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饲喂方式下翘嘴鳜肠道代谢的差异
1
作者 方婷 赵秀侠 +7 位作者 高娜 卢文轩 梁阳阳 汪翔 蒋阳阳 孙雯 严香兰 崔凯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配合饲料和饵料鱼两种饲喂方式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内容物代谢谱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库比对,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鳜鱼养殖及其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配合饲料和饵料鱼两种饲喂方式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内容物代谢谱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库比对,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鳜鱼养殖及其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两组间肠道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73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种代谢物在饲料鳜组显著上调,7种代谢物在饲料鳜组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ABC转运、组氨酸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胆汁分泌、嘧啶代谢、核苷酸代谢等通路中。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配合饲料显著改变了鳜的肠道代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perca chuatsi) 非靶向代谢组学 饲喂方式 差异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幼鱼循环水养殖中胃肠排空时间的研究
2
作者 孙洪庆 李楠 +1 位作者 孙跃 丁子元 《河北渔业》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为探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胃肠排空时间节点,以翘嘴鳜幼鱼为试验对象,采用一次性饱食投喂法,连续24 h采集翘嘴鳜幼鱼胃、肠内容物。结果表明,翘嘴鳜幼鱼摄食后5 h胃内容物排出近44%,10 h排出近80%。摄食... 为探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胃肠排空时间节点,以翘嘴鳜幼鱼为试验对象,采用一次性饱食投喂法,连续24 h采集翘嘴鳜幼鱼胃、肠内容物。结果表明,翘嘴鳜幼鱼摄食后5 h胃内容物排出近44%,10 h排出近80%。摄食后4 h肠内容物达到峰值,22 h时基本排空。由此可得,翘嘴鳜幼鱼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喂食间隔为10 h,喂食次数2次/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perca chuatsi) 胃排空 肠排空 循环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提取物对翘嘴鳜脾、肾、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周达 陈琪琪 +11 位作者 徐杭忠 李勇 翟旭亮 薛洋 罗金强 滕树君 罗强 李纪中 于俊琦 马俊康 赵敏 罗莉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桑叶提取物(MLE)对翘嘴鳜(Sinipeca cuatsi)脾、肾、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5.0、7.5和10.0 g/kg的MLE,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初始质量为(47.82±0.19)g的翘嘴鳜,分别记为D1、D2、D...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桑叶提取物(MLE)对翘嘴鳜(Sinipeca cuatsi)脾、肾、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5.0、7.5和10.0 g/kg的MLE,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初始质量为(47.82±0.19)g的翘嘴鳜,分别记为D1、D2、D3、D4和D5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8周饲养实验结束后测定脾脏、头肾、鳃组织的抗氧化、免疫指标、组织结构及血液指标变化。结果显示:(1)添加MLE后,翘嘴鳜脾脏、头肾、鳃和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D4组达到最高值,同时,丙二醛(MDA)均呈下降趋势;(2)添加MLE后,翘嘴鳜脾脏白髓细胞数量、头肾淋巴细胞数量和鳃丝末端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同时使鳃丝排列更为紧密,鳃小叶长度更长;(3)随着MLE水平的升高,翘嘴鳜全血白细胞数(WBC)先升后降,在D3组达到最高,较对照组增高121.40%,总蛋白(TP)、溶菌酶(LZM)与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先升后降,在D4组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升高33.76%、8.57%、40.38%。综上可知,MLE可改善翘嘴鳜脾脏、头肾、鳃组织发育,提高机体的抗氧化与免疫能力,添加量为7.5 g/kg时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peca cuatsi) 桑叶提取物 免疫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消化酶活性及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孙阿君 丁炜东 +2 位作者 曹丽萍 曹哲明 邴旭文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了解氨氮胁迫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肝脏、胃抗氧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响应机制,以体质量为(15.27±0.67)g的翘嘴鳜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6个氨氮胁迫质量浓度(0、10、20、30、40、50 mg/L)下肝脏和胃中谷胱甘肽(GSH)、... 为了解氨氮胁迫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肝脏、胃抗氧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响应机制,以体质量为(15.27±0.67)g的翘嘴鳜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6个氨氮胁迫质量浓度(0、10、20、30、40、50 mg/L)下肝脏和胃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胃蛋白酶(pepsin)、胃淀粉酶(AMS)、胃脂肪酶(LPS)的活性和IL-1β、IL-8、TNF-α、HSP90α等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提高,肝脏抗氧化相关酶中的SOD、CAT、GSH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LPO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IL-1β、HSP90α基因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NF-α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IL-8表达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胃消化酶中的胃蛋白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MS和LPS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氨氮胁迫条件下,鱼体通过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和应激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来应对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诱导升高胃消化酶活性为机体提供能量,而高浓度氨氮胁迫则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和HSP90α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胁迫 抗氧化酶 消化酶 炎症相关基因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EST-SSR位点的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15
5
作者 袁文成 黄鹤忠 +3 位作者 李文龙 路瑶 张茂友 王荣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3-409,共7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学研究,并扩增分析了EST-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以期保护翘嘴鳜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发掘其功能性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翘嘴鳜转录组测序得到的51245条unigenes中共检...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学研究,并扩增分析了EST-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以期保护翘嘴鳜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发掘其功能性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翘嘴鳜转录组测序得到的51245条unigenes中共检测出14094个EST-SSR位点,分布于35285条Unigenes中,出现频率为27.51%。翘嘴鳜转录组EST-SSR位点的序列总长度达到195086bp,EST-SSR位点长度分布从10—25个碱基不等,平均长度13bp;翘嘴鳜转录组EST-SSR位点共有90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是主导类型,分别占总SSR的30.62%和14.23%,且GT/AC、AAG/CCT分别占总SSR的32.12%和6.36%。随机选取100对经济性状相关EST-SSR引物的扩增产物中有24.7%表现为多态性,可作为功能性SSR分子标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EST-SSR信息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EST-SSR标记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及4个选育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文成 叶金明 +4 位作者 黄鹤忠 肖攀 路瑶 李泽 朱传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4-231,共8页
采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筛选得到的1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60尾翘嘴鳜的体长、体高、体厚及体重4种生长性状进行标记-性状相关性研究,并对4个翘嘴鳜选育群体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生长... 采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筛选得到的1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60尾翘嘴鳜的体长、体高、体厚及体重4种生长性状进行标记-性状相关性研究,并对4个翘嘴鳜选育群体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有5个,包括:分别与体厚和体长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0127,AA型为体长、体厚的优势基因型,而AC型为劣势基因型;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9016,AA型为体重的优势基因型,AB型为体长的劣势基因型;与体厚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4847,BB型为体厚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长、体高和体重、体厚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2350,BC型为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性状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厚、体重和体高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C18691标记,BB型为体厚、体重和体高性状的优势基因型。4个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太湖选育群体>长江口选育群体>洪泽湖选育群体>鄱阳湖选育群体,其平均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2.2115、1.9405、0.55513、0.5925和0.3775,属于中度多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SSR标记 生长性状 遗传结构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生物学参数及资源量的估算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斌 方春林 +7 位作者 张燕萍 傅培峰 陈文静 熊小英 周辉明 贺刚 王生 王庆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 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1.888?10?5L3.042(R2=0.951,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 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1.888?10?5L3.042(R2=0.951,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进体长L∞=551.25 mm,生长系数K=0.21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0.601。总死亡系数Z=1.06/a,自然死亡系数M=0.44/a,捕捞死亡系数F=0.62/a,最适开捕体长为150 mm。鄱阳湖翘嘴鳜开发率E=0.58,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鄱阳湖翘嘴鳜的初始资源量估算高达1.92?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4384.93 t。鄱阳湖翘嘴鳜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明显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凸显,资源衰退问题突出,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鄱阳湖翘嘴鳜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AT II 生物学参数 资源量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2种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之航 董浚键 +2 位作者 孙成飞 田园园 叶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1,共11页
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是骨骼肌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其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生长差异显著的2组(快长组和慢长组)翘嘴鳜幼鱼... 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是骨骼肌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其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生长差异显著的2组(快长组和慢长组)翘嘴鳜幼鱼转录组差异表达Unigene中筛选出2个MYH基因,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克隆到其全长c DNA(MYH-7a,MYH-7b)。MYH-7a全长为6071 bp,开放阅读框为5820 bp;MYH-7b全长为5896 bp,开放阅读框为5745 bp。序列分析显示,2个MYH均有Loop1、Loop2环、ATP结合位点等关键结构域;进化树聚类分析显示,MYH-7a与MYH-7b均属于慢肌球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其在快长组样本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慢长组,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检测其在翘嘴鳜心肌、红白肌和皮肤等14种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YH-7a主要在心肌中表达,而MYH-7b主要在红肌中表达;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二者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表达量不断增加;在幼鱼早期生长过程(孵化出膜后15 dph、30 dph和60 dph)的翘嘴鳜白肌中,在15 dph和30 dph快长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慢长组,而到60 dph时快长组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慢长组。翘嘴鳜MYH-7a、MYH-7b在快长组与慢长组鱼中的差异表达提示它们在翘嘴鳜胚胎及其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肌球蛋白重链 CDNA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注射葡萄糖对翘嘴鳜摄食和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妍芝 李红燕 +7 位作者 王广军 谢骏 田晶晶 龚望宝 夏耘 张凯 李志斐 郁二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6,共12页
为探究鳜下丘脑葡萄糖感知系统的存在和对摄食的影响,实验以翘嘴鳜为研究对象,对鳜分别进行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2-DG(葡萄糖代谢拮抗剂,100 mg/kg)和葡萄糖(10 mg/kg),探究注射后3、6和12 h不同时间点鳜摄食及糖代谢的响应机制... 为探究鳜下丘脑葡萄糖感知系统的存在和对摄食的影响,实验以翘嘴鳜为研究对象,对鳜分别进行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2-DG(葡萄糖代谢拮抗剂,100 mg/kg)和葡萄糖(10 mg/kg),探究注射后3、6和12 h不同时间点鳜摄食及糖代谢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脑室注射葡萄糖显著抑制鳜的摄食,而不同时间点鳜血浆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脑室注射葡萄糖显著诱导下丘脑葡萄糖激酶基因gk(glucokinase,6 h),表明鳜下丘脑葡萄糖感知体系的存在。且脑室注射葡萄糖显著促进可卡因和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基因cart(cocaine and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3 h)的表达量,这可能与鳜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在下丘脑(12 h)和肝脏(6 h)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有关。另外,脑室注射葡萄糖显著诱导鳜肝脏gk(6 h)和pk(pyruvate kinase,3 h)的表达,促进糖酵解,表明脑室通过感知的葡萄糖水平促进分解代谢为机体供能。综上,本研究首次通过脑室注射葡萄糖探究鳜下丘脑葡萄糖感知系统的存在,同时发现鳜下丘脑对葡萄糖脑室注射存在响应。且脑室注射葡萄糖可能通过对gk的调控影响AMPK/mTOR通路,调控机体食欲相关基因表达进而抑制摄食。研究结果为翘嘴鳜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高效利用和摄食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感知 脑室注射 摄食调控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色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明林 崔凯 +3 位作者 李海洋 蒋阳阳 季索菲 钱克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6期929-935,共7页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黄色(HS)、黑斑色(HB)、红纹色(HW)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3个不同体色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540~0.68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62~0.631之间,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黄色(HS)、黑斑色(HB)、红纹色(HW)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3个不同体色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540~0.68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62~0.631之间,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相似度、遗传分化系数、聚类树分析均显示HB与HW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显示,3群体被分为2个亚群,HS群体集中在亚群Ⅰ,HB、HW群体集中在亚群Ⅱ。30个位点中的大多数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应增加选育群体的有效数量,防止种质衰退。符号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中HW群体显著或极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需进一步扩大选育群体。总体来说,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可作为开发新体色翘嘴鳜品系的基础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色 微卫星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野生和养殖翘嘴鳜肌肉营养成分评价
11
作者 姚远 张燕萍 +4 位作者 章海鑫 肖俊 陈文静 李艳芳 丁立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3-11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鄱阳湖流域野生和养殖翘嘴鳜(SiniPercachuatsi)肌肉营养成分。选择鄱阳湖流域野生和养殖翘嘴鳜各30尾,检测肌肉常规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含量。结果显示,野生样本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样本(P<0.05),粗蛋... 试验旨在研究鄱阳湖流域野生和养殖翘嘴鳜(SiniPercachuatsi)肌肉营养成分。选择鄱阳湖流域野生和养殖翘嘴鳜各30尾,检测肌肉常规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含量。结果显示,野生样本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样本(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样本(P<0.05)。野生和养殖翘嘴鳜肌肉中氨基酸种类相同,野生样本肌肉中组氨酸含量(0.34%)显著低于养殖样本(0.36%)(P<0.05)。鄱阳湖流域野生和养殖翘嘴鳜鱼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标准。野生样本肌肉中C20∶5n3(EPA)含量(1.33%)显著高于养殖样本(0.34%)(P<0.05),C22∶6n3(DHA)含量(2.66%)显著高于养殖样本(1.10%)(P<0.05)。野生样本硒含量(0.45 mg/kg)显著高于养殖样本(0.23 mg/kg)(P<0.05)。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野生和养殖翘嘴鳜的肌肉氨基酸组成较为接近,营养价值较高,翘嘴鳜在养殖环境下各项营养指标基本媲美野生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营养成分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肝脏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
12
作者 罗寒雨 刘笑 +4 位作者 郑菲菲 毛天宇 冯柯尧 孙艳红 祝东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816,共9页
运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组织块联合酶消化法探究体质量(33.2±0.2)g翘嘴鳜肝脏组织原代细胞最适培养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M199培养基、L15培养基、M199-L15)、3种培养容器(12孔板、6孔板、T25培养瓶)及有无CO_(2)探究翘嘴鳜肝... 运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组织块联合酶消化法探究体质量(33.2±0.2)g翘嘴鳜肝脏组织原代细胞最适培养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M199培养基、L15培养基、M199-L15)、3种培养容器(12孔板、6孔板、T25培养瓶)及有无CO_(2)探究翘嘴鳜肝脏组织原代细胞最适培养条件,采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和染色体数目鉴定细胞,研究氯化铵(0、1、5、10mmol/L)对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翘嘴鳜肝脏组织获得细胞,接种到T25培养瓶,生长培养基为M199-L15(体积比1∶1)混合培养基并添加20%体积胎牛血清,在28℃含5%CO_(2)的培养箱中培养,第2~3天贴壁细胞占瓶底的25%~30%,第4~5天细胞长满瓶底的70%~80%,第6~7天得到可传代的原代细胞;传代后细胞饱满、增殖能力强,为上皮样和成纤维样的混合,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已传到10代;细胞线粒体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基因序列(HQ731435.1)的一致率达99.05%,染色体数目为48条,证明此细胞来自翘嘴鳜;5mmol/L和10mmol/L氯化铵暴露对细胞形态和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建立了翘嘴鳜肝脏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技术,为开展翘嘴鳜生物学、疾病学、营养学及遗传学等提供重要基础,同时为鱼类肝脏组织细胞原代培养和建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原代细胞 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人工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
13
作者 向光清 张舟 +6 位作者 邓启 程小飞 王彭鹏 李绍明 奉智峰 谢敏 曾国清 《当代水产》 2024年第5期80-81,83,共3页
1前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大宗淡水鱼品种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水产养殖市场需要更多优质水产品,需要开发特色经济鱼类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翘嘴鳜,别名季花鱼、桂花鱼等,属鮨科,鳜属。因其肉质鲜美、无肌间刺,肌肉高蛋... 1前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大宗淡水鱼品种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水产养殖市场需要更多优质水产品,需要开发特色经济鱼类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翘嘴鳜,别名季花鱼、桂花鱼等,属鮨科,鳜属。因其肉质鲜美、无肌间刺,肌肉高蛋白低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当年养殖鳜可达600g/尾,价格约为30~50元/5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鱼 水产养殖 国内外消费者 人工繁育 健康养殖技术 大宗淡水鱼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不同地理群体翘嘴鳜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14
作者 李思敏 周钦 +7 位作者 刘伟 胡大雁 齐明 姚高华 吴荣峰 王扬 丁雪燕 周凡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124-133,共10页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翘嘴鳜太湖群体与广东群体、秋浦群体等不同来源地的翘嘴鳜肌肉的营养成分,评价浙江省培育的太湖群体的营养价值。方法通过测定翘嘴鳜肌肉的质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指标,综合评价分析...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翘嘴鳜太湖群体与广东群体、秋浦群体等不同来源地的翘嘴鳜肌肉的营养成分,评价浙江省培育的太湖群体的营养价值。方法通过测定翘嘴鳜肌肉的质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指标,综合评价分析太湖群体的营养价值优势和不足。结果太湖群体与广东群体、秋浦群体相比,基本营养成分方面水分最高,氨基酸方面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30.91%)、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19.16%)最高,脂肪酸方面有6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例较高,风味物质方面己醛(11.83%)和1-辛烯-3-醇(5.80%)的含量占比是最低的。从质构指标来看,太湖群体的肉质更有嚼劲。结论翘嘴鳜太湖群体在氨基酸、脂肪酸、风味物质组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结果将为翘嘴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群体 质构特性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miR-133a-5p的时空表达特征及饥饿对其节律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敏 丁颖 +6 位作者 茹惠 秦家鑫 何雅芝 义巧如 廖欣 褚武英 朱鑫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283-289,共7页
为了解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miR-133a-5p的时空表达规律以及短期饥饿对其昼夜节律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miR-133a-5p在翘嘴鳜不同组织、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谱,以及短期饥饿后miR-133a-5p昼夜节律的表... 为了解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miR-133a-5p的时空表达规律以及短期饥饿对其昼夜节律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miR-133a-5p在翘嘴鳜不同组织、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谱,以及短期饥饿后miR-133a-5p昼夜节律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miR-133a-5p在红肌中表达最高,在白肌和心肌组织中表达较高,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较低;miR-133a-5p在胚胎发育的2细胞期就有较高表达,随着胚胎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降低,从囊胚晚期开始直至出膜期,其表达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各阶段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miR-133a-5p在正常投喂的翘嘴鳜白肌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而在饥饿5 d后其表达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性。本研究结果表明,miR-133a-5p在翘嘴鳜肌源性组织中高表达,推测其在肌肉组织中有重要作用;miR-133a-5p呈母源性高表达,推测其调控的靶基因可能抑制胚胎早期的发育;miR-133a-5p在饥饿5 d后呈节律性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生物节律参与饥饿胁迫下的适应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3a-5p 表达特征 短期饥饿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分养策略对翘嘴鳜幼鱼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刘 梁旭方 +5 位作者 郭小泽 易提林 李娇 孙龙芳 骆小年 沈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为了解早期多级分养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翘嘴鳜幼鱼在不同培育密度(1000,1500,2000尾/m2)下进行连续三级筛选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密度组鳜幼鱼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鱼体生长速度... 为了解早期多级分养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翘嘴鳜幼鱼在不同培育密度(1000,1500,2000尾/m2)下进行连续三级筛选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密度组鳜幼鱼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鱼体生长速度降低;存活率在中等密度(1500尾/m2)组最高;在鱼苗3 cm之后,水体氨氮含量显著性升高。结果表明,三级分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苗种规格整齐度;使存活率显著性提高。鱼种在幼鱼早期生长速度快,需注意此阶段的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perca chuatsi) 幼鱼 多级分养 生长 存活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眼鳜与翘嘴鳜正反交及其正交子代自交的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卢薛 孙际佳 +4 位作者 王海芳 罗渡 侯晓翠 刘凌志 李桂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5-981,共7页
对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正交F1(DQ)、翘嘴鳜(♀)×大眼鳜(♂)反交F1(QD)、大眼鳜(♀)×翘嘴鳜(♂)正交F1的自交F2(F2)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 详细记录了受精卵... 对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正交F1(DQ)、翘嘴鳜(♀)×大眼鳜(♂)反交F1(QD)、大眼鳜(♀)×翘嘴鳜(♂)正交F1的自交F2(F2)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 详细记录了受精卵、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形成期、破膜期6个胚胎发育时期的卵径、孵化破膜时间、初孵仔鱼大小以及胚胎发育特征。大眼鳜受精卵卵径为(1.231±0.057) mm, 翘嘴鳜卵径为(1.197±0.052) mm, 显著大于正交F1雌鱼的卵径(1.723±0.0519) mm(P〈0.05)。DQ受精卵在水温25.5-27.7℃经过37 h孵化破膜, QD受精卵在水温27.5-28.7℃经过30 h孵化破膜, F2受精卵在21.6-24.1℃经过40 h 57 min孵化破膜。DQ、QD、F2初孵仔鱼大小分别为(4.1±0.4) mm、(4.0±0.2) mm、(3.5±0.2) mm。鳜属鱼类中翘嘴鳜与大眼鳜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基本一致, 3种杂交鳜胚胎发育特征与其父母本也基本一致。经过比较发现, 其色素的形成与运动有鳜属的特异性: 在胚孔封闭后, 黑色素开始形成并逐渐扩散覆盖整个卵黄囊, 中期黑色素呈现星芒状, 并在油球处有集中现象, 后期色素则逐渐出现在眼和头部。水温21.6-28.7℃时3种杂交鳜的胚胎发育时间都偏向与翘嘴鳜的胚胎发育时间一致, 在水温23-26.5℃时DQ、F2与大眼鳜的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 胚胎发育 正交 反交 自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比较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毅辉 陈永乐 +6 位作者 朱新平 谢刚 黄伟平 洪孝友 李海潮 张伟康 陈少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取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zeri及其正反交杂交后代的受精卵,在常温下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4种卵子中,斑鳜及以斑鳜为母本杂交...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取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zeri及其正反交杂交后代的受精卵,在常温下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4种卵子中,斑鳜及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大于翘嘴鳜及以翘嘴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前者直径为(1.86±0.07)mm,后者为(1.08±0.06)mm。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4种胚胎发育时序基本以母本为基准,即以翘嘴鳜为母本的杂交种胚胎发育时序与翘嘴鳜的相同,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则与斑鳜相同。在水温28.0~30.0℃下,以翘嘴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34 h,而在26.5~30.0℃下,以斑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91 h。以斑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比较大,全长为(4.60±0.07)mm,以翘嘴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全长为(4.00±0.0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后代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建 朱新平 +2 位作者 陈永乐 刘毅辉 谢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6-509,共4页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可数性状差异不显著,斑鳜与翘嘴鳜、翘嘴鳜与杂交鳜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可数性状和框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欧氏距离,结果显示:杂交鳜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父本斑鳜,在头部和尾部继承了更多翘嘴鳜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及雌雄形态性状差异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董浚键 孙成飞 +4 位作者 田园园 曾庆凯 师红亚 卢迈新 叶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4,共9页
为了解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以及雌雄形态性状的差异,本研究测量了同塘养殖的2837尾翘嘴鳜的7个生长相关性状,包括全长、体高、头长、眼径、尾柄全长和尾柄高与体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 为了解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以及雌雄形态性状的差异,本研究测量了同塘养殖的2837尾翘嘴鳜的7个生长相关性状,包括全长、体高、头长、眼径、尾柄全长和尾柄高与体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并从中随机取雌雄个体各150尾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另随机取120尾进行雌雄判别验证。结果显示,在各形态性状中,全长、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组并进行偏回归系数检验,发现头长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故剔除这2个性状后作进一步分析。通径分析显示,全长和体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且大于间接作用;单性状及两两性状协同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显示,全长及体高对体重的单独决定程度最高,且二者的协同作用也最大;4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总和(∑d)达0.896,说明这4个性状与体重有较大的相关性,拟合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建立雌雄鱼判别回归方程并分析验证显示,对于体重小于200 g的个体其雌雄性别判别的准确率较高。本研究可为翘嘴鳜生长性状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将有助于提高选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关系 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