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词汇对外宣传中的翻译机制与策略——以十八大后若干重点特色词汇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宇航 杨远航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68,共4页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准确性,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关键,这关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翻译的准确性主要落脚在字面意义上的准确和文化内涵上的准确。适当的翻译机制与策略对中国特色词汇的准确翻译和对外宣传十分必要。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词汇 对外宣传 翻译机制
原文传递
论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机制 被引量:22
2
作者 蔡龙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57-61,共5页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研究以及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与翻译的指导意义,具体讨论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翻译概念及翻译单位(语篇)、从隐喻和转喻切入探索其认知过程,并提出了基...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研究以及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与翻译的指导意义,具体讨论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翻译概念及翻译单位(语篇)、从隐喻和转喻切入探索其认知过程,并提出了基于认知视角的翻译操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翻译机制 语篇 隐喻与转喻 操作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翻译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仕章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文化翻译机制涉及文化翻译学认识论问题,是文化翻译学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文化翻译机制是对文化翻译过程所作的模式化描写,借以说明译者在翻译文化素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通过运用"黑箱"方法,可以揭示文化翻译机制包... 文化翻译机制涉及文化翻译学认识论问题,是文化翻译学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文化翻译机制是对文化翻译过程所作的模式化描写,借以说明译者在翻译文化素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通过运用"黑箱"方法,可以揭示文化翻译机制包含三个基本环节:文化素的认知、文化翻译策略的确定以及为实现文化翻译策略而进行的文化翻译方法的选择。研究文化翻译机制对认识文化翻译过程、完善普遍意义上的翻译机制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翻译机制 认知 文化翻译策略 文化翻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襄文化对外宣传与相关翻译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殷淑文 李园 《区域治理》 2019年第39期248-250,共3页
本文通过强调文化外宣翻译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结合邢襄文化外宣工作的开展状况,分析本地文化外宣翻译的工作现况,提出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需要把握翻译机制中的各组成要素,建立合理的文化外宣翻译机制,并为邢襄文化的外宣... 本文通过强调文化外宣翻译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结合邢襄文化外宣工作的开展状况,分析本地文化外宣翻译的工作现况,提出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需要把握翻译机制中的各组成要素,建立合理的文化外宣翻译机制,并为邢襄文化的外宣翻译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宣 文化软实力 邢襄文化 外宣翻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词语翻译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程永生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2-66,共5页
词语翻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 ,是我国近现代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各家看法不一 ,也不够全面。利用历史语言学中的借词、借译与词义展扩等词语借用机制 ,加以适当的改造 。
关键词 词语借用机制 词语翻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的翻译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148-148,共1页
本文以Peirce的符号学三元观为切入点,分析了符号学视角下的翻译机制,指出翻译实质上是符号转换的过程,是译者理解源语符号并向目的语符号读者传递对等文化意义的过程。
关键词 符号学三元观 翻译机制 文化对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验证的面向IPv6翻译机制的IP追溯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田 田野 +1 位作者 马迪 毛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6-930,共5页
IP地址安全一直是互联网面临的核心问题,在IPv6过渡时期,多种IP地址分配方式,IPv6过渡技术和IP欺骗引起的IP地址不确定性向IP地址资源安全提出了挑战。新兴IPv6家庭网络、小企业网、校园网与传统IPv4网络互联互通的IPv6翻译场景是典型的... IP地址安全一直是互联网面临的核心问题,在IPv6过渡时期,多种IP地址分配方式,IPv6过渡技术和IP欺骗引起的IP地址不确定性向IP地址资源安全提出了挑战。新兴IPv6家庭网络、小企业网、校园网与传统IPv4网络互联互通的IPv6翻译场景是典型的IPv6过渡场景,然而,传统的IP追溯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IPv6翻译场景。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一种IP追溯方案来解决IPv6翻译场景下的IP追溯问题,该方案打通了IPv6翻译网关,实现了目的网络对源网络的可知性,进而保证了互联网的IP地址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地址管理 IP追溯 IPV6过渡 数据包验证 IPv6翻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政文本的汉俄翻译机制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雅古丽.卡德尔 金莉 《中国俄语教学》 2015年第4期70-73,共4页
时政文本翻译的核心任务是达到交际的实效性。时政文本的翻译需要对时政文本的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以等值翻译为理论基础,结合实例,在语形、语义以及语用等不同层面对时政文本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总结... 时政文本翻译的核心任务是达到交际的实效性。时政文本的翻译需要对时政文本的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以等值翻译为理论基础,结合实例,在语形、语义以及语用等不同层面对时政文本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对译、换译等不同汉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文本 翻译机制 翻译策略 汉俄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实践网络视角下的政治隐喻翻译机制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的旅行隐喻英译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梁娜 《中州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88-93,共6页
作为话语实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政治隐喻翻译的语内维度和语际维度构成了其微观的社会实践网络。基于此理论框架,旨在探究政治隐喻的翻译机制,在语内维度上,剖析政治隐喻翻译之修辞的劝说性与亲和性、认知的规约性与民族性、话语的机... 作为话语实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政治隐喻翻译的语内维度和语际维度构成了其微观的社会实践网络。基于此理论框架,旨在探究政治隐喻的翻译机制,在语内维度上,剖析政治隐喻翻译之修辞的劝说性与亲和性、认知的规约性与民族性、话语的机构性与规范性;在语际维度上,探究政治隐喻翻译之语境的明示性与推理性、文化的通识性与空缺性、意识形态的杂糅性与互动性,以此为政治隐喻翻译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网络 政治隐喻 翻译机制 话语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型mRNA的定位和翻译机制
10
作者 沈虹 左嘉客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49-55,共7页
在卵或早期胚胎细胞内,有些RNA,包括mRNA,呈定位分布,其分布因RNA种类而异。定位分布的RNA一般具备如下生理功能:决定子细胞的命运,或阻止子细胞被纳入其它命运的轨道,或为子细胞建立、维持某特定的极性功能所需,或仅仅参与某特定结构... 在卵或早期胚胎细胞内,有些RNA,包括mRNA,呈定位分布,其分布因RNA种类而异。定位分布的RNA一般具备如下生理功能:决定子细胞的命运,或阻止子细胞被纳入其它命运的轨道,或为子细胞建立、维持某特定的极性功能所需,或仅仅参与某特定结构的组成,显示一定的结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母型mRNA 定位 翻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国家对外翻译机制,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友义 《英语研究》 2022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国家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需求为导向,以中国译者为主的对外翻译机制对于增加中国的软实力,向国际受众呈现中国智慧和中国魅力,介绍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对外翻... 以国家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需求为导向,以中国译者为主的对外翻译机制对于增加中国的软实力,向国际受众呈现中国智慧和中国魅力,介绍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对外翻译对于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70多年来中国形成了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翻译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机制:国家翻译机构是实施中国特色翻译制度的保障;国家翻译规划始终为中国的建设发展和国际形象服务;应急性国家翻译实践机制的建立满足了国家突发性翻译实践的现实需求。新时代需要与形势相符、运转有效、效果导向的国家翻译体系。现在需要创新方式和方法,不仅要解决需要翻译什么的问题,更需要解决谁来翻译的问题。建设一支多语种、实践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队伍,便成为建成满足时代需求的国家翻译机制的重中之重。这支队伍应该是中外结合、以我为主、多语种、多媒体、多部门、宽领域、各有分工、形成合力的特殊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机制 中译外 中国文化 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机制研究
12
作者 徐翔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4-65,68,共3页
认知语言学原意为"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即要对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进行一个揭示。翻译为认知语言学带来新的视野,而认知语言学为翻译学者进行翻译及语言的修饰提供一个方法或依据。在翻译界中对翻译语句的传统观点是"... 认知语言学原意为"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即要对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进行一个揭示。翻译为认知语言学带来新的视野,而认知语言学为翻译学者进行翻译及语言的修饰提供一个方法或依据。在翻译界中对翻译语句的传统观点是"信、达、雅",翻译只要遵循这一原则就是成功的翻译。但是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翻译的语句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机制进行研究,探讨认知语言学对于翻译的意义,指出现代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对翻译的指导作用,提出完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机制的原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翻译机制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汉成语的体认翻译机制研究——基于《丰乳肥臀》汉语成语的俄译
13
作者 李羽涵 于慧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26,95,共5页
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在于“现实—认知—语言”,而成语被誉为语言的缩影和精华,是对“意—象—言”的有益探索,这也是成语翻译的最大难点之一。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俄汉成语形义对应程度的不同划分出翻译的三个类别——形义相... 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在于“现实—认知—语言”,而成语被誉为语言的缩影和精华,是对“意—象—言”的有益探索,这也是成语翻译的最大难点之一。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俄汉成语形义对应程度的不同划分出翻译的三个类别——形义相同、形变义同、舍形存义,分别用《丰乳肥臀》中汉语成语俄译的翻译实例来解释成语的体认翻译机制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权衡形式与内容之争,如何求同、求似、存异,加深对翻译方法的了解与运用,以期对解决成语不可译、不好译的难题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乳肥臀 体认语言学 俄汉成语 翻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务对象的学籍档案利用与翻译机制研究
14
作者 庞莉 《城建档案》 2015年第10期92-93,共2页
对学生成绩档案的开发利用和翻译机制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形象与声誉。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翻译利用工作的质量,建立和创新学籍档案利用和翻译机制也是高校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学籍档案 服务对象 翻译利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治理:中共八大翻译机制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东升 刘梦杰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9,113,共6页
国家层面的翻译作为国家对内治理和对外交往的必要机制之一,是塑造党和国家形象的重要话语形式和实践手段。因中国共产党参与世界社会主义治理的意图和新中国建设的政治任务要求而召开的中共八大设立了国内/际语际型翻译机制,成功履行... 国家层面的翻译作为国家对内治理和对外交往的必要机制之一,是塑造党和国家形象的重要话语形式和实践手段。因中国共产党参与世界社会主义治理的意图和新中国建设的政治任务要求而召开的中共八大设立了国内/际语际型翻译机制,成功履行其历史使命。本文透过八大筹备过程,探讨八大翻译机制。研究发现,八大翻译建构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处→译者”三级组织架构和“高位规划和指导、中位实施和管理、低位执行和操作”的运行机制,并形成主体协作机制和“高度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伦理规范机制作为翻译的运行保障。从政治议题、会议规格和翻译机制来看,八大翻译是国家翻译在党代会的实践创新,开创了党代会设立国家翻译实践机制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翻译机制 中共八大 翻译治理
原文传递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翻译认知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217-218,共2页
概念整合理论构建了一个“四空间”交互作用的语义认知模型,并论述了各心理空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认知机制;翻译的认知过程也是概念整合的过程,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尤其是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的认知机制。
关键词 概念整合 "四空间"模型 翻译认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后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探寻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帅东 李腾龙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第2期21-26,共6页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频仍,国运岌岌可危,满清王朝为维护其统治,以强者为师,全面推行改革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比之于取法西洋,以日为师更为高效、理性、务实,也更易解燃眉之急;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日语译员的参与。鉴于此,清政府...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频仍,国运岌岌可危,满清王朝为维护其统治,以强者为师,全面推行改革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比之于取法西洋,以日为师更为高效、理性、务实,也更易解燃眉之急;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日语译员的参与。鉴于此,清政府一方面选派赴日留学生,一方面聘请日本教习来华,双管齐下,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语翻译人才的短缺。此外,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激励了一批国内有志青年从事日语翻译,加速了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升了日语翻译人才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可以说,甲午战争拉开了中国通过日文翻译西学的序幕,近代中国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始具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赴日留学生 日本教习 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的翻译补偿机制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18
作者 曹万忠 《金融教育研究》 2009年第6期137-140,共4页
文化冲突在翻译中历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文化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极具艺术性和审美效果的,但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其翻译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译文读者是作品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之一,有能力采... 文化冲突在翻译中历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文化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极具艺术性和审美效果的,但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其翻译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译文读者是作品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之一,有能力采取有效的手段,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审美层面对译文进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补偿机制 文化冲突 翻译损失 译文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壳理论下网络翻译批评机制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褚杨杨 田翠芸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世界全球化的今天,翻译事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翻译批评也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有所进步。过去的翻译批评活动主要是依赖专业的学者来进行,具有迟滞性和片面性,而且数量极少、信息沟通不便。网络的兴起拓展了翻译批评主体的范围,丰... 世界全球化的今天,翻译事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翻译批评也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有所进步。过去的翻译批评活动主要是依赖专业的学者来进行,具有迟滞性和片面性,而且数量极少、信息沟通不便。网络的兴起拓展了翻译批评主体的范围,丰富的批评声音为翻译批评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网络巨大的信息流也引出了很多问题。利用界壳理论,分析读者与译文、译者之间存在的周界,以及周界上的影响因素,提出构建网络翻译批评机制的理论,从而通过网络翻译批评推动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网络翻译批评机制 界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身份在外贸语言翻译中的构建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淑妮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2期39-40,共2页
外贸语言翻译的语用身份的构建会影响译者在翻译动态过程的解读,从而决定进出口贸易成功与否。译者在外贸语言翻译的动态语境构建下,要充分理解贸易双方具有流动性(fluidity)、非永久性(impermanence)、复杂性(complexity)和语境敏感性(... 外贸语言翻译的语用身份的构建会影响译者在翻译动态过程的解读,从而决定进出口贸易成功与否。译者在外贸语言翻译的动态语境构建下,要充分理解贸易双方具有流动性(fluidity)、非永久性(impermanence)、复杂性(complexity)和语境敏感性(context sensitivity)。因此,为了推进中国-东盟外贸的顺利发展,有必要另辟蹊径研究在外贸语言翻译中的语用身份构建机制。本文基于贸易双方的语用身份在中国-东盟贸易这一特定贸易环境下通过一系列贸易流程环节的相关身份资源凸显起来并构建,并通过国际贸易动态的语境话语交际产生不同的语用身份,从而决定贸易译本的解读,有利于贸易双方活动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 外贸语言 翻译构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