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5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区域高职教育“专业群长制”:基于“产业链长制”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等菊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27,共7页
教育和产业迭相为用、互为体翼,是社会结构中较为稳固的“共同体”之一。近年来随着“产业链长制”的广泛实施,教育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实现产教在供需链维度和价值链维度上的紧密对接。高职教育作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给侧,... 教育和产业迭相为用、互为体翼,是社会结构中较为稳固的“共同体”之一。近年来随着“产业链长制”的广泛实施,教育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实现产教在供需链维度和价值链维度上的紧密对接。高职教育作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给侧,应根据职业教育适应性理念和结构性同构理论,借鉴“产业链长制”的发展图式与模型,建立区域高职教育“专业群长制”,形成“群长+群主”的联动管理责任体系,通过稳群、补群、强群和延群等措施,诊断与弥合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漏点”“堵点”和“断点”,为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 产业链 专业 群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碳排放预测及碳减排路径研究
2
作者 汤春玲 尤威 +1 位作者 杜柯静 孙海文 《现代商业》 202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在当前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碳减排工作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为案例,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对2006—2022年该地区制造业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通... 在当前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碳减排工作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为案例,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对2006—2022年该地区制造业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基准情景、低碳发展情景和强化低碳发展情景三种不同的情景,运用蒙特卡洛方法和IGWO-SVM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2023—2040年的碳排放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发现:在基准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在2040年之前难以达到碳排放峰值;而在强化低碳发展情景下,预计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将在203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此外,只有强化低碳发展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才能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而在其他两种情景下,碳排放量仍将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结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长株潭制造业碳排放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改进生产制造方式、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完善碳排放制度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潭城市 制造业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长城市群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
3
作者 潘子纯 田蓬鹏 +2 位作者 马鹏超 马林燕 朱玉春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9,共12页
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是彼此协同的有机体,揭示二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对于促进耕地高效利用和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1—2021年哈长城市群63县(县级市)的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 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是彼此协同的有机体,揭示二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对于促进耕地高效利用和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1—2021年哈长城市群63县(县级市)的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耕地利用转型指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演进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统计、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哈长城市群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并在空间上显现出均衡演化的格局。此外,从耦合协调度的分类来看,中度协调区域数量仍然较少,仅占比31.746%,高度协调区域则未能出现,表明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仍有待提升。2)2011—2021年哈长城市群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显著为正,且数值集中在区间[0.184,0.385]内,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地区也已形成空间分化,高高集聚区呈北移趋势,主要分布在松原、绥化、齐齐哈尔等地,低低集聚区的分布较为稳定,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哈长城市群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度受到自然环境、市场条件、政府因素等的综合影响。其中,坡度、财政分权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均为负,人均GDP、产业高级化指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均为正。最后,从把握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乡融合的耦合机制、探索耦合协调度提升的差异化路径、关注影响耦合协调度提升的具体因素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县域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进 驱动因素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区划视角下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及优化调控研究
4
作者 朱建华 董洁 陈永婷 《中国名城》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制约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问题逐渐暴露,行政区划调整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城市问题的政策工具。从城市群尺度研究城市存在的行政区划问题、统筹优化行政区划格局有助于提高行政区划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制约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问题逐渐暴露,行政区划调整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城市问题的政策工具。从城市群尺度研究城市存在的行政区划问题、统筹优化行政区划格局有助于提高行政区划的全局性和系统性。利用空间场能模型,分析2010-2020年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得出结论:(1)哈长城市群区域发展极化现象严重,长春市、哈尔滨市与其他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大部分城市的发展处于衰落状态。(2)哈长城市群的总体场能表现为“中西高,东部低”的特征,长春市和哈尔滨市“双核”结构突出,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城市发展和联系网络,东部、北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和联系水平较低。(3)中心城市腹地中,长春市、哈尔滨市约占了城市群60%的腹地。(4)吉林市、四平市、松原市、辽源市、绥化市等地级市发展不足,县级政区腹地被袭夺严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推进政区“精明收缩”、调整县级行政区划边界、消除政区“飞地”、核心圈层增设市辖区、辐射较弱圈层增设县级市的调整建议,希望能让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更为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空间场能模型 城市能级 行政区划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理论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5
作者 敬怡然 《中国储运》 2025年第1期114-114,共1页
一、引言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湖南省提出了“三高四新”战略,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明确了制造业在湖南省实体经济振兴计划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制造业正面临着... 一、引言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湖南省提出了“三高四新”战略,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明确了制造业在湖南省实体经济振兴计划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制造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及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刻调整和重构,也要求制造业必须具备更强的供应链韧性和协同能力。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省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深入探索数字化对其制造业的内在机理、路径及影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化对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中游城市 株潭城市 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发展 全球产业链 供应链 数字化转型 经济发展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智勇 李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74,共13页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对于湖南省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且该城市群规划实施的效果对其他城市群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此,文章根据2000-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实施后对城镇化和环境质量...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对于湖南省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且该城市群规划实施的效果对其他城市群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此,文章根据2000-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实施后对城镇化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估分析表明,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实施推动了城市群城乡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原因在于长株潭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因此,城市群应着眼于制定合理规划,促进城市均衡发展,重点落实城乡融合和生态文明;各级政府应加强公共治理,强化监督和治理责任,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群规划的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镇化 环境质量 合成控制法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洋 查海焱 吴智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5-375,共11页
[目的]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之间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差异,探究其空间分异格局的成因,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缩小人居环境差距,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长株潭城市群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相关... [目的]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之间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差异,探究其空间分异格局的成因,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缩小人居环境差距,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长株潭城市群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相关人居环境指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研究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包括23个区市县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分异机理展开探究。[结果](1)总体上研究区内人居环境质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有差距扩大的趋势;(2)空间分布呈“中心高、周边低”向“均衡”的格局发展;(3)城市群各市县人居环境耦合度高但协调度较低;(4)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社会保障环境和个人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自然生态环境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起着底托作用;经济发展环境是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社会保障环境是人居环境的后盾;个人居住环境是人居环境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结论]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间的人居环境在时空发展过程中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协调发展阶段,人居环境的质量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株潭城市群各地区要自觉承担“三高四新”和强省会战略的历史使命,依托各自的优势实现经济错位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资源的均等性;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下沉,关注基层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从而建成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耦合协调度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模型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与路径研究
8
作者 熊曦 宁泷 段佳龙 《武陵学刊》 2024年第4期34-45,共12页
产业协同创新是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板块,具有较好的产业创新基础和发展潜力。如何进一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是推动其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亟待解决的关... 产业协同创新是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板块,具有较好的产业创新基础和发展潜力。如何进一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是推动其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核心难题。就目前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上存在政策协同不够、协同机制不够健全、产业结构优化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链整合层次较低、产业生态创新力度不够大、技术创新与转化较缓慢、人才流动不够畅、融资仍然较难等问题,为此,要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实现长株潭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体系协同、资源协同、产业链协同和要素市场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株潭城市 产业协同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分析——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
9
作者 李毅 何宇娟 肖腊梅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1期56-62,共7页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法,遴选确定17个核心评价指标,使用“交叉熵权-TOPSIS”法测算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指数。研究结果发现,SMIOE评价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总体不均匀、发展水平较低,除长沙、株洲、衡阳外,2010—2021年间,其他5个城市指数分别呈“M”型和倒“V”型下降;突破性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湖南东北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树立全域创新、协同创新和重点创新等3个方面理念,提出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为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群落早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潭城市 突破性创新 能力评价 SMIOE模型 交叉熵权-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10
作者 易斌 施可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11~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影响分析,并与合肥都市圈和郑州都市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1)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推动... 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11~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影响分析,并与合肥都市圈和郑州都市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1)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推动,科技创新效率为三个城市群中最优;(2)规模以上工业R&D人员全时当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和R&D经费内部支出是与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灰色关联度最高的三个影响因素。基于此,建议长株潭城市群从人才优先发展、深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速金融发展和加大财政投入方面共同发力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潭城市 科技创新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Malmquist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徐美 陈佩瑶 吴玲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9-83,共15页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是人地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建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是人地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建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6—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响应模型对其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响应关系演变情况进行探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响应关系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总体均呈逐步增长态势,上升幅度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也呈波动状上升态势,但相较于城镇化水平,幅度相对较小。2006—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基本呈“正响应-负响应”的演变态势,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由“相互促进”转为“约束制约”,但具体城市的演变态势存在差异。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协调的主要因素包括单位GDP能耗、人均水资源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工业SO2排放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数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等,具体城市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资源环境承载力 响应模型 影响因素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量-功率的多模态映射的长预见期光伏集群功率预测
12
作者 杨茂 孟庆虎 王勃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65,87,共7页
现有光伏功率预测方法的时间尺度大多短于7 d,长预见期时间尺度下建立的时序预测模型的拟合能力难以满足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电量-功率多模态映射的长预见期(8~15 d)光伏集群功率预测方法。对天气进行分型并提取粗粒度下的光伏出力特性,... 现有光伏功率预测方法的时间尺度大多短于7 d,长预见期时间尺度下建立的时序预测模型的拟合能力难以满足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电量-功率多模态映射的长预见期(8~15 d)光伏集群功率预测方法。对天气进行分型并提取粗粒度下的光伏出力特性,在此基础上对细粒度电量进行预测;基于出力特性构建约束,将预测电量还原为功率,实现长预见期下光伏功率的有效预测。将所提方法应用于甘肃某光伏集群,预测精度提升了6.58个百分点,在实现长预见期预测的同时,提高了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期光伏集功率预测 电量预测 天气特征预测 日净空功率曲线 电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长角坝群低庄沟组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13
作者 刘志慧 刘晓春 +2 位作者 陈龙耀 郑光高 胡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2-1027,共16页
长角坝群出露于南秦岭佛坪地区,是该构造带内残留的少数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层之一,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一直缺乏准确的限定,进而制约了对南秦岭的构造归属和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文章对长角坝群内低庄沟组变质沉积岩开展了岩石学和锆石U... 长角坝群出露于南秦岭佛坪地区,是该构造带内残留的少数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层之一,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一直缺乏准确的限定,进而制约了对南秦岭的构造归属和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文章对长角坝群内低庄沟组变质沉积岩开展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所取2个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为810~835 Ma,最年轻的年龄区间为600~700 Ma,最大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这与同为长角坝群、出露最广泛的泥盆纪黑龙潭组具有明显的时代差异,显示了长角坝群物质组成的复杂性。此外,低庄沟组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特征与用于对比测试的另一个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峰值为718 Ma、主要峰值为810 Ma的佛坪群样品高度相似,结合二者的岩石学及野外地质特征,认为二者共同构成了南秦岭西部的过渡性基底,与南秦岭带内宁陕断裂以东的过渡性基底-武当群、耀岭河群具有明显的可对比性。长角坝群新元古代物质的识别还为佛坪地区变质单元的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进而梳理出成层性、变质程度不同的3个单元,为南秦岭中生代造山演化过程的恢复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角坝 碎屑锆石 新元古代 单元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晶晶 谭雪兰 +2 位作者 余航菱 周舟 王卫林 《晓庄学院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解析城市发展驱动力,减弱城市极化现象,本研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多维网络度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定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部空间网络联系强度,分析其网络特征与作用方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解析城市发展驱动力,减弱城市极化现象,本研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多维网络度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定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部空间网络联系强度,分析其网络特征与作用方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板块效应。结果表明:(1)内外部总体多维要素网络表现相对一致,联系强度以长沙为中心逐渐向外圈降低。(2)在省内要素网络中,长沙市“一城独大”态势明显;在省际网络中,岳阳市在多维要素网络中表现突出,与武汉都市圈联系密切。(3)环长株潭城市群点度中心度内外部网络差异大,整体网络中介水平低,不利于吸引外部要素交流。其内部综合联系空间网络分为4个凝聚子群,外部综合网络仅分为2个凝聚子群。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仍是以内部联系为主,对外连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联系 要素流 空间网络结构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模拟及碳排放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田一豆 赵先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rkov-PLUS耦合模型和碳排放响应模型,模拟了自然状态发展情景、耕地保护发展情景、生态保护发展情景和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响应情况。结果表明:①2000—2020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呈现阶段性的波动增长趋势,耕地和林地是其主要来源,扩张强度在2010—2015年最大,主要集中在城市群中心区域;碳排放量呈现倒“V”型曲线,可以划分为碳排放量快速上升阶段(2000—2005年)和碳排放量下降阶段(2005—2020年),以2010年为节点,下降幅度先增加后减缓;二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整体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减少)碳排放随之增加(减少)的较强扩张与较高排放模式。②Markov-PLUS模拟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在自然状态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大(235.9503km^(2)),在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小(200.6354km^(2));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碳汇面积相对较少(169.78km^(2)),占未利用地相比其他情景较多(1.20km^(2)),扩张分布较为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和碳排放压力较小,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碳排放响应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县的碳排放对建设用地扩张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综合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响应结果,绿色低碳发展情景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较优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建设用地扩张 碳排放响应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分析
16
作者 孙颖 杨君 +4 位作者 袁淑君 唐兴隆 刘畅 王义博 孟媛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09,231,共9页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推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基于多源数据,选取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运用InVEST模型、ESDR、局部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0年和2020年环长株...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推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基于多源数据,选取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运用InVEST模型、ESDR、局部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0年和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变化及空间匹配特征。结果表明:1)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供给>总需求,碳固持供给量下降,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供给量上升,4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上升。2)碳固持供需比下降,产水供需比上升,粮食供应和土壤保持供需比基本保持不变。城镇建成区的碳固持、粮食供应和产水呈赤字状态,其他区域呈盈余状态;土壤保持赤字区集中在洞庭湖平原。3)除土壤保持以低低空间匹配为主,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服务的空间错位现象突出,高低空间错位主要分布在生态基底较好的山地丘陵区,低高空间错位主要分布在各城区。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全面提升研究区各项生态容量,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与环境 空间匹配 InVEST模型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雅萍 赵先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8-2960,共13页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地理统计、交通路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构建人类足迹指数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和流向损益模型测度1990~2020年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地理统计、交通路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构建人类足迹指数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和流向损益模型测度1990~2020年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深刻影响.结果表明:近30a来长株潭城市群人类活动强度持续上升,增长率为33.33%,整体呈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空间演变特征.199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速率为1.38×10^(8)元/a缓慢下降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出“边缘区较高,核心区较低”的分布格局,林地转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价值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因子探测人类活动强度q值由0.348增至0.394,较好地解释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现象,风险探测发现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在人类活动强度异常范围0.3~0.7内保持平衡.研究时段内Moran's I从-0.363变化为-0.491,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负向效应加剧,高-低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中心城区,低-高聚类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缘海拔较高的森林山脉密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关联 地理探测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与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夜间灯光指数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艺霖 赵先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MODIS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2002~2022年夜间灯光指数和遥感生态指数分别表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等级聚类和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2002~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热度变化显著,降低29.26%,且除炎陵县外,其他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呈倒“N”型或“M”型走势,开福区、天心区、天元区等城镇建设活动多的区(县)遥感生态指数下降幅度最大;②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夜间灯光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22年增速低于2017年,区(县)之间发展不均衡,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县)集中在长沙;③长株潭城市群多数区(县)耦合度在2002~2022年处于从拮抗到磨合过渡的阶段,2012年耦合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17个区(县)在2017年又落回较低阶段。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大部分区(县)耦合协调度达到协调状态,部分区(县)长期失调,整体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夜间灯光指数 城镇化 耦合协调 遥感影像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关键类型及阈值效应
19
作者 欧阳晓 陈键 +2 位作者 魏晓 谢花林 魏国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6-1954,共9页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活力–组织–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活力–组织–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揭示2000—2020年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规律,并识别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其占比增长了8.10%,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2)生态系统健康时间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等级呈现集聚分布。(3)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存在阈值,当耕地占比≥1.98%,林地占比≥7.58%,建设用地占比≤19.80%时,生态系统健康能达到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变化 阈值效应 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时序数据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森林扰动监测
20
作者 谢天飞 蒋馥根 +2 位作者 王霞 龙依 孙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103,共10页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城市群核心区内的森林扰动,研究利用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运用LandTrendr算法进行森林扰动监测研究。【方法】基于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的Landsat时序数据,分...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城市群核心区内的森林扰动,研究利用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运用LandTrendr算法进行森林扰动监测研究。【方法】基于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的Landsat时序数据,分别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归一化燃烧率指数(Normalized Burn Ratio,NBR)、缨帽变换角(Tasseled Cap Arctangent,TCA)三种指数作为阈值限制下,采用LandTrendr算法对时间序列轨迹进行处理,以获取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扰动的发生区域及规模大小的信息。运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分别对3种不同指数的森林扰动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估和验证,并利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数据中的森林覆盖数据对扰动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扰动总面积为264.35 km^(2),平均每年的扰动面积为13.22 km^(2),其中2002年扰动最少,为1.91 km^(2),扰动面积最大的为2011年,为25.52 km^(2)。运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对三种指数阈值限制下的森林扰动信息结果验证的精度分别为90.91%、81.72%和65.08%;在谷歌地球历史影像中随机布点下精度分别为86.00%、77.88%和78.36%。2009年和2011—2013年间森林扰动较为严重。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森林面积在20年间随时间增长而缓慢减少,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由原来的27.10%减少到22.00%。【结论】NBR是最适合长株潭核心区的森林扰动指数,森林扰动检测结果与实地调查和谷歌地球历史影像目视解译的结果一致。森林扰动斑块的分布边界可被完整提取,扰动面积大小变化趋势与全国区域内土地利用数据森林面积变化趋势相同,主要由城市化进程、森林火灾和人工砍伐引起。2000—2020年研究区森林扰动面积呈现波动式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2001年、2011年和2013年存在扰动面积浮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扰动 LandTrendr 归一化燃烧率指数 城市森林 株潭城市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