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2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和黄芪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肌萎缩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云芳 樊小力 +2 位作者 何志仙 吴苏娣 宋新艾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和黄芪对吊尾大鼠比目鱼肌(SOL)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活性及肌萎缩的影响。方法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Ca2+-ATPase法测定SOL的mATPase活性。结果1)与吊尾组(TS)相比,在腹腔注射川芎嗪组和黄芪组,SOL中Ⅱ型肌纤维... 目的探讨川芎嗪和黄芪对吊尾大鼠比目鱼肌(SOL)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活性及肌萎缩的影响。方法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Ca2+-ATPase法测定SOL的mATPase活性。结果1)与吊尾组(TS)相比,在腹腔注射川芎嗪组和黄芪组,SOL中Ⅱ型肌纤维比例均显著降低,且黄芪组Ⅰ、Ⅱ型肌纤维的比例与同步饲养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异;2)川芎嗪组SOL中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CSA)显著增大,与同步饲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黄芪组Ⅰ、Ⅱ型肌纤维CSA及平均CSA均显著地增大,且与同步饲养组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3)川芎嗪组和黄芪组梭内肌各纤维的mATPase染色均与同步饲养组相近。结论川芎嗪和黄芪对大鼠SOL的失重性肌萎缩及慢肌向快肌的转化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且均可显著抑制模拟失重导致的梭内肌各纤维mATPase活性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川芎嗪 黄芪 肌球蛋白aTP酶 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应用肌球蛋白ATP酶法进行梭内肌纤维分型的影响
2
作者 王琦 何志仙 高云芳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探讨酸性和碱性预孵育处理,对应用肌球蛋白ATP酶法进行梭内肌纤维分型的影响。采用肌球蛋白ATP酶法。PH4.3和PH4.6预孵育液孵育后,梭内肌纤维中的核袋纤维染色呈阳性,核链纤维染色相对较浅;PH9.4预孵育后,核袋与核链纤维均呈阳性或强阳... 探讨酸性和碱性预孵育处理,对应用肌球蛋白ATP酶法进行梭内肌纤维分型的影响。采用肌球蛋白ATP酶法。PH4.3和PH4.6预孵育液孵育后,梭内肌纤维中的核袋纤维染色呈阳性,核链纤维染色相对较浅;PH9.4预孵育后,核袋与核链纤维均呈阳性或强阳性;PH10.4预孵育后,核袋1纤维呈阴性,核袋2纤维呈阳性,核链纤维呈强阳性。结论是:用mATP酶法研究梭内肌纤维的分型时,预孵育液的PH值对分型结果有显著影响,应当说明并严格把握预孵育液的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aTP酶 梭内肌纤维 比目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非激酶活性调节磷酸化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肌丝运动 被引量:15
3
作者 梁明丽 崔颖 +1 位作者 吕广艳 高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6,共6页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具有激酶和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酶调控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MLCK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已删除部分激酶区域的MLCK重组体(pGEX-F6.5)在大肠杆...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具有激酶和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酶调控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MLCK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已删除部分激酶区域的MLCK重组体(pGEX-F6.5)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表达的MLCK片段,应用EnzChek磷分析试剂盒检测MLCK片段对磷酸化肌球蛋白、水解重酶解肌球蛋白(heavy meromyosin,HMM)及肌球蛋白亚片段1(subfragment1,S1)ATP酶活性的影响,体外检测MLCK片段对肌动蛋白肌丝运动的调节.研究结果显示,pGEX-F6.5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GST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该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Sepharose4B纯化、SDS-PAGE鉴定得到较纯的单一表达条带.纯化的MLCK片段对磷酸化肌球蛋白、HMM和S1的ATP酶活性均有明显激活作用.MLCK片段激活磷酸化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为:Vmax=(19.426±1.669)倍;Km=(0.486±0.106)μmol/L,MLCK片段对磷酸化HMM和S1的ATP酶活性也有相似的刺激作用.体外肌丝运动研究表明,随着MLCK片段浓度的增加,磷酸化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数量不断增加,肌丝运动的速度也随之增加.上述结果表明,MLCK的C端非激酶活性具有调节磷酸化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肌丝运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收缩 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 肌球蛋白Mg2+-ATP酶活性 体外肌丝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陆泽安 李庆平 +2 位作者 饶曼人 余细勇 林曙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观察粉防己碱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造成大鼠左心室肥厚模型 ,自术后第 9周起按粉防己碱 50mg·kg- 1,依那普利 6mg·g- 1灌胃给药 ,每日 1次 ,连续 8周 .用... 观察粉防己碱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造成大鼠左心室肥厚模型 ,自术后第 9周起按粉防己碱 50mg·kg- 1,依那普利 6mg·g- 1灌胃给药 ,每日 1次 ,连续 8周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结果表明左心室肥厚组心肌羟脯氨酸为 (5.9± 0 .3)mg·g- 1干重 ,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3.6± 0 .4 )mg·g- 1干重〕 ,粉防己碱组和依那普利组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左心室肥厚组低 2 8.2 %和 39.0 % .左心室肥厚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仅为 (0 .4 3± 0 .0 9)mmolPi·min- 1·g- 1蛋白质 ,较假手术对照组〔(0 .97±0 .0 6 )mmolPi·min- 1·g- 1蛋白质〕明显降低 ,而粉防己碱组和依那普利组则分别比左心室肥厚组高 6 0 .5%和 118.6 % .实验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可部分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所致的大鼠左心室肥厚 ,降低心肌胶原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依那普利 胶原 肌球蛋白 ATP酶 高血压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肌球蛋白a和β重链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昭波 高云秋 +2 位作者 庞永正 刘秀华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共2页
本实验观察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经过10周游泳运动,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安静SHR降低20%和17%,左心室肌球蛋白α-重链(a-MHC)增加了20%,β-重链(β-MHC)降低20%,肌原纤维ATPase活性... 本实验观察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经过10周游泳运动,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安静SHR降低20%和17%,左心室肌球蛋白α-重链(a-MHC)增加了20%,β-重链(β-MHC)降低20%,肌原纤维ATPase活性提高了66%(P<0.05)。但两组大鼠心重/体重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WKY对照组分别高21%和15.38%(P<0.05)。结果说明运动对SHR大鼠左心室MHC变化有逆转作用,而对心肌肥大程度无明显改变。提示运动训练可使病理性重塑的心脏发生生理性重塑过程,对其功能和结构的提高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肌球蛋白 重链 左心室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Mg^(2+)对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彬 万朝敏 +3 位作者 刘荣韬 孙爱民 黄勋 王正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研究Ca2 +、Mg2 +对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从心肌组织中提取肌球蛋白 ,根据酶反应ATP分解释放的无机磷含量检测Ca2 +、Mg2 +激活肌球蛋白ATP酶的Km值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以及不同浓度的Ca2 +、... 目的研究Ca2 +、Mg2 +对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从心肌组织中提取肌球蛋白 ,根据酶反应ATP分解释放的无机磷含量检测Ca2 +、Mg2 +激活肌球蛋白ATP酶的Km值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以及不同浓度的Ca2 +、Mg2 +、pH值对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Ca2 +、Mg2 +-肌球蛋白ATP酶Km值为 5 .2 7± 2 .1 0mmol、7.0 4± 2 .0 6mmol,Vmax分别为 :1 .1 0± 0 .1 3μmol·mg- 1 ·min- 1 、0 .61 7± 0 .0 9μmol·mg- 1 ·min- 1 ;Ca2 +较Mg2 +具有较大的酶激活能力 (P <0 .0 1 ) ,但Mg2 +的浓度影响着肌球蛋白ATP酶对Ca2 +的敏感性 ,当Mg2 +浓度大于 6mmol/L时 ,酶对Ca2 +的存在无反应 ;不同的pH值 ,对Mg2 +激活的酶反应影响较小。结论Ca2 +、Mg2 +对肌球蛋白ATP酶的作用机理不同 ,Mg2 +是维系肌球蛋白具有酶活性构象所必需 ,而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MG^2+ 心肌 肌球蛋白 ATP酶 电解质紊乱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强度长期训练对大鼠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线粒体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翔 洪峰 魏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建立三种强度长期训练模型 ,通过对线粒体体视学指标和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海性的测定 ,研究不同训练负荷下长期训练对心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长期训练对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海性和线粒体的影响不同。长期耐力训练后心肌肌球... 建立三种强度长期训练模型 ,通过对线粒体体视学指标和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海性的测定 ,研究不同训练负荷下长期训练对心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长期训练对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海性和线粒体的影响不同。长期耐力训练后心肌肌球蛋白和ATP酶海性和线粒体的适应性反应不一致 ,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学意义。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线粒体的适应性反应相似 ,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线粒体 肌球蛋白 ATP酶活性 适应性反应 生理学 影响 间歇训练 训练负荷 训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改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彬 万朝敏 +2 位作者 郭慧玲 肖静 王正荣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肌球蛋白 ATP酶活性的改变。方法 从正常兔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兔心肌中提取肌球蛋白 ,根据酶反应 ATP分解释放的无机磷含量分别检测 Ca2 + 激活的肌球蛋白ATP酶的米氏常数 (Km)值及最大反应速...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肌球蛋白 ATP酶活性的改变。方法 从正常兔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兔心肌中提取肌球蛋白 ,根据酶反应 ATP分解释放的无机磷含量分别检测 Ca2 + 激活的肌球蛋白ATP酶的米氏常数 (Km)值及最大反应速度 (Vmax) ,并对两组蛋白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兔心肌肌球蛋白ATP酶的 Vmax为 (1.15± 0 .17)μm ol/ (mg· m in)、Km 为 (5 .4 3± 2 .18) mm ol;实验组心肌肌球蛋白 ATP酶的 Vmax为 (1.17± 0 .2 1)μmol/ (mg· min)、Km 为 (6 .0 2± 2 .0 1) m mol,两组心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肌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肌球蛋白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神经对快、慢肌纤维肌球蛋白ATPase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秀芳 章生艮 任惠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3-27,共5页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比目鱼肌(SOL)和腓骨第三肌(PT)在去神经后其快、慢纤维肌球蛋白ATPase特性的变化。在正常肌肉中Ⅰ型(慢)纤维和Ⅱ型(快)纤维分别具有酸和碱稳定ATPase活性。慢纤维在去神经后出现了碱稳定ATPase活性,而快...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比目鱼肌(SOL)和腓骨第三肌(PT)在去神经后其快、慢纤维肌球蛋白ATPase特性的变化。在正常肌肉中Ⅰ型(慢)纤维和Ⅱ型(快)纤维分别具有酸和碱稳定ATPase活性。慢纤维在去神经后出现了碱稳定ATPase活性,而快纤维则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只有慢纤维的肌球蛋白ATPase特性才与神经支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球蛋白 组织化学 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球蛋白ATP酶组化染色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华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1-112,共2页
近年来,肌肉组织化学技术已成为诊断肌病的主要工具之一。肌球蛋白的ATP酶染色是鉴别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最理想的反应酶。
关键词 肌球蛋白 ATP酶染色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变化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杨建民 陈发明 杨宗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7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在严重烧伤后的变化特点及其机制。方法:用热水浴法造成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并测定心肌营养性血流(NBF)、血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Ⅰ(CMLC1)和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结果... 目的:探讨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在严重烧伤后的变化特点及其机制。方法:用热水浴法造成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并测定心肌营养性血流(NBF)、血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Ⅰ(CMLC1)和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结果:严重烧伤24小时内,随着NBF的减少,CMLC1含量大幅度升高,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显著下降。结论:提示心肌血液灌流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肌球蛋白崩解是烧伤早期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在烧伤早期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发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肌球蛋白 ATP酶 心肌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改变
12
作者 邵换璋 魏大鹏 +4 位作者 章崇杰 钱永军 魏东明 袁宏声 肖锡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房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改变。方法:24例二尖瓣病变患者,其中二尖瓣狭窄12例(窦性心律6例,AF 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2例(窦性心律6例,AF 6例),于术中体外循环...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房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改变。方法:24例二尖瓣病变患者,其中二尖瓣狭窄12例(窦性心律6例,AF 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2例(窦性心律6例,AF 6例),于术中体外循环转流前结扎左心耳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并以4例意外死亡窦性心律者左心耳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色法检测心肌肌球蛋白ATP酶(myosin ATPase)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尖瓣病变各组患者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二尖瓣病变伴AF患者其心房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尖瓣病变患者伴AF患者心房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尖瓣病变 肌球蛋白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方法的改进
13
作者 石小玉 熊树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9-11,F002,共4页
本文参照Guth介绍的酸碱预孵育肌球蛋白ATP酶法并加以改进,使之避免了肌纤维易断裂、组织块内产生冰晶、缓冲液种类过多等现象。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稳定可靠,在切片上能清楚显示不同类型的肌纤维。
关键词 肌球蛋白 ATP酶组织化学法 冰冻切片 肌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肥大早期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同功酶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月 雷立权 +1 位作者 卢兴 邹丽容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为探讨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早期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同功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本文用大鼠MI模型,于术后第9天和第21天分别测定了非梗塞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同功酶分布及心肌细胞直径。结果表明,MI后第9天,在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的同时... 为探讨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早期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同功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本文用大鼠MI模型,于术后第9天和第21天分别测定了非梗塞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同功酶分布及心肌细胞直径。结果表明,MI后第9天,在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的同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同功酶V_1含量下降。至MI后第21天,上述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果提示:MI早期随着非梗塞心肌肥大的建立,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其同功酶分布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肌球蛋白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收缩蛋白质的研究(二) 心肌损害动物模型心肌肌球蛋白ATP酶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平 杨同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4期375-379,共5页
在了解肌球蛋白的生化特点及提取纯化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克山病病区粮食喂饲以及其它不同方法造成心肌损害的动物模型—大白鼠的心肌肌球蛋白ATP酶的变化特点。多年来,人们对肌球蛋白的酶学性质,尤其是在各种病理生理状态下的肌球... 在了解肌球蛋白的生化特点及提取纯化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克山病病区粮食喂饲以及其它不同方法造成心肌损害的动物模型—大白鼠的心肌肌球蛋白ATP酶的变化特点。多年来,人们对肌球蛋白的酶学性质,尤其是在各种病理生理状态下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研究较为深入。1978年以来,Hoh等人又发现了心肌中肌球蛋白ATP酶同工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同工酶 酶活性 酶活力 心肌肌球蛋白 喂饲 家鼠属 大白鼠 实验动物 心肌损害 动物模型 变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和碱性预孵育处理对骨骼肌肌纤维分型的影响──肌球蛋白ATP酶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平 杨正伟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4期196-200,共5页
为比较分别经酸性和碱性预孵育液处理的肌球蛋白ATP酶反应法对骨骼肌肌纤维分型的影响.采用酸性(pH4.5)和碱性(pH10.4)预孵育肌球蛋白ATP酶法对大鼠躯干的腹外侧荐尾肌、后肢的处长伸肌相邻切片分别染色,然后比较相邻切片的相... 为比较分别经酸性和碱性预孵育液处理的肌球蛋白ATP酶反应法对骨骼肌肌纤维分型的影响.采用酸性(pH4.5)和碱性(pH10.4)预孵育肌球蛋白ATP酶法对大鼠躯干的腹外侧荐尾肌、后肢的处长伸肌相邻切片分别染色,然后比较相邻切片的相同肌纤维类型。结果显示两种预孵育液对ⅡA型肌纤维的分型设有影响,而酸性预孵育液处理后所鉴别的Ⅰ型和ⅡB型肌纤维,在经碱性预孵育液后有少数分别呈现为ⅡB型和ⅡA型肌纤维。本研究表明酸和碱性预孵育ATP酶染色对骨骼肌肌纤维的分型没有完全对应的“镇相”结果,这可能提示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在不同的酸性和碱性环境中有不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 ATP酶 骨骼肌 肌纤维 预孵育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对心肌梗塞大鼠肥大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分布的影响
17
作者 陈月 雷立权 卢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本文观察了肌注睾酮对心肌梗塞(MI)雄鼠左室非梗塞区心肌肥大以及肥大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同工酶分布的影响。术后第21日,经睾酮处理的MI组不仅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大于对照MI组,且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也比对照MI组明显提高(P<0.05)... 本文观察了肌注睾酮对心肌梗塞(MI)雄鼠左室非梗塞区心肌肥大以及肥大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同工酶分布的影响。术后第21日,经睾酮处理的MI组不仅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大于对照MI组,且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也比对照MI组明显提高(P<0.05)。电泳分析进一步表明,这种提高与同工酶V_1的含量增加有关(80% vs 74%,P<0.05)。提示MI后肌注睾酮在促进非梗塞心肌肥大的同时还能提高心肌的收缩性能,从而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心肌梗塞 肌球蛋白 ATP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耐力训练对大鼠代谢酶及肌球蛋白ATPase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苏艳红 王瑞元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21-321,共1页
骨骼肌的结构和代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 ,胚胎发育、神经交叉支配、激素、运动、制动等等。低氧作为一种特殊因素也影响着肌肉代谢酶的活性。肌球蛋白占肌细胞内收缩蛋白的 5 0 %~ 6 0 % ,具有ATP酶活性 ,又称肌球蛋白ATP酶。不同肌... 骨骼肌的结构和代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 ,胚胎发育、神经交叉支配、激素、运动、制动等等。低氧作为一种特殊因素也影响着肌肉代谢酶的活性。肌球蛋白占肌细胞内收缩蛋白的 5 0 %~ 6 0 % ,具有ATP酶活性 ,又称肌球蛋白ATP酶。不同肌球蛋白ATPase活性决定肌纤维具有不同的收缩速度。肌球蛋白由重链和轻链组成 ,肌球蛋白重链 (MHC)决定肌球蛋白主要的收缩特性。最近 ,依照SDS PAGE图谱把MHC分为MHCⅠ、MHCⅡa、MHCⅡx、MHCⅡb四种亚型 ,MHCⅡb含的ATPase活性最高 ;Ⅰ型MHC的ATPase活性最低。因而 ,含MHCⅡb高的快肌 ,如趾长伸肌收缩速度就快 ,而含MHCⅠ多的慢肌 ,如比目鱼肌收缩速度就慢。肌肉的收缩耐力则与收缩时组织提供肌球蛋白横桥ATP的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依赖新陈代谢酶的含量。Ⅰ型MHC通常具有较高的氧化酶活性 ,Ⅱb型MHC具有较高的糖酵解酶活性。了解低氧及耐力练习对骨骼肌氧化酶、糖酵解酶和肌球蛋白Ca ATPase的影响 ,可间接判断低氧及耐力训练条件下 ,肌肉收缩速度及耐力等特性的改变。把 4 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 4组 :常氧安静组、常氧耐力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耐力组。运动方式为跑台练习 ,跑台坡度 12°,跑速 2 2m/min ,持续时间 6 0min/d ,运动强度约为 70 %~ 75 %VO2 max。低氧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耐力训练 大鼠 代谢酶 肌球蛋白 ATPASE 活性 肌纤维 氧化酶 糖酵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与急性心衰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丽容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5-46,58,共3页
为了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变化及意义,用家兔心衰模型,测定了室间隔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衰组较对照组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明显降低(0.66μmolPi/(mg·mi... 为了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变化及意义,用家兔心衰模型,测定了室间隔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衰组较对照组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明显降低(0.66μmolPi/(mg·min),VS0.87μmolPi/(mg·min),P<0.05)。提示: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降低,在家兔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 肌球蛋白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多糖对鲢鱼肌球蛋白结构和乳化性的影响
20
作者 黄香兰 石林凡 +2 位作者 杨燊 翁武银 任中阳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以鲢鱼肌球蛋白为原料,分别与壳聚糖、ι-卡拉胶、κ-卡拉胶和λ-卡拉胶复合,研究不同多糖添加量(0~1%)对肌球蛋白-多糖复合物结构和乳化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纳米粒度电位仪、接触角分... 以鲢鱼肌球蛋白为原料,分别与壳聚糖、ι-卡拉胶、κ-卡拉胶和λ-卡拉胶复合,研究不同多糖添加量(0~1%)对肌球蛋白-多糖复合物结构和乳化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纳米粒度电位仪、接触角分析仪等分析多糖-肌球蛋白体系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随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肌球蛋白的浊度呈上升趋势,当多糖添加量为1.00%时,肌球蛋白-多糖复合物的浊度分别由0.22增加至0.30,0.28,0.34,0.40,表面疏水性也呈相同变化趋势。4种多糖均会使肌球蛋白中α-螺旋和β-折叠与β-转角之间发生不同程度转化。随着壳聚糖与λ-卡拉胶添加量的增多,肌球蛋白接触角分别从125.43和129.08减小至98.53和116.25,在κ-卡拉胶含量大于0.5%时,肌球蛋白接触角呈上升趋势。添加ι-卡拉胶肌球蛋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肌球蛋白和多糖形成的大分子可能重排,导致内部的疏水区域发生改变。在4种多糖添加量为0.5%时,肌球蛋白的乳化稳定性较好,其中κ-卡拉胶更有利于肌球蛋白的乳化稳定性。结论:适量多糖可改善鲢鱼肌球蛋白乳化稳定性,为多糖-鲢鱼蛋白质复合乳化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肌球蛋白 多糖 蛋白结构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