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商水马村遗址考古调查勘探报告
1
作者 杨丫 唐涛 +7 位作者 杨苗圃 王天星 严辉发 杨莹 李艺娜 焦玉晗 陈朝云 杨一帆(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共11页
马村遗址位于河南周口商水县境内沙河支流北岸的冲积台地上,地处淮河上游的豫东平原。为明确马村遗址的文化内涵、遗址面积和聚落布局,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周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马村遗址展开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并对遗址... 马村遗址位于河南周口商水县境内沙河支流北岸的冲积台地上,地处淮河上游的豫东平原。为明确马村遗址的文化内涵、遗址面积和聚落布局,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周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马村遗址展开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并对遗址及其周边地区龙山至二里头时期聚落关系进行探索。调查勘探结果表明,马村遗址以仰韶文化为主体,兼有王湾三期、二里头与西汉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仰韶文化时期大量夹蚌鼎足的发现,丰富了对该遗址仰韶文化早期遗存面貌的认识,对于揭示仰韶文化沿准河向东南的传播具有突出价值。此外,该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为新发现,对深入理解早期夏文化的形成及二里头早期国家的控制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村遗址 考古调查勘探 仰韶文化 聚落
原文传递
西汉薄太后南陵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永嬴 张婉婉(绘图/照相) +5 位作者 张翔宇 曹龙 朱晨露 朱连华 焦南峰 丁浩宇(绘图/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9,共11页
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 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外藏坑、4处建筑遗址、362座动物殉葬坑等。南陵是西汉第一座单独埋葬的太后陵墓,其形制布局对研究西汉陵墓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南陵 薄太后 考古调查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郏县太朴遗址考古调查勘探报告
3
作者 靳松安 +7 位作者 曹政权 邓婧 陈瑾 王希雅 郑丹 蒋宇超 张建(执笔/绘图) 孙广贺(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4,共12页
北汝河中游地区位于嵩山南麓,是沟通中原与江汉、江淮的重要通道。为全面厘清该地区虞夏时期的聚落分布及其相互关系、重要遗址的聚落形态和历时演变等问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等对北汝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存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并对郏... 北汝河中游地区位于嵩山南麓,是沟通中原与江汉、江淮的重要通道。为全面厘清该地区虞夏时期的聚落分布及其相互关系、重要遗址的聚落形态和历时演变等问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等对北汝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存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并对郏县太朴等遗址进行系统勘探。调查勘探表明,太朴遗址以王湾三期文化遗存为主体,兼有二里头、早商、西周和东周等时期遗存,发现了大小两座环壕及出入口、夯土、房址、陶窑、灰沟和灰坑等遗迹,对探索王湾三期文化的发展演变、早期夏文化的形成和先秦聚落变迁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朴遗址 考古调查勘探 王湾三期文化 环壕聚落
原文传递
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凯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49-168,共20页
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境内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会通河的一部分,目前均被淤埋在地下。为配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部门于2018年4月至6月,对该段运河及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测绘与勘探... 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境内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会通河的一部分,目前均被淤埋在地下。为配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部门于2018年4月至6月,对该段运河及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测绘与勘探。基本明确了该段运河的河道走向,初步了解了不同地段的河床、河堤的基本结构和埋藏信息。此外,还确定了一些关键遗存的位置,为以后继续开展考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会通河 台前段 考古调查勘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