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对Zn(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乔玉新 宋来洲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7-32,共6页
应用热引发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采用XPS、SEM和FTIR表征了PVDF共混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测定了共混改性膜的零电荷点(pHpzc),分析了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Zn(Ⅱ)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 应用热引发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采用XPS、SEM和FTIR表征了PVDF共混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测定了共混改性膜的零电荷点(pHpzc),分析了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Zn(Ⅱ)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Zn(Ⅱ)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Δ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VDF共混改性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水体中Zn(Ⅱ)吸附量大于0.005mg/cm2,脱附率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 等温吸附 动力学方程 吸附/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PVDF)均聚物/共聚物共混增韧改性研究
2
作者 彭怡 张鹏 +3 位作者 吴柱 曹思宇 张楚阳 羿翔 《有机氟工业》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韧性不足等情况,将PVDF的均聚物与少量共聚物共混,使其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韧性。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以及毛细管流变仪等方法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特性,结...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韧性不足等情况,将PVDF的均聚物与少量共聚物共混,使其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韧性。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以及毛细管流变仪等方法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无需添加相容剂的情况下,该共混体系仍有较好的相容性,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共聚物的加入使该体系结晶度有所降低。随着共聚物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中分子链的缠结程度加剧,分子链的活动性降低,使得共混体系展现出更为显著的弹性特征。当共聚物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体系拉伸强度保持在42 MPa以上,且冲击强度相比于纯均聚PVDF提高了17.38%,其表面呈现出韧性断裂特征。该方法利用均聚物/共聚物共混体系相容性良好的特性,为PVDF板增韧改性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快速、简易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物/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燕 王海 刘文武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25年第2期13-18,I0002,I0003,共8页
综述了PVDF膜表面改性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表面涂层法与化学接枝法的改性机制及性能提升效果:表面涂层法通过金属/多酚配位、仿生黏附和榫卯结构金属有机框架(MOF)等策略,实现了超浸润、抗菌、分离-灭菌协同等功能,但存在涂层易脱落... 综述了PVDF膜表面改性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表面涂层法与化学接枝法的改性机制及性能提升效果:表面涂层法通过金属/多酚配位、仿生黏附和榫卯结构金属有机框架(MOF)等策略,实现了超浸润、抗菌、分离-灭菌协同等功能,但存在涂层易脱落、孔隙率下降等问题;化学接枝法借助超临界流体辅助、高能辐射、点击化学和氧化还原等技术,构建了共价键稳定的功能层,显著提升了亲水性与抗污性,但可能损伤PVDF基体机械性能。现有技术仍面临多功能协同、长期耐久性和规模化制备等挑战。未来研究可聚焦界面工程、绿色工艺和智能响应等,推动PVDF膜开发向多功能集成化与环境自适应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分离 表面改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聚偏氟乙烯膜的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辉 苗超林 陈改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碳纳米管共混膜,研究了共混膜的表面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接触角和机械性能。结果显示碳纳米管的加入提高了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性和水通量,当聚偏氟乙烯浓度为10wt.%,碳纳米管含量为1.5wt.%时,共混膜的水... 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碳纳米管共混膜,研究了共混膜的表面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接触角和机械性能。结果显示碳纳米管的加入提高了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性和水通量,当聚偏氟乙烯浓度为10wt.%,碳纳米管含量为1.5wt.%时,共混膜的水通量和孔隙率最高,从243 L/m2·h和86.2%提高到365 L/m2·h和91.4%;接触角也由82°减小为67°;同时,共混膜的机械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碳纳米管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宇 钱艳玲 +2 位作者 章帆 朱宝库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757-2761,共5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PEG-b-PMM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PEG-b-PMM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进行表征。然后,将所合成的MPEG-b-PMM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MPEG-b-PMMA/PVDF共混超滤膜。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PVDF膜相比,MPEG-b-PMMA/PVDF共混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纯水通量及BSA截留率等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 乙烯 亲水性 抗污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对聚偏氟乙烯膜的共混改性研究
6
作者 王辉 陈改荣 +2 位作者 冯喆 尹艳红 杨书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5-699,共5页
以葡萄糖为共混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添加剂,用相转化法获得了聚偏氟乙烯/葡萄糖共混膜。研究了聚偏氟乙烯浓度,葡萄糖与偏氟乙烯的共混比例和添加剂含量等各项制膜条件对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聚偏氟乙烯的固含量为10wt%... 以葡萄糖为共混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添加剂,用相转化法获得了聚偏氟乙烯/葡萄糖共混膜。研究了聚偏氟乙烯浓度,葡萄糖与偏氟乙烯的共混比例和添加剂含量等各项制膜条件对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聚偏氟乙烯的固含量为10wt%,葡萄糖含量为4wt%,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固含量的2wt%,溶液蒸发时间为30min时,能够得到性能理想的微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葡萄糖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胺D230对聚偏氟乙烯膜表面亲水改性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培军 董林芳 +1 位作者 王明霞 严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针对聚偏氟乙烯(PVDF)油水分离膜普遍存在分离效果差、易受油污染等问题,受破乳剂多支链聚醚的化学结构和水下超疏油生物表面启发,将具有聚氧丙烯链段的聚醚胺D230引入到PVDF膜表面,构建聚醚胺功能化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首先将PVD... 针对聚偏氟乙烯(PVDF)油水分离膜普遍存在分离效果差、易受油污染等问题,受破乳剂多支链聚醚的化学结构和水下超疏油生物表面启发,将具有聚氧丙烯链段的聚醚胺D230引入到PVDF膜表面,构建聚醚胺功能化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首先将PVDF与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采用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制备表面富含酸酐基团的SMA/PVDF膜,然后将膜浸泡于聚醚胺D230溶液中,聚醚胺的端胺基与膜表面的酸酐基团进行表面原位接枝,从而将亲水性聚醚链段固载于膜表面,改善膜表面润湿性和抗污染性。探究聚醚胺D230对膜表面的亲水改性效果及改性膜对含油污水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膜表面D230的接枝率上升,在最优反应时间9 h下,达到接枝率387.8 mg/g;SMA/PVDF膜表面接枝D230后,膜表面的亲水性显著增强,纯水接触角降低至48.5°,水通量从接枝前的30 L/(m^(2)·h)提高至87 L/(m^(2)·h);D230接枝SMA/PVDF膜表现出水下超疏油特性,其对煤油的水下油接触角达到152°,且对油无黏附性,表现出良好的抗油污性能;D230接枝SMA/PVDF膜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稳定的煤油/水乳状液具有分离效果,截油率达到99.0%,远高于SMA/PVDF对照膜的60.8%,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马来酸酐(SMA) 醚胺 乙烯(PVDF) 表面接枝 亲水改性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磺化聚砜共混相容性及超滤膜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孙漓青 钱英 +2 位作者 刘淑秀 高以? 姚仕仲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聚偏氟乙烯与磺化聚砜属部分相容体系 .采用溶胶 -凝胶相转化法制备了以聚酯无纺布为支撑体的聚偏氟乙烯 /磺化聚砜共混超滤膜 ,通过对膜水通量、截留率与孔隙率的测定及其扫描电镜微观分析得到 ,聚偏氟乙烯
关键词 乙烯 磺化 合物 相容性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孟晓荣 张海珍 +3 位作者 王旭东 王磊 赵亮 黄丹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3,共5页
根据聚合物共混焓变、绝对黏度及凝胶点值,考察了4种聚合物(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体系的共混相容性。利用凝胶相转化动力学及... 根据聚合物共混焓变、绝对黏度及凝胶点值,考察了4种聚合物(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体系的共混相容性。利用凝胶相转化动力学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亲水接触角和泡点压力等检测手段,分析了水凝胶浴中4种添加剂对PVDF超滤膜成膜过程及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添加剂与PVDF/DMAc的共混相容性顺序为PEG>PVP>PVA>PMMA。共混体系均以液液分相为主;其中PEG、PVP共混PVDF体系以瞬时分相为主,膜内部有大孔,表皮层及支撑层较为致密。PMMA和PVA共混PVDF体系有延时分相和液固分相行为,膜表面多孔、内部有大孔且亚层疏松。共混优化了PVDF超滤膜结构。PVA能有效提高膜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超滤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于志辉 钱英 +2 位作者 付丽 张晓妍 高以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0-15,20,共7页
讨论了聚偏氟乙烯 /聚丙烯腈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对PVDF/PAN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相容性预测 ,并通过实验对相容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PVDF/PAN属部分共混体系 .利用该体系可制得性能优良的PVDF/PAN共混超滤膜 .讨论了铸... 讨论了聚偏氟乙烯 /聚丙烯腈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对PVDF/PAN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相容性预测 ,并通过实验对相容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PVDF/PAN属部分共混体系 .利用该体系可制得性能优良的PVDF/PAN共混超滤膜 .讨论了铸膜液的组成、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 ,并对膜性能和膜结构进行了测试 ,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丙腈 相容性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Nafion共混膜的制备及阻醇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洪 王宇新 王世昌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0-543,共4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methanol crossover problem caused by the poor alcohol rejecting ability of the Nafion TM membranes currently used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was blended with... In order to solve the methanol crossover problem caused by the poor alcohol rejecting ability of the Nafion TM membranes currently used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was blended with Nafion material to prepare a new type of membrane for DMFC and its ionic conductivity and the methanol permeability was investigated.PVDF was used here to regulate the ratio between hydrophilic group and the hydrophobic group exist in the blend membranes according to the hydrophilic hydrophobic balance theory proposed in pervaporation.The adding of PVDF lead to a great improvement of the membrane’s MeOH rejection.When PVDF content was increased from 25% to 75%,the MeOH permeability was reduced from~10 -7 to ~10 -9 cm 2/s,1 to 3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at of Nafion117.The membrane conductivity decreased,although remaining at high value(~10 -4 S/cm),with the increase of PVDF content.Compared with the Nafion117 membrane,the PVDF Nafion blend membrane with only 25% of Nafion showed an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by about 40 times,if the ratio( σ/P ) was adopted to characterize the performance of a membrane for DMFC.Percolation theory,cocontinuous morphology features and phase transition model were applied to explain the behavior of membrane co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Nafion 阻醇 质子导电性能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合物电解质 电导率 甲醇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g-聚乙二醇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晓荣 陈嘉智 +2 位作者 宋锦峰 吕永涛 王旭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168,共8页
在臭氧活化下通过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合成聚乙二醇(PEG)接枝聚偏氟乙烯(PVDF)共聚物(PVDF-g-PEG),并与PVDF共混制备了超滤膜,探讨了PEG链长和相对含量对超滤膜相分离进程、理化性质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EG... 在臭氧活化下通过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合成聚乙二醇(PEG)接枝聚偏氟乙烯(PVDF)共聚物(PVDF-g-PEG),并与PVDF共混制备了超滤膜,探讨了PEG链长和相对含量对超滤膜相分离进程、理化性质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EG链长增加,接枝率明显下降。随PVDF-g-PEG在共混膜中添加量增大,相转化延迟分相趋势加大,共混膜的孔隙率和亲水性及纯水通量显著提升。当膜内PVDF-g-PEG400含量大于20%后,共混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仍能保持在94%以上,但BSA的静态吸附量低于20μg/cm^2。PVDF-g-PEG能显著降低超滤膜对BSA过滤过程中的不可逆污染指数和堵孔阻力系数,延缓BSA过滤通量衰减速率,表现出优异的抗蛋白质污染性能。PEG链长对膜面粗糙度影响较大,对超滤膜抗蛋白质污染的贡献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超滤 乙烯接枝乙二醇 相转化 改性 抗蛋白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混小截留分子量超滤膜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声雄 龚琦 +1 位作者 黄加乐 杜邵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12-1214,共3页
A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polyvinyl acetate (PVAc) blend ultrafiltration(UF)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end membra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w... A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polyvinyl acetate (PVAc) blend ultrafiltration(UF)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end membra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water flux of PVDF membrane as well as kept the excellent chemical stability and high rejection for vitamin B 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醋酸乙烯 超滤 小截留分子量 分离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共混中空纤维膜的研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春梅 奚旦立 +2 位作者 杨晓波 孟彦宾 梁新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1,共7页
实验表明PVDF/PVC共混体系是部分相容体系,且在共混比是7∶3时,相容性最好.还讨论了不同聚合物配比,不同溶剂,不同添加剂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乙烯 乙烯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膜界面微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晓宇 李志勇 +1 位作者 肖长发 安树林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9-12,共4页
采用Loeb-Sourirajan相转化法成膜技术制备了聚氨酯/聚偏氟乙烯(PU/PVDF)共混膜,运用Scott方程对不同质量比的PU/PVDF共混物相容性进行预测,并利用膜性能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物组成对共混膜界面微孔形成的影响以及共混膜... 采用Loeb-Sourirajan相转化法成膜技术制备了聚氨酯/聚偏氟乙烯(PU/PVDF)共混膜,运用Scott方程对不同质量比的PU/PVDF共混物相容性进行预测,并利用膜性能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物组成对共混膜界面微孔形成的影响以及共混膜界面微孔水通量随工作压力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酯 乙烯 界面微孔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膜条件对聚偏氟乙烯/酚酞型聚醚砜共混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士龙 张俊生 +2 位作者 李勇 武利顺 段友构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98-102,共5页
采用酚酞型聚醚砜(PES-C)为共混材料,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加入有机添加剂(PVP K30和PVPK90)和无机添加剂(无水LiCl)制备了聚偏氟乙烯/酚酞型聚醚砜共混平板膜.改变预蒸发时间和制膜液温度,考察了共混膜的收缩率和水通量.结果表... 采用酚酞型聚醚砜(PES-C)为共混材料,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加入有机添加剂(PVP K30和PVPK90)和无机添加剂(无水LiCl)制备了聚偏氟乙烯/酚酞型聚醚砜共混平板膜.改变预蒸发时间和制膜液温度,考察了共混膜的收缩率和水通量.结果表明:在PVP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膜的收缩率最低,水通量达到最大值;共混膜的水通量随着预蒸发时间、凝固浴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酚酞型醚砜 收缩率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聚醚砜共混中空纤维膜的研究——聚醚砜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利顺 孙俊芬 王庆瑞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5,共5页
用聚偏氟乙烯纺制的中空纤维膜,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收缩,通过与聚醚砜共混,使膜的收缩率大幅降低。同时我们还研究了不同的聚醚砜含量、铸膜液浓度和添加剂含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乙烯 醚砜 中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含量对共混微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娜娜 尹巍巍 刘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7,23,共6页
为了探究固含量对共混微孔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液体石蜡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复合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共混平板微孔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铸膜液的结晶性能,采用场发射... 为了探究固含量对共混微孔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液体石蜡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复合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共混平板微孔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铸膜液的结晶性能,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膜表面形貌,并通过孔隙率、接触角和拉伸强度表征微孔膜的性能。结果表明:UHMWPE以原纤网络结构连接PVDF球晶;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结晶度由3.2%增加到8.0%,接触角由85 °增加到107 °,孔隙率由27%降低到21%,拉伸强度提高了近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 热致相分离法(TIPS) 乙烯(PVDF) 超高分子质量乙烯(UHMW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共混膜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程洪斌 尹秀丽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60,共7页
PVDF(聚偏氟乙烯)/PAN(聚丙烯腈)共混制膜可以有效地改善膜的透过性能,而截留基本不变.共混比的改变直接影响着铸膜液的相容性,而相容性的变化与共混膜的性能变化有一定相应关系.实验证明,这是一种改善PVDF膜性能... PVDF(聚偏氟乙烯)/PAN(聚丙烯腈)共混制膜可以有效地改善膜的透过性能,而截留基本不变.共混比的改变直接影响着铸膜液的相容性,而相容性的变化与共混膜的性能变化有一定相应关系.实验证明,这是一种改善PVDF膜性能简便有效的方法,具有极好的实用开发价值.文中还讨论了溶剂种类、聚合物浓度、添加剂种类及用量和凝固浴组成等工艺条件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丙烯腈 相容性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共混隔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生 盛晓颖 +1 位作者 张栓芬 张学俊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8,共6页
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腈为单体,合成了聚合物poly(AN-co-PEGDMA),然后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制备了不同poly(AN-co-PEGDMA)含量的PVDF/poly(AN-co-PEGDMA)共混隔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对共混... 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腈为单体,合成了聚合物poly(AN-co-PEGDMA),然后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制备了不同poly(AN-co-PEGDMA)含量的PVDF/poly(AN-co-PEGDMA)共混隔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对共混隔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oly(AN-co-PEGDMA)含量的增加,PVDF/poly(AN-co-PEGD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提高,衍射峰的谱峰强度逐渐降低,隔膜的结晶度降低。SEM结果显示,随着poly(AN-co-PEGDMA)含量的增加共混隔膜的孔隙变大,有利于电解液的有效吸收。通过对PVDF/poly(AN-co-PEGDMA)共混隔膜电导率、吸液率的测定,表明在poly(AN-co-PEGDMA)质量分数为30%时,制得的共混隔膜的性能较佳。在此基础上,对共混隔膜构建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电池容量和循环性能进行测试,其电化学稳定窗口为0~4.7 V(vs Li+/Li),放电电容为1.433~1.151 mAh,可以满足商业使用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