第11期991-993,1058,共4页
目的明确M65和M3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86例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学肝脏炎症程度分为G1至G4级,肝脏纤维化程度分为S1至S4期,并在肝穿前后1周时间内采血;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18例正常人作... 目的明确M65和M3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86例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学肝脏炎症程度分为G1至G4级,肝脏纤维化程度分为S1至S4期,并在肝穿前后1周时间内采血;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18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进行血清M65、M30检测。结果血清M65和M30水平与转氨酶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G2和cG3组的M65中位水平分别为208.3和238.8 U/L,M30中位水平为251.8和282.9 U/L,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M65:144.5 U/L;M30:208.8 U/L)和G1组(M65:199.6 U/L,M30:241.9 U/L)。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M65水平是严重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指标。在S1患者中,血清M65和M30水平均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炎症损伤较重的G2S1组的血清M65和M30中位水平为206.0U/L、280.7 U/L,均高于G1S1组(M65:190.5 U/L,M30:241.9 U/L)。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65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M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M65 M30 肝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4配体增强的非特异性肝脏炎症对BALB/c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池刚 荣凯 +1 位作者 裴晋红 冯作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5-949,共5页
目的:探索非特异性肝脏炎症诱导BALB/c小鼠产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原因。方法:尾静脉注射质粒pCYP2D6、pcDNA3.1和psTLR2/4,腹腔重复注射四氯化碳(CCl_4)。ELISA检测抗CYP2D6抗体和自身抗体水平;HE染色检测肝脏炎症情况;天狼星红染... 目的:探索非特异性肝脏炎症诱导BALB/c小鼠产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原因。方法:尾静脉注射质粒pCYP2D6、pcDNA3.1和psTLR2/4,腹腔重复注射四氯化碳(CCl_4)。ELISA检测抗CYP2D6抗体和自身抗体水平;HE染色检测肝脏炎症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肝脏纤维化情况。结果:CCl_4引发BALB/c小鼠产生非特异性肝脏炎症,TLR2/4配体增强了这种炎症。停止注射CCl_4后,非特异性肝脏炎症消失,但是却促进模拟抗原人CYP2D6诱导产生自身免疫应答、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纤维化,且TLR2/4配体增强了这些变化。结论:TLR2/4增强的肝脏非特异性炎症在BALB/c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启动和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2/4配体 非特异性肝脏炎症 BALB/C小鼠 自身免疫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NO与肝脏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清峰 王威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70例CHB患者血清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对70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NO浓度的测定和...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70例CHB患者血清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对70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NO浓度的测定和常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检查。结果血清NO水平与HBV DNA水平和肝脏炎症分级有一定关系,而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无关。结论血清NO参与CHB炎症过程,对肝细胞有保护和破坏的双重作用,检测CHB患者血清中HVB DNA含量及NO的水平对了解CHB患者病情的演变、预后以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HBV DNA 肝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及相关因子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洁婷 房静远 顾伟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FN-γ、IL-2及sIL-2R 的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的关系. 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A方法测定4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静止性肝硬化23例;活动性肝硬化20例)及19例正常人血清IFN-γ、IL-2及sIL-2R水平;并分析其...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FN-γ、IL-2及sIL-2R 的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的关系. 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A方法测定4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静止性肝硬化23例;活动性肝硬化20例)及19例正常人血清IFN-γ、IL-2及sIL-2R水平;并分析其与肝脏炎症情况的关系. 结果: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IL-2及sIL-2R浓度均明显高于静止性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35.881±9.032 vs 23.619±8.183 and 21.213±5.876,11.989±7.232 vs 6.003±2.174 and 5.404±2.161.848.656±368.105 vs 380.571±290.107 and 94.9117±83.672;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与ALT、IL-2与SB、sIL-2R与ALT、SB有相关性,且IFN-γ与IL-2呈正相关. 结论:IFN-γ及相关因子在肝硬化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且与肝脏炎症活动密切相关,肝组织损伤可能是IFN-γ及相关因子活性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肝硬化 血清IFN-Γ 肝脏炎症 IL-2 SIL-2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代谢水平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瑜 侯淑娅 +3 位作者 王文豪 党利伟 黄丰华 安然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16,34,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代谢水平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糖代谢检测,快速肝穿刺活检确定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 本组患者糖代谢正常、异常者分别...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代谢水平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糖代谢检测,快速肝穿刺活检确定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 本组患者糖代谢正常、异常者分别占65.0% 、35.0%(糖耐量异常9.0% 、糖尿病26.0%),炎症分级G132.0% 、G234.0% 、G329.0% 、G45.0%,纤维化分期S06.0% 、S143.0% 、S234.0% 、S313.0% 、S44.0%;糖代谢异常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及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代谢水平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影响,应积极预防及治疗糖代谢异常,以利于减轻患者的肝脏受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糖代谢 肝脏炎症 肝纤维化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分期与血清多肽分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铭益 贾小芳 +5 位作者 张启迪 李郑红 张清清 王兴鹏 张丽军 陆伦根 《胃肠病学》 2013年第8期452-456,共5页
背景:准确诊断肝组织炎症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肝活检具有较多缺陷,因此迫切需寻求非创伤性、准确可靠的血清诊断标记物。目的:应用血清多肽组学法筛选CHB患者肝脏炎症分期的多肽诊断标记物。方法:建立... 背景:准确诊断肝组织炎症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肝活检具有较多缺陷,因此迫切需寻求非创伤性、准确可靠的血清诊断标记物。目的:应用血清多肽组学法筛选CHB患者肝脏炎症分期的多肽诊断标记物。方法:建立146例前瞻性队列,包括126例CHB患者和20名对照者。采用Scheuer病理学标准进行肝脏炎症分期;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LC-MS/MS)分离和筛选血清差异多肽峰;多反应监测(MRM)法分析血清差异多肽分子m/z 520.3离子对与炎症程度、病毒载量的关系。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差异多肽诊断炎症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LC-MS/MS法筛选出9个差异表达多肽峰。差异多肽分子m/z 520.3为二羟丙酮激酶(DAK)片段,其4个离子对(520.3/176.1、520.3/353.7、520.3/459.8和520.3/503.3)的SPAR值随着肝脏炎症程度加重而逐渐减少,但与病毒载量(HBeAg阳性和HBV-DNA)无关。多肽离子对520.3/176.1、520.3/503.3区分G2~G4期与G0~G1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40、0.856;区分G3~G4期与G0~G2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86、0.888。结论:血清DAK的多肽分子m/z 520.3能有效诊断CHB的肝脏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多肽组学 肝脏炎症 诊断 二羟丙酮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脾护肝调脂丸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肝脏脂质和肝脏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国荣 李勇华 +4 位作者 贺又舜 林少平 艾碧琛 肖碧跃 谭峰 《中医研究》 2007年第9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理脾护肝调脂丸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的肝功能、肝脏脂质和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6组,饲喂高脂饲料造模,8w末采血查肝功能,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和肝脏炎症活动度。结果:理... 目的:探讨理脾护肝调脂丸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的肝功能、肝脏脂质和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6组,饲喂高脂饲料造模,8w末采血查肝功能,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和肝脏炎症活动度。结果:理脾护肝调脂丸低、中、高剂量组和东宝甘泰阳性药对照组大鼠的肝功能较模型对照组好转,肝细胞脂肪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炎细胞浸润减少。结论:理脾护肝调脂丸可保持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的肝功能,降低肝脏脂质含量,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脾护肝调脂丸/药效学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药物作用 肝功能 肝脏脂质 肝脏炎症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3CL1及其受体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琦 施光峰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趋化因子(chemokine)是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其对不同靶细胞具有一定趋化效应。近年来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急、慢性肝病起重要作用,其通过浓度梯度趋化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渗入受损的肝脏。不仅如此,随着炎症... 趋化因子(chemokine)是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其对不同靶细胞具有一定趋化效应。近年来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急、慢性肝病起重要作用,其通过浓度梯度趋化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渗入受损的肝脏。不仅如此,随着炎症及纤维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纤维化反应 肝脏炎症 受体 细胞因子 趋化运动 细胞发生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