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茱萸碱调节Nod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张俊莉 郑琳 王冬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80-1086,I0001,共8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调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损伤情况。方法2022年5—11月选取大鼠喂食高脂饲料8周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吴茱萸碱低剂量组(吴茱萸碱4 mg/kg)、吴茱萸...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调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损伤情况。方法2022年5—11月选取大鼠喂食高脂饲料8周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吴茱萸碱低剂量组(吴茱萸碱4 mg/kg)、吴茱萸碱中剂量组(吴茱萸碱8 mg/kg)、吴茱萸碱高剂量组(吴茱萸碱16 mg/kg)、阳性药组(多烯磷脂酰胆碱200 mg/kg)和NLRP3组(吴茱萸碱16 mg/kg+1 mg/kg NLRP3信号通路激活剂尼日利亚菌素),每组各10只,另有10只大鼠喂食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所有大鼠均给予相对应药物干预,给药4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胆固醇、三酰甘油(TG);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沉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8、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增大,可见明显颗粒状脂滴以及脂质积累,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大鼠体质量[(582.65±16.25)g比(476.29±10.62)g]、肝指数[(3.79±0.25)%比(2.48±0.18)%]、血清GPT[(79.62±3.59)U/L比(36.22±2.15)U/L]、GOT[(185.25±5.18)U/L比(71.69±3.56)U/L]、胆固醇[(2.93±0.19)mmol/L比(1.72±0.12)mmol/L]、TG[(1.19±0.11)mmol/L比(0.56±0.07)mmol/L]、TNF-α[(162.48±4.25)ng/L比(41.76±2.49)ng/L]、IL-18[(135.75±3.37)ng/L比(23.52±2.02)ng/L]、IL-1β[(201.88±4.67)ng/L比(92.64±2.99)ng/L]水平,肝组织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以及NLRP3、ASC、活化胱天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和脂滴积累明显减轻,大鼠体质量[(551.37±15.72)g、(530.52±15.49)g、(509.48±15.18)g、(517.71±12.73)g比(582.65±16.25)g]、肝指数[(3.41±0.20)%、(3.13±0.16)%、(2.81±0.17)%、(3.02±0.213)%比(3.79±0.25)%]、血清GPT[(68.16±3.41)U/L、(55.94±3.05)U/L、(46.45±2.72)U/L、(48.71±2.34)U/L比(79.62±3.59)U/L]、GOT[(161.32±4.73)U/L、(138.64±4.50)U/L、(113.57±4.05)U/L、(121.48±4.11)U/L比(185.25±5.18)U/L]、胆固醇[(2.58±0.17)mmol/L、(2.25±0.16)mmol/L、(1.91±0.13)mmol/L、(1.99±0.15)mmol/L比(2.93±0.19)mmol/L]、TG[(1.01±0.10)mmol/L、(0.83±0.08)mmol/L、(0.62±0.07)mmol/L、(0.70±0.09)mmol/L比(1.19±0.11)mmol/L]、TNF-α[(137.15±3.69)ng/L、(113.53±3.34)ng/L、(79.37±2.92)ng/L、(85.61±3.07)ng/L比(162.48±4.25)ng/L]、IL-18[(111.34±3.05)ng/L、(72.98±2.66)ng/L、(47.61±2.438)ng/L、(51.59±2.55)ng/L比(135.75±3.37)ng/L]、IL-1β[(171.52±4.34)ng/L、(152.23±4.02)ng/L、(129.95±3.51)ng/L、(517.71±12.73)ng/L比(136.76±3.73)ng/L]水平,肝组织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以及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NLRP3信号通路激活剂尼日利亚菌素的加入明显减弱了吴茱萸碱对NAFLD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结论吴茱萸碱可通过抑制NLRP3信号通路明显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损伤、脂肪病变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属 Nod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 大鼠 肝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D、GSH-PX、CAT系列氧化清除酶活性监测对肝组织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晶 高建立 +2 位作者 冯颖 李杰 安伟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1-183,共3页
本实验通过对原发性肝癌2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32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并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清胆红素、白... 本实验通过对原发性肝癌2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32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并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清胆红素、白蛋白、ALT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由基(FR)反应参与了肝组织损伤的发病机制,血浆LPO和红细胞系列氧化清除酶活性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GSH-PX CAT 肝组织损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cccDNA与HBV复制及肝组织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其军 李玉生 +1 位作者 李毅 聂彩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9-1070,共2页
关键词 CCCDNA 肝组织损伤 病患者 HBV复制 血清 外周血淋巴细胞 乙型炎病毒 HBVDNA DNA分子 病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Nd:YAG激光对羊肝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卓忠雄 高云华 +2 位作者 徐龙江 张在根 曹良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超声 经皮穿刺 ND:YAG激光 肝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硒降低硒酶基因表达并致大鼠肝组织损伤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琼 甘璐 +1 位作者 Abdella A li 徐辉碧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 : 探讨补充大剂量硒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肝组织的作用。方法 : 给大鼠腹腔分别注射 0 ,2 0 ,40和 80 μg/ (kg·d)亚硒酸钠 -生理盐水 1 5d,取肝脏做组织切片 ,再将... 目的 : 探讨补充大剂量硒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肝组织的作用。方法 : 给大鼠腹腔分别注射 0 ,2 0 ,40和 80 μg/ (kg·d)亚硒酸钠 -生理盐水 1 5d,取肝脏做组织切片 ,再将肝组织匀浆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定量检测不同剂量亚硒酸钠对硒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同时测定硒酶活性、肝组织硒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结果 : 补充亚硒酸钠 2 0 μg/ (kg· d)的鼠肝中 ,两类硒酶的 m RNA丰度及酶活性均增高 ,而补充 40和 80 μg/ (kg· d)亚硒酸钠的大鼠 ,两类硒酶的 m RNA丰度及酶活性均显著下降 (P<0 .0 5) ,且随补硒剂量升高下降幅度增大。而鼠肝硒含量则随补硒剂量升高而显著性增大 (P<0 .0 5)。与对照组相比 ,补充 40μg / (kg· d)亚硒酸钠的鼠肝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 (P<0 .0 1 ) ,肝组织在形态学上发生病变。结论 : 大剂量补硒降低鼠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 ,并造成肝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硒酶基因表达 肝组织损伤 亚硒酸钠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秋红 张春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18-252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复制水平和肝组织损伤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BV-DNA复制水平,按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12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复制水平和肝组织损伤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BV-DNA复制水平,按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129例、阴性组101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的相关标志物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IV型胶原(IV-C)以及层黏连蛋白(LN)等的含量水平;再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当慢性乙肝患者HBV-DNA的复制水平增高时,其血清中ALT、AST和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含量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复制水平和肝组织损伤与肝纤维化之间关系密切;在临床上,通过有效地抗病毒治疗,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程度,进而可以阻止肝组织纤维化进程和肝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 病毒复制 肝组织损伤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动态观察Nd:YAG激光对羊肝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卓忠雄 高云华 +2 位作者 徐龙江 张在根 曹良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 :超声动态观察Nd :YAG激光凝固羊肝组织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超声动态观察组织间激光凝固 (interti tiallaserphotoloaglationILP)术后羊肝凝固靶区不同时期声像图特征及相应病理改变情况。ILP术后 10只山羊 ,第 3 5 7 1... 目的 :超声动态观察Nd :YAG激光凝固羊肝组织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超声动态观察组织间激光凝固 (interti tiallaserphotoloaglationILP)术后羊肝凝固靶区不同时期声像图特征及相应病理改变情况。ILP术后 10只山羊 ,第 3 5 7 10 15天各处死 2只 ,处死前超声观察靶区声像图特征及血流显像 ,并监测其肛温及肝功能变化 ,并与术前相应指标对照 ;处死后靶区取组织送病检。结果 :随着凝固术后时间延长损伤区声像图显示越来越清晰 ,从内到外呈无回声区、强回声区、低回声带及强回声环 ;强回声区范围渐渐缩小 ,低回声带渐渐增宽 ,强回声环渐渐清晰等变化趋势。损伤区边缘早期为充血、出血 ,一周后可见增生的纤维细胞 ,毛细胆管及毛细血管。羊血清谷丙转酶术后呈一过性升高 ;肛温术后呈反应性升高。无气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声显像能准确反映靶区动态变化 ;Nd :YAG激光凝固肝组织效果肯定 ;方法安全可靠 ;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肝组织损伤 超声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含量与其肝组织损伤关系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婵 刘伟 《肝脏》 2001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丙型 HCV-DNA 含量 肝组织损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训练对肝组织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铁民 吴衍忠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观察了过度训练后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变化。结果显示:过度训练后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和血清GPT活性显著上升,肝组织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下降。结果表明,过度训练... 观察了过度训练后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变化。结果显示:过度训练后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和血清GPT活性显著上升,肝组织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下降。结果表明,过度训练后肝脏自由基代谢发生了紊乱,表现为自由基生成增加而消除能力下降,肝脏组织发生了自由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训练 肝组织损伤 丙二醛 谷胱甘肽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其肝组织损伤关系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10
作者 刘伟 赵伟 罗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5,共2页
探讨成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与其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随机选择5 0例成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检测其血清HCV RNA水平 ,肝穿刺活检 ,光镜多视野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学损伤。随着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升高 ,其肝组织病... 探讨成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与其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随机选择5 0例成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检测其血清HCV RNA水平 ,肝穿刺活检 ,光镜多视野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学损伤。随着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升高 ,其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加重不明显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 肝组织损伤 相关性 血清 HCV-RNA水平 PCR法 HA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项抗-HBc阳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肝组织损伤研究
11
作者 张长法 刘英娜 +1 位作者 邱蔚蔚 胡峻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单项抗HBc阳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 ,为临床肝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4 6例单项抗HBc阳性 ,HBVDNA阳性 ,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做组织学检查 ,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cAs。结果 :肝组织正常者 8例 ... 目的 :探讨单项抗HBc阳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 ,为临床肝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4 6例单项抗HBc阳性 ,HBVDNA阳性 ,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做组织学检查 ,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cAs。结果 :肝组织正常者 8例 (17.39% ) ;轻度慢性肝炎 35例 (76 .0 9% ) ,其中Ⅰ型为 17例 (36 .96 % ) ,Ⅱ型为 18例 (39.19% ) ;中度慢性肝炎 3例 (6 .52 % )。肝组织HBsAg阳性 19例 (41.3% )、HBcAg阳性 13例 (2 8.2 6 % )。结论 :单项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学损伤 ,对此类患者给予动态的医学观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项抗HBC阳性 HBV携带者 肝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原学与肝组织损伤、疗效的相关性
12
作者 文睿 刘伟 王坚 《世界感染杂志》 2002年第3期108-110,11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的病原学与肝组织损伤、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8例CSH患者,进行血清病原学、肝组织中HBcAg检测和肝组织损伤、疗效观察。结果:单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77/208例,单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的病原学与肝组织损伤、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8例CSH患者,进行血清病原学、肝组织中HBcAg检测和肝组织损伤、疗效观察。结果:单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77/208例,单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各l例;重叠感染28/208例,其中二重感染18/208例,三重感染7/208例,四重感染3/208例;血清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血清病毒复制指标阴性者但肝组织中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死亡率高;HBV+HCV(丙型肝炎病毒)HBV、HEV重叠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肝组织损伤重、死亡率高。结论:病毒复制、重叠感染者,可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重型 病原学 肝组织损伤 病原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非洲猪瘟肝组织损伤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13
作者 李樵锋 李慧 +7 位作者 梁浩钊 徐志高 张伟伦 罗颖 许正涛 杨鸿 黄璐琦 邓桦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9,共9页
为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肝的组织损伤及其病理机制,本试验人工接种ASFV(Pig/HLJ/18毒株,剂量为210 HAD50/mL),复制急性非洲猪瘟病例,观察13头死亡猪肝脏的剖检变化和组织学变化,采用原位PCR方法,对肝内ASFV病毒VP73蛋白进行定位,以... 为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肝的组织损伤及其病理机制,本试验人工接种ASFV(Pig/HLJ/18毒株,剂量为210 HAD50/mL),复制急性非洲猪瘟病例,观察13头死亡猪肝脏的剖检变化和组织学变化,采用原位PCR方法,对肝内ASFV病毒VP73蛋白进行定位,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IFN-γ和凋亡因子Bax、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SFV可对肝的组织结构造成明显损伤,随病程的延长病变逐渐加重,剖检见肝脏淤血、出血,灰白色花斑状炎症灶,胆囊水肿,充血出血。组织学病变以出血和病毒性肝炎为主,肝细胞水肿、坏死和凋亡,淋巴细胞浸润;ASFV主要分布于肝窦、肝小叶汇管区、小叶间质的巨噬细胞;TNF-α、IL-1β、IFN-γ主要在巨噬细胞、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随损伤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P<0.01);Bax表达升高(P<0.01)的同时Bcl-2表达下降(P<0.01),诱导了细胞凋亡发生。本研究结果提示ASFV通过对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诱导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并激活炎症级联反应,从而造成严重的肝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VP73 肝组织损伤 炎症因子 BAX BCL-2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文红 唐锡尔 马莉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64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系统 ,HBVM采用ELISA法。结果 慢性中、重度肝炎较慢性轻度肝炎血清HBVDN...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64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系统 ,HBVM采用ELISA法。结果 慢性中、重度肝炎较慢性轻度肝炎血清HBVD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而慢性中、重度肝炎之间差异不显著 ,同样肝组织炎症分级G1、G2、G3随着炎症分级的增高 ,其血清HBVDNA含量也逐渐增高 ,而在G4级较G3级反而有所下降 ;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无明显关系 ;血清HBVDNA含量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 血清 HBV DNA 肝组织损伤 纤维化程度 乙型炎病毒 PCR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肝移植后进行性肝组织损伤 被引量:2
15
作者 Evans H.M. Kelly D.A. +2 位作者 McKiernan P.J. Hübscher S. 宋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0期55-56,共2页
The long-term histological outcome after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De novo autoimmune hepatitis, consisting of histological chronic hepatitis associated with autoantibody forma... The long-term histological outcome after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De novo autoimmune hepatitis, consisting of histological chronic hepatitis associated with autoantibody formation and allograft dysfunc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complication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In this study, 158 asymptomatic children with 5-year graft survival underwent protocol liver biopsies(113, 135, and 64 at 1, 5, and 10 years after OLT, respectively). Histological changes were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serological findings. All patients received cyclosporine A as primary immunosuppression with withdrawal of corticosteroids at 3 months post OLT. Normal or near-normal histology was reported in 77 of 113 (68%), 61 of 135 (45%), and 20 of 64 (31%) at 1, 5, and 10 years, respectively. The commonest histological abnormality was chronic hepatitis (CH), the incidence of which increased with time[25/113 (22%), 58/135 (43%), and 41/64 (64%) at 1, 5, and 10 years, respectively) (P< .0001)]. The incidence of fibrosis associated with CH increased with time [13/25 (52%), 47/58 (81%), and 37/41 (91%) at 1, 5, and 10 years, respectively)(P < .0001)]. The severity of fibr- osis associated with CH also increased with time, such that by 10 years 15%had progressed to cirrhosis.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levels were slightly elevated in children with CH (median levels 52 IU/L, 63 IU/L, and 48 IU/L at 1, 5, and 10 years, respectively), but thi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normal histology.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only factor predictive of chronic hepatitis was autoantibody positivity (present in 13%and 10%of children with normal biopsies at 5 and 10 years, respectively, and 72%and 80%of those with CH at 5 and 10 years, respectively)(P < .0001). Four children with CH and autoantibodies, who also had raised immunoglobulin G (IgG) levels and AST greater than 1.5x normal fulfille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 novo autoimmune hepatitis(AIH). Another two were found to be hepatitis C positive. No definite cause for CH could be identified in the other cases. In conclusion, chronic hepatitis is a common finding in childre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progressive fibrosis, leading to cirrhosis. Standard liver biochemical tests cannot be relied on either in the diagnosis or in the monitoring of progress of chronic allograft hepatitis. In contrast, the presence of autoantibodies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CH. The cause of chronic hepatitis in transplanted allografts is uncertain butmay be immunemediated, representing a hepatitic form of chronic re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移植 肝组织损伤 组织活检 自身免疫性 慢性 同种异体移植 自身抗体 生化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组织损伤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变化及意义
16
作者 郝川 杨斌 杨鹏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肝组织损伤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α(tmTNF-α)表达变化及其与肝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mTNF-α的表达,HE染色检测肝组织损伤;采用蛋白酶法分... 目的探讨急性肝组织损伤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α(tmTNF-α)表达变化及其与肝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mTNF-α的表达,HE染色检测肝组织损伤;采用蛋白酶法分离肝脏库普弗细胞(KCs),以CD11b和F4/80为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KCs,同时检测LPS/D-gal处理后不同时间KCs tmTNF-α表达水平。结果 LPS/D-gal处理后6h,肝组织tmTNF-α表达显著增加,tmTNF-α主要来源于KCs;tmTNF-α表达与肝组织损伤是一致的。结论tmTNF-α表达与严重肝组织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氏细胞 跨膜型TNF-Α 肝组织损伤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与L-谷氨酸诱导树鼩肝组织损伤
17
作者 陆姜利 郭玉倩 +3 位作者 钱忠义 角建林 梁张 郑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探究D-半乳糖与L-谷氨酸对树鼩肝组织损伤及机制。方法雄性树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组)、D-半乳糖组(D组)、L-谷氨酸组(G组)、D-半乳糖组+L-谷氨酸组(D+G组),每周称量体重、计算存活率。给药8周后,心脏采血处死树鼩,4%多聚甲醛灌... 目的探究D-半乳糖与L-谷氨酸对树鼩肝组织损伤及机制。方法雄性树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组)、D-半乳糖组(D组)、L-谷氨酸组(G组)、D-半乳糖组+L-谷氨酸组(D+G组),每周称量体重、计算存活率。给药8周后,心脏采血处死树鼩,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肝,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LR2、NF-κB和P-gp表达。结果相对于第1周,第8周D+G组树鼩体重下降。G组、D组、D+G组生存率下降,肝细胞变性、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中央静脉、门静脉、分支胆管扩张,其中D+G组最严重。相对于CT组,D组、G组和D+G组的TLR2(P<0.05)、NF-κB(P<0.01)和P-gp(P<0.01)表达均升高;在3个处理组中,D+G组的TLR2(P<0.05)、NF-κB(P<0.01)和P-gp(P<0.01)表达显著高于D组和G组。结论D-半乳糖、L-谷氨酸单独或联合给药均可引起树鼩肝组织损伤,联合给药损伤更严重。其机制可能涉及TLR2/NF-κB通路激活,同时P-糖蛋白代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组织损伤 L-谷氨酸 D-半乳糖 TLR2/NF-κB信号途径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损伤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黎新平 《浙江实用医学》 2005年第3期149-149,173,共2页
目的了解肝组织损伤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慢性乙肝病例的肝活检及血清学指标资料,按病理分级分期分为4组,比较肝组织损伤程度与血清学的关系。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ANOVA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 目的了解肝组织损伤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慢性乙肝病例的肝活检及血清学指标资料,按病理分级分期分为4组,比较肝组织损伤程度与血清学的关系。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ANOVA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肝功能中的ALT和AST相关(r=0.666和r=0.655),与Alb无相关(r=0.273)。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纤维化指标HA、PC-Ⅲ和Ⅳ-C相关(r=0.528、r=0.458和r=0.387),与LN无相关(r=0.206)。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VDNA含量无相关(r=0.220)。结论肝组织损伤与血清学ALT、AST、HA、PC-Ⅲ和Ⅳ-C相关,与HBVDNA含量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血清学指标 肝组织损伤 相关性分析 组织炎症活动度 血清纤维化指标 DNA含量 损伤程度 病理分级 PC-Ⅲ ANOVA 纤维化程度 血清HBV 慢性乙 回顾分析 相关分析 AST ALT Ⅳ-C 活检 功能 AIB 分期 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离体牛肝模型下应用超声刀,LigaSure,CUSA和螺旋水刀断肝对肝组织损伤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魏猛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83-83,共1页
背景 肝切除术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唯一方法,确定肝切范围和肿瘤切缘至关重要。随着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深入,为提高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各种新的断肝技术不断涌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超声刀,LigaSure,CUSA和螺旋水刀等。然而,高强... 背景 肝切除术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唯一方法,确定肝切范围和肿瘤切缘至关重要。随着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深入,为提高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各种新的断肝技术不断涌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超声刀,LigaSure,CUSA和螺旋水刀等。然而,高强度的电灼伤、电热伤和挤压伤等对余肝断面附近的肝组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肝切除术中肝断面肝组织损伤或坏死程度对于术后切缘组织的存活及残肝功能具有重萼临床意义.但目前尚无对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ASURE 肝组织损伤 离体牛 螺旋水刀 CUSA 超声刀 结直肠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方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肝损伤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晓霞 李良学 +3 位作者 武玉鹏 刘改萍 冯玛莉 么新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6-38,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57BL/6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观测肝组织病理、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角蛋白(CK19)阳性表达明显,胆管增生活跃,胆小管数量增多,管...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57BL/6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观测肝组织病理、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角蛋白(CK19)阳性表达明显,胆管增生活跃,胆小管数量增多,管腔畸形,胶原纤维沉积明显;透射电镜显示胞质中含有大量脂滴,线粒体肿胀畸形,内质网囊性扩张、断裂,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周边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聚集。调肝理脾方组胆小管增生较模型组和阳性组明显减少,仅有少量增生的胶原纤维,CK19表达明显减弱;透射电镜显示胞质中偶见脂滴,胆管上皮细胞增生不明显,窦周间隙偶有少量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抑制胆小管的增生及胶原纤维的沉积可能是调肝理脾方有效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脾方 原发性胆汁性硬化 肝组织损伤 形态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