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BMP-2/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成骨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费正奇 胡蕴玉 +2 位作者 吴道澄 吴红 蒲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21-124,F0003,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学评价载体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载药微球粒径为(253±64)μm,载药率0.52%±0.14%,载药微球rhBMP-2体外释放24h时为15.2%±0.8%,随后呈持续缓慢释放,28d时总计达48.6%±5.3%。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4周,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载有rhBMP-2的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生物活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长因子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 RHBMP-2 载药微球 异位成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促进成骨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袁莉红 陈晨 +1 位作者 马语笛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囊形态结构;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法表征微囊缓释性能;细胞Calcein-AM/PI染色及CCK-8法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48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微囊作用MC3T3-E1细胞后对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微囊均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的趋化作用最佳。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缓释时间长,且初始爆发量减少了约25%。成骨诱导14、21 d后,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形成的钙沉积结节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多。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控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BMP-2的释放,发现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能够更好地诱导MC3T3-E1细胞的长期骨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微囊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巍巍 李艳萍 +3 位作者 梁鹏 董海波 甘友华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3-1085,1088,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体外诱导分化对细胞进行鉴定。将人牙髓干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 目的:研究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体外诱导分化对细胞进行鉴定。将人牙髓干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材料形态,细胞粘附、增殖及基质分泌情况;细胞计数检测其增殖力。结果:细胞接种2、5、10d,扫描电镜及细胞计数均显示HDPSCs与PLGA支架材料粘附紧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明显增殖(P<0.05),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PLGA是一种适宜人牙髓干细胞粘附与增殖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牙髓干细胞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制备及其体外降解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志勇 刘炼 +2 位作者 张萌 杨璠 齐民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126,共5页
以外消旋乳酸、左旋乳酸和乙醇酸为原料,制备高纯度交酯单体丙交酯和乙交酯,以辛酸亚锡引发在高真空条件下本体熔融开环聚合,制得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均聚物和不同配比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 以外消旋乳酸、左旋乳酸和乙醇酸为原料,制备高纯度交酯单体丙交酯和乙交酯,以辛酸亚锡引发在高真空条件下本体熔融开环聚合,制得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均聚物和不同配比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将溶液涂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均聚物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薄膜置于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降解试验,记录聚合物薄膜的失重和黏度及表面形貌变化,考察其体外降解规律,筛选适合作为冠脉支架表面载药涂层的聚合物,以推测其在人体内的降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乳酸乙醇共聚物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抗凝血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家驹 王进 +2 位作者 潘长江 任玲 黄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是血管支架临床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药物洗脱支架的问世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目前的药物洗脱支架还存在抗凝血不足的问题,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晚期血栓形成的病例在临床上有所报道。姜黄素具有抗增生...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是血管支架临床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药物洗脱支架的问世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目前的药物洗脱支架还存在抗凝血不足的问题,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晚期血栓形成的病例在临床上有所报道。姜黄素具有抗增生以及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有望成为药物洗脱支架的新颖药物。我们以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分别制备了三种浓度(3wt%、5wt%、8wt%)的姜黄素复合薄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复合薄膜的组成成分,结果显示:姜黄素与PLGA的特征峰在复合薄膜的红外图谱中均有出现;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复合薄膜表面的血小板黏附数量减少,较少团聚、变形和激活;复合薄膜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纯PLGA薄膜的APTT,这都表明姜黄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薄膜的抗凝血性能得到改善,且复合薄膜的抗凝血性能在实验药物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凝血性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PLGA) 抗凝血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岩 孙殿甲 毕殿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 :对近年来以PLA、PLGA为载体的微球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 10年来有关PLA、PLGA微球研究的国内外文献 ,介绍此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其体外释放等性质的主要因素。结果 :PLA、PLGA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及微球的制备工... 目的 :对近年来以PLA、PLGA为载体的微球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 10年来有关PLA、PLGA微球研究的国内外文献 ,介绍此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其体外释放等性质的主要因素。结果 :PLA、PLGA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及微球的制备工艺等对微球的体外释放等性质均有重要的影响。结论 :对以PLA、PLGA为载体制备的药物微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释放影响因素 聚乳酸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微球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德盛 钟德君 +1 位作者 宋跃明 吴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247-6250,共4页
背景: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分解脊髓损伤局部持续产生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从而促进轴突的生长,但该酶性质不稳定,需要多次局部用药。目的:制备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 背景: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分解脊髓损伤局部持续产生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从而促进轴突的生长,但该酶性质不稳定,需要多次局部用药。目的:制备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6-03/2007-01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理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硫酸软骨素酶ABC、CH2Cl2、硫酸软骨素B。方法:复乳法制备硫酸软骨素酶ABC缓释微球,并以生理盐水为体外释药介质。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下观察硫酸软骨素酶ABC缓释微球的形态。应用Malvern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并自动计算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径距。采用酶解分光光度测定硫酸软骨素酶ABC含量,并计算载药量与包封率。于0.5,1,1.5,2,3,4,6,8,10,12,14,16,18,21d取样,绘制体外释药曲线。结果:硫酸软骨素酶ABC缓释微球形态均匀,其平均粒径5.538μm,径距1.479,呈正态分布。平均载药量(15.55±0.90)×10-3%,平均包封率(53.88±1.45)%,硫酸软骨素酶ABC微球在3周内的体外累积释药分数为0.8514,释药平稳,其最佳体外释药拟合方程为Weibull方程:lnln(1/1-Y)=0.7396lnX-1.617,R2=0.9933。结论:所制备的硫酸软骨素酶ABC微球形态均匀,粒径分布窄,再分散性好,3周内能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素酶ABC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缓释 微球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膜、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栋 汪钢 +2 位作者 赵东锷 高百顺 俞世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2期1751-1752,共2页
目的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不需抗凝,具有修复能力,且支持患者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方法胶原膜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在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做对照实验。结果胶原膜皮下包埋8周仍保... 目的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不需抗凝,具有修复能力,且支持患者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方法胶原膜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在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做对照实验。结果胶原膜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8~12周完全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结论胶原膜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乙醇 聚乳酸 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丝素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肖红伟 熊杰 +2 位作者 李妮 张红萍 谢军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145,150,共5页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力学性能及亲水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混多孔膜中随SF的加入纤维直径降低,均匀性变好;PLGA与SF只发生分子间的互容并且存在氢键作用;当SF含量超过40%时共混多孔膜的力学性能就会变得极差;另外SF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变共混多孔膜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丝素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庞丽云 王海 +3 位作者 陈永霞 刘帅 杨菁 孙洪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12-418,共7页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剂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目的:研制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3.125,6.25,12.5,25,50,10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剂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目的:研制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3.125,6.25,12.5,25,50,10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观察25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形态变化,并观察0,12.5,25,5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在3.125-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与紫杉醇均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其抑制率显著增加,72h时抑制效果最好,但紫杉醇此现象不明显。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且随着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时间的增加这一现象更加典型;12.5,25,5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质量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紫杉醇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纳米粒 凋亡 抑制 肝癌 缓释药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制剂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磊 王岩 +1 位作者 刘明理 许鸣镝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09-1415,共7页
简要介绍了 PLA/PLGA 及其制剂的原理,并叙述近年来国内 PLA/PLGA 在新型微球基材、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微球、疫苗佐剂类微球和化学合成药物微球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微球 聚乳酸/乳酸-乙醇共聚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调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超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红伟 李妮 +1 位作者 谢军军 熊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1,共5页
通过超声处理,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制成共混纺丝液。将该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即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超细纤维,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 通过超声处理,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制成共混纺丝液。将该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即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超细纤维,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仪和透射电镜(TEM)对超细纤维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及取向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使纤维直径减小,热稳定性提高;当多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5%时,其在纤维内部分散、取向及增强效果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静电纺丝 超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肌肉移植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建强 周密 +5 位作者 张树明 李长庚 杨飞 孙锁柱 王长江 王克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6281-6284,共4页
背景:大段骨缺损修复多以植骨为主,如果能将带血运的组织与人工骨同时植入,理论上更有利于新生组织血运建立及人工骨的爬行替代重建。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肌肉移植修复大段... 背景:大段骨缺损修复多以植骨为主,如果能将带血运的组织与人工骨同时植入,理论上更有利于新生组织血运建立及人工骨的爬行替代重建。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肌肉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mm绵羊大段桡骨缺损,抽签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及自体带血运的屈指长肌,对照组仅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3组均以钢板固定骨缺损区,术后24周进行X射线检测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轮廓清晰,骨痂为较成熟板层骨;对照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及骨痂成熟度均不如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肌肉移植能够很好修复绵羊桡骨30mm的大段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三钙 肌肉移植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转染效率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军安 李海兵 +2 位作者 王薇 杨祥良 徐辉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为了制备转染效率高的新型基因载体,本实验制备由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PAMAM)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的新型基因载体,并评价了其转染效率。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AMAM-PLGA新型基因载体,并且通过考察纳米基因载体... 目的:为了制备转染效率高的新型基因载体,本实验制备由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PAMAM)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的新型基因载体,并评价了其转染效率。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AMAM-PLGA新型基因载体,并且通过考察纳米基因载体粒径,粒子形态,稳定性,zeta电位、pH值等,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用电泳实验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方法研究了它的转染效率。结果:新型基因载体能够很好的携带DNA进入细胞。结论:在适合的制备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粒径大约100nm,分散系数为0.088的新型纳米基因载体,其转染效率要高于单纯的PAM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大分子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自乳化溶剂挥发法 纳米分散液 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致突变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伏晓敏 乐俊仪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4-16,70-71,共5页
本文以小鼠微核试验,Ames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对缓释型避孕药载体—生物降解型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PLA)及乳酸-乙醇酸共聚物(RLGA)进行突变性及细胞毒性的评价。PLA和PLGA各处理剂量组及对照组经90天处理后,在不同时间收获细胞,其淋巴细... 本文以小鼠微核试验,Ames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对缓释型避孕药载体—生物降解型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PLA)及乳酸-乙醇酸共聚物(RLGA)进行突变性及细胞毒性的评价。PLA和PLGA各处理剂量组及对照组经90天处理后,在不同时间收获细胞,其淋巴细胞微核率均在0-0.3‰范围内,骨髓微核率也在0.8-1.2‰之间,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PLA和PLGA合成中起催化作用的锌酸亚锡经Ames试验测定,不同浓度的锌酸亚锡的回变菌落数均与自发回变无显著差异。细胞毒性试验PLA和PLGA的反应指标为R=%。结果表明,以上各指标均为阴性,表明PLA及PLGA自身在所测试的剂量范围内不具有致突和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乳酸-乙醇共聚物 亚锡 致突变性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的体内生物力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豹 李开南 聂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2期8426-8432,共7页
背景:为增加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率,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李开南等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材料制成了可吸收横突间融合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0810148018.0)。目的:研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动物体内的... 背景:为增加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率,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李开南等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材料制成了可吸收横突间融合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0810148018.0)。目的:研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电脑将96只波尔山羊随机分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咬除L4横突下缘和L5横突上缘的皮质骨,实验组在羊右侧L4、5横突间隙置入填有自体髂骨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对照组在相应位置植入同融合器大小相当的自体髂骨块,分别于术后1,3,6,9,12,18个月取整个腰椎制成标本,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各组标本L4、L5节段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结果与结论:两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分别于术后1,3,6,9,12,18个月依次减少;实验组术后3,9,12个月前屈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9,12个月后伸、旋转、右侧弯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9,12个月左侧弯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可生物降解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置入山羊体内后,在早期能够提供初始力学稳定,中期可以避免应力遮挡,同时可以为骨形成提供支架作用,有利于骨的爬行替代,生物力学性能优于自体髂骨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材料力学及表面性 融合器 腰椎 三维运动 生物力学 横突间融合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峰 傅吉全 王锐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16年第4期42-44,共3页
以左旋乳酸( L-LA )为原料,以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TSA)为复合催化剂直接熔融缩聚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 Mw )的聚左旋乳酸( PLLA);将不同 Mw 的 PLLA 与 Mw 为4620的聚乙醇酸(PGA)按摩尔比为4:1,催化剂SnCl2... 以左旋乳酸( L-LA )为原料,以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TSA)为复合催化剂直接熔融缩聚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 Mw )的聚左旋乳酸( PLLA);将不同 Mw 的 PLLA 与 Mw 为4620的聚乙醇酸(PGA)按摩尔比为4:1,催化剂SnCl2:TSA摩尔比为1:1,在170℃,小于100 Pa的条件下反应4 h,制得PLLA-PGA共聚物( PLGA);通过用丙酮、三氯甲烷等多步溶解-离心沉淀进行分离,对PLGA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为PLGA及PGA共混物;共聚物中PLGA组分的含量随着PLLA的 Mw 变化而变化,当PLLA的Mw 在20000左右时,共聚物中PLGA的质量分数大于90%,共聚物具有2个熔融峰,熔程分别为120.19~140.74℃,196.28~202.94℃,其热性能优于P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共聚物 左旋乳酸 乙醇 熔融缩 结构 性能 表征 poly( L-lact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四叶 张瑞 林赛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8-1004,共7页
采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不同质量分数时的黏度,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的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属于假塑性流体,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乳酸-乙醇... 采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不同质量分数时的黏度,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的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属于假塑性流体,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和聚乳酸溶液的黏度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黏度与浓度之间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黏度与温度之间均符合Arrhenius指数函数方程;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的黏流活化能基本上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的黏流活化能越大,流动越困难,溶液的黏度对温度的变化越敏感;当溶剂、浓度一定时,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的黏流活化能低于聚乳酸溶液的黏流活化能,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的黏度比聚乳酸溶液低得多.这说明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溶剂的相容性更好,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液比聚乳酸溶液更易流动.高分子与溶剂的相容性取决于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乳酸-乙醇共聚物 黏度 黏流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缓释材料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研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苗苗 张政朴 《天津药学》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合成药用聚乳酸-乙醇酸高分子缓释材料,用于某些生物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制备;同时探讨聚合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工艺。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采用配位-插入聚合法通过交酯开环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材料。... 目的:合成药用聚乳酸-乙醇酸高分子缓释材料,用于某些生物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制备;同时探讨聚合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工艺。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采用配位-插入聚合法通过交酯开环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材料。结果:本研制合成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75/25和PLGA50/50)经采用多种鉴定手段表征化学结构正确,力学性能良好,玻璃转化温度为33.7℃,分子量为27000~70000,分子量分布为1.4~1.6,产品最终产率可达70%以上。结论:通过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和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仅可以得到分子量大小不等和单体比例不同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材料,而且每批次之间所得分子量重现性良好,合成工艺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缓释材料 聚乳酸-乙醇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修复喉软骨缺损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永刚 周香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2期8379-8383,共5页
背景:喉软骨缺损传统的修复方法受到供体来源、排斥反应等限制,因而难以推广。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组和聚乳... 背景:喉软骨缺损传统的修复方法受到供体来源、排斥反应等限制,因而难以推广。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组和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支架组,建立喉软骨缺损模型后分别采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和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支架修复。结果与结论: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组大鼠造模后3,5,7 d时喉骨缺损直径显著小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支架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组大鼠喉软骨缺损部位基本修复,表面平整,且与周围其他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而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支架组大鼠喉软骨缺损部位存在凹陷,表面粗糙,和周围组织存在明显界限。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能够促进喉软骨缺损部位修复,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移植物排斥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 pickering乳液法 修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支架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