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被引量:
25
1
作者
高小强
洪磊
+3 位作者
刘志峰
郭正龙
王耀辉
雷霁霖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2-400,共9页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全长(7.45±0.15)mm,体质量为(2.15±0.03)mg,卵黄囊体积为(5.99±0.13)mm^3,第5日龄,仔鱼卵黄囊被完全吸收。对照组仔鱼全长及体质量随着卵黄囊的消耗、外源性营养的建立逐渐增加;饥饿组仔鱼自6日龄开始,全长及体质量开始呈现负增长,至10日龄全部死亡。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3日龄,摄食率为46.67%,5日龄摄食率达到最大为89.29%,PNR发生在7~8日龄,综上所述,美洲西鲱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应在2-3日龄。美洲西鲱仔、稚鱼摄食节律研究表明,美洲西鲱早期仔鱼(4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在14:00,平均摄食量达到0.14mg;晚期仔鱼(17日龄)在10:00和14:00出现较高的摄食量,分别为0.92和1.36mg;28日龄稚鱼在10:00、14:00和18:003个时间段维持着较高的摄食量,摄食量分别为1.77、2.45和1.55mg,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美洲西鲱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20.08%(4日龄)、29.48%(17日龄)和12.41%(28日龄),可将其作为美洲西鲱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西鲱
仔鱼
稚鱼
饥饿
不可逆点
摄食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饵料对美洲西鲱仔鱼生长、相关酶活力及体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刘志峰
高小强
+6 位作者
于久翔
王耀辉
秦巍仑
郭正龙
黄滨
刘宝良
洪磊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以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孵化后10 d)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试验,分别投喂不同的饵料[单独投喂卤虫(Artemia)、单独投喂微颗粒饲料、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分析不同饵料的投喂对存活、生长、消化酶...
以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孵化后10 d)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试验,分别投喂不同的饵料[单独投喂卤虫(Artemia)、单独投喂微颗粒饲料、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分析不同饵料的投喂对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投喂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都要显著优于卤虫组和微颗粒饲料组(P<0.05),微颗粒饲料组与卤虫组相比差异不大,而试验后期(20~30 d)微颗粒饲料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要优于卤虫组;(2)消化酶的结果显示,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在卤虫组中活力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中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微颗粒饲料组中要显著高于混合投喂组(P<0.05);(3)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力在微颗粒饲料组中最高,卤虫组中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4)鱼体脂肪酸受饵料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微颗粒饲料中n-3HUFA和DHA含量较高,其投喂后在鱼体中的含量也高。综上所述,不同饵料投喂对美洲西鲱仔稚鱼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影响显著,在试验20 d之前使用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20 d后完全转食微颗粒饲料,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西鲱
微颗粒饲料
生长表现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池养美洲西鲱的性腺发育进程
被引量:
2
3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3 位作者
于爱清
蒋飞
税春
谢永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2,共7页
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形态测量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池塘培育美洲西鲱亲本初次性成熟性腺发育的进程。结果显示,池塘培育美洲西鲱雌雄鱼2龄开始初次性成熟,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进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即等待期(12月5日前)、启动期(12月5日后)...
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形态测量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池塘培育美洲西鲱亲本初次性成熟性腺发育的进程。结果显示,池塘培育美洲西鲱雌雄鱼2龄开始初次性成熟,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进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即等待期(12月5日前)、启动期(12月5日后)和快速期(雄鱼在3月7日后,雌鱼在4月20后)。雌雄亲本的体重与性腺重均呈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y=a ebx,P<0.01)。雄性成熟期早于雌性成熟期约半个月,即Ⅴ期精巢出现在4月20日,而Ⅴ期卵巢则出现在5月6日,表明池塘培育美洲西鲱亲本催产的交配窗口期开始于5月6日。本文建议,长三角地区美洲西鲱亲本的池塘培育,应将雌雄亲本分开饲养,以减少互相干扰,同时适当降低雄鱼的培育水温;当亲本性腺发育进入快速期,应强化饲料营养,增加投喂频率;亲本的人工催产可选择5月初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西鲱
性腺
发育进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被引量:
25
1
作者
高小强
洪磊
刘志峰
郭正龙
王耀辉
雷霁霖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中洋集团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2-400,共9页
基金
国家级星火计划重大项目长江洄游珍稀鱼类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2012GA690001)
文摘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全长(7.45±0.15)mm,体质量为(2.15±0.03)mg,卵黄囊体积为(5.99±0.13)mm^3,第5日龄,仔鱼卵黄囊被完全吸收。对照组仔鱼全长及体质量随着卵黄囊的消耗、外源性营养的建立逐渐增加;饥饿组仔鱼自6日龄开始,全长及体质量开始呈现负增长,至10日龄全部死亡。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3日龄,摄食率为46.67%,5日龄摄食率达到最大为89.29%,PNR发生在7~8日龄,综上所述,美洲西鲱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应在2-3日龄。美洲西鲱仔、稚鱼摄食节律研究表明,美洲西鲱早期仔鱼(4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在14:00,平均摄食量达到0.14mg;晚期仔鱼(17日龄)在10:00和14:00出现较高的摄食量,分别为0.92和1.36mg;28日龄稚鱼在10:00、14:00和18:003个时间段维持着较高的摄食量,摄食量分别为1.77、2.45和1.55mg,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美洲西鲱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20.08%(4日龄)、29.48%(17日龄)和12.41%(28日龄),可将其作为美洲西鲱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
关键词
美洲西鲱
仔鱼
稚鱼
饥饿
不可逆点
摄食节律
Keywords
Alosa sapidissima
larva
juvenile
starvation
point of no return
feeding rhythm
分类号
S9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饵料对美洲西鲱仔鱼生长、相关酶活力及体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刘志峰
高小强
于久翔
王耀辉
秦巍仑
郭正龙
黄滨
刘宝良
洪磊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江苏中洋集团
出处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7,共11页
基金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项目(BM2013012)
青岛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Q51201611).
文摘
以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孵化后10 d)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试验,分别投喂不同的饵料[单独投喂卤虫(Artemia)、单独投喂微颗粒饲料、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分析不同饵料的投喂对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投喂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都要显著优于卤虫组和微颗粒饲料组(P<0.05),微颗粒饲料组与卤虫组相比差异不大,而试验后期(20~30 d)微颗粒饲料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要优于卤虫组;(2)消化酶的结果显示,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在卤虫组中活力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中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微颗粒饲料组中要显著高于混合投喂组(P<0.05);(3)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力在微颗粒饲料组中最高,卤虫组中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4)鱼体脂肪酸受饵料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微颗粒饲料中n-3HUFA和DHA含量较高,其投喂后在鱼体中的含量也高。综上所述,不同饵料投喂对美洲西鲱仔稚鱼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影响显著,在试验20 d之前使用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20 d后完全转食微颗粒饲料,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
美洲西鲱
微颗粒饲料
生长表现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脂肪酸组成
Keywords
Alosa sapidissima
micro diets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ve enzyme
non-specific immunit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分类号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池养美洲西鲱的性腺发育进程
被引量:
2
3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于爱清
蒋飞
税春
谢永德
机构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出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2,共7页
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4﹞第7-1-9号)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攻关项目(16391900400)
+1 种基金
上海长江口主要经济水生动物人工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13DZ2251800)
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项目(沪委农办2018-60号)资助。
文摘
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形态测量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池塘培育美洲西鲱亲本初次性成熟性腺发育的进程。结果显示,池塘培育美洲西鲱雌雄鱼2龄开始初次性成熟,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进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即等待期(12月5日前)、启动期(12月5日后)和快速期(雄鱼在3月7日后,雌鱼在4月20后)。雌雄亲本的体重与性腺重均呈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y=a ebx,P<0.01)。雄性成熟期早于雌性成熟期约半个月,即Ⅴ期精巢出现在4月20日,而Ⅴ期卵巢则出现在5月6日,表明池塘培育美洲西鲱亲本催产的交配窗口期开始于5月6日。本文建议,长三角地区美洲西鲱亲本的池塘培育,应将雌雄亲本分开饲养,以减少互相干扰,同时适当降低雄鱼的培育水温;当亲本性腺发育进入快速期,应强化饲料营养,增加投喂频率;亲本的人工催产可选择5月初开始。
关键词
美洲西鲱
性腺
发育进程
Keywords
Alosa sapidissima
gonad
developmental process
分类号
S965.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高小强
洪磊
刘志峰
郭正龙
王耀辉
雷霁霖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饵料对美洲西鲱仔鱼生长、相关酶活力及体脂肪酸的影响
刘志峰
高小强
于久翔
王耀辉
秦巍仑
郭正龙
黄滨
刘宝良
洪磊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池养美洲西鲱的性腺发育进程
施永海
徐嘉波
于爱清
蒋飞
税春
谢永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