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肌肉表面肌电图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观察
1
作者 刘宏生 海中烨 张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肌电诱发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肌肉表面肌电图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2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肌电诱发组与NMES组各135例。检测并分析两组患... 目的 探讨肌电诱发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肌肉表面肌电图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2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肌电诱发组与NMES组各135例。检测并分析两组患侧肌肉表面肌电值、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及步态时空参数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6周后,肌电诱发组肱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值、GMFM和BI评分显著高于NMES组(P<0.05);两组步态周期、双足支撑时间、步宽显著降低(P<0.05),步频、步速、步长、步幅、患侧支撑时间、健侧支撑时间显著增大(P<0.05),肌电诱发组步态周期、双足支撑时间、步宽显著低于NMES组(P<0.05),患侧支撑时间、步频、步速、步长、步幅显著大于NMES组(P<0.05)。结论 肌电诱发NMES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步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 偏瘫 步态时空参数 肌肉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靖 赵沂敏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3组,第1组为常规康复治疗组;第2组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 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3组,第1组为常规康复治疗组;第2组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评价和比较。结果第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Fugl-Meyer评价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上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和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足下垂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 偏瘫 下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萍 纪树荣 +1 位作者 张勃 韩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0-711,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相比,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相比,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次数:1次/日,5次/周,15次为一疗程。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MMT法)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进行评测,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记录。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及应用Fugl-Meyer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与对照1,2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的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神经肌肉刺激 偏瘫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被引量:21
4
作者 许佳 胡世红 +1 位作者 凌晴 陈丽丹 《中国康复》 2012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C组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C组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肩关节指诊评价复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部分评定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C组复位率明显高于A、B组(45%、15%、25%,P<0.05);3组FMA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更高于A、B组(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神经肌肉刺激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5
5
作者 郑萍 盛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4周内、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且患侧腕背伸时所测收缩肌电值=基础肌电值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对照组(n=30)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n...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4周内、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且患侧腕背伸时所测收缩肌电值=基础肌电值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对照组(n=30)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n=30)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0),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即使于发病早期,未检测到肌肉收缩肌电值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神经肌肉刺激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上肢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维 袁志刚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366-1367,共2页
目的:研究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NMES组与WP-NMES组,每组均为8例,传统NMES组应用传统神经肌肉电... 目的:研究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NMES组与WP-NMES组,每组均为8例,传统NMES组应用传统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WP-NMES组应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电值变化、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性。结果:传统NMES组的康复率是75.0%,WP-NMES组是87. 5%,WP-NMES组高于传统NMES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静态肌电值与收缩肌电值,WP-NMES组均高于传统NMES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WP-NMES组均高于传统NMES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上肢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关荣杓 宋艳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5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上肢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上肢偏瘫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 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上肢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上肢偏瘫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电值都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价表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价表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上肢偏瘫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肌肉的肌电值,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偏瘫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床旁踏车运动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的康复效果
8
作者 苏国栋 王剑桥 +2 位作者 樊祥德 樊华 翟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踏车运动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07—2023-07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各41例,联合组接受早期床旁踏车运动训练联合NMES治疗,N...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踏车运动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07—2023-07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各41例,联合组接受早期床旁踏车运动训练联合NMES治疗,NMES组仅接受NMES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衰弱程度与肌力状况、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平衡能力、跌倒风险、日常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联合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77.63±12.47)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3.64±0.72)分]均高于NMES组[分别为(70.74±13.82)分、(3.26±0.54)分](P<0.05)。干预后联合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52.83±8.90)分]高于NMES组[(46.28±6.92)分],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43.58±6.82)分]低于NMES组[(48.93±8.24)分](P<0.05)。干预后联合组MRC肌力评分[(51.71±9.73)分]、Barthel指数[(58.29±5.28)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164.92±28.82)分]均高于NMES组[分别为(42.32±10.38)分、(58.29±5.28)分、(145.53±24.39)分](P<0.05)。结论早期床旁踏车运动联合NMES用于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可有效改善衰弱症状,提高运动、步行能力与平衡能力,防止跌倒,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神经康复 获得性衰弱 神经肌肉刺激 床旁踏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崔启生 刘萍 +3 位作者 陈翠银 何惠芳 陈伟杰 潘翠环 《针灸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47-5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评价电针或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优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的腹直肌分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将其按1∶1比例分为...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评价电针或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优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的腹直肌分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将其按1∶1比例分为电针组(试验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接受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3次/周,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通过下腰痛评定表(JOA score)、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腹直肌间距(IRD)和总体疗效评价(包括下腰痛改善率、盆底功能改善率和腹直肌分离疗效指数)等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两组IR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JOA score、PFDI-20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JOA score、PFDI-20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的JOA scor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下腰痛改善率和盆底功能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腹直肌分离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疗效相当,但电针对腹直肌分离的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 腹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江秀娟 徐艳 +1 位作者 危正林 唐协林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究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O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对照组,行NMES治疗,另将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 目的探究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O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对照组,行NMES治疗,另将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舌骨上肌群CTAR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上臂肌围(MAMC)]、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腔准备、吞咽过程、吞咽后表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白蛋白、MAM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肌肉力量、步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舌骨上肌群CTAR联合NMES治疗老年OD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期吞咽障碍 老年人 舌骨上群下颏抗阻力训练 神经肌肉刺激 吞咽功能 上臂 日常生活能力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评价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肩袖修补术患者的康复效果
11
作者 谢尚能 赖剑萍 +2 位作者 黄祖辉 李征 叶仲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目的 探索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肩袖修补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135例肩袖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及联合组,每组45例。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运动,电... 目的 探索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肩袖修补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135例肩袖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及联合组,每组45例。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运动,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组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对比三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onstant)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外展、后伸),三角肌和冈上肌横截面积、厚度,经DEA模型分析的治疗方式经济效益。结果 术后6、12周,电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76±0.80)、(2.69±0.79)分,神经肌肉电刺激组VAS评分分别为(5.13±0.94)、(3.00±0.80)分,联合组VAS评分分别为(4.00±0.90)、(1.96±0.77)分。术后6、12周,三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周,三组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三组后伸活动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周,联合组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均优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术后12周,联合组后伸活动度优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周,三组ASES、Constant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ASES、Constant评分均高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三组冈上肌厚度、横截面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前,三组三角肌前束厚度、三角肌中束厚度、三角肌后束厚度、三角肌横截面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12周,三组三角肌中束厚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12周,三组三角肌前束厚度、三角肌后束厚度、三角肌横截面积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三角肌前束厚度、三角肌后束厚度、三角肌横截面积优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EA模型预测,三组VAS评分的规模效益、综合效益,肩关节活动范围的技术效益、规模效益、综合效益、规模报酬系数,ASES、Constant评分的技术效益、综合效益,冈上肌和三角肌厚度、横截面积的技术效益、综合效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肩关节活动范围的技术效益值为1的决策单元有28个,规模效益17个,综合效益17个,规模报酬系数44个;ASES、Constant评分的技术效益值为1的决策单元有26个,综合效益13个。三组VAS评分,冈上肌和三角肌厚度、横截面积的规模报酬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肩袖修补术患者进行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可促进肩关节功能改善,缓解术后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神经肌肉刺激 肩袖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徐成会 赵广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对穴位贴敷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接受穴位贴敷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干预,对... 对穴位贴敷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接受穴位贴敷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干预,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对比最后的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神经营养指标、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水平没有较大的差别,干预后两组的神经营养指标、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水平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经穴位贴敷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干预的情况较好,有助于症状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神经肌肉刺激 脑梗死 吞咽障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
13
作者 朱立 赵学田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等速离心训练干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等速离心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ENS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肌肉力量值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能够有效增强KOA患者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膝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经皮神经刺激 等速离心训练 疼痛程度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阶梯康复训练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路佩 马赛 刘艳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阶梯康复训练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康复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51例(接受神经肌肉电...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阶梯康复训练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康复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51例(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阶梯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55例(接受阶梯康复训练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离床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49±0.92)d、(15.08±4.90)d、(51.28±15.33)d、(12.87±3.11)周,观察组患者离床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85±0.76)d、(13.14±3.44)d、(44.19±10.26)d、(11.03±2.6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定量表(HHS)评分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各维度得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HHS量表评分以及EQ-5D量表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阶梯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 阶梯康复训练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15
作者 樊志娇 靳岚琦 +3 位作者 黄志彬 李依格 姚思含 马玉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期间,试验组接受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NMES,对照组接受伪NMES,共8周。干预前后,测量患侧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单腿支撑相和步行时足底冲量。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干预后,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均显著提高(|t|>17.578,P<0.001),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t=4.714,P<0.001);两组患侧单腿支撑相和患侧单腿支撑相与健侧单腿支撑相比值均显著改善(|t|>16.882,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34,P<0.01);两组各分区足底冲量均显著优化(t>9.221,P<0.001),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852,P<0.01)。结论NMES能有效提升ACLR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提高单腿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刺激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WAFF运动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
16
作者 王允芳 刘亚琴 刘晓东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女性主动功能性健身设备(WAFF)运动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产后DRA患者150例,纳入时间为2023年1—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女性主动功能性健身设备(WAFF)运动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产后DRA患者150例,纳入时间为2023年1—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WAFF运动治疗,研究组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WAFF运动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腹围、腹直肌间距,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腹白线弹性评分、腰背部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6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腹围(脐围、脐上围、脐下围)及腹直肌间距均缩短,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静息状态、屈曲状态、呼吸末状态下的剑突与脐中点、脐水平位腹白线弹性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AS评分更低,WHOQOL-BREF评分更高(P<0.05)。结论产后DRA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WAFF运动治疗可有效缩短腹直肌间距,提高腹白线弹性,恢复腹直肌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腹直分离 低频 神经肌肉 刺激 WAFF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效分析
17
作者 钱春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筛选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名,划分为穴位按摩组与电刺激组,各30例。分别实施穴位推拿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比治疗前后的改...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筛选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名,划分为穴位按摩组与电刺激组,各30例。分别实施穴位推拿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比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估(FMA)及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值变动,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MAS分级均有明显提升(P<0.05),电刺激组0级比例明显上升,结果 显示,数据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5);FMA评分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上升,电刺激组疗效优于按摩组(41.27±6.99 vs 41.60±7.3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肱二头肌RMS值明显下降(P<0.05),电刺激组与按摩组相比,降幅更为明显(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肌肉痉挛及上肢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缓解肌肉紧张,具有显著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神经肌肉刺激 肢体功能康复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刘俊 胡贵艳 +1 位作者 高玲 王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常规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芒...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常规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芒针透刺躯干肌)。对比两组平衡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UE、FMA-LE、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MA-UE评分(55.34±3.29)分、FMA-LE评分(30.88±2.61)分、BBS评分(49.34±3.95)分高于对照组的(46.07±4.58)、(27.21±2.87)、(44.27±3.07)分(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6.35±1.96)分低于对照组的(10.14±2.24)分(P<0.05)。治疗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81.29±6.55)分、心理功能评分(78.39±8.93)分、社会功能评分(79.41±4.40)分、物质生活评分(69.22±5.58)分高于对照组的(73.28±5.96)、(69.38±7.37)、(72.70±5.24)、(66.29±5.36)分(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应用于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可促进其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 芒针透刺 躯干 老年 脑出血 偏瘫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中风后足内翻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余国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34-037,共4页
探讨临床针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采用肌内效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2年3月-2024年3月时间段内在我院病历管理系统中随机筛选出82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分别进行数字标号,奇数号均纳入对照组,共41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 探讨临床针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采用肌内效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2年3月-2024年3月时间段内在我院病历管理系统中随机筛选出82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分别进行数字标号,奇数号均纳入对照组,共41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偶数号则纳入研究组,共41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肌内效贴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下肢运动功能、患肢痉挛情况、足内翻症状及等方面均有着更好的效果,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科学结合肌内效贴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式对于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缓解足内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效贴 神经肌肉刺激 中风 足内翻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康复按摩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
20
作者 梁燕运 吴丽婷 陆燕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康复按摩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南庄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腹直肌分离≥2 cm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训... 目的 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康复按摩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南庄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腹直肌分离≥2 cm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训练)与观察组(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康复按摩),各4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腹直肌分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电压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康复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缩小腹围与腹直肌分离距离,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腹直分离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 手法康复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