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任国强 卢再鸣 +2 位作者 潘诗农 陆晓梅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B)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股骨DF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股骨干骺端见偏心性或中心性类圆形或梭形透亮影,病灶长轴沿股骨的长轴走向。CT可见股骨干骺端局部... 目的探讨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B)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股骨DF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股骨干骺端见偏心性或中心性类圆形或梭形透亮影,病灶长轴沿股骨的长轴走向。CT可见股骨干骺端局部软组织肿块,邻近骨皮质缺损,骨质向内凹陷,边缘稍硬化,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MRI表现为肿瘤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DFB具有侵袭性特征,手术时需要较大的切除范围;其影像特征与非骨化纤维瘤等相似,易导致误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股骨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秀梅 马捷 +3 位作者 王海 周航波 金行藻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例颅骨DF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颅骨DF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岁和44岁,病程均较长,临床以局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例颅骨DF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颅骨DF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岁和44岁,病程均较长,临床以局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中例1伴头晕、视物模糊,幼年时曾有外伤史,影像学示顶骨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周围骨皮质变薄;例2首次顶骨病灶切除半年后复发,并显示额、顶骨及左颞骨多处受累。光镜下肿瘤由梭形瘤细胞和大量胶原构成,胶原纤维密集而粗大,呈波浪状或束状,瘤细胞核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瘤细胞β-catenin(2/2)、AR(2/2)、ER(1/2)和PR(2/2)(+),SMA和S-100局灶(+),但desmin、CD117和CD34(-)。结论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较强局部侵袭性的肿瘤,病灶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手术广泛全切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颅骨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影像分析(附3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殷浩 汤奕林 钟华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3例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信息,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影像学分析,3例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2例为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端,其中1... 目的探讨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3例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信息,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影像学分析,3例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2例为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端,其中1例病理骨折术后1年复发,无远处转移。结果 3例均为单发病灶。X线平片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沿长轴生长,呈中心或偏心性,病灶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或有硬化边,无明显骨膜反应,未见分隔,未见明显钙化。CT表现为正常骨小梁破坏吸收,被软组织密度肿物取代,其内可见骨嵴,边缘轻度硬化。MRI上病灶T_1WI呈稍低信号,信号尚均匀,T_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长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是极少见起源于结缔组织的原发良性骨肿瘤,较其它纤维性病变侵袭性更强,临床上手术宜扩大切除、密切随访,以防止复发,因此,术前在影像学上鉴别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 纤维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项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彩平 王弘士 +3 位作者 嵇庆海 盛伟琪 周正荣 吴伟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9-392,共4页
目的阐述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利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收治的4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和病理资料。结果4例术中示肿块位于肌肉间隙,能单纯手术切除,... 目的阐述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利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收治的4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和病理资料。结果4例术中示肿块位于肌肉间隙,能单纯手术切除,随访期分别为38个月、7个月、6个月、3个月,局部无复发。结论本病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治疗为单纯手术切除,不宜过度。细胞学,免疫组化对诊断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春勤 沈比先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有MR、CT影像资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2例,1例行CT平扫及MR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有MR、CT影像资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2例,1例行CT平扫及MR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CT及MRI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病灶位于左侧臀大肌及臀中肌内,病灶呈分叶状,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等、低密度改变,以低密度为主,其间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等密度影;MRI平扫该肿块信号不均匀,在T1WI、T2WI上肿块内均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块内低信号区域未见强化,病灶内稍高信号区域不同程度强化,以内侧强化为著。1例病灶位于右胸壁第2、3肋间隙内,呈梭形生长,内侧突向胸腔,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MRI平扫病灶内与纤维化相符合的长T1短T2低信号区,增强扫描不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影像学上主要与一些富于胶原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病变作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国强 卢再鸣 +1 位作者 潘诗农 郭启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1-912,共2页
病例例1,男,6岁。左膝关节疼痛来诊,活动轻度受限。查体:脊柱和四肢无畸形,左股骨内髁后侧压痛明显,局部无红肿,伸膝活动受限,膝关节过伸时疼痛加重。浮膑试验和研磨试验阴性。在我院先行X线平片检查,后行CT检查。
关键词 股骨肿瘤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殷刚 常青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肋骨DF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肋骨DF影像学检查示:肋骨骨质呈丝瓜瓤样膨胀性改变,骨质密度明显增大,边缘清晰锐利,其内可见粗大骨脊样改变。光... 目的探讨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肋骨DF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肋骨DF影像学检查示:肋骨骨质呈丝瓜瓤样膨胀性改变,骨质密度明显增大,边缘清晰锐利,其内可见粗大骨脊样改变。光镜下肿瘤由梭形瘤细胞和大量胶原构成,胶原纤维密集而粗大伴玻璃样变,瘤细胞呈梭形、细长,未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结果示:β-catenin和vim为阳性;ER、PR、CD117、SMA、desmin和CD34均为阴性。结论肋骨DF是1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病灶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手术广泛全切是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 纤维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
8
作者 毛荣军 李启明 +5 位作者 丁彦青 谭光明 冯晓冬 房惠琼 黄勋福 韩福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F)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例DF的临床特点、常规HE进行形态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免疫表型的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变位于下肢皮下组织,以足部多见,肿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F)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例DF的临床特点、常规HE进行形态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免疫表型的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变位于下肢皮下组织,以足部多见,肿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呈良性经过,切除后无复发;镜下:肿瘤由稀疏的梭形或星状纤维母细胞和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部分病例局灶性纤维黏液样变;瘤细胞核染色质细致,可见明显小核仁,细胞无异型性,也无核分裂象,未见肿瘤性坏死、钙化及骨化现象,部分病变局灶性血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性强表达波形蛋白,局灶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肌特异性肌动蛋白。结论DF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或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形态学与免疫表型存在肌纤维母细胞特征性的fibronexus junctions结构和纤维母细胞相关特征的超微结构表现;组织学上应与其他一些良性或具有局部复发潜能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或肌纤维母细胞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肿瘤 组织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勤勍 杨军 +1 位作者 飞勇 丁莹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25-525,共1页
病例 男,43岁.左胸壁疼痛1年余入院,呈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尤其他伴随症状.查体及实验宅检查阴性。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肋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渝程 陈天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女,39岁,右髋部进行性疼痛半年,加重1周就诊。查体示:右髋部无畸形,无压痛,无感觉减退,右髋活动无受限。CT示股骨近端增粗,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其长轴与股骨平行,病灶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边界清晰,显示硬化带。未见明显... 女,39岁,右髋部进行性疼痛半年,加重1周就诊。查体示:右髋部无畸形,无压痛,无感觉减退,右髋活动无受限。CT示股骨近端增粗,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其长轴与股骨平行,病灶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边界清晰,显示硬化带。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间隙清晰,未见肿胀(图1a)。MRI示股骨近段一囊状异常信号影,累及股骨颈及转子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股骨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
11
作者 吴雪虎 欧阳学农 +1 位作者 房文铮 梁志奇 《癌症进展》 2012年第2期197-198,共2页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19岁。2010年8月20日突发腰以下感觉减弱,双下肢行动障碍,胸椎x线示第6椎体变扁,考虑肿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9月1日就诊我院。行脊椎MRI检查:胸6椎体右后缘变扁,见骨质破坏,邻近5、7椎体骨质及胸...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19岁。2010年8月20日突发腰以下感觉减弱,双下肢行动障碍,胸椎x线示第6椎体变扁,考虑肿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9月1日就诊我院。行脊椎MRI检查:胸6椎体右后缘变扁,见骨质破坏,邻近5、7椎体骨质及胸5-7椎体附件骨质信号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霞 贺斌 黄小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5-435,共1页
患者男,14岁,主因"左髂部疼痛不适18个月,剧烈运动后加重"入院。查体:左髂部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示左髂骨呈明显膨胀性多囊样改变(图1),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纤维分隔,部分边缘硬化,骨皮质变薄,未见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影。
关键词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骨囊肿 动脉瘤样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军 《中医正骨》 2015年第6期62-63,共2页
患者,男,44岁。因4个月前体检发现右侧股骨上段囊肿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下肢末端血运良好、感觉及运功功能正常。X线检查显示:右侧股骨转子间见一30 mm×70 mm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图1(1)]。CT检查显示:右侧... 患者,男,44岁。因4个月前体检发现右侧股骨上段囊肿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下肢末端血运良好、感觉及运功功能正常。X线检查显示:右侧股骨转子间见一30 mm×70 mm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图1(1)]。CT检查显示:右侧股骨转子间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点状钙化,周围见环形致密影[图1(2)]。诊断:右侧股骨上段骨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肿瘤 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1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旭锐 叶建红 +2 位作者 周新颖 杨宇 孙守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97-2598,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灌胃给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灌胃给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和CTGF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加味四逆散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CTGF mRNA水平,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能够降低肝组织TGF-β1和CTGF mRNA表达,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纤维 肝脏转化生长因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和病程视网膜前膜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冰 柯根杰 +2 位作者 胡闻 文磊 陈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762,共6页
背景 视网膜前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的调控和参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等参与其中,研究视网膜前膜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学特征对于防治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 背景 视网膜前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的调控和参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等参与其中,研究视网膜前膜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学特征对于防治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和病程眼底病变所致视网膜前膜的病理特点,研究CTGF和FN在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玻璃体切割术或硅油取出术中获得的视网膜前膜标本,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组24例24眼,包括病程<90 d者14眼及≥90 d者10眼;伴有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RD)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20例20眼,硅油填充眼组7眼,病程均≥90 d.各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均为C2级以上.对获取的视网膜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前膜标本中CTGF和FN的表达,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病程≥90 d不同组间和RRD组不同病程间视网膜前膜标本中CTGF和FN表达阳性率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RRD组病程<90 d的标本中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炎性细胞增多为主,而病程≥90 d的标本中以神经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为主.RRD组和伴有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RD的DR组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而硅油填充眼组以纤维增生为主要表现.病程≥90 d的3个组视网膜前膜中,RRD组CTGF阳性表达者7眼,占70.0%,伴有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RD的DR组18眼,占90.0%,硅油填充眼组2眼,占28.6%,3个组间视网膜前膜中CTGF表达阳性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RRD组FN阳性表达者9眼,占90.0%,伴有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RD的DR组18眼,占90.0%,硅油填充眼组7眼,占100.0%,3个组间FN表达阳性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RRD组中,病程≥90 d者视网膜前膜中CTGF阳性表达者7眼,占70.0%,病程<90 d者13眼,占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病程≥90 d者视网膜前膜中FN阳性者9眼,占90.0%,病程<90 d者7眼,占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结论 CTGF和FN在不同眼底病所致的视网膜前膜中及不同阶段的视网膜前膜中均呈差异性表达.CTGF的表达变化与病程和疾病类型有关,而FN的表达变化仅与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增生 视网膜前膜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肝纤维化形成的“总开关”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爱婷 白艳锋 尤红 《肝脏》 2009年第4期337-339,共3页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化形成 开关 肝脏疾病 CT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茗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24-525,共2页
目的讨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年内的肝脏纤维化患者的CTGF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与健康患者CTGF水平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CTGF水平逐渐增加,S4期CTGF(49.56±15.63)ng/ml,与对照... 目的讨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年内的肝脏纤维化患者的CTGF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与健康患者CTGF水平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CTGF水平逐渐增加,S4期CTGF(49.56±15.63)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2.365,P=0.00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检测能够反映出肝脏纤维化病变的发展过程,有利于肝脏纤维化的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肝脏纤维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下游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大鼠肝脏前体细胞的作用比较
18
作者 佟小非 杨爱婷 +5 位作者 孙亚朦 赵文姗 王萍 刘天会 丛敏 尤红 《肝脏》 2013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大鼠肝脏前体细胞(WB-F344)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人TGFβ和CTGF直接刺激WB-F344细胞,观察两种细胞因子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间质细胞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大鼠肝脏前体细胞(WB-F344)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人TGFβ和CTGF直接刺激WB-F344细胞,观察两种细胞因子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间质细胞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和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物(TIMP)-1、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等细胞外基质标志物mRNA的表达。检测α-SMA的蛋白表达。观察α-SMA的免疫荧光表达。结果 TGFβ及CTGF对WB-F344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TGFβ的抑制作用更明显。10ng/mLTGFβ可显著提高前体细胞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0.1、3.0、5.0和5.1倍(P<0.05),而CTGF对上述指标影响不大。在蛋白水平上,TGFβ和CTGF均可增加前体细胞表面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表型方面,1ng/mL和10ng/mL的TGFβ及CTGF均可增强α-SMA的荧光强度。结论 TGFβ及CTGF均可抑制大鼠肝脏前体细胞增殖,并增加α-SMA蛋白及荧光的表达,而在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mRNA表达上二者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肝脏前体细胞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星状细胞凋亡和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冬娣 刘金元 《河南中医》 2009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对肝星状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青蒿琥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P<...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对肝星状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青蒿琥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P<0.01),确能促进凋亡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表达,进而减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恢复了凋亡和增殖的平衡态,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青蒿琥酯 肝脏星状细胞 凋亡 增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尔肝6号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增生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文慧 顾宏图 +6 位作者 王臻南 陆雄 徐光福 张超 林青 苏涟 刘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福尔肝 6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以福尔肝 6号灌胃治疗 ,每日 1次 ,共 4w ,并以γ -干扰素为治疗对照。观察模型大鼠体重、肝脾体重等变...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福尔肝 6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以福尔肝 6号灌胃治疗 ,每日 1次 ,共 4w ,并以γ -干扰素为治疗对照。观察模型大鼠体重、肝脾体重等变化 ,肝苏木精 -伊红染色 (HE)染色及丽春红胶原染色分级分期观察肝组织炎症坏死与胶原沉积的病理改变 ,检测血清肝功能变化及肝组织羟脯氢酸 (Hydroxyproline,Hyp)含量。RT-PCR法分析肝组织α1(Ⅰ )前胶原基因表达。结果 模型大鼠体重与肝重减轻 ,脾脏增大 ,腹水明显 ,血清ALT与AST水平、总胆红素含量升高 ,白蛋白下降 ,肝组织炎症坏死与胶原沉积明显 ,纤维间隔形成 ,Hyp含量增多。经福尔肝 6号及γ-干扰素治疗后 ,模型大鼠体重与肝重趋于恢复 ,血清AST水平与总胆红素含量显著下降 ,肝组织胶原沉积与Hyp含量明显减少。α1(Ⅰ )前胶原mRNA表达减少。两药物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 福尔肝 6与具有较好抗DMN模型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作用 ,抗炎与抑制胶原过渡增生沉积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尔肝6号 DMN 纤维 大鼠 肝脏胶原增生沉积 中医药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