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填料型曝气生物滤池(BAF)同步硝化反硝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吕鑑 刘硕 +2 位作者 廖日红 刘操 黄赟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53-1257,共5页
采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和聚氨酯填料进行高质量浓度生活污水的试验,控制进水在水力负荷0.64m3/(m2.h)、回流比1∶1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气水比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处理效果好且稳定,当好氧段的气水比为20∶1时,去除效果最... 采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和聚氨酯填料进行高质量浓度生活污水的试验,控制进水在水力负荷0.64m3/(m2.h)、回流比1∶1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气水比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处理效果好且稳定,当好氧段的气水比为20∶1时,去除效果最佳,具有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特征,脱氮效果明显,去除率82.96%,出水质量浓度在10 mg/L以下.对好氧段沿层取样,结果表明总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反应器底部0~0.6 m,表明此期间也就是溶解氧在1.5~2 mg/L下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明显,总氮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通过同时监测沿层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的变化,确定出ORP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可给出控制信号且反应灵敏稳定.可根据ORP的变化情况,优化调节曝气量,以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同步硝化反硝化 聚氨酯填料 氧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与球形聚氨酯填料用于MBBR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文娟 江霜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64,共4页
分别利用方形和球形聚氨酯填料作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载体,并研究和比较其串连和并联处理混合污水的效果,研究表明,MBBR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串连MBBR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3%和97%;填充球形填料的MBBR能更有效... 分别利用方形和球形聚氨酯填料作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载体,并研究和比较其串连和并联处理混合污水的效果,研究表明,MBBR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串连MBBR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3%和97%;填充球形填料的MBBR能更有效地去除COD和NH3-N,且对水质变化适应性更强。试验结果为选择更合理、有效的填料应用于MBBR方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BR 方形与球形聚氨酯填料 混合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氨酯填料在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厉林聪 吴益辉 +3 位作者 党勇杰 吴凯 张淼佳 GEORGE Lu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63-67,78,共6页
填料作为曝气生物滤池(BAF)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BAF的运行特性和效果。通过开展BAF深度处理中试,采用改性聚氨酯填料(MPF)和陶粒填料对比试验,探索MPF曝气生物滤池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PF的BAF,... 填料作为曝气生物滤池(BAF)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BAF的运行特性和效果。通过开展BAF深度处理中试,采用改性聚氨酯填料(MPF)和陶粒填料对比试验,探索MPF曝气生物滤池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PF的BAF,硝化和反硝化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都为30 min;一定HRT范围内,除SS指标外,以MPF为载体的BAF具有更高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反硝化效果最佳C/N为4.5,最佳反洗周期为4~5 d,而硝化阶段最佳反洗周期为6~8 d。综上,在处理量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MPF比陶粒,BAF处理效率更高、反洗频次更少、节能降耗更明显,具有更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氨酯填料(MPF) 曝气生物滤池 水力停留时间(HRT) C/N 反冲洗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填料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4
作者 宋应民 耿春茂 许容花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三种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表明,S1和S2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均达75%以上。添加聚氨酯填料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氨氮和总氮经25 h处理后去除率分别达到86.3%和87.5%。同时,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时... 三种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表明,S1和S2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均达75%以上。添加聚氨酯填料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氨氮和总氮经25 h处理后去除率分别达到86.3%和87.5%。同时,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时,S2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比S1提高14.1%和17.4%。本研究表明,聚氨酯填料的添加可显著缩短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可以应用于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填料 表面流人工湿地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改性聚氨酯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深度脱氮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伟平 郎俊曜 +3 位作者 范志强 裘琳芳 冯秋洁 陈洪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88,共6页
小试条件下探讨了以改性聚氨酯海绵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深度脱氮规律和用于城市污水深度脱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常温和低温条件下,改性聚氨酯填料的填充率为50%时,连续流小试深度脱氮的总氮去除负荷率分... 小试条件下探讨了以改性聚氨酯海绵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深度脱氮规律和用于城市污水深度脱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常温和低温条件下,改性聚氨酯填料的填充率为50%时,连续流小试深度脱氮的总氮去除负荷率分别达到52.8、68.4 mg/(L·d),单位体积填料的反硝化负荷率分别为130.4、187.2mg NO_(3)^(-)-N/(L·d),水温降低对改性填料深度脱氮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外碳源投加比例增加,改性聚氨酯填料的脱氮效率明显提升,碳氮比为6:1时,去除效率最佳,每升填料的TN去除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16.0 mgTN/d和240.0 mgNO_(3)^(-)-N/d。分析了填料上反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其中变形菌门是绝对优势微生物,占比达到71.5%。从属的角度,固氮螺菌属(Azospira)占比为16.42%,食酸菌属(Acidovorax)占比为2.23%,其它潜在反硝化菌占比为9.62%。研究认为,粉末活性炭改性的聚氨酯海绵填料用于城市污水厂的深度脱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BR 改性聚氨酯海绵填料 低温 深度脱氮 反硝化负荷率 优势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改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填料的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杜振峰 王芬 +2 位作者 成国栋 林梦炜 季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75-1580,共6页
采用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改性方法对普通聚氨酯泡沫塑料填料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前后填料的表面特性、挂膜速度、生物膜量以及废水处理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填料表面的疏水性基团C—C、C—H比例下降了15.81%,亲水性基团C—O比例增加了16.... 采用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改性方法对普通聚氨酯泡沫塑料填料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前后填料的表面特性、挂膜速度、生物膜量以及废水处理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填料表面的疏水性基团C—C、C—H比例下降了15.81%,亲水性基团C—O比例增加了16.17%,填料表面与蒸馏水的动态接触角减少了10.46°,其表面粗糙度以及亲水性提高。与未改性填料相比,改性填料生物膜量提高60%,生物膜平均每天生长量提高50%,但其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并未明显提高。挂膜初期改性填料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明显占优,挂膜完成后,改性填料对氨氮去除率比未改性填料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填料 改性 生物膜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填料复合式动态膜反应器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马金霞 张堃 +1 位作者 傅大放 洪凯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聚氨酯填料由德国首先研发,国内实际工程运用不多,与动态膜反应器复合的应用未见报道。而动态膜反应器在好氧状态下,对各污染物指标去除效果较好,但脱氮效果不理想。利用聚氨酯填料的好氧一缺氧一厌氧微环境特点,按照30%的投加比... 聚氨酯填料由德国首先研发,国内实际工程运用不多,与动态膜反应器复合的应用未见报道。而动态膜反应器在好氧状态下,对各污染物指标去除效果较好,但脱氮效果不理想。利用聚氨酯填料的好氧一缺氧一厌氧微环境特点,按照30%的投加比将其投加到动态膜反应器中,研究复合式反应器的脱氮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复合式动态膜反应器出水总氮去除率均值为75.20%,出水浓度为7.85—13.76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填料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脱氮
原文传递
聚氨酯填料强化厌氧处理煤热解废水
8
作者 史经新 徐春艳 韩洪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06,共5页
针对煤热解废水内高浓度酚类化合物在厌氧工艺中降解率较低和生物毒性较强的特点,设计了以聚氨酯填料为载体的强化厌氧处理煤热解废水系统,研究了厌氧污泥反应器和聚氨酯生物膜反应器对煤热解废水中高浓度酚类化合物降解率的影响。结果... 针对煤热解废水内高浓度酚类化合物在厌氧工艺中降解率较低和生物毒性较强的特点,设计了以聚氨酯填料为载体的强化厌氧处理煤热解废水系统,研究了厌氧污泥反应器和聚氨酯生物膜反应器对煤热解废水中高浓度酚类化合物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中总酚浓度为600 mg/L时,厌氧污泥反应器和聚氨酯生物膜反应器对总酚的降解率分别为18.3%和51.89%。相比于厌氧污泥反应器,聚氨酯生物膜反应器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和稳定的降解率。此外,高浓度酚类化合物对大麦种子和大型溞具有较强的毒性抑制作用。相比于厌氧污泥反应器,高浓度酚类化合物经聚氨酯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其毒性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废水 酚类化合物 强化厌氧 聚氨酯填料 生物毒性
原文传递
1种聚氨酯纤维填料的水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金媛 吕菊锋 +1 位作者 吕伯昇 魏秀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132,139,共5页
采用生物滤池工艺,研究了1种聚氨酯纤维绳状编织填料的挂膜情况以及不同工况对填料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C/N、HRT、DO含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填料挂膜后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当COD/ρ(TN)为13.3~16.7、... 采用生物滤池工艺,研究了1种聚氨酯纤维绳状编织填料的挂膜情况以及不同工况对填料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C/N、HRT、DO含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填料挂膜后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当COD/ρ(TN)为13.3~16.7、HRT为12~20 h、DO的质量浓度约为3 mg/L时处理效果良好,COD、TN、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70%、70%以上。微生物镜检可知,填料表面及内部微生物丰富,这些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有利于COD和氮的脱除。生物滤池中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无论是在好氧和厌氧阶段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拟合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聚氨酯纤维填料 生物膜反应器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氨酯海绵填料去除恶臭气体的应用
10
作者 席婧茹 柳龙 +1 位作者 邓世光 王宝汉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第3期64-66,共3页
将新型聚氨酯海绵填料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工程项目,生物填料塔试验装置运行46天,其中进气硫化氢、氨气浓度分别在0.8-432.6 mg/m^(3)、1.5-454.2 mg/m^(3)范围波动,运行12天后填料完成生物挂膜,生物填料塔对硫化氢、氨气... 将新型聚氨酯海绵填料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工程项目,生物填料塔试验装置运行46天,其中进气硫化氢、氨气浓度分别在0.8-432.6 mg/m^(3)、1.5-454.2 mg/m^(3)范围波动,运行12天后填料完成生物挂膜,生物填料塔对硫化氢、氨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99.2%,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循环液pH值在3左右上下波动。恶臭气体经生物填料塔处理后的出气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排气筒高度15 m对应的臭气浓度排放标准,有效减少恶臭气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氨酯海绵填料 生物填料 城市污水处理厂 恶臭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能反硝化生物活性填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立东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73-76,共4页
高效能反硝化生物活性填料的制备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污水反硝化脱氮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采用包埋法将反硝化细菌分别固定于PVA网格载体和聚氨酯载体,制备得二种不同形式的反硝化生物活性填料,并比较了它们及活性污泥对反硝化细菌反硝化... 高效能反硝化生物活性填料的制备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污水反硝化脱氮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采用包埋法将反硝化细菌分别固定于PVA网格载体和聚氨酯载体,制备得二种不同形式的反硝化生物活性填料,并比较了它们及活性污泥对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VA网格填料包埋后反硝化速率能达到110 mg/L·h左右,聚氨酯填料包埋能达到88 mg/L·h,两种填料相比较,PVA网格填料比聚氨酯填料包埋更加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生物活性填料 包埋法 PVA网格填料 聚氨酯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改性聚氨酯生物膜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昱璇 赵光 +2 位作者 邓建民 颜嘉序 万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44-48,共5页
载体是生物膜工艺处理污水的核心,为通过生态因子提高生物膜的运行效能,以改性聚氨酯填料(MPU)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有机底物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等生态因子对生物膜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U生物膜系统经过10d的启动运行,出水... 载体是生物膜工艺处理污水的核心,为通过生态因子提高生物膜的运行效能,以改性聚氨酯填料(MPU)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有机底物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等生态因子对生物膜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U生物膜系统经过10d的启动运行,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达到70%,逐渐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系统随温度升高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提高,15℃时出水COD和氨氮可达到80%。系统进水COD由100mg·L-1增加至300mg·L-1时,出水COD去除率由60%增加至80%,氨氮去除率达到85%。生物膜系统随HRT延长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呈增加趋势,HRT由2h延长至8h,COD去除率由80%提高至90%,氨氮去除率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生物膜 改性聚氨酯填料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颖楠 郁金星 +3 位作者 刘克成 范辉 魏伟 沈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140,共4页
变电站高氨氮含量废水环境危害大,是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缺氧-好氧管式膜膜生物反应器建立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处理高氨氮含量废水,系统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中聚氨酯填料投加的强化脱氮效果及对膜污染的控制。结果表明:填料可以... 变电站高氨氮含量废水环境危害大,是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缺氧-好氧管式膜膜生物反应器建立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处理高氨氮含量废水,系统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中聚氨酯填料投加的强化脱氮效果及对膜污染的控制。结果表明:填料可以提高好氧池生物量,改善硝化过程,并通过填料内部的厌氧微环境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在填料填充10%、回流比200%时,氨氮和总氮去除率达到92%和68%,同步硝化反硝化对总氮去除贡献约10%,膜清洗间隔可延长至1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 聚氨酯填料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氨酯材料强化石化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怡婷 许中硕 +2 位作者 何厚波 张力 柴晓利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7期205-207,209,共4页
采用上流式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石化废水,分别以改性聚氨酯填料和普通聚氨酯填料作为载体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聚氨酯与普通聚氨酯填料相比具有比重大、孔隙度高,挂膜速度较快的特点。完成挂膜后在进水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改性聚氨酯填料... 采用上流式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石化废水,分别以改性聚氨酯填料和普通聚氨酯填料作为载体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聚氨酯与普通聚氨酯填料相比具有比重大、孔隙度高,挂膜速度较快的特点。完成挂膜后在进水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改性聚氨酯填料对石化废水中TN和COD的去除效果更佳,运行6天COD的去除率均值为59.9%,TN去除率均值为31.2%。同时,改性聚氨酯悬浮填料的活性污泥量和生物膜量大于普通聚氨酯填料。对改性聚氨酯填料进行了填充率优化实验发现,在填充率为15%时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氨酯悬浮填料 石化废水 上流式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填料塔不同种类填料的过流阻力试验研究
15
作者 席婧茹 王宝汉 《能源环境保护》 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
采用聚氨酯、陶粒、竹炭、活性炭填充生物填料塔,分析了4种填料在不同高度、过滤风速、喷淋密度条件下所产生的过流阻力。结果表明:这4种填料的过流阻力均随过滤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填料过流阻力与过滤风速呈多项式函数关系;对于聚氨酯、... 采用聚氨酯、陶粒、竹炭、活性炭填充生物填料塔,分析了4种填料在不同高度、过滤风速、喷淋密度条件下所产生的过流阻力。结果表明:这4种填料的过流阻力均随过滤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填料过流阻力与过滤风速呈多项式函数关系;对于聚氨酯、陶粒等过流阻力较小的填料,喷淋密度对过流阻力的影响较小,过流阻力随喷淋密度增加而略微增大;当过滤风速一定时,按各填料过流阻力大小排序,依次为干态活性炭、湿润竹炭、连续喷淋的陶粒、连续喷淋的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填料 填料 过流阻力 聚氨酯填料 陶粒 竹炭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级A/O-HBR工艺2种填料处理DMF废水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睿莉 徐乐中 +2 位作者 陈茂林 杜甫义 张勇 《水处理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5,120,共6页
采用2级A/O-HBR工艺处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水,对投加高效生物绳填料和聚氨酯海绵填料的工艺脱氮除碳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填料均可在21 d内完成挂膜,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聚氨酯海绵填料的TN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高效... 采用2级A/O-HBR工艺处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水,对投加高效生物绳填料和聚氨酯海绵填料的工艺脱氮除碳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填料均可在21 d内完成挂膜,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聚氨酯海绵填料的TN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高效生物绳填料,COD、TN去除率分别高达97.35%和88.85%,且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效果明显,更适用于在2级A/O-HBR工艺中处理DMF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复合生物脱氮工艺 N N-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水 高效生物绳填料 聚氨酯海绵填料 脱氮除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后置式BAF工艺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赟芳 廖日红 +3 位作者 刘操 申颖洁 战楠 马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7-150,共4页
采用两段后置式BAF工艺处理模拟高浓度生活污水,研究该工艺的去除效率以及运行条件对反应器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高浓度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性能。在进水量为5L/h的条件下,反应器对CODCr、BOD5、NH3—N和TN的去除... 采用两段后置式BAF工艺处理模拟高浓度生活污水,研究该工艺的去除效率以及运行条件对反应器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高浓度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性能。在进水量为5L/h的条件下,反应器对CODCr、BOD5、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96%、92%、70%,出水CODCr、BOD5、NH3—N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56 mg/L、15 mg/L、5 mg/L和15 mg/L,都能够满足设计的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生活污水 曝气生物滤池 同步硝化反硝化 聚氨酯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纳米改性滤料处理氨氮与COD_(Mn)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冬梅 黄俊 +3 位作者 吴翠如 梁金玲 黄明珠 王子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4-128,131,共6页
针对南方某地区含氨氮的微污染原水,采用聚氨酯泡沫悬浮填料生物预处理与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沸石等3种滤料联合工艺(简称工艺1、工艺2、工艺3)进行强化处理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况条件为:工艺1和工艺2,填料体积填充率10%,COD_(... 针对南方某地区含氨氮的微污染原水,采用聚氨酯泡沫悬浮填料生物预处理与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沸石等3种滤料联合工艺(简称工艺1、工艺2、工艺3)进行强化处理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况条件为:工艺1和工艺2,填料体积填充率10%,COD_(Mn)/ρ(TN)=1:1,气水体积比0.5:1,滤速6 m/h;工艺3,填料体积填充率10%,COD_(Mn)/ρ(TN)=2:1,气水体积比0.75:1,滤速6 m/h。在优化运行条件下,3种工艺的强化处理效果,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86.6%、94.2%和94.4%,TN的去除率分别为18.6%、21.8%和31.4%,COD_(Mn)的去除率分别为81.4%、83.2%和85.1%。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沸石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比表面积大,表面生物量是其它2种滤料的1.3~1.8倍,工艺3更易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TN CODMN 聚氨酯泡沫悬浮填料生物预处理 纳米改性滤料强化过滤 同步硝化反硝化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酸化-MBBR生物处理印染废水工艺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楠楠 刘永红 +2 位作者 王宁 党康 杨谨如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了提高印染废水中各种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采用水解酸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生物处理工艺对某厂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该工艺对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当... 为了提高印染废水中各种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采用水解酸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生物处理工艺对某厂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该工艺对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处理量为1.92 m^3/d时,该工艺对于印染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达到75%,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60%;通过SE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聚氨酯多孔生物凝胶(porous bio-gel,PBG)填料的表面和内部附着了大量菌落,且菌胶团紧密而厚实。此外,经测定PBG填料负载的污泥浓度高达7700 mg/L,远高于其他MBBR工艺的悬浮填料负载的污泥浓度(3090 mg/L),污泥负载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印染废水 聚氨酯多孔生物凝胶悬浮填料 污泥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flon-pad shaping process of circular metal blanks into quasi-cup specimens b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被引量:1
20
作者 Abbas NIKNEJAD Iman KARAMI FATH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13-227,共15页
Teflon-pad shaping process of circular metal blanks into quasi-cup specimens is investigated b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the quasi-static condition. In the experiments, circular metal sheets are formed ... Teflon-pad shaping process of circular metal blanks into quasi-cup specimens is investigated b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the quasi-static condition. In the experiments, circular metal sheets are formed into the quasi-cup samples by compressing them between a Teflon-filled die and a rigid punch with desirable shap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forming progress, 12 rigid punches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two blank material types of aluminum and galvanized iron, three blank thicknesses of 0.6, 1.1 and 1.5 mm, and two Teflon-fillers of PVC and polyurethane are used in several experimental tests. In the analytical part, theoretical deformation models of metal blank and Teflon-filler are introduced and based on energy method, energy absorptions by the blank and Teflon-filler are calculated to derive a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predicting total required energy of the forming process. For this purpose, several energy absorption mechanisms are considered in the blank and filler. Furthermore, predictions by theoretical equ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tests to study the verity of the calculated formula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llustrate change trend of forming energy with respect to blank thickness. Also, the performed forming tests show that when external cone angle of rigid punch with respect to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ncreases, forming energy increases nonlinearly; and when the depth of spherical part of rigid punch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rupture increases. Additionally,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ing energy and flow stress of the blanks. Furthermor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llustrate that forming energy of a certain blank with PVC Teflon-fill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 similar specimen with polyurethane Teflon-filler; but, the probability of wrinkling decreases when PVC Teflon-pad is used as the filler; and it is advantage of PVC Teflon-filler with respect to polyurethane Tefl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flon-pad forming circular metal blank quasi-cup specimen PVC Teflon-filler polyurethane Teflon-filler forming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