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酸酯对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结构和介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小佳 冯海悦 +2 位作者 战再吉 彭桂荣 侯文龙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6-311,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VDF-HFP)/PC]共混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共混物的晶体结构、结晶度和熔融行为。结果发现PC对P(VDF-HFP)...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VDF-HFP)/PC]共混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共混物的晶体结构、结晶度和熔融行为。结果发现PC对P(VDF-HFP)的晶型基本没有影响,只是使其晶粒细化,结晶度和熔融温度降低。同时对共混物的介电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介电常数和损耗都有所下降,并且EMT模型对共混物介电常数的预测更接近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碳酸酯 晶体结构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硅藻土/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插层结构多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2
作者 王园园 乔庆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3,共7页
采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体,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表面改性硅藻土,通过浇铸-热压法制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膜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实... 采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体,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表面改性硅藻土,通过浇铸-热压法制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膜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实验表明,添加2%改性硅藻土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相比于纯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孔隙率、吸液率和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结晶度降低,界面稳定性极大改善,电导率(30℃)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分别达2.90 mS/cm和5.5V。表明在聚合物基体中嵌入高开孔结构的硅藻土构成插层结构的方案具有取代造孔剂制膜方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硅藻土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基微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朝晖 张汉平 +1 位作者 张鹏 吴宇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8-16,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oly(vinylidene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基微孔-凝胶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该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改性,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随着... 综述了近年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oly(vinylidene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基微孔-凝胶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该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改性,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全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电解质 乙烯-丙烯共聚物 离子导电率 合物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相转化法制备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对称微孔膜 被引量:6
4
作者 汪国杰 潘慧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用干 /湿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 -HFP)为基材的对称微孔膜 ,该膜可用于塑料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 .通过扫描电镜、孔隙率和湿膜电导率 ,主要考察了成膜工艺中干态处理的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对所制微孔... 用干 /湿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 -HFP)为基材的对称微孔膜 ,该膜可用于塑料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 .通过扫描电镜、孔隙率和湿膜电导率 ,主要考察了成膜工艺中干态处理的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对所制微孔膜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较低的温湿度下干态处理铸膜液 ,易形成小颗粒为主的对称性微孔膜 ;而在较高的温湿度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 ,形成的微孔膜从有致密皮层的不对称结构转变为对称有缺陷海绵体结构 .采用FT -IR研究了成膜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化法 乙烯 丙烯 共聚物 对称膜 形态 合物电解质 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剂量对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许远远 郑怡磊 +3 位作者 王进炜 傅公维 周坚 朱伟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4,共6页
采用凝胶含量、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拉伸性能等表征手段,研究不同辐照剂量(60 kGy, 90 kGy, 120 kGy, 160 kGy和200 kGy)对辐照交联的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 采用凝胶含量、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拉伸性能等表征手段,研究不同辐照剂量(60 kGy, 90 kGy, 120 kGy, 160 kGy和200 kGy)对辐照交联的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200 kGy辐照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P(VDF-HFP)中凝胶含量增加、交联度增加,而可溶解的未交联部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减小;P(VDF-HFP)的熔融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降低,600℃残炭量增加;P(VDF-HFP)的力学性能在辐照剂量60 kGy时显著改善,且断裂伸长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对P(VDF-HFP)形状记忆材料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共聚物 辐照剂量 结构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电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飞鹏 夏钟福 邱勋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是PVDF家族备受关注的新成员,因为这种共聚物薄膜具有显著的电活性,如铁电性、压电性和热释电性,特别是其电致伸缩系数可高达1700pm/V。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这种新型铁电共聚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 乙烯-丙烯共聚物 铁电性 压电性 热释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剂浇铸膜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
7
作者 戈明亮 贾德民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8年第4期10-13,共4页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溶剂成膜前后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VDF-HFP共聚物的结晶对降温速率有一定的依赖关系,成膜后的共聚物与成膜前的共聚物对比发现,成膜后的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升高,...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溶剂成膜前后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VDF-HFP共聚物的结晶对降温速率有一定的依赖关系,成膜后的共聚物与成膜前的共聚物对比发现,成膜后的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升高,结晶速率加快,结晶时间t1/2缩短。用Jeziorny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较理想。Jeziorny法求出的结晶指数n的值在3~4之间,成膜前后的结晶速率常数kc影响较小。n和kc随降温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膜后的共聚物的n和kc大于加工前的树脂的n和kc。Kissinger方法计算的PVDF-HFP共聚物成膜前后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119.97kJ/mol和168.2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共聚物 非等温结晶 溶剂浇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固态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戈明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质轻、安全、易加工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综述了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为基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工作,介绍了PVDF-HFP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影响此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因...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质轻、安全、易加工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综述了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为基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工作,介绍了PVDF-HFP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影响此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因素,并讨论了PVDF-HFP电解质的改性措施,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共聚物 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型固体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电解质 被引量:9
9
作者 肖强凤 周啸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Microporous membrane was newly derived from P(VDF-HFP)/acetone/water system by dry-casting in the air.The structure of microporous P(VDF-HFP) membrane was observed through SEM.It was found that the pores were distribu... Microporous membrane was newly derived from P(VDF-HFP)/acetone/water system by dry-casting in the air.The structure of microporous P(VDF-HFP) membrane was observed through SEM.It was found that the pores we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the whole membrane,some pearls were attached onto the skeleton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pores was in the order of a few microns.The porosity of the membrane was measured up to 72% by weighting the membrane’s mass before and after absorption of n -butanol.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copolymer was studied with DSC before an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microporous membran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membrane,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micropores was discussed based on both the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points in the paper.The porous P(VDF-HFP) electrolyte was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the membrane with PC/EC liquid electrolyte.The resistance of the solid porous electrolyte was measured by the ZL5 intelligent LCR meter,and the conductivity was evaluated from equation, σ=L/(R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conducting can reach 10 -3S/cm.The solution holding of the porous solid electrolyte was tested by isothermal TGA measurements,which illustrate that the mass loss was only 10% at 60℃ in the open air for 1.5 h.It shows that the porous solid electrolyte prepared by this process ha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lithium ion battery,and that this method of membrane formation is nonpoisonous to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型固体合物电解质 乙烯 丙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沉淀法制备SiO_2/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石桥 黄薇 +2 位作者 周啸 严玉顺 万春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用水蒸气沉淀法制备了SiO2 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 HFP) ]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 ,并研究了纳米SiO2 的加入对微孔结构及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SEM观察发现当纳米SiO2 的添加量大于 0 1倍聚合物质量时 ,可以... 用水蒸气沉淀法制备了SiO2 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 HFP) ]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 ,并研究了纳米SiO2 的加入对微孔结构及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SEM观察发现当纳米SiO2 的添加量大于 0 1倍聚合物质量时 ,可以在微孔中观察到纳米粒子的严重团聚现象 .电导率的测量表明添加 0 0 5倍聚合物质量的纳米SiO2 后 ,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有明显提高 ,但进一步增大添加量后 ,电导率有所下降 .另外 ,实验发现添加纳米SiO2 可以明显提高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与锂金属电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 ,特别是添加量为 0 0 5倍聚合物质量时的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锂离子电池 微孔型合物电解质 二氧化硅/乙烯-丙烯共聚物 水蒸气沉淀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锂离子电池隔膜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欣 裴广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89,93,共6页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纳米纤维膜,并对纺丝工艺及纤维膜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VDF-HFP纤维膜的最佳纺丝工艺条件为:纺丝液浓度为0.2...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纳米纤维膜,并对纺丝工艺及纤维膜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VDF-HFP纤维膜的最佳纺丝工艺条件为:纺丝液浓度为0.26g/mL、溶剂DMF与丙酮的体积比为7∶3、纺丝电压为20kV、纺丝温度为30℃。制备的PVDF-HFP纤维膜中纤维直径主要分布在150~300nm,膜的熔点为157.94℃,拉伸强度为10.09MPa,断裂伸长率为74.34%,孔隙率达84%,吸液率达到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乙烯-丙烯共聚物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F26)共聚物GPC普适标定和(η)-M方程
12
作者 陶惠芬 马建平 《有机氟工业》 CAS 1990年第4期22-25,共4页
采用 GPc-(η)方法订定 F_(20)共聚物 k、α参数,方法简易。
关键词 乙烯 丙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和凝聚态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珊珊 王文硕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共聚物的凝聚态结构,并测试共聚物/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PEGMA)链段的嵌段引入可促进β相聚偏氟乙烯(PVDF)结晶的形成;PVDF和PPEGMA链段热力学不相容,嵌段共聚物存在微相分离,随着PPEGMA嵌段比增加,共聚物由“海-岛”相结构向双连续相结构转变。PPEGMA质量分数为25.5%的嵌段共聚物与锂盐混合(氧化乙烯与Li^(+)物质的量比n(EO):n(Li^(+))为10:1)能达到9.4×10^(-5)S·cm^(−1)的室温离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嵌段共聚物 结晶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离子液体凝胶膜及气体渗透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春芳 张倩 +2 位作者 白云翔 顾瑾 孙余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17-2122,共6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p(VDF-HFP)/[BMIM]PF6凝胶膜,对该膜的内部结构及机械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BMIM]PF6添加量对凝胶膜的CO2/N2渗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MIM]PF6添加量的增加,p(VDF-HFP)/[BMIM]PF6体系的凝胶温度逐渐降低...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p(VDF-HFP)/[BMIM]PF6凝胶膜,对该膜的内部结构及机械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BMIM]PF6添加量对凝胶膜的CO2/N2渗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MIM]PF6添加量的增加,p(VDF-HFP)/[BMIM]PF6体系的凝胶温度逐渐降低,凝胶膜的聚合物骨架结构由致密变成疏松的球晶结构;同时[BMIM]PF6的添加降低了凝胶膜的结晶度,改善了p(VDF-HFP)链段的柔韧性,因而膜的CO2和N2渗透系数显著增加,CO2/N2渗透选择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凝胶膜受扩散过程控制,当[BMIM]PF6添加量(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60%时,凝胶膜的CO2渗透性系数从0.2 Barrer增加到94.3 Bar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法 乙烯-丙烯 离子液体 凝胶膜 气体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子雷 李琪 +1 位作者 孙悦 乔庆东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22-24,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制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最佳条件,即搅拌温度50℃、溶剂蒸发时间15 min、空气相对湿度40、相转化温度40℃。实验表明,溶剂蒸发时间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吸液率影响最显著。在最佳制膜条件下,... 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制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最佳条件,即搅拌温度50℃、溶剂蒸发时间15 min、空气相对湿度40、相转化温度40℃。实验表明,溶剂蒸发时间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吸液率影响最显著。在最佳制膜条件下,考察了3种增塑剂,即PEG-400、DBP 和 PVP-K30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吸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中,PEG-400、DBP 和 PVP-k30的含量为0.1 g 时,对应膜的吸液率分别为495%、480%和540%,说明 PVP-K30是最理想的增塑剂,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 合物基体 电解质膜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共聚物P(MMA-co-AMPS)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京强 崔巍巍 +2 位作者 刘立柱 王诚 徐文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2,共6页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疏水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法制得了两亲性共聚物P(AMPS-co-MMA);以两亲性共聚物P(AMPS-co-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相转变法制...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疏水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法制得了两亲性共聚物P(AMPS-co-MMA);以两亲性共聚物P(AMPS-co-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相转变法制备PVDF/P(MMA-co-AMPS)超滤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法表征无规共聚物的组成和热稳定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吸水率测试、表面润湿性测试,探讨了不同单体摩尔比对PVDF/P(MMA-co-AMPS)超滤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AMPS与MMA间发生自由基聚合生成两亲性共聚物P(AMPS-co-MMA)。PVDF/P(MMA-co-AMPS)超滤膜表面多孔,内部有大孔,存在相对致密皮层和多孔的支撑层。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比为2∶1时,PVDF/P(MMA-co-AMPS)超滤膜吸水率和表面润湿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烯 超滤膜 吸水率 表面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接枝聚丙烯酸磺酸丙酯制备质子膜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书琴 陈义旺 +2 位作者 周魏华 张小林 贺晓慧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3-1227,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六氟丙烯(HFP)中PVDF的仲氟原子直接引发甲基丙烯酸(3-磺酸钾)丙酯(SP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成功得到以PVDF-HFP为主链、侧链含磺酸基团的接枝聚合物(PVDF-HFP-g-PSPMA)质子交换膜.通过红外、核磁分析方法对PVDF-... 以聚偏氟乙烯(PVDF)-六氟丙烯(HFP)中PVDF的仲氟原子直接引发甲基丙烯酸(3-磺酸钾)丙酯(SP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成功得到以PVDF-HFP为主链、侧链含磺酸基团的接枝聚合物(PVDF-HFP-g-PSPMA)质子交换膜.通过红外、核磁分析方法对PVDF-HFP-g-PSPMA的结构进行表征.反应不同时间得到的PVDF-HFP-g-PSPMA离子交换容量为0.051~0.59meq/g,质子传导率为(2.58~30.9)×10-2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原子转移自由基 乙烯-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隔膜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伯文 袁定凯 +1 位作者 卢世刚 陈晓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采用倒相法制备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薄膜。主要研究了聚合物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薄膜的制作工艺、不同溶剂和非溶剂对薄膜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丙酮为溶剂、蒸馏水为非溶剂的溶胶在60 ℃下搅拌2 h,采用干法制... 采用倒相法制备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薄膜。主要研究了聚合物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薄膜的制作工艺、不同溶剂和非溶剂对薄膜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丙酮为溶剂、蒸馏水为非溶剂的溶胶在60 ℃下搅拌2 h,采用干法制膜,薄膜厚度控制在50 μm左右,这样制得的薄膜能满足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对隔膜材料性能的要求。以这种隔膜制作的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锂离子蓄电池 倒相法 乙烯-丙烯多孔隔膜 制备工艺 离子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复合膜中的偏析行为及膜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冬冬 邵会菊 +3 位作者 陈贵靖 程继锋 詹晓梅 秦舒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5-92,共8页
采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VDF/SMA)复合膜。首先,探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添加量对复合膜表面偏析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究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复合膜中SMA... 采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VDF/SMA)复合膜。首先,探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添加量对复合膜表面偏析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究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复合膜中SMA偏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MA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中SMA的偏析程度增强,在SMA的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的纯水通量为176.28 L/(m^(2)·h),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截留率为89.11%,但是随着SMA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膜表面的孔结构发展成大裂纹,当SMA质量分数为5%时,对BSA的截留性能降低至53.87%。添加PVP后,SMA的表面偏析行为没有变化,而添加PVP/SDS后复合膜中SMA的表面偏析程度减弱,但SDS的存在增强了PVP在膜表面的富集,复合膜的纯水通量提高至409.51 L/(m^(2)·h),同时抗污染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表面 乙烯吡咯烷酮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园园 乔庆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国内外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对组成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隔膜、增塑剂、锂盐的研究现状及机理做了总结,并展望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乙烯-丙烯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