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在石蜡切片可疑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成克伦 高绍莹 +5 位作者 陈秀婵 姜森 马庆庆 周永松 熊云刚 邹阳强 《健康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507-509,513,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在可疑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Q-PCR法,对50例可疑结核病的石蜡切片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结果检出35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阳性率70.0%;结合临床、影...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在可疑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Q-PCR法,对50例可疑结核病的石蜡切片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结果检出35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阳性率70.0%;结合临床、影像和检验等资料综合分析后,29例明确诊断为结核病,确诊率为58.0%。结论 FQ-PCR能检出石蜡切片部分可疑结核病的结核杆菌DNA,从而确定感染病原体,有助于临床有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联反应 石蜡切片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联反应检测60例性病病原体
2
作者 许冰 吴南屏 +5 位作者 吴灵娇 陈离伟 方德仁 阮黎明 毛静然 蒋晓凌 《浙江预防医学》 2001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 为能一次性同时检测出淋球菌 (NG)、沙眼衣原体 (CT)和解脲支原体 (UU)所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联反应 (PCR)检测 6 0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 ,并与传统方法及单一PCR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若以传统方法... 目的 为能一次性同时检测出淋球菌 (NG)、沙眼衣原体 (CT)和解脲支原体 (UU)所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联反应 (PCR)检测 6 0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 ,并与传统方法及单一PCR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若以传统方法作为标准 ,多重PCR检测NG、CT、UU敏感性分别为 10 0 %、10 0 %、 92 % ,特异性分别为 93 2 %、 93 %、 10 0 % ;与NG、CT及UU单一PCR的符合率均为 10 0 %。配对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多重PCR与传统方法检出NG、CT与UU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多重PCR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 ,且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适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联反应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联反应检测医院处理后污水中的结核杆菌DNA片段
3
作者 史文生 《江苏环境科技》 1996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医院 结核杆菌 聚合酶联反应 检测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定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信使RNA作为人类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
4
作者 高文涛 张一楚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2期F003-F004,共2页
关键词 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受体信使RNA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鹅和番鸭细 …
5
作者 陈红英 Siriv.,P 《预防兽医学进展》 1999年第1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聚合酶联反应 限制性切片 细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军团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广华 苏敏 +2 位作者 谢风 何成彦 孙志科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5年第6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法 抗体检测 军团菌 实验研 PCR产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血清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 临床体征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筛选孢子丝菌特异性探针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田 刘晓明 张振颖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03-405,410,共4页
目的筛选出对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方法以50株纯培养的孢子丝菌及标准株为样本,以毛霉、烟曲霉、念珠菌各1株为阴性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PCR-ELISA)对已报道的5个孢子丝菌特异性探针(U26852、U26866、U26866'... 目的筛选出对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方法以50株纯培养的孢子丝菌及标准株为样本,以毛霉、烟曲霉、念珠菌各1株为阴性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PCR-ELISA)对已报道的5个孢子丝菌特异性探针(U26852、U26866、U26866'、M85053及AF117945)进行筛选。记录各探针与合成DNA片段杂交底物显色与否及酶免疫测定指数(EI)值。结果 PCR产物测序证实5个探针均位于产物序列上;在相同的ELISA条件下,探针U26852显色最强,EI值最高。结论针对28Sr RNA的探针U26852是目前与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 探针 聚合反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8
作者 鞠萍 柴辉 +2 位作者 杨浏 朱胜洪 刘俊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65-766,共2页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 EL 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 PCR- EL ISA法和 EL ISA法分别检测 2 0 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 HBV DNA和 HBV血清标志物(HBVm ) ,3 4份健康体...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 EL 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 PCR- EL ISA法和 EL ISA法分别检测 2 0 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 HBV DNA和 HBV血清标志物(HBVm ) ,3 4份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血清 HBV DNA含量 >4× 10 6 拷贝 /ml分别是抗 HBc Ig M组、HBe Ag组、抗 HBc组、抗 HBe组和三抗体组 (抗 HBs、抗 HBBe、抗 HBc) ,其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97.75 % ,62 .3 0 % ,41.67% ,16.0 0 %。结论 :PCR- EL ISA法定量检测 HBV DN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为临床早期诊断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志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2期1176-1177,共2页
目的通过对162例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的检测,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培养法对本院皮肤性病门诊122例已确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或疱液进行检测,求... 目的通过对162例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的检测,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培养法对本院皮肤性病门诊122例已确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或疱液进行检测,求得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结果122例患者分泌物或疱液中检测阳性率PCR法为86.7%,ELISA为45.7%,培养法为65.6%;在血液标本中的阳性检出率PCR法为31.3%,ELISA为58.2%,培养法为59.8%。结论在分泌物中PCR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PCR特异性好、敏感性强、与临床符合率高。且比培养法大大节省了时间,为单纯疱疹病毒的诊断和监别赢得了时间,是一种可推广的好方法。同时提示血液标本不适合用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聚合酶联反应 免疫吸附试验 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聚酶链反应法诊断鸡传染性鼻炎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小玲 冯文达 +2 位作者 陈葵 张培君 龚玉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0-11,共2页
用多聚酶链反应法诊断鸡传染性鼻炎陈小玲冯文达陈葵张培君龚玉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81)鸡传染性鼻炎(IC)病原为副鸡嗜血杆菌(Hpg)。但由于我国鸡场情况复杂,各种病混杂,有时单凭症状... 用多聚酶链反应法诊断鸡传染性鼻炎陈小玲冯文达陈葵张培君龚玉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81)鸡传染性鼻炎(IC)病原为副鸡嗜血杆菌(Hpg)。但由于我国鸡场情况复杂,各种病混杂,有时单凭症状诊断还有困难。传统的细菌分离和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传染性鼻炎 聚合酶联反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ELISA测定端粒酶活性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祖钊 黄瑾 +5 位作者 潘泽民 朱文雅 张玉兰 李锋 陆天才 李洪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1-291,共1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端粒活性 白血病 聚合酶联反应 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坚 屠政良 +2 位作者 孙鹂 倪一鸣 李任远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583-584,587,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液及痰液中的表达 ,以了解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联反应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PCR -TRAP)检测30例肺癌手术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液及痰液中的端粒酶活性 ,并以2... 目的 对比研究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液及痰液中的表达 ,以了解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联反应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PCR -TRAP)检测30例肺癌手术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液及痰液中的端粒酶活性 ,并以25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肺癌患者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3.3% (25/30) ,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阴性 ,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33.3 % (10/30) ,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56.7% (17/30)。对照组正常肺组织标本和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均阴性 ,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24.0% (6/25) ;两组病变组织、血液和痰液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5)。 结论 (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肺癌组织、血液及痰液中均有端粒酶活性表达 ,其活性表达强度依次为肺癌组织、痰液、血液。 (2)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活性 非小细胞肺癌 癌旁组织 聚合酶联反应-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复制酶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章逸 王国平 洪霓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255,共4页
以感染有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Grapevineleafroll-associatedvirus-3,GLRaV-3)的葡萄韧皮部组织中提取到的dsR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重叠延伸PCR技术,对GLRaV-3的复制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基因进行克隆,获得了预期大小的... 以感染有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Grapevineleafroll-associatedvirus-3,GLRaV-3)的葡萄韧皮部组织中提取到的dsR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重叠延伸PCR技术,对GLRaV-3的复制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基因进行克隆,获得了预期大小的目标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载体pBluescriptSKⅡ,酶切鉴定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RdRpcDNA全长为1618bp。经BLAST分析推导其可能编码538个氨基酸,与报道的GLRaV-3美国分离物NY1RdRp核苷酸相似性为99.3%,氨基酸相似性为99.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同属的PMWaV-2、GLRaV-1和LChV-2的RdRp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53%,50%和38%,包含了GDD在内的8个保守基元序列。将该段RdRp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上,获得的重组子pET-RdR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后,用1mmol/L的IPTG进行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RdRp在大肠杆菌中被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61k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 复制 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酶和氯化锂对抗肝素的RT-PCR抑制作用的试验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萍 蒋立虹 +4 位作者 李亚雄 陈智豫 孟明耀 邹弘麟 侯宗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酶和氯化锂在对抗肝素抑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作用的试验条件优化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从随机采集20份人临床肝素抗凝全血中提取总RNA并经电泳鉴定后,每份RNA分为未处理组、肝素酶Ⅰ在0.4U、0.5U即时,30min,60... 目的探讨肝素酶和氯化锂在对抗肝素抑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作用的试验条件优化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从随机采集20份人临床肝素抗凝全血中提取总RNA并经电泳鉴定后,每份RNA分为未处理组、肝素酶Ⅰ在0.4U、0.5U即时,30min,60min几种条件下的处理组和氯化锂在-20℃下10min、60min,过夜几种条件下的处理组,再逆转录合成cDNA,分别行看家基因β-actin的PCR反应,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和比较获得的目的片段。结果从肝素抗凝全血分别抽提的总RNA,经电泳鉴定完整性好,可以进行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未经处理的RNA经看家基因β-actin的RT-PCR反应后,未能扩增到目的片段;在肝素酶Ⅰ处理组中,仅肝素酶Ⅰ0.5U,并作用60min条件下能扩增出β-actin片段;在氯化锂处理组中,三种时间段作用下,均能扩增出β-actin片段,并且过夜条件下扩增获得的目的片段的量最多;经优化的试验条件的肝素酶Ⅰ和氯化锂作用RNA后,扩增得到的β-actin片段的量基本一致。结论获得肝素酶Ⅰ和氯化锂处理肝素抑制RT-PCR的试验优化条件,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相关试验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肝素 氯化锂 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仁荣 寿楠海 +1 位作者 姜希宏 徐克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9,共2页
本文用端粒重复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法 (TRAP- EL ISA)检测 4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 (PI)和 S-期细胞比率 (SPF)。结果显示 ,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 % ,癌旁组织阳性率为 5 % ,两... 本文用端粒重复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法 (TRAP- EL ISA)检测 4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 (PI)和 S-期细胞比率 (SPF)。结果显示 ,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 % ,癌旁组织阳性率为 5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 ,而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 PI和 SPF有关。提示大肠癌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肿瘤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流式细胞术 聚合酶联反应 端粒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中华 舒德芬 左永太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穿孔素/颗粒酶B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MGB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0例PBC患者和40例正常人PBMC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血浆γ-... 目的探讨穿孔素/颗粒酶B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MGB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0例PBC患者和40例正常人PBMC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BC患者PBMC穿孔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的1.15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颗粒酶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血浆GGT、ALP浓度升高,且与颗粒酶B基因表达的△Ct值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颗粒酶B的异常表达与PBC的发病密切相关,且与血浆GGT、ALP浓度具有相关性,提示穿孔素和颗粒酶B(尤其是颗粒酶B)在PBC的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穿孔素 颗粒B 聚合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战淑慧 李宁 +1 位作者 宣世英 李清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3465-346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检测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及健康体检者PBMCs端粒酶活性。结果52例肝癌病人中44例端粒酶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检测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及健康体检者PBMCs端粒酶活性。结果52例肝癌病人中44例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阳性率为84.62%,端粒酶活性为(0.82±0.69)。端粒酶活性在肝硬化组为(0.19±0.12),肝炎组为(0.17±0.09),健康体检组为(0.12±0.06),均显著低于HCC组(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AFP(34/52,65.38%,P<0.01)。结论端粒酶表达在HC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HC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是一种灵敏、微创的早期诊断肝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端粒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华 王安潮 +2 位作者 陈余清 徐凤珍 刘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测定对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PCR ELISA)检测 4 3例恶性胸腔积液和 2 4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癌胚抗原 (CEA)测定结...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测定对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PCR ELISA)检测 4 3例恶性胸腔积液和 2 4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癌胚抗原 (CE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端粒酶阳性率为 74 .4 2 % ,良性胸腔积液组阳性率为 1 2 .5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敏感性为 74 .4 2 % ,特异性为 87.5 %。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与CEA测定阳性率分别为 5 1 .1 6 %和 4 6 .5 1 % ,均低于端粒酶活性检测 (P <0 .0 1 )。结论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有重要价值 ,与细胞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端粒 聚合反应-免疫吸附分析法 细胞学技术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ELISA定量检测as-hTERT对HepG2.2.15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素侠 孙汶生 +2 位作者 马春红 韩丽辉 宋静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 :采用PCR ELISA方法探讨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关键区段的反义寡核苷酸 (as hTERT)对HepG2 .2 .1 5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PCR合成as hTERT及无关对照序列 ,体外作用于HBVDNA转染的HepG2 .2 .1 5细胞 ,用... 目的 :采用PCR ELISA方法探讨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关键区段的反义寡核苷酸 (as hTERT)对HepG2 .2 .1 5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PCR合成as hTERT及无关对照序列 ,体外作用于HBVDNA转染的HepG2 .2 .1 5细胞 ,用PCR ELISA定量检测反义核酸作用后的端粒酶活性 ,MTT法观察as hTERT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ELISA法检测as hTERT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影响。结果 :as hTERT作用浓度为 1 0 μmol/L时 ,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 ,A450 nm值为 0 .42 ,低于无关序列与生理盐水对照的A450 nm值 (分别为 1 .46、1 .49) ,as hTERT可抑制细胞生长 ,对HBsAg和HBeAg的最佳抑制率分别为 76%和5 6%。结论 :as hTERT在体外可明显降低HepG2 .2 .1 5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抑制细胞的生长 ,并可影响HBV抗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作用 人类端粒催化亚单位 反义寡核苷酸类 聚合反应-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夹心杂交法半定量检测人白细胞介素-6 m RNA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立林 吕建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反应-夹心杂交法 半定量检测 白细胞介素6 M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