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夕歌》·《祖国歌》·《老六板》填词歌──为一首近现代歌曲的残缺求证求全兼及音乐编辑工作的盲从心态问题
1
作者 孟文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32,42,共6页
《祖国歌》与《夕歌》同据民间曲谱《老六板》填词,词作者皆为李叔同。由于新闻媒介的误导与音乐编辑工作者的盲目从信,由两家地市电视台联拍成的MTV,竟将《夕歌》误制并误题为《祖国歌》;导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成品,仅在中央... 《祖国歌》与《夕歌》同据民间曲谱《老六板》填词,词作者皆为李叔同。由于新闻媒介的误导与音乐编辑工作者的盲目从信,由两家地市电视台联拍成的MTV,竟将《夕歌》误制并误题为《祖国歌》;导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成品,仅在中央台播映“每周一歌”后即告废品。本文提供充分资料确证题为的《祖国歌》实应为《夕歌》;且《夕歌》本身亦欠缺前句音调与歌词。并望音乐与电视工作者求索其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歌 夕歌 老六板 老八 李叔同 填词 作家文摘 音乐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六板》旋律在三首现代音乐作品中的音高集合 被引量:2
2
作者 童昕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29,共5页
郭文景的《巴》、周龙的《空谷流水》以及陈怡的《烁》是三首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现代作品。这三首作品以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原形进行加工处理。本文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旋律分析,以管窥当代中国作曲家对中国传... 郭文景的《巴》、周龙的《空谷流水》以及陈怡的《烁》是三首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现代作品。这三首作品以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原形进行加工处理。本文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旋律分析,以管窥当代中国作曲家对中国传统音乐在感性和理念两方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六板 音高集合 323节拍 结构模式 变奏发展 旋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赏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元禄 《艺术探索》 1989年第1期48-49,共2页
《老六板》是我国的一首优秀的民族器乐曲。多少年来,它一直流传于全国各地,深深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这首乐曲,最早见之于乐谱的,是一八一四年出版的《弦索备考》。在这以后,到了一八六○年,曾有鞠士林所著《间叙幽情》中的琵琶传谱... 《老六板》是我国的一首优秀的民族器乐曲。多少年来,它一直流传于全国各地,深深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这首乐曲,最早见之于乐谱的,是一八一四年出版的《弦索备考》。在这以后,到了一八六○年,曾有鞠士林所著《间叙幽情》中的琵琶传谱《六板》。继之在一八九五年出版的《李芳园琵琶新谱》中,也载有《六板》加花的曲谱。可以断言:在它见之于乐谱之前的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了。这就足以证明,《老六板》是我国的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间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六板 江南丝竹音乐 民族风格 单二部曲式 阳春古曲 民族音乐 简略分析 五声音阶 卫仲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八板》和《老六板》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瑞庆 《音乐生活》 2020年第2期91-93,共3页
"八板"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结构形态,基本普及全国各地和涉及器乐各类。最初的认识是,所谓"一板",就是一拍,"八板"即八拍。由于"八"这个数字具有相对稳定性,"四平八稳"的成... "八板"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结构形态,基本普及全国各地和涉及器乐各类。最初的认识是,所谓"一板",就是一拍,"八板"即八拍。由于"八"这个数字具有相对稳定性,"四平八稳"的成语就揭示了这个特性,所以,如果由八拍组成的乐句,就能给人美感,因此传统乐曲中八拍乐句的结构形态比比皆是,并且表现出先简后繁,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如要追根寻源的话,如下《八板》的形态由于出现较早,且具有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六板 《老八 器乐曲
原文传递
意兴高致 古韵新声--民族管弦乐《老六板新编》多声技法解析
5
作者 刘诚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68,共9页
本文对民族管弦乐新作《老六板新编》在多声技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论述的方向涉及远关系调性复合、八声音列、多样化的对位技法等诸多方面,力求归纳该作品的技法特征,探求其创作思维,揭示作曲家在音高材料方面的创意,进而对传... 本文对民族管弦乐新作《老六板新编》在多声技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论述的方向涉及远关系调性复合、八声音列、多样化的对位技法等诸多方面,力求归纳该作品的技法特征,探求其创作思维,揭示作曲家在音高材料方面的创意,进而对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创作之间的关联进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六板新编》 多声技法 和声与对位
原文传递
关于老六板的变体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錦培 《人民音乐》 1960年第10期38-39,共2页
在民間音乐中,老六板这一首曲,可说是流行全国。它在戏曲中,说唱曲艺中,都广泛地流行。这曲經許多艺人的創作,产生了好几个变体,各有曲名,各有意境,現在我将較流行的几个变体介紹如下。 老六板在广东又称“大八板”,今举头几小节为例:
关键词 老六板 变体 流行 戏曲 小节 广东 音乐 艺人 曲艺 说唱
原文传递
《老八板》源流攷 被引量:23
7
作者 钱仁康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23,共15页
《老八板》是一首源远流长的民间乐曲,二百年来流行于全国各地,演出形式从弦索、丝竹、筝曲、琵琶曲扩展到民歌、歌舞和戏曲,并因旋律、节拍、节奏、速度、调式、织体和曲式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变体,出现了《西板》、《八板》... 《老八板》是一首源远流长的民间乐曲,二百年来流行于全国各地,演出形式从弦索、丝竹、筝曲、琵琶曲扩展到民歌、歌舞和戏曲,并因旋律、节拍、节奏、速度、调式、织体和曲式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变体,出现了《西板》、《八板》、《八谱》、《八音》、《老八板》、《大八板》、《单八板》、《老六板》、《六八板》、《十八板》、《虞舜薰风操》、《天下同》、《天下大同》、《天下同春》等别名;还因变化织体而被称为《碰八板》,因变化调式而被称为《倒八板》、《阳八曲》、《凡忘工》、《绝工板》、《去工添凡》、《金蛇狂舞》,因变化板式而产生《花六板》、《老花六》、《快花六》、《中六板》、《中花六》、《虞舜薰风曲》、《慢花六》、《花花六》、《三花六》等名称;因增加歌词而产化《光头和尚》、《渔翁乐》等名称;五十多年前,笔者和中学里的同学们还常常戏称《老八板》为“公公四尺长”,因为旋律的起句记成工尺谱是“工工四尺上”。因此,《老六板》可以说是流行地区最广、演出形式最为多样、变体和异名最多的一首民间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形式 节奏 戏曲 主题 弦索 作品 尺长 老六板 歌舞 民间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统器乐曲牌“八板”的再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婉嫣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老八板"("老六板")的原型结构、理清其复杂变体间的联系、思索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关键词 老八 老六板 原型结构 流变:曲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与衍变 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章通过对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二胡演奏谱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三种版本的板[结构变化和加花]奏手法特点,探讨了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衍变与发展。
关键词 薰风曲 老六板 眼结构 加花变奏 周少梅 蒋凤之 陈振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有觉 高雪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3-116,100,共5页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江南丝竹班社有的说出现于清末,有的说大约有二百年历史。究竟江南丝竹何时何人创始,一直是个谜。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明代嘉隆年间张野塘创始的吴中新乐弦索",就是江南丝...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江南丝竹班社有的说出现于清末,有的说大约有二百年历史。究竟江南丝竹何时何人创始,一直是个谜。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明代嘉隆年间张野塘创始的吴中新乐弦索",就是江南丝竹的雏型。今将我们初步考证的看法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魏良辅 丝竹乐 弦索 老六板 太仓 昆曲 合奏形式 先君子 戏曲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周少梅传谱《熏风曲》所想到的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志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21,共3页
二胡古曲《熏风曲》全称《虞舜熏风曲》.它是由民间流传久远的一首老六板(也称老八板)的曲调变化发展而来的.该谱最早存见于清代荣斋所编(手抄本)的器乐合奏集《弦索备考》中的十六板,八板是与其成对位的另一曲谱.一八九五年李芳园在《... 二胡古曲《熏风曲》全称《虞舜熏风曲》.它是由民间流传久远的一首老六板(也称老八板)的曲调变化发展而来的.该谱最早存见于清代荣斋所编(手抄本)的器乐合奏集《弦索备考》中的十六板,八板是与其成对位的另一曲谱.一八九五年李芳园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初学入门中,将其更名为《虞舜熏风操》,还填上相传为有虞氏舜所作之《南风歌》歌词,以示赞颂太平盛世之意.《孔子家语·辨乐解》中曾写道:"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词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韩诗外传》中也有"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的记载.由此可见,《老六板》也同《思春》、《悲秋》、《凤求凰》、《阳关三叠》等其他琴歌一样,在流传中经历代文人雅士或民间乐手移植于自己所擅长的乐器上,成为在该乐器上演奏的乐曲;抑或由于曲调通俗优美易为人们接受,又填上新的唱词,如《思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风 老六板 刘天华 虞舜 二胡曲 变化发展 演奏 广东音乐 手移植 南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丝竹曲式概貌(上) 被引量:5
12
作者 茅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8年第1期2-9,共8页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江南丝竹音乐》,包含了甘涛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几乎是毕生搜集的曲谱,应该肯定,这是迄今为止江南丝竹最完整的版本。该书刊印的曲谱有:六板及八板75种,三六21种,四合27种,欢乐歌16种,云庆15种,春江花月夜7种...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江南丝竹音乐》,包含了甘涛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几乎是毕生搜集的曲谱,应该肯定,这是迄今为止江南丝竹最完整的版本。该书刊印的曲谱有:六板及八板75种,三六21种,四合27种,欢乐歌16种,云庆15种,春江花月夜7种,紫竹调7种月儿高4种,鹧鸪飞9种,变体新水令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六板 江南丝竹 丝竹音乐 乐句 曲式 江南丝竹音乐 结构图式 商音 谱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看郭文景的大提琴与钢琴曲《巴》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大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50-52,共3页
本文以青年作曲家郭文景的大提琴与钢琴曲《巴》为例,对作者在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以及结合使用本民族音乐语言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梳理。尤其是作者所采用的"固定动机变奏"写作手法,当是现代音乐创作可资... 本文以青年作曲家郭文景的大提琴与钢琴曲《巴》为例,对作者在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以及结合使用本民族音乐语言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梳理。尤其是作者所采用的"固定动机变奏"写作手法,当是现代音乐创作可资借鉴的手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文景 大提琴与钢琴曲《巴》 老六板主题 山歌主题 固定动机变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弦诗《象弄牙》是非标题性创作乐曲
14
作者 陈威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3-,22,共2页
潮州弦诗乐曲《象弄牙》,明明有一个标题名称,为什么又偏说它是非标题性音乐呢?它表达什么内容呢?是否如标题所示那样是表达了象在弄牙呢?回答是否定的。曾经有人把这首创作乐曲改名为《暮鼓晨钟》,似乎想向听众解释一个比较易于理解的... 潮州弦诗乐曲《象弄牙》,明明有一个标题名称,为什么又偏说它是非标题性音乐呢?它表达什么内容呢?是否如标题所示那样是表达了象在弄牙呢?回答是否定的。曾经有人把这首创作乐曲改名为《暮鼓晨钟》,似乎想向听众解释一个比较易于理解的乐曲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弦诗 标题性 曲式结构 弦诗乐 老六板 昭君怨 二四谱 民间小调 著名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音乐的变奏手法(二)
15
作者 陈威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5年第Z1期39-46,共8页
前面曾指出,潮州音乐中加花最多的是轻三六调与重三六调。上例与下举各例中,我们可清楚的看到,这两个调的具有特点的旋法进行使这种加花赋于了潮州音乐独特风格。
关键词 旋法 苏锣鼓 乳锣 借字 老六板 弦诗乐 二弦 七声音阶 寒鸦戏水 把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叔同《祖国歌》寻绎
16
作者 陈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52-52,共1页
李叔同《祖国歌》寻绎一般认为,《祖国歌》是李叔同根据民间乐曲《老六板》而填词的爱国歌曲。虽有争议,但在1904至1905年间跟李叔同共事的黄炎培先生的一段证词应当可信。黄炎培在1957年3月7日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 李叔同《祖国歌》寻绎一般认为,《祖国歌》是李叔同根据民间乐曲《老六板》而填词的爱国歌曲。虽有争议,但在1904至1905年间跟李叔同共事的黄炎培先生的一段证词应当可信。黄炎培在1957年3月7日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一文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叔同 祖国歌 黄炎培 寻绎 民间乐曲 国民 新民丛报 老六板 民族音乐 女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丝竹的旋律结构
17
作者 阿伦.史莱舍 黄培锦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26-36,共11页
史莱舍是美国威士利音乐博士,今任教于加拿大温哥华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音乐部。史莱舍教授是“民族音乐学家”,专门从事中国音乐的研究工作,懂汉语并会演奏多种中国民族乐器。一九八四年他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对我国东南部音乐... 史莱舍是美国威士利音乐博士,今任教于加拿大温哥华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音乐部。史莱舍教授是“民族音乐学家”,专门从事中国音乐的研究工作,懂汉语并会演奏多种中国民族乐器。一九八四年他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对我国东南部音乐作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访问及研究,其后写成《江南丝竹的旋律结构》一文发表于美国音乐刊物上。该文在撰写期间,作者曾和译者提出过一些商榷意见。现摘译该文主要部分,以享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音乐刊物 民族音乐学家 中国音乐 老六板 中国民族乐器 曲式结构 《茉莉花》 我国东南部 丝竹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手法(一九八二年八月在山东省音乐理论讲习班的讲授提纲)
18
作者 李民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3年第S1期1-21,26,共22页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流传和发展,旋律发展手法丰富多样,并逐渐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规律,它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本文拟就我个人所接触的有限资料,谈谈传统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手法,以供大家参考。民族器乐旋律发展的五...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流传和发展,旋律发展手法丰富多样,并逐渐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规律,它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本文拟就我个人所接触的有限资料,谈谈传统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手法,以供大家参考。民族器乐旋律发展的五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器乐 音乐理论 旋律美 中花六 音乐材料 借字 旋律线 潮州弦诗 老六板 苏南吹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风光好 丝竹奏新歌——介绍江南丝竹和几首江南丝竹曲
19
作者 岳文 《视听技术》 1997年第10期172-173,共2页
丝竹乐是我国传统器乐中的一种,丝指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秦琴、筝一类的拉弦和弹弦乐器;竹指笛、箫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即是以笛、萧、二胡、琵琶、扬琴、三弦一类的丝竹乐器为主体的器乐演奏形式。它的历史很悠久,至... 丝竹乐是我国传统器乐中的一种,丝指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秦琴、筝一类的拉弦和弹弦乐器;竹指笛、箫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即是以笛、萧、二胡、琵琶、扬琴、三弦一类的丝竹乐器为主体的器乐演奏形式。它的历史很悠久,至少在汉代,就是很有影响的乐队组合形式。比如著名的汉代“相和歌”,就以“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晋书·乐志》)演出。明清以后,流行于全国,形成不同形式的乐种,最有名的,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丝竹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丝竹乐 曲式结构 欢乐歌 老六板 浙江西部 乐曲 江苏南部 竹乐器 吹奏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具风格江南丝竹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厚永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78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及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形式以丝弦与竹管相结合,进行十分和谐的演奏。它的情绪乐观、曲调流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好。在其细致优美、清新话泼的演奏中,不仅表现了江南人民清秀含蓄、朴素勤...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及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形式以丝弦与竹管相结合,进行十分和谐的演奏。它的情绪乐观、曲调流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好。在其细致优美、清新话泼的演奏中,不仅表现了江南人民清秀含蓄、朴素勤劳的性格;而且反映出江南地区山清水秀、丰产鱼米的地方特色。有些乐曲(如《三六》、《六板》之类),虽在全国各地都有流行,但经江南丝竹采纳演奏,顿觉回然异趣,别具一格。江南丝竹的演奏,在城市和农村均有,但两者风格不尽相同。自辛亥革命以来,丝竹在江、浙一带中、小城市流行甚广,但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丝竹音乐 丝竹乐 民族器乐 乐曲 音乐作品 老六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