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血浆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杜珍 唐小军 +2 位作者 陶芸 程浩 周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932-935,共4页
【目的】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与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肾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ACLF的7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DPMAS+PE联合治疗组(观察组,... 【目的】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与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肾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ACLF的7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DPMAS+PE联合治疗组(观察组,n=34)和单纯PE治疗组(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胆汁酸(TBA)]和肾功能[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及病情临床转归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LT、AST、TBil、DBil、Alb、TBA、Cr、BUN、PT、INR、PTA及MELD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DBil、TBA、PT、INR及MEL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而PTA较治疗前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及DBil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末随访发现,对照组生存18例,死亡20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肝肾综合征5例,肝性脑病5例,肺部真菌感染6例);观察组生存23例,死亡1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肝肾综合征4例,肝性脑病3例,肺部真菌感染2例);两组组12周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4%vs 67.6%,P<0.05)。【结论】DPMAS联合PE治疗ACLF疗效确切,能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改善其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 血液透析 血浆置换 肝功能试验 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人工肝系统治疗对急性肝衰竭犬血清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钟 李根喜 丁义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05-907,共3页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肝 (BAL )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 (ALF )的效果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门腔分流及胆总管结扎切断术建立犬ALF模型。 1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即BAL治疗组和对照组 (未行BAL治疗组 )。BAL每次循环 5h。检测两...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肝 (BAL )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 (ALF )的效果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门腔分流及胆总管结扎切断术建立犬ALF模型。 1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即BAL治疗组和对照组 (未行BAL治疗组 )。BAL每次循环 5h。检测两组建模前 ,以及循环前后的血清内毒素、谷丙转氨酶 (ALT )和总胆红素 (TB)。结果 治疗组建模前、循环前和循环后血清内毒素分别为 0 .2 84EU /ml ,0 .5 2 6EU /ml ,0 .416EU /ml ;循环前血清内毒素较建模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循环后又明显降低 (P <0 .0 5 ) ;对照组循环前血清内毒素显著高于建模前 (P <0 .0 5 ) ,循环前后血清内毒素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治疗组循环后血清ALT和TB较循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循环前后ALT和TB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BAL治疗能降低ALF犬血清内毒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治疗 生物人工肝系统 内毒素/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MELD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琰 李文庭 李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8-439,共2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慢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4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采用血浆置换(PE)法,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分...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慢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4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采用血浆置换(PE)法,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及MELD分值变化,观察所有患者3个月内的临床转归,探讨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 PE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及MELD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可显著降低MELD分值在20~29之间与MELD分值≥30这两个分值段患者的预期病死率(P<0.05),而不能降低MELD分值≤20这部份患者的预期病死率(P>0.05)。结论 PE可显著降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TBIL、Cr、INR和MELD评分,改善肝功能。MELD分值>20的患者应积极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MELD≤20的患者可以积极内科保守治疗而不必急于人工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肝功能衰竭/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肝衰竭患者组合型人工肝围治疗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小清 陈笑芬 王向槐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2期3485-3487,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衰竭患者组合型人工肝围治疗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180例肝衰竭患者按治疗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围治...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衰竭患者组合型人工肝围治疗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180例肝衰竭患者按治疗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围治疗期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治疗期舒适度[94.4%(85/90)]、满意度[97.8%(88/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1%(64/90)、85.6%(77/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的实施促进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人工肝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治疗 人工 病人满意度 舒适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树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0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行PE+HDF治疗145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间隔1~3d,每次历时6~8h。【结果】PE+HDF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尿量...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行PE+HDF治疗145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间隔1~3d,每次历时6~8h。【结果】PE+HDF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尿量增多,短期存活率(30d)为75%(27/36)。血压、血氧饱和度、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28.8%、29.8%、44.8%、28.4%(P值均〈0.01);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23.70±0.56)s缩短为(16.60±0.67)s(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3例(8.3%)痊愈出院,24例(66.7%)好转,9例(25%)死亡。【结论】PE+HDF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其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治疗 血浆交换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构建及体外功能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钟 田鹏鹏 +2 位作者 张鹤云 李根喜 丁义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98-601,共4页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生物人工肝 (BAL )系统 ,并评价其体外功能。方法 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 1× 10 1 0 肝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经限制贴壁、旋转培养形成肝细胞球体后 ,注入BIOLIVA3A中空纤维管...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生物人工肝 (BAL )系统 ,并评价其体外功能。方法 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 1× 10 1 0 肝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经限制贴壁、旋转培养形成肝细胞球体后 ,注入BIOLIVA3A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的细胞环路 ,构建新型BAL系统。观察循环 6h内细胞环路中肝细胞总数和活率变化 ,并检测循环的细胞悬液和RPMI164 0培养基中ALT ,TBI和ALB的变化及进行利多卡因代谢试验。结果 循环 6h内肝细胞总数和活率无明显变化 ;新型BAL系统具有较强的清 (白 )蛋白合成和利多卡因代谢能力。结论 该新型BAL系统具有一定的肝支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系统 肝功能衰竭/治疗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衰大鼠脾内移植异种肝细胞治疗前后的CD4,CD8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震宇 高蓓 +3 位作者 朱泰来 陈永田 杨春 张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为探讨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大鼠药物性肝衰的意义 ,观察大鼠肝功能、存活率及CD 4,CD8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笔者以豚鼠肝细胞为供体 ,SD大鼠为受体 ,D -氨基半乳糖(19.5ml/ )腹腔内一次性注射 ,制作肝衰模型。 48h后将微囊化的... 为探讨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大鼠药物性肝衰的意义 ,观察大鼠肝功能、存活率及CD 4,CD8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笔者以豚鼠肝细胞为供体 ,SD大鼠为受体 ,D -氨基半乳糖(19.5ml/ )腹腔内一次性注射 ,制作肝衰模型。 48h后将微囊化的游离豚鼠肝细胞移植于大鼠脾脏内。以豚鼠裸肝细胞移植及生理盐水脾脏注射为对照。移植后 14d测定存活率和肝功能 ,检查病理切片及CD 4,CD 8的变化。结果示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存活率 80 .0 %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2 5 .0 % )和裸肝细胞移植组 (70 .0 % )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 )。微囊肝细胞移植组 14d总胆红素和ALT ,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裸肝细胞组。移植后 72h和 14d分别测定受体脾脏CD4,CD8淋巴细胞 ,移植后 72h ,14d微囊化肝细胞组、裸肝细胞组CD 4,CD 8均呈阳性。提示 :大鼠药物性肝衰微囊化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可维持受体存活 14d ,体液和细胞免疫均参与排斥反应。肝细胞微囊化处理可延迟细胞免疫的发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治疗 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用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肝衰和肾衰8例
8
作者 王金枝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用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8例妊娠合急性肝衰肾衰患者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毒素浓度变化。结果8例妊娠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患者...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用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8例妊娠合急性肝衰肾衰患者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毒素浓度变化。结果8例妊娠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好转。结论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应用对于妊娠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治疗应用 血液透析/治疗应用 肝功能衰竭/治疗 功能衰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暴发性肝衰竭病因、诊疗及预后因素相关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俊 黄文祥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3期1987-1990,共4页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在人群中较少见,但其破坏潜力巨大,危及生命,常导致死亡或进行紧急肝脏移植。既往无慢性肝脏基础疾病,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并出现肝性脑病、脑水肿、弥散性...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在人群中较少见,但其破坏潜力巨大,危及生命,常导致死亡或进行紧急肝脏移植。既往无慢性肝脏基础疾病,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并出现肝性脑病、脑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儿童暴发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的病因随患儿年龄、所处地域、遗传背景等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功能衰竭/诊断 肝功能衰竭/治疗 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A-Ⅰ型生物人工肝脏对少肝急性肝衰犬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小平 薛毅珑 +3 位作者 李新建 张佐云 李雁凌 黄志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z1期101-,共1页
目的评价TECA-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治疗少肝急性肝衰(ALF)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培养于TECA-Ⅰ型BALSS的生物反应器中;将肝脏大部切除诱发的ALF犬随机分为:肝细胞组、无肝细胞组及药物治疗组,进行6... 目的评价TECA-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治疗少肝急性肝衰(ALF)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培养于TECA-Ⅰ型BALSS的生物反应器中;将肝脏大部切除诱发的ALF犬随机分为:肝细胞组、无肝细胞组及药物治疗组,进行6h治疗;测定治疗前、后ALF犬血NH3,GPT,GO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以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组的ALF犬治疗后,血NH3,BIL,GPT,GOT明显下降(P<0.01),PT,PA明显改善(P<0.05);ALF犬平均生存期为108.0h±12.0h,其中3只犬得以长期存活,其免疫学指标在BALSS治疗后无明显变化.而无肝细胞组和药物治疗组ALF犬治疗前、后上述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ALF犬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4.0h±6.0h,20.4h±6.4h.结论采用猪肝细胞的TECA-Ⅰ型BALSS能安全有效地暂时替代肝脏大部切除诱发的ALF犬的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治疗 人工 血液透析 肝移植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的特点和处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宇一 王介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感染是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其可明显增加病死率.肝衰竭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肠道功能改变等因素使得感染发生率高于一般肝病,而激素使用、低白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是其危险因素.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和... 感染是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其可明显增加病死率.肝衰竭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肠道功能改变等因素使得感染发生率高于一般肝病,而激素使用、低白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是其危险因素.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是最常见的几种感染类型.为了降低肝衰竭继发感染的病死率,在早期诊治和给予适当预防治疗之外,还要注意抗菌药物滥用和患者与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诊断/治疗 感染/并发症/诊断/治疗
原文传递
两种抗凝技术实施血浆置换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向群 袁素娥 +2 位作者 钱云 莫丹 谢群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2166-2168,共3页
【目的】观察无肝素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人工肝治疗中心完成肝衰竭患者PE治疗422例患者根据抗凝方式不同分为肝素组(188例治疗362例次)和无肝素组(234例治疗50... 【目的】观察无肝素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人工肝治疗中心完成肝衰竭患者PE治疗422例患者根据抗凝方式不同分为肝素组(188例治疗362例次)和无肝素组(234例治疗509例次)。选择上机前及治疗结束共两个时间点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BPC)变化,观察两组凝血、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TBIL、DBIL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BP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肝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00,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仅高凝期建议实施肝素化,一般状态下无肝素循环能顺利完成治疗,有效清除毒性物质,补充Alb、凝血因子等,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抗凝药/治疗应用 肝功能衰竭/治疗 血浆置换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前人工肝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钟平 陈煜 《药品评价》 CAS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脏功能不全和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相当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脏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高及技术因素的限制.在我国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介于内科与外科治疗...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脏功能不全和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相当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脏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高及技术因素的限制.在我国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介于内科与外科治疗之间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近年我国人工肝技术发展迅速,在非生物和生物人工肝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其它新型技术发展的过程一样.人工肝也面临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肝功能衰竭/治疗 感染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血浆细胞疗法在终末期肝病中的治疗作用
14
作者 顾劲扬 施晓雷 丁义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4,共3页
以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为代表的细胞疗法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全新策略,是继肝移植治疗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后的有效替代方法。目前细胞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源性肝细胞在与肝衰竭患者血浆直接接触的交换过程中容易丧失功能,如何提高... 以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为代表的细胞疗法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全新策略,是继肝移植治疗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后的有效替代方法。目前细胞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源性肝细胞在与肝衰竭患者血浆直接接触的交换过程中容易丧失功能,如何提高细胞材料在肝衰竭血浆中的耐受性是今后应用于临床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治疗 肝细胞移植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海藻酸钠包裹最佳浓度及免疫隔离机制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何震宇 董小刚 +7 位作者 冯健 何斌 李明 杨春汪宝林 高蓓 闻浩 李方龙 陈永田 《河北医学》 CAS 2005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过程中海藻酸钠包裹移植肝细胞的最佳浓度;观察受体存活率,测定肝功能及CD4,CD8的变化。方法:分别以浓度为5.0%、1.5%、0.15%的海藻酸钠悬液体外包裹经胶原酶技术制备的异种(豚... 目的: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过程中海藻酸钠包裹移植肝细胞的最佳浓度;观察受体存活率,测定肝功能及CD4,CD8的变化。方法:分别以浓度为5.0%、1.5%、0.15%的海藻酸钠悬液体外包裹经胶原酶技术制备的异种(豚鼠)肝细胞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19.5ml/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制作肝衰模型。48h后将三组微囊化的游离豚鼠肝细胞(1.5×107个)分别移植入大鼠脾脏内。以生理盐水1.2ml脾脏注射为对照。移植后48h、96h观察存活率,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肝脏病理情况,免疫组化ABC法测定CD4,CD8的变化。结果: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存活率分别为50.0%、80.0%、90.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25.0%)(P<0.01)。移植后96h测定总胆红素和AST显示:在不同浓度的三组微囊化移植肝细胞中,0.15%的海藻酸钠包裹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及对照组。移植后48h、96h,分别测定受体脾脏CD4,CD8淋巴细胞,0.15%微囊包裹组96h呈阳性,1.5%、5.0%包裹组48h均呈阳性。结论:大鼠药物性肝衰微囊化肝细胞脾内移植海藻酸钠包裹浓度为0.15%,细胞免疫参与排斥反应,包裹浓度过高影响移植肝细胞功能及免疫隔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治疗 异种肝细胞移植 海藻酸钠 包裹浓度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徐林 邵建国 +3 位作者 陈智娴 李兆明 沈毅 秦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38-342,346,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截至2014年12月的Medline、Embase、Ovid和Cochrane Library 4个数据库.结局指标采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患者病死率.分析的结果采用合并相对危险度(RR).结果 共纳...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截至2014年12月的Medline、Embase、Ovid和Cochrane Library 4个数据库.结局指标采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患者病死率.分析的结果采用合并相对危险度(RR).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7篇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3篇为对照研究,共包含1 68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有842例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另外840例接受常规内科治疗.人工肝组患者1个月和3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下降16.4%和13.2%,合并RR值分别为0.83(95%可信区间0.75-0.92)和0.86(95%可信区间0.79 ~0.94).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可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肝功能衰竭 急性/治疗 死亡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小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2050-205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12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10例仅给予综合护肝...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12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10例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药物性肝衰竭,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治疗/化学诱导 血液灌注 血浆置换
原文传递
高通量CRRT和血浆置换联合应用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宁军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CRRT和血浆置换联合应用在治疗药物性肝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组26例在内科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高通量CRRT和血浆置换。对照组24例仅... 目的探讨高通量CRRT和血浆置换联合应用在治疗药物性肝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组26例在内科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高通量CRRT和血浆置换。对照组24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护肝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及时联合应用高通量CRRT和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衰竭,可明显提高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病因学/治疗 血浆置换 肾替代疗法 人类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文淑 郭晓东 张彬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6期8911-8912,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LF患者4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23例和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干预)22例,观察比较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ACLF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LF患者4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23例和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干预)22例,观察比较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ACLF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ACLF中各种不良反应,保障人工肝治疗的有序实施,并增加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治疗/护理 人工 抗病毒药/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肝衰竭伴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开利 邢汉前 +4 位作者 高登莲 赵鸿 姚红宇 张雪华 赵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858-1859,共2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伴肝性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23例患者25例次MARS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血氨及格拉斯哥评分等指标,并观察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MARS人工肝治疗后,患者体...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伴肝性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23例患者25例次MARS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血氨及格拉斯哥评分等指标,并观察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MARS人工肝治疗后,患者体内血清总胆红素、血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肌酐、血钠、血钾、血氯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MARS人工肝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措施,其对清除血清总胆红素、血氨等指标效果明显,但并不能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的程度及总体预后,其意义在于为肝移植患者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治疗 肝性脑病/并发症/治疗 人工 吸附解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