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海北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时间稳性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兆煜 李本措 +4 位作者 樊博 司梦可 安栩立 张振华 兰玉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4-1844,共11页
明确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以及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青海海北祁连山南麓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 明确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以及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青海海北祁连山南麓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2020-2023年间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季节和年际动态变化,并探讨了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上,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呈现“单峰”曲线,在7月底达到峰值;年际尺度上禾本科与豆科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莎草科地上生物量在2022年达到最大值,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在2023年达到最大值;地下总生物量与0-10 cm、20-30 cm的生物量在年际间有明显变化。2)地上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和地下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杂类草功能群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0.05),不同土层深度地下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3)莎草类功能群生产力时间稳定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土壤速效钾与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地上生产力时间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表层(0-10 cm)土壤速效磷和pH与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地下生产力时间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不同功能群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是影响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群落生产力 时间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阳林业局森林与湿地交错带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万书成 白国强 《中国林副特产》 2004年第5期45-46,共2页
通过运用样带网格调查法、维量分析和建立经验回归模型的方法 ,对绥阳林区森林与湿地交错带群落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环境沼泽化减轻 ,森林化的加强 ,群落生产力呈现三次式函数曲线增长的趋势 ,赤杨的生产力在交错区较... 通过运用样带网格调查法、维量分析和建立经验回归模型的方法 ,对绥阳林区森林与湿地交错带群落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环境沼泽化减轻 ,森林化的加强 ,群落生产力呈现三次式函数曲线增长的趋势 ,赤杨的生产力在交错区较大 ,在森林区较小 ,并会逐渐被其它物种取代。而白桦随着从沼泽到森林环境梯度的变化 ,生产力逐渐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阳林业局 森林 湿地 交错带 群落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割草场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高若凡 张天宇 +2 位作者 白杨 崔浩 刘志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4,共7页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退化割草场为对象,通过切根、施肥、切根+施肥的改良方式,研究退化割草场植物群落及根系对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和切根对典型草原区退化割草场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施肥+切根措施可显著提高群落...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退化割草场为对象,通过切根、施肥、切根+施肥的改良方式,研究退化割草场植物群落及根系对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和切根对典型草原区退化割草场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施肥+切根措施可显著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P<0.05),但受年际间气候变化(如降雨)的影响;施肥有利于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生物量向地上分配,而切根则有利于向地下分配。综上所述,在典型草原区退化割草场改良过程中,单独进行切根或施肥对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但在切根的基础上同时施肥能够有效提高群落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草场 施肥 切根 物种多样性 群落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擢溪 李振问 +2 位作者 杨宗平 王一新 赖仕章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S1期19-25,共7页
本文在六年生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杉木(3):火力楠(1)混交林为代表,并以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林分群落的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蓄积量均比杉... 本文在六年生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杉木(3):火力楠(1)混交林为代表,并以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林分群落的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蓄积量均比杉木和火力楠纯林高,其中以杉木(3),火力楠(1)林分蓄积量最高,(2)混交林中林木的单株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纯林高,长势比纯林好;(3)混交林林分总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杉木纯林高,特别是干材净生产量比杉木纯林高1.16T/ha.a,这对经营用材林是十分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火力楠 混交林 群落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迹地两种更新方式形成的群落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长青 杨亨永 《福建林业科技》 1996年第3期21-24,共4页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迹地两种更新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群落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促天然更新形成的米储单优群落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均高于杉木人工林,其中米储单优群落的林分总蓄积量比杉木林高11.87%,林分总生物量高22...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迹地两种更新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群落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促天然更新形成的米储单优群落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均高于杉木人工林,其中米储单优群落的林分总蓄积量比杉木林高11.87%,林分总生物量高22.10%;人促天然更新的投资利润率和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比营造杉木人工林高5.84%和1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迹地 更新 杉木 人工林 群落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东、黄海群落净生产力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吴智广 秦川 +1 位作者 王磊 张桂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318,共9页
2018年6~7月利用膜进样质谱系统对东、黄海表层海水中的O_(2)/Ar进行走航观测,估算了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NCP),并结合其他水文参数和卫星数据分析NCP的分布特征和调控因素.结果表明:东、黄海整个调查海域Δ(O_(2)/Ar)平均值为(3.3±... 2018年6~7月利用膜进样质谱系统对东、黄海表层海水中的O_(2)/Ar进行走航观测,估算了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NCP),并结合其他水文参数和卫星数据分析NCP的分布特征和调控因素.结果表明:东、黄海整个调查海域Δ(O_(2)/Ar)平均值为(3.3±8.5)%,NCP平均值为(12.9±36.7)mmol C/(m^(2)·d),整体处于净自养状态.东海混合层平均Δ(O_(2)/Ar)为(4.9±9.8)%,NCP为(21.0±38.2)mmol C/(m^(2)·d),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东海陆源输入带来的高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所致.黄海混合层平均Δ(O_(2)/Ar)为(1.6±6.6)%,NCP为(4.8±33.3)mmol C/(m^(2)·d),黄海NCP分布主要受营养盐和黄海冷水团的影响,呈现北黄海高、南黄海低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光照和营养盐是控制调查海区NCP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2)/Ar 群落生产力 东海 黄海 生物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力和物种属性决定亚高寒草甸实验群落的生产力 被引量:17
7
作者 代巍 张荣 +1 位作者 独占彪 王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2,共8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揭示植物群落生产力形成的生态学机制,采用盆栽方法探讨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属性以及施肥水平与植物群落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不施肥和每盆施5.0...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揭示植物群落生产力形成的生态学机制,采用盆栽方法探讨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属性以及施肥水平与植物群落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不施肥和每盆施5.0g磷酸二铵的条件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在每盆施10.0g磷酸二铵的条件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相对于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而言,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垂穗鹅观草(Roegneria nutans)对群落生产力的贡献较大,但在不同施肥水平和播种密度下,其影响不完全相同。这表明物种多样性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随着土壤肥力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植物群落生产力受组成群落的物种属性影响较大,而物种属性又与特定时间和特定生境下资源的利用方式相联系。在高肥力水平下,物种多样性之所以对群落生产力具有正效应,可能是因为高肥力水平增加了可利用的生态位空间,最终仍体现在物种组合上。因此,植物群落的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土壤肥力和土壤肥力决定的物种属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属性 物种多样性 土壤肥力 群落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果粮间作人工植物群落生物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及其优化调控 被引量:4
8
作者 包维楷 陈庆恒 刘照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6-141,共6页
为解决果粮间作经营的中后期常出现的作物减产和资源浪费的矛盾,有必要分析果粮人工植物群落中各生态元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果粮间作经营中矛盾的产生、发展乃至激化的过程,寻求合理的间作作物组合,并进行优化调控,在岷江上游干旱... 为解决果粮间作经营的中后期常出现的作物减产和资源浪费的矛盾,有必要分析果粮人工植物群落中各生态元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果粮间作经营中矛盾的产生、发展乃至激化的过程,寻求合理的间作作物组合,并进行优化调控,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选择处于不同经营阶段(3a,5a,10a,18a,28a)而经营管理条件基本一致的的9种苹果与粮食作物间作模式,调查测定了每一模式各阶段的果树的生长及其苹果产量,各间作粮食作物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作物固定的总能量及其光能利用率、经济产量和经济收入等指标,揭示了苹果和各粮食作物28a内的生物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及其特点,找到了果树不同经营阶段的合理间作物组合,提出了该区不同经营阶段的最佳模式类型.对果粮间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干旱河谷区 果粮间作 优化调控 群落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典型海域浮游生物生产力/群落结构对BP/MCP储碳影响及其年代际变率
9
作者 杨丹 付全有 +6 位作者 韩正兵 于培松 乐凤凤 韩喜彬 张海生 卢冰 武光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56,共20页
利用南极半岛(D1-7)和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海域(D5-6)海洋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中所隐含的生态学关系,将重建的浮游生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与生物泵(BP)/微型生物碳泵(MCP)以及海洋碳汇和储碳效率联系起来研究。柱样沉积物中的... 利用南极半岛(D1-7)和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海域(D5-6)海洋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中所隐含的生态学关系,将重建的浮游生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与生物泵(BP)/微型生物碳泵(MCP)以及海洋碳汇和储碳效率联系起来研究。柱样沉积物中的一系列分子生物标志物在近百年里发生显著变化,上层海洋浮游生物生产力/群落结构与沉积碳库储量存在较大的时空演变,实际上均与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研究结果如下:(1)从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和色谱图峰型、主峰碳(MH)、轻烃/重烃(L/H)、菌藻类-(nC_(15)+nC_(17)+nC_(19))、大型浮游植物-(nC_(21)+nC_(23)+nC_(25))和碳优势指数-(CPI)来看,沉积碳源主要是海源生物碳,海洋生物是固碳与储碳的天然碳汇。(2)D5-6柱样的有机质高富集,主要受海洋上层水体较高初级生产力、高沉积速率(平均为0.19 cm/a)、水深较浅(385 m)和还原性沉积环境(Pr/Ph值平均为0.95)这些均有利于颗粒有机碳(POC)通过BP过程从海洋表面输送到深海,快速埋藏和储存;而D1-7柱样因水深大(1 100 m)和沉积速率低(0.07 cm/a),含碳化合物沉降过程中发生降解,又被环境氧化降解(Pr/Ph值平均为1.22),二者均不利于沉积物储碳,但相比之下控制沉积物碳保存重要的因素可能是沉积速率。(3)近百年来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和南奥克尼群岛浮游动物总量、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硅藻和甲藻生物量趋于上升,而颗石藻生物量和所占比例呈减少趋势(南极半岛附近海域更明显),说明钙质生物泵作用在逐年下降,而硅藻主导的硅质泵作用在不断加强,这两个过程的相对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由生物泵结构(硅质泵/钙质泵)和效率、及其向海洋沉积物输送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比例大小。(4)2个柱样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变化趋势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均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年代际突变后(1972年),受到显著影响的是南奥克尼群岛海域浮游动物总量从(5~6 cm)1982年开始发生明显增加,特别在1997年和2012年期间浮游动物总量开始剧增,意味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快速变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的降低和浮游动物总量的剧增,二者变异使得生物泵强度(增强/削弱)变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5)相比之下,近百年来南极半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硅藻甲藻生物量逐渐提高,而微生物生产力/古菌生物量逐渐降低,意味着微生物固碳强度减弱,即MCP储碳效率在降低,揭示了全球变暖对海域浮游生物生产力/生物量的增减起到关键作用,而浮游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组成特征直接影响南极海洋BP中上层水体有机碳的流动和MCP水柱固碳效率的强弱,作为全球海洋最大碳汇的南极,其储碳能力可能正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半岛和南奥克尼群岛 浮游生物生产力/群落结构 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 分子生物标志物 微生物细胞膜GDGTs 年代际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决定群落生产力实例验证
10
作者 李伟 张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3-723,共11页
在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多以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作为双变量,常常忽略在同一物种丰富度水平下可能影响群落生产力的其他因素,例如物种组合与组成等。该研究采用盆栽法,以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 在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多以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作为双变量,常常忽略在同一物种丰富度水平下可能影响群落生产力的其他因素,例如物种组合与组成等。该研究采用盆栽法,以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物种丰富度水平(1、2、3、4),并在最高物种丰富度水平下,保持总种植密度不变,改变各组成物种的相对比例(10%、20%、30%、40%),探讨群落物种组合、组成及物种所属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较低物种丰富度下,群落生产力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增加,在较高物种丰富度下,群落生产力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不再显著变化。2)群落物种组合及组成对群落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配置垂穗披碱草的群落及垂穗披碱草占比大的群落具有更高生产力。3)混播物种所属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豆科植物对其他混播物种生产力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禾本科物种垂穗披碱草对群落生产力有正效应,中华羊茅和鸭茅对群落生产力影响不明显。由此推测,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表观关系,植物群落生产力更取决于与物种丰富度相关的物种组合及其组成,而非物种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群 物种丰富度 群落生产力 群落生态学 亚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封育区鼢鼠扰动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莹博 曹铨 +6 位作者 杨倩 来兴发 钱雅丽 张学梅 王先之 张美艳 沈禹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2-658,共7页
从群落和功能群两个水平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恢复年限的鼢鼠土丘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特征差异,了解小尺度斑块扰动对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影响,探讨相应尺度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 从群落和功能群两个水平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恢复年限的鼢鼠土丘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特征差异,了解小尺度斑块扰动对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影响,探讨相应尺度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亚高寒草甸围栏封育区内鼢鼠土丘植被的演替过程中,群落水平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对数增长模式,群落内物种均匀性指数亦逐渐增加,群落生产力线性显著增加;功能群水平上,短命类杂草的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其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逐渐降低,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相对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增加模式;豆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模式,而其相对盖度逐渐增加,但拟合结果不显著;禾本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相对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模式;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功能群水平上,4种类群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年生杂类草和豆科植物的香浓威纳指数与其相应类群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短命杂类草和禾本科植物的香浓威纳指数却与其相应类群的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围封条件下,随鼢鼠土丘植物群落的演替,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不同功能群间生态位的差异、物种间对资源的互补性利用能力和扩散限制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鼢鼠土丘 恢复演替 物种多样性 群落生产力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胜华 寿鹿 +3 位作者 廖一波 曾江宁 高爱根 汤雁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0-378,共9页
大型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定量估算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在其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的3个阶段:起步阶段(1979-1990)... 大型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定量估算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在其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的3个阶段:起步阶段(1979-1990)、发展与完善(1990-2001)、成熟并广泛应用(2001-至今)。国内关于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基本都采用Brey(1990)经验公式,采用经验公式的方式可分为3类:逐种计算、按站位计算和按类群计算,逐种和按类群计算最符合Brey(1990)给出的参考步骤。不同方法估算同一海域次级生产力结果不同,同一估算方法估算不同生境不同群落次级生产力结果偏差也不同。今后的工作应注重种群次级生产力研究,积累大量基础数据,以便建立适宜我国特定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次级生产力 估算模型 杭州湾潮间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放牧对典型草原群落地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敖敦高娃 宝音陶格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4,共7页
基于草地适应性利用,采用样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群落地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留茬高度10cm确定终牧期时,各放牧小区年度草地利用率在35.57%~54.79%之间.(2)以草地群落地上净生产力为目标时,2区(放... 基于草地适应性利用,采用样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群落地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留茬高度10cm确定终牧期时,各放牧小区年度草地利用率在35.57%~54.79%之间.(2)以草地群落地上净生产力为目标时,2区(放牧期为5月31日~6月12日、7月27日~8月13日)群落地上净生产力与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小区,说明这种轮牧时间的搭配为较好的牧草资源利用方式.(3)随着终牧时间的后移季末群落地上现存量逐渐减少,各小区季末主要功能群生物量有所差异.(4)再生长期(放牧间期),各小区均有较高的群落增长速率,即此时群落能够获得较高的地上现存量,其中2区(放牧间期为6月13日~7月26日)群落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时期 群落地上生产力 植物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2/Ar比值估算海洋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桂玲 韩玉 +1 位作者 郑文静 秦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群落净生产力(NCP)是海洋混合层中光合作用和群落呼吸作用的差值,代表了从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洋输送的最大有机质量,是衡量生物活动对上层海洋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指标。海洋混合层的溶解氧浓度主要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控制,而惰性气体氩(Ar... 群落净生产力(NCP)是海洋混合层中光合作用和群落呼吸作用的差值,代表了从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洋输送的最大有机质量,是衡量生物活动对上层海洋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指标。海洋混合层的溶解氧浓度主要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控制,而惰性气体氩(Ar)的分布主要受物理过程以及温度和盐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由于O2和Ar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因此氧氩比值(O2/Ar)消除了物理过程对海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其偏离平衡值的量(ΔO 2/Ar)可表征生物过饱和氧,并可据此估算群落净生产力。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连续走航测定O2/Ar比值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可以获得高时空分辨率NCP分布,因此成为估算海洋混合层NCP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O2/Ar比值法估算群落净生产力的原理,综述了用O2/Ar比值法估算海洋混合层中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估算模型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氩比值 群落生产力 生物过饱和氧 生物泵 连续走航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秋季群落净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宗奕 秦川 +2 位作者 郑文静 张桂玲 简慧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4,共10页
群落净生产力(Net Community Production,NCP)代表了总初级生产力与群落呼吸的差值,是衡量生物活动对上层海洋碳循环影响的重要指标。O_(2)/Ar比值消除了物理过程对海水中溶解氧(O_(2))饱和度的影响,因此基于生物氧饱和度(ΔO_(2)/Ar)... 群落净生产力(Net Community Production,NCP)代表了总初级生产力与群落呼吸的差值,是衡量生物活动对上层海洋碳循环影响的重要指标。O_(2)/Ar比值消除了物理过程对海水中溶解氧(O_(2))饱和度的影响,因此基于生物氧饱和度(ΔO_(2)/Ar)可以估算海洋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本研究于2015年10月,首次利用膜进样质谱法走航获取了黄东海表层海水中高分辨率O_(2)/Ar数据,并估算了其NCP,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航次观测到的Δ(O_(2)/Ar)范围为-30.21%~44.38%,平均值为(0.32±8.29)%,低值主要出现在长江口北侧,而长江口(11.75±13.75)%和浙闽沿岸(5.42±5.21)%的Δ(O_(2)/Ar)明显高于南黄海(-2.62±5.96)%和东海陆架区(-0.79±5.02)%。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平均NCP为(-9.24±23.15)和(-4.04±18.68)mmol·m^(-2)·d^(-1),总体表现为异养状态,而长江口和浙闽近岸NCP均值分别为(24.49±35.74)和(10.85±12.17)mmol·m^(-2)·d^(-1)。东、黄海NCP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到陆源输入和水团混合的影响,营养盐和光照也是秋季影响NCP分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高度动态的东、黄海碳循环过程及控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群落生产力 Δ(O 2/Ar) 陆源输入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火烧对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草地地上生产力和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忠 赵燕 荣良燕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以2010年1月21日发生于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草地火灾的过火草地为对象,通过对比2010年生长季火烧与未火烧草地生产力及植物群落的变化,发现火烧后第1年草地生产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以高寒灌丛草甸线叶嵩草+发草+苔草草地增产影响最大(P... 以2010年1月21日发生于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草地火灾的过火草地为对象,通过对比2010年生长季火烧与未火烧草地生产力及植物群落的变化,发现火烧后第1年草地生产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以高寒灌丛草甸线叶嵩草+发草+苔草草地增产影响最大(P〈0.05)。火烧对植物群落中的种类成分没有明显影响,但在各火烧草地牧草经济类群中,以占优势的莎草科植物呈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P〈0.05),说明火烧对根茎型莎草科植物起着刺激生长的作用。群落中禾本科植物产草量均有较大幅度下降(P〈0.05),表明火烧对根茎型禾本科高草的叶层高度有明显的抑制。火烧对各类草地植物生长期产生不同的影响,牧草返青期提前15~25d,生长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火烧 青藏高原 亚高山草地 生产力和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羊草草原物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燕 韩国栋 周禾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31-536,共6页
对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境内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草原进行野外生态学调查及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其植物多样性与地上现存量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晰二者之间的作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聚类... 对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境内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草原进行野外生态学调查及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其植物多样性与地上现存量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晰二者之间的作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划分出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区域范围;研究各群落内的物种变化,及其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的地上现存量与Shannon-Wiener指数之间均呈显著一元线性正相关(P<0.05),表明在研究区域的小尺度范围内,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上升,系统生产力也呈上升趋势,且群落的地上现存量与Shannon-Wiener指数之间有较好的回归模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植物群落 退化程度 物种变化 群落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松栎混交林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路喜 杨安定 +2 位作者 岳亚军 侯琳 张硕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7,共7页
森林群落生产力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化学计量特征反映了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从而对森林群落生产力产生影响。以秦岭松栎混交林群落为对象,测定优势乔木、灌木和草本叶片及林地(0~10cm)土壤的N与P含量,探讨了松栎混交... 森林群落生产力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化学计量特征反映了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从而对森林群落生产力产生影响。以秦岭松栎混交林群落为对象,测定优势乔木、灌木和草本叶片及林地(0~10cm)土壤的N与P含量,探讨了松栎混交林群落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其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落的N与P含量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2)群落生产力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指标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群落生产力随着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群落P含量增加群落的生产力降低,群落生产力随其N∶P比增大而增大;3)群落生产力与N∶P比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4)研究区优势植物种生长主要受到土壤N元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松栎混交林 群落生产力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18示踪法在浮游植物生产力监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曹凌志 高咏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3,共9页
浮游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是调节河口碳交换的重要过程。本文在模拟实验基础上,采用重氧水(H 218 O)加富法培养海水,用四极杆质谱精确测定溶氧的变化和重氧(18 O 16 O)的生物富集速率,同步测定总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与... 浮游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是调节河口碳交换的重要过程。本文在模拟实验基础上,采用重氧水(H 218 O)加富法培养海水,用四极杆质谱精确测定溶氧的变化和重氧(18 O 16 O)的生物富集速率,同步测定总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与净群落生产力(Net community production,NCP),估测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锋面地带和冲淡水延伸区域(舟山海域)的水柱积分GPP和NCP。结果表明,受光限制影响,最大浑浊带水柱积分GPP低(6.11 mmol·m^(-2)·d^(-1)),呼吸作用造成NCP为负值,呈异养状态;锋面水柱积分GPP和NCP分别为164.87和135.91 mmol·m^(-2)·d^(-1),主要由表层水体的硅藻贡献,周转效率高达0.82;舟山海域水柱积分GPP和NCP分别为235.44和180.75 mmol·m^(-2)·d^(-1),主要由0~15 m水体的甲藻贡献,周转效率为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群落生产力 最大浑浊带 锋面地带 舟山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和区域过程共同控制着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种库假说 被引量:42
20
作者 方精云 王襄平 唐志尧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5-612,共8页
解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提出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种假说,Zobel等人提出的种库假说(species pool hypothesis)是生物多样性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该假说认为,一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与... 解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提出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种假说,Zobel等人提出的种库假说(species pool hypothesis)是生物多样性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该假说认为,一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与环境条件和生态过程(ecological process)(如竞争、捕食)有关,也受区域种库(regional species pool)的限制。区域种库是指一个地区可进入某一群落的潜在物种数量,它由地史过程(如冰期、地质年代)和区域过程(物种形成、迁移扩散以及消亡)所决定。按照种库假说,某一生境类型的面积越大,地质年代越古老,物种形成的机会也就越多,因而能适应和分布于该生境的物种也就越多,实际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也就越高。种库在空间上主要有两个层次:区域种库和实际种库,前者指某一生境所拥有的潜在物种数量,主要由生物地理过程(biogeographic processes)所决定;后者则为调查的群落中实际出现的物种数量,主要由竞争等生态过程和区域种库共同决定。本文对种库假说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种库确定方法等作了介绍,并阐述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干扰 物种丰富度 物种库 生境 群落生产力 局域过程 区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