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羟基活性基团的聚酰亚胺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路庆华 李梅 +3 位作者 陶萍 莫海燕 魏少华 王宗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5-609,共5页
合成了一种 4,4′-二氨基 - 4″-羟基三苯甲烷的二胺单体 ,用该单体分别和芳香性二酐、酯环二酐以及含氟二酐制备了三种含羟基聚酰亚胺 ,并对其溶解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含羟基二胺单体和含氟二酐生成的聚酰亚胺能溶解在极... 合成了一种 4,4′-二氨基 - 4″-羟基三苯甲烷的二胺单体 ,用该单体分别和芳香性二酐、酯环二酐以及含氟二酐制备了三种含羟基聚酰亚胺 ,并对其溶解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含羟基二胺单体和含氟二酐生成的聚酰亚胺能溶解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 ,且显示出良好的耐热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氨基-羟基三苯甲烷 羟基活性基团 制备 表征 溶解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二醇端羟基活性对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彦璞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端羟基活性不同的聚酯二醇和四甲基苯二甲基异氰酸酯(TMXD I)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乙二胺为扩链剂,制备了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凝胶渗透色谱仪和差热分析仪等仪器研究了聚酯二醇端羟基活... 以端羟基活性不同的聚酯二醇和四甲基苯二甲基异氰酸酯(TMXD I)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乙二胺为扩链剂,制备了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凝胶渗透色谱仪和差热分析仪等仪器研究了聚酯二醇端羟基活性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聚酯二醇端羟基为伯、仲二羟基或仲二羟基时,其水性聚氨酯乳液膜存在膜脆、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而端羟基为伯二羟基时,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其乳液膜的力学性能较好,能够达到应用要求;说明聚酯二醇的端羟基活性对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活性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活性磷酸钙生产工艺评价
3
作者 曹伦 刘晨曦 李云东 《云南化工》 CAS 2008年第2期58-61,69,共5页
介绍了羟基活性磷酸钙的生产工艺并对各工艺的优劣进行了评价;对比讨论了各生产工艺的控制条件对羟基活性磷酸钙产品质量的影响。结合本地特点,重点讨论了中和法生产羟基活性磷酸钙的工艺条件控制。
关键词 羟基活性磷酸钙 中和法 溶胶凝胶法 水热法 固相反应法 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二元氨基酸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蒋佳春 吕国玉 +2 位作者 严永刚 伍登学 刘少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2,共7页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新型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二元氨基酸共聚物(BHA/PAA)复合材料。采用1 H核磁共振(1 H NMR)、红外光谱(IR)、X-ray衍射光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组成结构、热性能、...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新型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二元氨基酸共聚物(BHA/PAA)复合材料。采用1 H核磁共振(1 H NMR)、红外光谱(IR)、X-ray衍射光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组成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HA颗粒均匀分散在PAA基质中,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复合材料的无机相和有机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键相互作用;由于BHA的引入,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加快,整体结晶度下降;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随着BHA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抗弯强度略有减小,当BHA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41.02MPa和86.32MPa,力学性能与人体皮质骨相匹配;体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BHA含量的增加,材料的降解速率加快,且在降解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在骨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氨基酸共聚物 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羟基铝聚合体形态的Al-Ferron反应动力学与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成洪 汤鸿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68-1873,共6页
依据不同形态结构铝与Ferron络合反应动力学差异,采用Al-Ferron络合反应动力学曲线拟和计算模式将不同温度下(25℃和80℃)制备的不同碱化度(B=0.5-2.5)的羟基聚合铝溶液中羟基铝分成单体铝(Ala)、活性羟基聚合铝(Alb)和惰性凝... 依据不同形态结构铝与Ferron络合反应动力学差异,采用Al-Ferron络合反应动力学曲线拟和计算模式将不同温度下(25℃和80℃)制备的不同碱化度(B=0.5-2.5)的羟基聚合铝溶液中羟基铝分成单体铝(Ala)、活性羟基聚合铝(Alb)和惰性凝胶高聚体铝(Alc)3种形态.此外,结合NMR光谱,Alb进一步分成六圆环结构的快速反应聚合铝(Alb1)和以Al13为主体的慢速反应聚合铝(Alb2).Alb1和Alb2与Ferron络合反应动力学差异明显,动力学常数分别为(1-3)×10^-2和(0.6-3)×10^-3.Al-Ferron络合反应动力学拟和计算模式可替代核磁共振光谱对溶液中的Al13含量进行测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羟基聚合铝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Keggin-A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鹏 刘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检测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nHAC/PLA)复合后形成的活性nHAC/PLA(active nHAC/PLA,AnHAC/PLA)修... 目的检测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nHAC/PLA)复合后形成的活性nHAC/PLA(active nHAC/PLA,AnHAC/PLA)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0~2.5kg。制备直径为15mm的颅骨全层缺损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阳性对照组:缺损区植入自体髂骨;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阴性对照组:缺损区植入nHAC/PLA;实验组:缺损区植入AnHAC/PLA,每块AnHAC/PLA上平均吸附rhBMP-21.431mg。术后8、16周通过比较颅骨缺损区X线阻射面积占总缺损面积百分比、HE染色和Masson's三色法染色观察颅骨极限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8、16周,各组颅骨缺损区X线阻射程度,阳性对照组分别为67.21%±2.06%、86.48%±1.73%,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84%±1.92%、9.48%±2.72%,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9.13%±2.51%、35.67%±3.28%,实验组分别为58.84%±2.55%、85.61%±3.36%。其中除16周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8、1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阳性对照组骨缺损区16周骨小梁较8周增宽,被大量骨组织充填;空白对照组8、16周骨缺损区均被纤维组织充填,无新骨生成;阴性对照16周骨缺损区为剩余材料与纤维组织充填,周边新骨较8周形成增多;实验组8周材料植入区为新生骨替代,16周新生骨呈板层状,缺损区材料残留较少,且周围可见较多成骨细胞。结论nHAC/PLA是rhBMP-2的良好载体,两者复合后制备的AnHAC/PLA具有良好骨形成能力,有望应用于临床上修复较大型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 颅骨极限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活性陶瓷根管充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寿桃 王世平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89年第4期213-214,共2页
本研究用粉末型羟基磷灰石活性陶瓷,对患牙髓和根尖周炎的患牙作根管充填,通过3个月到一年的临床观察表明,此材料在根管内未发现体积变化。材料与管壁间无空隙。不引起牙齿的颜色变化。临床有效率为95%。许多研究及本研究结果表明,羟... 本研究用粉末型羟基磷灰石活性陶瓷,对患牙髓和根尖周炎的患牙作根管充填,通过3个月到一年的临床观察表明,此材料在根管内未发现体积变化。材料与管壁间无空隙。不引起牙齿的颜色变化。临床有效率为95%。许多研究及本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活性陶瓷与牙齿及骨组织结构相似。可以超出根尖孔。其X线的阻光度与牙齿相似,能观察根管充填程度。其缺点是操作不够方便,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活性陶瓷 根管充填 X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对拔牙创早期愈合及牙槽嵴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冰 陈鹏 +2 位作者 臧晓霞 李冬霞 冯岩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AnHAC/PLA)促进犬拔牙创早期愈合及减少牙槽嵴吸收的效果。方法将小块状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nHAC/PLA)、AnHAC/PLA、自体牙槽松质骨植入犬拔牙创中,并设空白对照。术后4... 目的观察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AnHAC/PLA)促进犬拔牙创早期愈合及减少牙槽嵴吸收的效果。方法将小块状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nHAC/PLA)、AnHAC/PLA、自体牙槽松质骨植入犬拔牙创中,并设空白对照。术后4周、8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测量、HE染色和M asson′s三色法染色来观察比较拔牙创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及牙槽嵴的吸收情况。结果AnHAC/PLA材料修复拔牙创骨缺损及减少牙槽骨吸收的能力强,与自体牙槽松质骨组类似,nHAC/PLA材料的能力较弱,但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AnHAC/PLA可早期修复拔牙创,减少牙槽嵴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拔牙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羟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胶束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朱海林 胡志勇 +2 位作者 王建龙 常婧 李慧珍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5-409,共5页
采用长碳链烷基叔胺和2-羟基-3-氯丙磺酸钠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羟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采用元素分析,MS,1H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研究了它们的胶... 采用长碳链烷基叔胺和2-羟基-3-氯丙磺酸钠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羟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采用元素分析,MS,1H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研究了它们的胶束化行为。结果表明,在25℃下,随着疏水链长由C8增加到C14,cmc由1.32×10-2mol·L-1降低到1.67×10-4mol·L-1,最低表面张力(γcmc)由35.9 mN.m-1降低到34.6 mN.m-1;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一表面活性剂的cmc略有上升,γcmc略有下降。胶束化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其胶束的形成过程为熵驱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胶束化行为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应用于牙槽嵴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鹏 刘冰 毛天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构建下颌牙槽嵴扩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nHAC/PLA复合rhBMP-2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方法:制备AnHAC/PLA材料,将HAC/PLA、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设计皮质骨颊侧制备沟槽的改良术式... 目的:构建下颌牙槽嵴扩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nHAC/PLA复合rhBMP-2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方法:制备AnHAC/PLA材料,将HAC/PLA、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设计皮质骨颊侧制备沟槽的改良术式组,并与无沟槽的普通术式组对比,术后8周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牙槽骨加宽的能力。结果:AnHAC/PLA材料较nHAC/PLA材料更能良好的增加下颌骨的宽度,在皮质骨表面增加刻槽的改良术式能明显增加材料的成骨情况。结论:AnHAC/PLA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牙槽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牙槽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异位成骨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冰 陈鹏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9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既具有骨引导性又具有骨诱导性的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AnHAC/PLA)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为该材料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临床打下实验基础。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rhBMP-2与nHAC/PLA材料的复合情况,并将nHAC/PLA、rhBM... 目的:探讨既具有骨引导性又具有骨诱导性的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AnHAC/PLA)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为该材料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临床打下实验基础。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rhBMP-2与nHAC/PLA材料的复合情况,并将nHAC/PLA、rhBMP-2、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小鼠股后肌袋内,术后2周、6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观察、成骨量测定来研究AnHAC/PLA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rhBMP-2在nHAC/PLA孔隙中均匀分布,6周时AnHAC/PLA组诱导形成的骨量是rhBMP-2组的10.5倍。结论:AnHAC/PLA材料具有良好成骨能力,nHAC/PLA是rhBMP-2理想的缓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于胜吉 邱贵兴 +3 位作者 辛大江 陈晓峰 郑裕东 王迎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观察其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能力。结果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新生骨形成时间早:术后2周,植入材料内部有骨小粱形成,术后8周移植材料四周及内部均有大量新生骨形成,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填充;骨修复完成时间早:术后12周,新生皮质骨结构清晰,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结构,髓腔再通;抗压力强:12周时所修复骨缺损标本的抗压力,PHBV/SGBG组明显高于PHBV/HA组(P<0.05),而与自体松质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解速度快:术后4周材料开始降解,术后12周材料大部分已被吸收,材料与新骨面积的百分比由4周时的60%下降到8%。结论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成骨时间早并且修复完全,材料本身可以完全降解,是一种理想的骨科替代材料,亦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生物活性玻璃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希夫碱钴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羟基自由基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全芳 何玉凤 +2 位作者 王荣民 谢云涛 王向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95-1299,共5页
以水溶性低聚壳聚糖为原料,经水杨醛、香草醛、2,4-二羟基苯甲醛修饰后制得了三种低聚壳聚糖希夫碱钴配合物CS-Sal-Co、CS-Val-Co和CS-Dh-Co,采用FT-IR和ICP对其结构和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首次采用BPR-硫脲催化光度法测定了三种钴配合... 以水溶性低聚壳聚糖为原料,经水杨醛、香草醛、2,4-二羟基苯甲醛修饰后制得了三种低聚壳聚糖希夫碱钴配合物CS-Sal-Co、CS-Val-Co和CS-Dh-Co,采用FT-IR和ICP对其结构和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首次采用BPR-硫脲催化光度法测定了三种钴配合物的抗.OH活性。结果表明:CS-Sal-Co对.OH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可达到95.41%;CS-Val-Co对.OH的清除作用较弱,清除率最大为46.77%;CS-Dh-Co对.OH清除率最大为58.50%。探讨了壳聚糖希夫碱钴配合物清除.OH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希夫碱 水溶性钴配合物 羟基自由基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自由基活性氧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华峰 杜俊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2-105,共4页
现场制备羟基自由基活性氧药剂处理聚酯废水、炼油碱渣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得到了较好的处理结果。通过对模拟苯酚废水和硝基酚废水处理的研究,为从理论上找到处理不同类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这对处... 现场制备羟基自由基活性氧药剂处理聚酯废水、炼油碱渣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得到了较好的处理结果。通过对模拟苯酚废水和硝基酚废水处理的研究,为从理论上找到处理不同类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这对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羟基自由基活性 高级氧化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自由基活性氧处理机械草浆分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跃 陈宣宇 张鹏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18,共4页
基于生物质精炼与制浆相结合的构想,采用羟基自由基活性氧处理机械草浆,分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探讨了温度(T)、反应时间(t)、H2O2浓度质量分数(w)和固液比(r)等因素对半纤维素、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T=160℃,t=2 h,w(H... 基于生物质精炼与制浆相结合的构想,采用羟基自由基活性氧处理机械草浆,分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探讨了温度(T)、反应时间(t)、H2O2浓度质量分数(w)和固液比(r)等因素对半纤维素、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T=160℃,t=2 h,w(H2O2)=1.5%,r=5 g/L的反应条件下,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最高,分别达到82.68%,9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自由基活性 机械草浆 半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侧羟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在皮革复鞣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益超 杨恒 +2 位作者 王盛华 龙晨晖 金勇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27,共5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550和环氧烷烃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碳链长的含侧羟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H-550),采用1H-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的疏水链长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将该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丙烯酸树脂等质量比复合,...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550和环氧烷烃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碳链长的含侧羟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H-550),采用1H-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的疏水链长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将该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丙烯酸树脂等质量比复合,应用于醛鞣山羊皮的复鞣工艺中。研究结果表明,16H-550具有最低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79mmol/L,而8H-550的表面张力最低,能够达到26.8mN/m。研究还发现,含有8H-550和12H-550的复合复鞣剂在皮纤维间的渗透效果较好,复鞣后成革的厚度显著增加,成革增厚率达10%以上,且复鞣后成革的力学性能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侧羟基非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 醛鞣山羊皮 复鞣 物理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中螺甾总皂苷和呋甾总皂苷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姣 《技术与教育》 2021年第3期27-29,45,共4页
为研究蒺藜中螺甾总皂苷和呋甾总皂苷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相对强弱,在玻璃试管中加入FeSO4和水杨酸溶液,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蒺藜呋甾总皂苷和蒺藜螺甾总皂苷水溶液,将此溶液摇匀加入H2O2溶液,再摇匀后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反应后取出;以... 为研究蒺藜中螺甾总皂苷和呋甾总皂苷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相对强弱,在玻璃试管中加入FeSO4和水杨酸溶液,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蒺藜呋甾总皂苷和蒺藜螺甾总皂苷水溶液,将此溶液摇匀加入H2O2溶液,再摇匀后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反应后取出;以等量的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10 nm处测量其吸光度,计算样品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浓度相同的蒺藜螺甾总皂苷和呋甾总皂苷在相同条件下,螺甾总皂苷清除羟基自由基率比呋甾总皂苷效果好,在蒺藜总甾体皂苷中起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是蒺藜螺甾总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 螺甾总皂苷 呋甾总皂苷 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卟啉衍生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18
作者 马丽 黄锦汪 +3 位作者 姚骏骅 罗海英 范丽芬 计亮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3-25,共3页
研究了3种单羟基卟啉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对其可能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仅仅在苯环上无取代基的卟啉HPTPP中才能观察到失去活性的羟基或羟苯基的裂解碎片,苯环具有拉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比具有推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更容易裂解;... 研究了3种单羟基卟啉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对其可能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仅仅在苯环上无取代基的卟啉HPTPP中才能观察到失去活性的羟基或羟苯基的裂解碎片,苯环具有拉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比具有推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更容易裂解;由此可见,苯环上取代基性质对羟基卟啉的裂解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卟啉衍生物 多级串联质谱 电喷雾离子化 羟基活性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5
19
作者 汪秋宽 刘红丹 +5 位作者 徐坚 徐玲 李京华 李伟 汪涛 虞星炬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5-300,共6页
检测了牡蛎(Crassotera gigas)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由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析牡蛎酶解液,得到具抗氧化活性组分的分子量分布。分子量为1191 D和826 D左右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活性肽组分的自由羟基清除... 检测了牡蛎(Crassotera gigas)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由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析牡蛎酶解液,得到具抗氧化活性组分的分子量分布。分子量为1191 D和826 D左右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活性肽组分的自由羟基清除活性最强,当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84 mg/mL和0.673 mg/mL时,体外自由羟基清除活性分别为53.6%和66.5%;分子量分别为1074 D和735 D左右的中性蛋白酶酶解活性肽的自由羟基清除活性最强,当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66 mg/mL和0.830 mg/mL时,体外自由羟基清除活性分别57.6%和70.5%。HPLC分析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酶解的活性肽组分分别由几种抗氧化肽组成。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酶解的肽组分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活性分别可达83.6%和80.8%。用牡蛎原浆与各酶解液灌胃昆明小白鼠。研究结果表明,用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酶解原液及经超滤纯化的酶解液对小白鼠实施灌胃,其肝脏组织的SOD活力都显著提高(P<0.05);灌胃经超滤纯化的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液,小白鼠肝脏组织GSH-PX活力、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酶解液 分子量分布 自由羟基清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溶液中羟基与异氰酸酯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魏玉萍 程发 +1 位作者 李厚萍 于九皋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267,共5页
以涂料工业广泛应用的新型助剂二元酸酯 (DBE)为液化试剂 ,盐酸为催化剂 ,将苯甲基化木材溶液化后 ,与不同结构的异氰酸酯反应 .利用FT IR及1 3C NMR分析液化苯甲基木质纤维素与不同结构异氰酸酯得到了聚氨酯树脂 ,证明了木材中羟基可... 以涂料工业广泛应用的新型助剂二元酸酯 (DBE)为液化试剂 ,盐酸为催化剂 ,将苯甲基化木材溶液化后 ,与不同结构的异氰酸酯反应 .利用FT IR及1 3C NMR分析液化苯甲基木质纤维素与不同结构异氰酸酯得到了聚氨酯树脂 ,证明了木材中羟基可以用来作为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制备聚氨酯材料 .通过准确测量体系中游离的NCO含量 ,从而得出不同结构异氰酸酯与木材溶液中羟基的反应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异氰酸酯的存在大大促进了木材结构中羟基的释放 ,由于不同异氰酸酯的活性不同 ,使得羟基值变化亦不相同 ,其顺序为IPDI>HDI>TDI .为了保证最终的材料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溶液 羟基 异氰酸酯 聚氨酯树脂 活性羟基 TDI IPDI 二元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