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改性抗菌防螨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郑晓頔 盛平厚 +3 位作者 蒋佳岑 李睿 焦红娟 邱志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7,共9页
为解决纳米铜抗菌剂在纤维中分散性、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采用油酸对纳米球形铜抗菌剂进行包覆处理,并与聚酰胺6(PA6)基体共混挤出造粒制得抗菌防螨PA6切片,再经熔融单组分纺丝和熔融复合纺丝制得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对铜抗菌剂的... 为解决纳米铜抗菌剂在纤维中分散性、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采用油酸对纳米球形铜抗菌剂进行包覆处理,并与聚酰胺6(PA6)基体共混挤出造粒制得抗菌防螨PA6切片,再经熔融单组分纺丝和熔融复合纺丝制得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对铜抗菌剂的形貌结构和界面相容性,抗菌防螨PA6切片的热稳定性和可纺性以及纤维的铜含量、力学性能和抗菌防霉防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包覆球形铜抗菌剂的分散性较好,且与PA6基体相容性良好,抗菌防螨PA6切片的热稳定性、可纺性良好;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的颜色均匀性一致,纤维制成率高达88%,铜改性PA6拉伸变形丝的断裂伸长率为29.95%,断裂强度达到4.43 cN/dtex;洗涤50次前后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其织物防霉等级达到0级,螨虫驱避率达到89%,抗菌防霉防螨性能高效耐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铜抗菌剂 聚酰胺6纤维 油酸 可纺性 抗菌性能 防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熊祖江 李小宁 +2 位作者 贾清秀 尹会会 杨中开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5,共6页
聚酰胺6纤维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等,同时具有很高的理论模量,如果开发制备出高强高模纤维,其在军用纤维和纺织上应用前景非常可观。但是聚酰胺分子间很强的氢键作用制约了分子的取向和纤维的... 聚酰胺6纤维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等,同时具有很高的理论模量,如果开发制备出高强高模纤维,其在军用纤维和纺织上应用前景非常可观。但是聚酰胺分子间很强的氢键作用制约了分子的取向和纤维的高倍拉伸,从而限制了制备高强高模聚酰胺纤维技术的发展。所以要拉伸得到高取向聚酰胺纤维,需通过减少链间氢键的数量来实现。许多研究者已经通过各种工艺技术提高最大拉伸比,如增塑剂法、干法纺丝、冻胶纺丝、湿法纺丝、区域拉伸和退火等。鉴于已经通过冻胶纺丝法制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因此目前冻胶纺丝法制备高强高模聚酰胺纤维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本文将介绍各种制备聚酰胺6纤维的工艺技术,主要突出冻胶法制备聚酰胺6纤维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氢键 高强高模 冻胶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增塑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吉鹏 唐自远 +1 位作者 陈仕艳 王朝生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19年第2期11-15,共5页
在聚酰胺6(PA 6)中添加离子液体对其进行增塑改性制得离子液体增塑PA 6切片,再经熔融纺丝、拉伸、定型,制备离子液体增塑PA 6纤维,然后对纤维试样进行水洗;探讨了离子液体含量对增塑PA 6纤维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取向及力学性能的... 在聚酰胺6(PA 6)中添加离子液体对其进行增塑改性制得离子液体增塑PA 6切片,再经熔融纺丝、拉伸、定型,制备离子液体增塑PA 6纤维,然后对纤维试样进行水洗;探讨了离子液体含量对增塑PA 6纤维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取向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水洗之后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添加量的增加,增塑PA 6纤维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逐渐下降,纤维分子链的活动性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下降;离子液体并未提高增塑PA 6纤维的取向度;随着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加,增塑PA 6纤维的断裂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在离子液体质量分数为1.5%、拉伸倍数为3.6时,增塑PA 6纤维的断裂强度最高,达3.89 cN/dtex,纤维水洗后断裂强度大幅度提高,达6.36 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离子液体 增塑改性 水洗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别化聚酰胺6纤维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付昌飞 李赛 曹伟新 《合成纤维》 CAS 2016年第9期12-16,51,共6页
介绍了原位聚合、物理共混、复合纺丝和后处理等技术制备差别化聚酰胺6(PA6)纤维的方法,探讨了特黑超细PA6纤维、阻燃PA6纤维和导电PA6纤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差别化 原液着色 阻燃 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纤维浓缩液直接聚合工艺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朝辉 刘浩 +1 位作者 陈庆 杨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结合聚酰胺6纤维浓缩液直接回收聚合理论对浓缩液直接回收聚合的工艺技术问题进行了较详尽的实验研究,得到了较成熟的聚酰胺6纤维浓缩液直接聚合回收工艺,并在工业生产中稳定应用,达到了降低消耗、节约成本的效果。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浓缩液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吹风速度对高强聚酰胺6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邢玉静 李细林 +1 位作者 陈欣 严玉蓉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以相对黏度为2.8的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结合多级拉伸工艺制备高强PA 6全拉伸丝(FDY);在其他工艺条件一定、侧吹风速度为0.22~0.42 m/s的条件下,研究侧吹风速度对高强PA 6 FDY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侧吹风... 以相对黏度为2.8的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结合多级拉伸工艺制备高强PA 6全拉伸丝(FDY);在其他工艺条件一定、侧吹风速度为0.22~0.42 m/s的条件下,研究侧吹风速度对高强PA 6 FDY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侧吹风速度提高,高强PA 6 FDY断裂强度变化不大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但二者的变异系数均增加,在侧吹风速度为0.37 m/s时,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为最小值,分别为7.53 cN/dtex和19.70%;随侧吹风速度提高,纤维条干不匀率、结晶度、干热收缩率均存在极小值,分别为0.941%,29.04%,5.01%,而取向因子存在极大值为0.716;随侧吹风速度提高,纤维(002/202)和(200)晶面的晶粒尺寸分别在侧吹风速度为0.32 m/s和0.37 m/s时有极小值;在纤维成形过程中,侧吹风速度过高,会导致纤维表面形成原纤化结构和皮芯结构;对于高强PA 6 FDY,侧吹风速度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纤维结构的均一性和性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高强纤维 冷却风速度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形聚酰胺6纤维形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广兵 李海涛 +1 位作者 黄园英 管新海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5期173-174,184,共3页
研究了三叶形聚酰胺6纤维在熔融纺丝的成形加工条件.重点探讨了在纺丝成形过程中纺丝熔体温度、侧吹风速度和拉伸工艺参数对三叶形聚酰胺6纤维截面形态、拉伸性能以及纤维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三叶形截面 纺丝温度 侧吹风速度 拉伸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梦柯 邱志成 于春晓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1年第3期53-57,共5页
综述了我国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制备有3种方法:色母粒法、色油法和原位聚合法。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主要应用于服装、家饰以及产业用等领域。指出我国原液着色纤维产品的品质长期以来处于中... 综述了我国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制备有3种方法:色母粒法、色油法和原位聚合法。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主要应用于服装、家饰以及产业用等领域。指出我国原液着色纤维产品的品质长期以来处于中低端、性能不稳定、品种及色彩单一、存在低价竞争等制约产业高水平发展等关键性问题,行业与企业应将原液着色与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开发相结合,建立完善该标准与技术规范体系,以满足纺织工业对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原液着色 制备方法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可染抗紫外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松林 熊烨 +6 位作者 杜玮辰 陈爽 刘明明 刘雨 孙妍妍 王韩 张青红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以锐钛矿型二氧化钛(TiO_(2))原粉为原料,以氧化铝(Al_(2)O_(3))和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5-SSIPA)对TiO_(2)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一款双功能添加剂(TiO_(2)@Al@5-SSIPA),并通过原位聚合及熔融纺丝制备了阳离子可染抗紫外聚酰胺6(TiO_(2)@A... 以锐钛矿型二氧化钛(TiO_(2))原粉为原料,以氧化铝(Al_(2)O_(3))和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5-SSIPA)对TiO_(2)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一款双功能添加剂(TiO_(2)@Al@5-SSIPA),并通过原位聚合及熔融纺丝制备了阳离子可染抗紫外聚酰胺6(TiO_(2)@Al@5-SSIPA@PA 6)纤维,研究了5-SSIPA用量、研磨活化时间等对TiO_(2)表面Zeta电位及有机物修饰量的影响,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形貌及表面成分进行表征,并对TiO_(2)@Al@5-SSIPA@PA 6纤维进行织布,评价了其染色及抗紫外性能。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5.0%的Al_(2)O_(3)包膜后,TiO_(2)表面Zeta电位由-43.5 mV变为34.3 mV;在5-SSIPA质量分数为13%、研磨活化时间为1 h的条件下,Al_(2)O_(3)包膜TiO_(2)表面5-SSIPA的修饰量达9.5%,与未包膜TiO_(2)相比提高了近10倍;采用阳离子兰染色TiO_(2)@Al@5-SSIPA@PA 6纤维织物,上染率达45%,紫外线透过率小于2.5%,抗紫外因子值大于50,满足GB/T 18830—2009对“防紫外产品”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阳离子可染 抗紫外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含有苯环的改性聚酰胺6纤维的方法
10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1年第5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苯环 改性 聚酰胺6纤维 韩国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纺制备聚酰胺6纤维
11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6,共1页
将聚酰胺共聚物高速熔融纺丝并控制结晶速度制备聚酰胺6纤维。该方法可减少断头和弯曲,提高可纺性。ε-己内酰胺中加入相对于最终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3%~3.0%的己二胺己二酸酯。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制备 高速纺 高速熔融纺丝 Ε-己内酰胺 结晶速度 己二酸酯 可纺性 己二胺 质量比 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族”纤维的自省与提升——记“高品质聚酰胺6纤维高效率低能耗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项目
12
作者 牛方 《中国纺织》 201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主要完成单位: 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东华大学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技术服务 智能化生产 低能耗 品质 东华大学 股份 新合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注塑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莹 孙昊 +4 位作者 杨勇 姜开宇 于同敏 马赛 祝铁丽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4,共6页
为提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PA6/GF)复合材料进行了矩形平板制件超声辅助注射成型实验。通过对制件进行X射线衍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超声施加时间和超... 为提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PA6/GF)复合材料进行了矩形平板制件超声辅助注射成型实验。通过对制件进行X射线衍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超声施加时间和超声功率对制件的结晶度、玻璃纤维的取向程度、玻璃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以及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经过超声振动的制件在吸水后其内部结晶度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400 W超声振动,可以明显提高制件的结晶度;施加560 W超声时,玻璃纤维的取向形态得到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有所提高,充填阶段施加超声所得制件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比无超声振动的情形分别提高了11.9%与10.1%;但是如果继续增加超声功率,将会使制件的力学性能开始变差。制件吸水后,结晶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对制件的成型引入超声振动则能减小这种下降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玻璃纤维增强酰胺6 态结构 结晶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弹性针织复合面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石晨曦 陈欣 +2 位作者 于晖 李细林 甘锋 《合成纤维》 2025年第3期30-33,共4页
将一类新型弹性纤维--Nila®与聚酰胺6纤维混纺,制备具有不同弹性纤维含量的针织复合面料,详细研究纤维混纺比对复合面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引入Nila®弹性纤维后,所得针织面料的弹性回复率可达97%以上,表现出... 将一类新型弹性纤维--Nila®与聚酰胺6纤维混纺,制备具有不同弹性纤维含量的针织复合面料,详细研究纤维混纺比对复合面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引入Nila®弹性纤维后,所得针织面料的弹性回复率可达97%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回复性;并且,所得复合针织面料兼具优异的透气性与透湿性,表现出良好的服用舒适性,使其在高端纺织面料领域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la®纤维 聚酰胺6纤维 弹性面料 针织面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蓄热调温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维 陈文萍 +3 位作者 相恒学 陈立军 赵杰 朱美芳 《合成纤维》 CAS 2017年第8期1-6,共6页
以聚乙二醇为储能调温介质,通过多孔纳米材料吸附制备了形态稳定的相变材料(PCMS),然后以聚酰胺6(PA6)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纺丝制备了蓄热调温PA6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 以聚乙二醇为储能调温介质,通过多孔纳米材料吸附制备了形态稳定的相变材料(PCMS),然后以聚酰胺6(PA6)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纺丝制备了蓄热调温PA6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研究表明:熔纺PA6/PCMs纤维储能调温焓值达到19.01 J/g,预期可在航空服、军用作战服和民用服装等领域获得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蓄热调温纤维 乙二醇 相变材料 熔融纺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酰胺6纳米纤维膜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浆中酮康唑对映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敏 许茜 +4 位作者 殷雪琰 张妮萍 申艳艳 汪海峰 顾忠泽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4-1608,共5页
以基于聚酰胺6纳米纤维膜的固相萃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测定了兔血浆中的酮康唑对映体的浓度。仅用1.5mg聚酰胺6纳米纤维膜、100μL甲醇即可完成目标物的富集和洗脱。酮康唑的2个对映体在50.0~400.0μg/L范围内呈... 以基于聚酰胺6纳米纤维膜的固相萃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测定了兔血浆中的酮康唑对映体的浓度。仅用1.5mg聚酰胺6纳米纤维膜、100μL甲醇即可完成目标物的富集和洗脱。酮康唑的2个对映体在50.0~4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方法的定量限为40.0μg/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6.3%和8.6%;平均绝对回收率为79.4%~85.6%;平均相对回收率为90.0%~96.5%。本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符合生物样本中酮康唑对映体分析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对映体 酰胺6纳米纤维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聚酰胺6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顺希 许志强 +1 位作者 詹莹韬 黄芽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0年第1期42-45,49,共5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皮,以聚酰胺6(PA 6)为芯,采用皮芯复合纺丝方法制备了HDPE/PA 6复合纤维及复合色丝;对HDPE/PA 6复合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组分配比、纺丝与拉伸工艺进行了探讨,对复合纤维的截面形貌、力学性能及其织物的凉感性能进...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皮,以聚酰胺6(PA 6)为芯,采用皮芯复合纺丝方法制备了HDPE/PA 6复合纤维及复合色丝;对HDPE/PA 6复合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组分配比、纺丝与拉伸工艺进行了探讨,对复合纤维的截面形貌、力学性能及其织物的凉感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HDPE与PA 6切片的质量比为4060时,可纺性良好,HDPE/PA 6复合纤维的初生纤维横截面皮芯结构清晰;当PA 6组分的螺杆挤出温度为260℃时,可纺性较好,在HDPE组分中添加质量分数1%~2%的专用改性母粒,可获得更好的纺丝效果;拉伸倍数为2.6~2.8时,制备的HDPE/PA 6复合纤维断裂强度达3.57~3.82 cN/dtex,且复合纤维面料的接触凉感系数达0.23 J/(cm^2·s),具有良好的接触瞬间凉感性能;制备的棕色HDPE/PA 6复合色丝的表观染色深度达5.437,复合色丝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乙烯纤维 聚酰胺6纤维 皮芯复合纺丝 皮芯复合纤维 凉感纤维 接触凉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衍生物协效阻燃PA6/GF复合材料
18
作者 何德健 王振华 +3 位作者 刘保英 房晓敏 徐元清 丁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80,共8页
以二乙基次膦酸铝(ADP)为主阻燃剂,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协效阻燃剂用于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PA6/GF)的阻燃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MCA相比,MPP与ADP的复配能发挥更好的协效阻燃作用,其中当总阻燃剂... 以二乙基次膦酸铝(ADP)为主阻燃剂,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协效阻燃剂用于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PA6/GF)的阻燃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MCA相比,MPP与ADP的复配能发挥更好的协效阻燃作用,其中当总阻燃剂的添加量为10%(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质量分数)、ADP与MPP复配的质量比为8∶1时,PA6/GF/ADP∶MPP(8∶1)阻燃复合材料垂直燃烧等级能够通过UL-94 V-1级,极限氧指数值(LOI)达到29.7%。与PA6/GF/ADP复合材料相比,PA6/GF/ADP∶MPP(8∶1)阻燃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分别降低至307.6 kW/m^(2)和154.6 MJ/m^(2),分别下降了3.6%和6.4%,且锥形量热测试的残炭量高达40.6%,这表明MPP能够提升阻燃体系在凝聚相中的阻燃效果。此外,MPP的引入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PA6/GF/ADP复合材料相比,PA6/GF/ADP∶MPP(8∶1)的拉伸强度提升了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酰胺6 二乙基次膦酸铝(ADP) 氰胺衍生物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改性聚酰胺6抗菌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晓頔 盛平厚 +2 位作者 韩朝阳 张雷 李睿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粒度和形状的铜(Cu)粉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Cu粉与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共混造粒制得Cu粉质量分数为1.1%的Cu-PA 6抗菌切片,再通过熔融纺丝制备Cu-PA 6抗菌纤维;分析了Cu粉、Cu-PA 6抗菌切片的微观结构形貌及热... 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粒度和形状的铜(Cu)粉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Cu粉与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共混造粒制得Cu粉质量分数为1.1%的Cu-PA 6抗菌切片,再通过熔融纺丝制备Cu-PA 6抗菌纤维;分析了Cu粉、Cu-PA 6抗菌切片的微观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研究了Cu-PA 6抗菌切片的可纺性、Cu-PA 6抗菌纤维的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油酸包覆球形Cu粉制得的改性Cu粉分散性、热稳定性良好,与PA 6基体的相容性良好;采用油酸包覆球形Cu粉制备的Cu-PA 6抗菌切片可纺性良好,纤维成品率达88%;Cu-PA 6抗菌纤维力学性能良好,拉伸变形丝(DTY)断裂强度为4.43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9.95%;Cu-PA 6抗菌纤维抗菌性能优异且持久,洗涤前后DTY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纤维 铜粉 表面改性 共混纺丝 可纺性 力学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的合成与PA-6纤维改性
20
作者 徐德增 程雪 苏丹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39,共3页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5-氨基间苯二甲酸为单体,亚磷酸三苯酯为缩合剂,一步法合成超支化聚酰胺。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将超支化聚酰胺以0、1.0%、2.0%、3.0%的质量分数作为共混组分加入聚酰胺(PA-6)基体中,研究其对PA-6结晶...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5-氨基间苯二甲酸为单体,亚磷酸三苯酯为缩合剂,一步法合成超支化聚酰胺。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将超支化聚酰胺以0、1.0%、2.0%、3.0%的质量分数作为共混组分加入聚酰胺(PA-6)基体中,研究其对PA-6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酰胺使PA-6的结晶速度加快,细化结晶;共混体系是非牛顿性假塑性流体,随着超支化聚酰胺含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加入超支化聚酰胺使PA-6的断裂强度有细微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酰胺 合成 表征 酰胺-6纤维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