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胁迫差异化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杨凯宁 符乐一 +2 位作者 李桂丽 卜莉萍 潘红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3-1347,共15页
为探究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体内有或无共生藻是否影响水螅宿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PS NPs)的耐受性,研究首先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体内有共生藻)及绿水螅无藻品系(体内无共生藻)分别进行PS NPs (粒径2... 为探究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体内有或无共生藻是否影响水螅宿主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PS NPs)的耐受性,研究首先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体内有共生藻)及绿水螅无藻品系(体内无共生藻)分别进行PS NPs (粒径20 nm) 48h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品系48h半致死浓度(3.36×10^(2) mg/L)明显高于无藻品系(1.39×10^(2) mg/L),这表明与无藻品系相比,野生型品系对PS NPs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随后采用含75 mg/L PS NPs的培养液对绿水螅野生型品系及无藻品系处理48h后分别进行转录组分析(对照组PS NPs浓度为0 mg/L),在野生型品系的PS NP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到153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763个DEGs表达上调, 769个DEGs表达下调;而无藻品系的PS NPs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到1079个DEGs,其中476个DEGs表达上调, 603个DEGs表达下调。基于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的DEGs显著富集的病态指征相关的14个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中,有9个通路包含的DEGs全部表达上调;而基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的DEGs显著富集的病态指征相关的21个KEGG代谢通路中,只有1个通路包含的DEGs全部表达上调。由此可见, 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病态指征的激活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品系,此现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野生型品系对PS NPs胁迫的耐受性强于无藻品系。此外,从PS NPs胁迫下无藻品系显著富集的免疫应答相关KEGG代谢通路中的21个DEGs全部表达上调,而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显著富集的免疫应答相关KEGG代谢通路中的27个DEGs仅约一半表达上调,说明PS NPs胁迫下野生型品系免疫应答的激活水平明显低于无藻品系,这反映了野生型品系对PS NPs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低于无藻品系。总之,绿水螅两个品系在对PS NPs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上的差异应是两个品系对PS NPs胁迫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而相对于绿水螅无藻品系而言,野生型品系对PS NPs具有较低的免疫应答敏感性可能与水螅-单细胞藻共生体系中水螅宿主为维持与共生藻的共生关系而进行的免疫水平调整(即水螅宿主为“容留”共生藻而“调低”了对外来异物的免疫水平)的机制相关。研究为探讨纳米级塑料颗粒的生物毒性及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急性毒理实验 转录组 免疫应答 病态指征 中国绿水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MA刷微图案诱导聚苯乙烯纳米颗粒阵列化
2
作者 高浩 魏中华 +2 位作者 邓佳 陈涛 赵海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0-276,共7页
基于光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疏水性引发剂表面制备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以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为模板,借助亲疏水区域间表面能的差异使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在亲水区域精准组装制备纳... 基于光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疏水性引发剂表面制备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以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为模板,借助亲疏水区域间表面能的差异使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在亲水区域精准组装制备纳米颗粒微阵列。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与拉曼光谱仪(Raman)对各阶段基体表面化学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多巴胺/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2-溴-2-甲基丙酸酯(PDA/SiBr)复合涂层、PEGMA聚合物刷以及PS纳米颗粒微阵列被成功制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对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及PS纳米颗粒阵列化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PS纳米颗粒在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区域选择性组装。研究了PS纳米颗粒微阵列表面BSA蛋白吸附行为,荧光图像结果表明PS纳米颗粒在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表面组装后可以有效促进BSA蛋白在该区域的黏附。相关研究工作拓展了图案化聚合物刷在纳米颗粒微阵列制备中的应用,为纳米颗粒在高质量生物微阵列、生物探针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刷微图案 亲疏水反差特性 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 微阵列 蛋白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滤膜去除工程纳米粒子的可行性——以聚苯乙烯纳米颗粒为例
3
作者 刘丽 尚闽 +2 位作者 佃柳 罗鸣 郑祥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42,共6页
工程纳米粒子的广泛应用导致其直接或间接进入水环境,对生物和人类造成健康风险。为研究超微滤膜去除水体中工程纳米粒子的可行性,选用3种不同孔径的中空纤维膜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进行截留,并系统考查膜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去除效果及... 工程纳米粒子的广泛应用导致其直接或间接进入水环境,对生物和人类造成健康风险。为研究超微滤膜去除水体中工程纳米粒子的可行性,选用3种不同孔径的中空纤维膜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进行截留,并系统考查膜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超微滤膜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工程纳米粒子。在进水压力25~125 kPa、进水切线流速0.12~0.59 m·s^(-1),以及纳米颗粒质量浓度在25~100 mg·L^(-1)之间,超滤膜对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截留率均在90%以上;压力与纳米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提高导致膜对聚苯乙烯的截留率也相应提高,而进水流速对截留率的影响不明显。纳米颗粒粒径与膜孔径的比在小于1时,对截留率影响较大,膜分离10 min时的实验截留率值与Nakao模型预测值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微滤膜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截留率
原文传递
离心沉降场流分离技术用于纳米颗粒尺寸的准确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全灿 刘军 +1 位作者 黄挺 马康 《纳米科技》 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
以名义粒径为240nm的聚苯乙烯标准纳米颗粒悬浮液为样品,利用离心沉降场流分离仪以0.1%FL-70的水溶液为流动相分离。测定检测器波长为254nm时,纳米颗粒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通过分离通道的保留时间,从而确定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测... 以名义粒径为240nm的聚苯乙烯标准纳米颗粒悬浮液为样品,利用离心沉降场流分离仪以0.1%FL-70的水溶液为流动相分离。测定检测器波长为254nm时,纳米颗粒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通过分离通道的保留时间,从而确定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测定值为247nm。此外,还利用扫描电镜法测定了纳米颗粒标准物质的粒径,测定值为220nm,结果表明,离心沉降场流分离技术较扫描电镜法更接近于聚苯乙烯纳米颗粒标准的名义粒径,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可望成为纳米尺度表征的一种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沉降场流分离 扫描电镜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尺寸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度对纳米塑料与纳米活性炭异型凝聚影响
5
作者 梁萃华 梁宝月 +5 位作者 李丽华 张锦瑾 王军华 刘嘉蕊 李致欣 陈澄宇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纳米塑料(NPs)与纳米活性炭(NAC)在环境中的共迁移会影响其环境行为。本研究探究了在模拟水溶液中,电解质和pH对不同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SNPs)与NAC异型凝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静电斥力不同,在300 mM NaCl中,随着pH升高,APS... 纳米塑料(NPs)与纳米活性炭(NAC)在环境中的共迁移会影响其环境行为。本研究探究了在模拟水溶液中,电解质和pH对不同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SNPs)与NAC异型凝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静电斥力不同,在300 mM NaCl中,随着pH升高,APS(带氨基的PSNPs)与BPS(无表面修饰的PSNPs)的凝聚速率都呈大体下降趋势;在10 mM CaCl_(2)中,APS与NAC在高pH时发生凝聚,BPS与NAC在所有pH下均稳定分散。本研究有助于理解NPs与NAC在水环境中的异型凝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纳米活性炭 模拟水环境 电解质 异型凝聚 凝聚动力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塑料与纳米活性炭在纯水环境的凝聚行为
6
作者 梁萃华 李丽华 +5 位作者 梁宝月 李致欣 刘嘉蕊 王军华 张锦瑾 陈澄宇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00-203,220,共5页
随着塑料制品在水生环境中不断破碎,纳米塑料(NPs)可能会与共存的纳米活性炭(NAC)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环境行为。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技术,研究了不同表面功能化的NPs在纯水环境中与NAC的异型凝聚影响。结果表明,带氨基(APS)的NPs比... 随着塑料制品在水生环境中不断破碎,纳米塑料(NPs)可能会与共存的纳米活性炭(NAC)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环境行为。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技术,研究了不同表面功能化的NPs在纯水环境中与NAC的异型凝聚影响。结果表明,带氨基(APS)的NPs比不带官能团(BPS)的NPs与NAC之间的异型凝聚作用更强;且NPs∶NAC浓度比为1∶4时凝聚速率最快。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表面功能化的NPs与NAC异型凝聚机制,为研究水环境中NPs迁移转化以及NAC环境污染原位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纳米活性炭 纯水环境 异型凝聚 凝聚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纳米通道单磷脂囊泡的电阻-脉冲分析方法(英文)
7
作者 Jonathan T.Cox 张波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本文报告了用于检测单囊泡及其粒径分析的石英纳米通道电阻-脉冲分析方法.采用圆柱形石英纳米通道可检测粒径为100~300 nm的单磷脂囊泡和直径为170~400 nm的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单囊泡和纳米颗粒的迁移可通过检测各自产生的方波电流脉冲信... 本文报告了用于检测单囊泡及其粒径分析的石英纳米通道电阻-脉冲分析方法.采用圆柱形石英纳米通道可检测粒径为100~300 nm的单磷脂囊泡和直径为170~400 nm的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单囊泡和纳米颗粒的迁移可通过检测各自产生的方波电流脉冲信号,并由此确定颗粒尺寸.结果表明,采用石英纳米通道电阻-脉冲分析方法得到的颗粒/囊泡粒径与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和扫描电子显微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这种基于电子的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的特点,所用的自制微传感器廉价耐用.石英通道的应用还可与其它分析方法如电流分析法和荧光显微法联用,以获得生物囊泡及人工囊泡更完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脉冲分析方法 石英纳米通道 单囊泡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